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雄安新城的如意算盘 -- 海峰
三高北漂族
现在一说既得利益脑子里就是高官大员,其实不少北京人也已经三座大山的既得利益了。我就看过一个很有头脑的北京人为维护高考特权公然宣传北京人高素质论所以,多说无益,就让最有创造力也最没有负担的新一代去雄安新区开辟新局面好了。很多人现在就预言新区违反经济规律难以成功,其实,中国很多事情根本就是用现实打所谓理论的脸的。所以还是看看再说,我是比较看好的。现在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利益圈子已经象封建时代的地主一样,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了。因此新区再怎么差,也比老路子等死要好吧?
这不是朝无遗贤,怎么有点后继无人的感觉。如果还是60岁、65岁刚从市长任上的年龄多好!现在65岁的人里面有达到当年徐匡迪的水平的吗?这样年纪和水平的人才应该是这个位置的最佳人选。
但是从个人来讲,是很佩服徐匡迪以如此高龄还能出来为国效力的,希望他能开好雄安新区这个头,然后可以放心回家含饴弄孙安度晚年。
韩国曾经也搞过芯片,看到台湾赚了这么多钱很眼馋,搞了三年不搞了,因为起步晚了,起点低了,所以没法和他竞争。我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弯道超车才能使国民经济产生一个质的提升。
这段“芯片”所指何意?
韩国三星卖NAND芯片大赚啊,而且三星也搞ARM CPU
我绝不是故示大方或者说反话讽刺。我眼界是低,而且也的确只是低了些,我熟悉的人还有更低的,曰:傻逼才去雄安。您打听打听,我猜您将会意外地发现绝大多数有北京户口,或有望取得北京户口的人眼界都低。
历史是由人民,而不是由英雄所创造的,搞不懂这一点基础的东西,其他事情看得再明白,也只能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您回我的其他帖子,其感情倾向很明显,我也完全能够理解这种感情倾向,因此我就不多说了。这个帖子,是我说的不细,而且有一些事实,对北京市教育现状没有了解的人还可能一时想不到,我再多说几句。
北京市的好小学,在“家校结合”这一点上非常看重,我当然知道入学填报家长信息是通行的做法,但是根据这些信息因材施教(说因材施教也有些不对,但也绝不是庸俗意义上的看人下菜碟)就不通行了吧。
某种角度来说,这一点都没错,教育效果非常好。从教育本身出发,家庭教育当然是教育重要的一环,但客观上来说,其强化阶级壁垒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并且,由于北京市的特殊条件,即能够集中大量高知高资群体,使得资源集中可以达到惊人的程度。全国除了上海可以稍加比拟,其他城市没有这样的条件。北京市几个精英小学,其课外活动的质量比一般大学都要高的。很多业界精英参与其校活动,直接与学生互动;暑假活动安排出国也是家常便饭。学校有这样的影响力,家庭有这样的主动性,双方的财力也支持。觉得素质教育是骗局的,见见这些小学生们,会有新的认识。
但是,说的千好百好,不能忽略其根本症结问题,就是这种模式,根本没有推广的可能性。老人家有过批评:大城市老爷教育。
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河里相当一部分左派,或自居于左派的河友,对这两个很基础的概念搞不清。一言以蔽之,阶级必然伴随着矛盾,阶层则不然。
偏远地区月收入一两千的劳动者,和中心城市月薪数万的金领,其眼界见识、消费习惯等等必然都有极大的不同。二者显然是不同阶层,并且要细分,中间可能还隔了若干阶层。但从阶级角度来说,二者是同一个阶级,即靠出卖劳动换取收入的无产阶级(当然,金领的高收入中一部分是来自于剥削的分润,但这不是由他们所能左右的)。
我不认为现在的中国存在阶层固化,通过认真学习、勤恳劳动等手段,阶层的上升甚至飞跃虽不能说很常见,但也绝不是凤毛麟角。然而阶级固化则是确实存在的,我非常希望有人哪怕是纸上谈兵,来为我描绘一幅看起来有合理可行性的由被剥削阶级成为剥削阶级的路线图——我自己是想不到的。
当然,如向前向前河友所批评的,我这番话有一种似乎刚认识到阶级社会的天真。实际上人类消灭阶级的努力迄今从未成功,哪怕新中国一度在宏观范围内消灭了旧有的剥削方式,官僚阶级们也很快搞出了新花样,并且老一套在从历史宏观维度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后又卷土重来了。
问题是,做人太天真自然不行,但一点天真都没有,我看也是做不了左派的。
我也觉得是这是无人可用的表现。
其实,也不是无人,当下政治人物里黄奇帆不是干得不错嘛,但是不会得重用。
