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戏子和婊子的畅想之一 贪官 -- 玉垒关2
这数目几乎可以在澳大利亚上个正经tafe,拿个咖啡资格了。
我喝茶几十年,只喝绿茶,只用大杯,只喝大口,只在喝过后判断好坏。
只知道日本有茶道,体验过,苦,涩,跪得腿麻,不再去了。
在中国,茶上升为艺,大概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而且,一开始就是源远流长,一开始就是文化深厚。
于是,有了绿茶提神,红茶暖胃,花茶减肥等等理论。
于是,有了冬天不能喝绿茶,夏天不能喝红茶等等限制。
于是,有了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等作派。
于是,有了黄梨紫砂,黑檀白釉等等名贵。
朋友有托于我,请客吃饭,最后送红彤彤沉甸甸的一大盒,大书“御茶贡品,商标驰名”。外包木盒,内衬锦缎,里面是青花两罐,打开一看,皱巴巴两个塑料袋,“黄山毛峰”,三无。
真是礼轻情意重啊,半斤的茶叶,硬是裹上2公斤的包装。
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个排在最后的生活必需品,搞到那么有文化,何必?
无非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高雅,就像抽烟,你抽大前门,我抽软中华,我,比你高。
你,要是有钱,人前人后都是软中华,也行。你,要是有闲,白天晚上都泡功夫茶,也行。如果只是应景而为,何必?
遥想当年的成都茶馆,竹棚,竹椅,竹桌,烟雾缭绕,人声鼎沸,三五好友围桌而坐,嗑瓜子,吹牛皮,打扑克,推麻将。五毛钱一壶茶,一个热水瓶,随便几个茶杯。
这,才是中国的茶道,才是我们作为茶叶王国的风范。
买个兰奇里奥siliva+磨豆机套装,几公斤便宜豆,两本书“蓝瓶咖啡的匠艺””田口护“,自己慢慢练吧,足够了,别去走那些弯路花冤枉钱啊!
关键在打出的牛奶cream绵实细腻,控制好温度,就是多练习手感和窍门。注意有些牛奶是永远打不出合格的cream的。
在那个茶楼里茶位一元的年代,普洱酽茅台醇,大红袍和五粮液的香让人沉迷,公司的休息室里桌上放着茶盘桌旁倚着水烟袋。
喜欢熬夜,喝了也有十来年咖啡了,都是自己在家煮。咖啡机是国产半自动意式,一千出头,电动磨不到200,咖啡豆大路货lavazza,大概200一公斤。反正来玩的朋友喝了都说不错,自己觉得和外面比至少咖啡豆放的多,浓,不然不提神啊
叫声狗秀筋萨玛,您嘞儿要赫点嘛?美式齁鼻苦啊,卡布油太大,高端折箩叫摩卡,朵朵甜倒牙!来头咸蒜最搭嘎,辣油配红茶,泡芙夹点老爆三儿就是狗不理包砸!
前几年迷恋米皮的时候,买了个商用磨米粉的机器。
然后现在磨咖啡就用的是那个商用米浆机,偶尔不留神(三次里面会有一次吧),会把咖啡豆磨得太细的时候,就会堵住出咖啡的孔。然后,时不时就侧面喷出来~当然,也不经常如此~
以前喝茶,多是一冲一大壶,估计一升左右吧,酽酽的,趁热一杯接一杯喝完。浑身舒泰。后来喝工夫茶,算起来不知不觉二十年多了,图其快进快出,茶香甘而不涩。不拘什么茶叶,塞满一碗,刚开的水高高冲入,盖上盖子,姆,中,无三指一捏,翻碗一转,三杯茶就出来了,全程不过七八秒,茶香扑鼻,端是享受。
偶有人问,茶艺怎么弄?总是回答:自己喜欢怎么样喝就怎么样喝。不知道就自己样样试一下下。
喝茶,日常生活平常事,茶艺,还是让专业人士搞吧。
估计他心疼死了。
投币0.5欧元,出来正宗的咖啡,不是那种速溶兑的。第一次喝到我就震惊了。
现在在北京,但凡欠人情要饭局,我都说去咖啡吧。一次不够把人情还回来,那就喝第二次。
不然就是抢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