主题:閑聊外匯政策 -- MRandson
如果格林斯潘和市场李平均交易员同一个洞察力水平,他就当不了主席了。
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发展。
另外,没有谁说CAPM和APT模型可以“决定”股票的价格吧,它们只是试图解释股票价格的部分波动。
您说的第五条,也就是胖子强添上的,毕竟前四点都可以盖棺定论了,第五条如您说得还在进行时呢。不过看现在老美的意思,是还想着一家独大,这样的主,一下子得罪了全世界,中国和欧洲要是没有某种程度上的联合只能干吃亏。
而且,这也是个美好的愿望不是,呵呵。
上次说到金融危机,谈了谈亚洲,这次说说欧洲。
自由资本主义环境中大吃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形成经济联盟,扩大规模,对抗美国的经济霸权,很自然地成为欧洲要考虑的问题。欧盟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高科技领域与美国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果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美国必然要丧失经济领域中的绝对霸权。
从上个世纪开始,三十多年的时间中,欧洲开始一步一步稳步推进一体化进程。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欧洲已经形成人财物自由流通的大市场,欧洲一体化基本雏形已经确立。欧洲距离完整的经济、政治同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美国看在眼里,惊在心里。美国这些年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靠的是美元霸权从世界经济中多吃多占(美国人和欧洲人的收入水平基本相近,但是生活质量可是高多了,海外的诸位 应该都有体会)。美国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三十多年中积累的赤字,在金融市场上利滚利,总数已经成为天文数字了。一旦这些美元离开金融市场,投入流通市场,必将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到时候,说美钞基本上将等于手纸有点夸张,但是也强不到哪里去。这些美元没有进入流通市场,主要是因为美元没有竞争对手,世界上的资本主要以美元的形式存在。除了美国,各国都要有外汇储备,美元主导世界贸易,不储备美元,储备什么呢?美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基础,所以尽管美国经常玩忽软忽硬的把戏,还是不得不以美元储备为主。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自然要远远高于其他货币。
多说两句,信心这东西对金融太重要了,大众对银行没有信心,银行就要被挤兑,对一种货币没有信心,这种货币就要贬值,对一国央行没有信心,这个国家就要发生金融危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金融博弈玩的就是信心。
一旦欧洲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政治同盟,欧元必然部分取代美元的地位,大量国家会减少美元储备让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者也会增加欧元减少美元,让自己的投资组合多元化,美元必然大幅度贬值。一旦因为美元贬值,又会促成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欧元取代美元成为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的过程又会加速其他国家转换外汇储备的过程,进一步刺激美元贬值。最后,大众对美元的信心崩溃,美元一泻千里。
理论上,届时一切将是美国三十多年来利用美元霸权在世界经济中占便宜的逆过程,多吃多占的东西都要吐出来,不但要吐出来,还要连本带利地吐出来。在东南亚发生的一切,都将在美国上演,只不过烈度更大,杀伤力更强。不但美国经济要崩盘,而且世界经济也要重新洗牌。美元崩盘对世界经济的震动,会超过30年代的经济危机。到时候,美钞将真的要变手纸了。
美国是不甘心让美钞变手纸的,想象一下欧元成长壮大以后的恐怖前景,美国有必要把欧元扼杀在摇篮里。
许多人认为科索沃战争美国轰炸南联盟,是美元扼杀欧元的第一步。确实,轰炸南联盟造成国际社会对欧洲前景失望,进而对欧元缺乏必要的信心,可以算是美国对欧元下了一把黑手。不过美国扼杀欧元第一步发生在92年,轰炸南联盟只能算第二步。
美元崩溃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得很危险,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特别是核武器的出现,我觉得世界经济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踏进了恶性循环的怪圈了,反而出现美国的意图越明显,其他国家越不敢丢掉对美元的信心,因为谁也不知道世界经济崩溃会发生什么后果,也没人敢赌这个未来。有可能打破这个怪圈的目前看来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还是您猛,花都一吨一吨的
92年,美国对欧元下黑手?有没有搞错?92年还没有欧元呢。
没错,是92年。当时确实没有欧洲货币联盟,但是欧洲货币体系,也就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前身,已经建立了。美国攻击的就是欧洲货币体系。
在欧洲货币体系之内,各国货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汇率,在很小的范围内浮动。这样一来,欧洲内部贸易非常方便,抵御外来投机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因为用美元攻击欧洲的任何一种货币,等于攻击所有货币。
但是这种货币体系带来的缺点是,在资本自由流动的环境中,货币体系之内的国家丧失了本国的货币工具。
