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 国内来信, 教育口的一些情况 -- 副将
副将自己都说了是 跨区就读
须知,就算政策口子里的在本区内调剂到区重点也一样交择校费
何况跨区,这是教育部好几个红头文件明令禁止的。没关系,你就是想交钱都没门路呢
所以才有要升学就要搬家调户口之说
没见教育部刚刚发了红头文件,严禁重点学校以各种变相入学考试把就近入学的学生拦外面,如进行额外招生需优先全面完成就近入学招生计划
上海搞的最早,7年前就搞了
为此防范未燃,一刀切的把全部区重点的初中部全部砍掉,师资电脑分派,分到本区内所有普通中学去(当然,很多人不愿降级,于是一票关系好的老师合伙自己办民办是多多,当年,多出30多所民办初中,不少部分跳槽已有民办学校,上海民办学校进入第二黄金期)
副将那里可不是什么刚刚普6的地方吧
而且原公立重点中学初高中部分家,初中部另开一间。不过禁止搞公立私校,所以看起来相当公平。(背景是珠海的教师收入很高,比企业同等员工收入好很多的。)
公立学校教师拿的工资很好,加上寒暑假,在珠海教师职业是让人很羡慕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当不得真,除非所有人都不知道“不患寡”的生活状况,中国平均了,还有世界呢~
现在谁敢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动先富起来的人的利益,我第一个起来拼命。因为我虽然现在失业,也是曾经体验过好日子的,知道努力干有回报;搞平均主义,就是断绝了我的希望也。
反对、是一定要反对的。
骂它就不了吧......
1)杜绝向学生家长摊派的行为
2)改由社会捐助办学
3)社会捐助的部分在税收上给与极大的优惠,捐资对象地理政治位置越偏僻优惠就越大
4)师资、生源均摊到各学校,只进行一次,以后的成长和演变要由彼此的竞争完成
5)学生学费与成绩挂钩,优等生少交乃至倒赚奖学金
6)升学方式调整。由现在的省级名额分配、竞争,加以修正,国家掌控一部分调配名额,另试录取。
1)杜绝向学生家长摊派的行为
和杜绝官员贪污的行为一样是做不到的,人家换花样照样干。
2)改由社会捐助办学
投资就要寻求回报,如何保证呢?人家要是普遍赔钱,就要出事啦。想想阿尔巴尼亚传销动乱事件――1996年至1999年,阿尔巴尼亚发生传销骗局,骗局吸引了相当一部分人和20亿美元的资金,这相当于阿尔巴尼亚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0%。人们迷狂于这些骗局,以致于在1996年的地方议员选举中,执政党在竞选中竟利用传销骗局来争取“发横财者”的支持。当1997年这些骗局败露时,愤怒的抗议者抢劫了银行,焚烧了建筑物,政府不得不动用军队来平息动乱,一些肇事者被杀。这些骗局的崩溃导致了总理亚历山大?迈克斯的辞职和内阁的解散。
纯捐助,不靠投资?更简单了,想想解放前的识字率好了。
3)社会捐助的部分在税收上给与极大的优惠,捐资对象地理政治位置越偏僻优惠就越大晕,最需要教育的地方是偏远、穷困,哪些地方给补贴都没人去干,现在的制度是强制性义务教育。
4)师资、生源均摊到各学校,只进行一次,以后的成长和演变要由彼此的竞争完成谁来制定公平竟争的判定规则?
5)学生学费与成绩挂钩,优等生少交乃至倒赚奖学金学生成绩好和学习好,和对社会有用,关系不是太大。
6)升学方式调整。由现在的省级名额分配、竞争,加以修正,国家掌控一部分调配名额,另试录取。本来就是这样干的,高考有提前录取啊。
现行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需要修正,但是不需要重来。
上周帮朋友弟弟找工作,小伙子人很好,计算机专业专业水准也很高,但是没文凭,原因是没交钱就拿不到都拖2年了........今天另一个朋友说的更绝,现在他要毕业不给钱档案都扣了.....
事实上,小学就比较厉害了。
我曾和一个小学老师交往过,连带的和她的同事有些接触,比较让人心寒。
号称什么小学向美国看齐啊
随便还让城市小学教师富余20%多
前不久央视报导过,这里有链接
http://www.cctv.com.cn/news/china/20050514/100655.shtml
我们领导的女儿小学升初中,除了参加统考之外,还得参加所选择学校组织的考试,学费是每个学期5000元,一年10000元,大学学费也不过如此。虽然不了解具体情况,估计也和上面链接里反应的情况差不多
“按区划分,就近入学。”据我所知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了。
但学校另外有些额外指标给外区的,这就要交钱上的。好的学校报名的多,光交钱还不行,还要考试。
高中有重点要考的。初中全部就近入学,但每个学校有名额可以计划外招生。当然“名义上”没有重点初中,但是名校的历史还是摆在那里的。所以名校考的人就多了。我清楚这些是因为家母中学老师当了30多年,3年前在一所普通中学的教导主任任上退休的。
教育产业化的一个被忽视的好处是教师地位和待遇大大提高了。原先师范是最差的学生去考的,还常招不满,现在师范已经挤破门槛了,大家都争着上师范大学。长远看,不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