你把雄安当作当年的美洲新大陆,即是欧洲的流放地,也是某些人追求自由的新大陆。
新大陆具体怎么发展,是变成美国,还是变成墨西哥、哥伦比亚,这个谁也说不好。
东北地区曾经是中国的新大陆,最终彻底沦落。
日本的北海道,其实也曾经是日本的一块新大陆,结果完全去工业化,日本人口1.2亿,北海道人口还在不断下降,降到300万。对应中国东北,相当于东北人口从1亿下降到3千万。产业只剩农业和旅游业,大量北海道青年青年到东京等大城市打工,漂亮的女孩大量出演三级片。日本的三级片女星,有不少北海道的。
举中国的东北和日本的北海道做例子,意思是说,新大陆未必一定会成功。如果是习大大的团队、李小强的团队运作雄安新城,基本上可以肯定会变成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或者又一个中国东北和日本的北海道。
但是,如果有一个好的官僚团队,运作这个事情,还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比如徐匡迪的团队。
团队很重要,慢慢走着看吧。
因为这个新区,最主要的目的应该也不是产业发展
这里楼里我写过不少东西,主要讲的是当地的经济状况
基本上呢,这个地方,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是个穷得只剩钱的地方
“北方义乌”,或许很多人好理解的就是这样的称谓。想象一下,如果在浙江搞个新区,选在义乌,就会明白,目的肯定不会是单纯的经济发展
北京已经太臃肿,早晚要搬。教育,科研,文化,这些领域,特别是市场化程度低的行业,在这个金钱横流的大城市,太脆弱了。本来需要人静静地长期钻研,但是几十年的奋斗对抗不了资本的一轮炒作。任何的政策倾斜都很难在北京建立抵抗资本冲击的机制,需要一片新天地
雄安当地工业发展已经很发达,除此之外却啥也没有,这时候,互补一下,算是给大家另外一种出路
会不会有坏的结果?当然可能,可能性还很多,世上简单的事早被做完了。不过如果把去工业化当作失败的话,当地一定程度的去工业化其实是好事,现在的产能太恐怖,要是减少浪费,和科技人员一起进行一些产业升级,就算是额外的收获了
很多河友似乎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项目是否现实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项目非常不现实,最后可能变成个没人收拾的烂摊子。
就现在已知的说法,就是河北出土地,中央财政,央企和银行等体制内机构出钱,把北京的一些体制内非核心的部分搬到河北去。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个项目没有自下而上的动力可言,完全就是最高层一厢情愿的规划。
中国刚开始改开的时候定了5个经济特区,珠海,深圳,汕头,厦门,海南,搞到最后真正比较成功的就是一个深圳,海南到现在还是落后地区。可现在人们一提特区,直接就联想到深圳,还有那里畸形的房价,好像中国政府真的无所不能,在地图上随便画个圈就能下出一盘鸡犬升天的大棋来。再近些的大败笔还有曹妃甸,刚建成就变身过剩产能和坏账。深圳的成功靠的是马化腾和任正非这些人,不是央企的官僚。央企的官僚只能制造出曹妃甸。
那些体制内历尽万千艰辛在北京站住脚的人,有几个愿意被发配到河北去?没有中下层发自内心的配合,高层的规划最后只能变成个烂摊子。都往北京挤是因为北京资源集中,资源集中源于权力集中。这种结构不改变,北京再怎么赶人也是没用的,照样挤得要死。你不能一厢情愿的要求全国人民都别去北京,别去和你争夺资源。反过来说,如果全国人民连去北京争夺资源的希望都没有了,北京以及中央政府的权力基础也就岌岌可危了。
现在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有问题的。制造业迟迟不能升级的同时金融投机失控,债务膨胀看不到尽头。我个人认为靠国企和官僚搞产业升级是个路线错误。我不能说李克强是个庸才,毕竟全世界也没有哪个政府做的多好,都在搞债务膨胀,但是很明显他不是个能解决问题的领导人。
现在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可操作空间正在越来越窄。越来越多相互验证的现象说明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紧缩并且是被客观条件逼迫得不得不紧缩。接下来几年中国人要过过紧日子了,并且很可能再次经历大的政策转向。不过也好,冷静冷静平复一下躁动的心情,脑袋一直热乎乎的也不是好事。
马前卒那篇我也看了,看了不到一半心里就堵。眼看着历史周期率在我眼前展开,虽然早知道不可抗拒,心里还是堵。
我想北清二熊不会介意排名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