举个例子,假定英镑和马克的汇率是1:1。假设英国突然遭遇经济萧条,想通过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而此时德国遭遇经济过热,向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英国把利率减低到5%,德国把利率提高到10%,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投资者可以贷款100万英镑,换成100万马克,买成100万债券。不用本金,不用承担任何风险,直接获得5万马克的收益。理论上,投资者还可以把100万债券抵押,继续贷款,继续抛售英镑换马克,继续买入德国的债券。而此时,英国为了保持汇率,就不得不抛售马克,随着外汇储备不断下降,英镑就面临贬值的压力,马克面临升值的压力。最后的结果,不是原有的汇率体系被打破,就是英国和德国统一货币政策,协调双方利率。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经济上弱势的一方要委曲求全。多说一句,这种情况下,如果英镑贬值,投资者获得的利润更高,因为可以少还贷款了。
现在回到1992年,当时的英国和意大利因为长期经济不景气,需要降低利率,刺激经济。德国刚刚统一,财政赤字激增,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苗头。
92年7月德国提出把贴现率升为8.75% ,于是问题就来了。
对德国昨率提高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北欧的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到九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持续下跌。芬兰央行为维持比价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马克仍不泻不,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有限,在9月8日芬兰政府突然宣布芬兰马克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
德国并没有把芬兰马克和德国马克脱钩当回事。
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在9月11日公开宣布,德国绝不会降低利率。
于是,投机者就开始活动了。
9月12日,欧洲货币体系内一直是软货币的意大利里拉告急,汇率一路下挫,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里拉对马克汇率的最大下限。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意政府曾在7日和9日先后2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同时还向外汇市场抛售马克和法郎,但也未能使局外缓和。9月13日意政府不得不宣布里拉贬值,将其比价下调3.5%,而欧洲货币体系的另外10种货币将升值3.5%,这是自1987年1月12日以来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第一次调整。
到了此时,德国政府才出于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行而作出细微的让步,于9月14日正式宣布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由8.75%降到8.25%,这是德国五年来的第一次降息。德国的这一举运受到美英法的高赞赏,但为时过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上刮起。就在德国宣布降息的第二天,英镑汇率一路下跌,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冲破了三道防线达到1英镑等于2.78马克。英镑的狂跌使英国政府乱了阵脚,于16日清晨宣布提高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几小时后又宣布提高3个百分点,把利率由10%提高到15%。一天2次提高利率在英国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英国作出这种反常之举的目的是要吸引国外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对英镑的需求以稳定英镑的汇率。但是,市场的变化是微妙的,一旦信心动摇,大势已成,汇率变动趋势就难以遏阻了。
从1992年9月15日到16日,各国央行注入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英镑,但也无济于事。16日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又由前一天的1英镑等于2.78马克跌至1英镑等于2.64马克,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跌到1英镑等于1.738美元的最低水平。在一切机关用尽之后,9月16日晚上,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宣布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降低利息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恢复到原来10%的水平。
一时间,欧洲货币体系岌岌可危。
这次风暴,直到法国公投批准了马斯特利赫特条约才算结束。
具体操作的投机者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到,就是索罗斯。伦敦政经学院的高材生,就是这样报答曾经接受自己避难的英国的。呵呵。
总结一下,
这次风暴,让欧洲见识了美国投机者的威力(亚洲要到97年才能领教美国投机者的威力),动摇了投资者对未来的欧元的信心,瓦解了欧洲内部脆弱的团结。
这次风暴最大的成果是把英国从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拉了出来,因为有前车之鉴,英国至今拒绝使用欧元。虽然英格兰银行痛恨索罗斯,但是英国政府在那以后就是身在欧盟,心在美国了。欧盟三巨头之一,却对欧盟离心离德,欧盟怎么可能顺利发展。一次小小的金融风暴,把整个局面做活了。美国人下闲棋布冷子的能力,可见一斑。
本来政治上不统一,推行经济同盟就困难重重。因为每一步经济同盟的过程,都是整体长远利益扩大,局部现实利益受损的过程,政治上不统一,造成经济同盟很难推进。经历这次金融风暴,投资者对欧元的前景更加怀疑,注定欧元从诞生就是多灾多难的。
尽管如此,美国也不打算放过欧元,利用轰炸南联盟对欧元下了第二把黑手。相关内容的文章有很多,我不但算浪费资源了。
不过在欧元前途黑暗的时候,救星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萨达姆。
胆敢触动美国利益的人,杀无赦。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