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44):辅警学院 -- 本嘉明
需要少干多想。因人性格而异,所以要了解自己,然后对症找出更合适的实践道路。为兄觉得你的性格适合多干少想,即使这样,你不自觉的已经想了很多了。
兴中会总舵不说有好几十,好几个也是有的。
据说南非华人当时跟着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辛辛苦苦维持着,还以为自己是兴复中华的骨干力量,后来与国内接上消息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孙中山不知道第几房姨太太。。。。
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地图册上讲革命党的时候,会标出好几个兴中会成立时间。
其实历史地图册还是留面子的,没有将所有的兴中会都列举出来。
老孙这个人就是这种脑袋一热就决策、扭头就不忘了的主。包括同盟会,总部设在日本,但是同盟会成立之后孙中山就又消失了……
单纯热情很容易被现实的磕磕绊绊冷却,然后来一个180度大转弯。
满怀热情的做,豪情、热情并不是最重要的,做才是关键,讲究的是不管如何艰难困苦都要坚持到底,没有路自己开一条路出来,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追求最好结果,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
满怀热情的做,高瞻远瞩并不是最重要的,从小处做起,从实际出发胼手砥足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才能不断突破自身,超越自身,非大智慧大勇气不能为。
所以孙大炮是嘴炮党,也只有在清末那种被满人摧残压制几百年后中华民族昂扬进取精神最弱的时刻才被当盘菜,换做元末,恐怕没人会鸟他。
没有毛主席,中华民族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上百年。
不然A钱就轻松多了。
话说回来,有离岸银行也白搭,就孙文那些手段,也就是现在村长的水平。
嗯,干传销倒是挺适合。
放在现在大概就是脸书革命之类的互联网+革命了。
武昌起义的时候,他对着记者就一句:余一钱不名也,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耳。
什么啊,这就耳了。钱呢?钱呢?
不过孙文花钱的本事还是有的。。。。比如说修铁路,说起来中共也够弱的,到13年才把铁路里程修过10万公里。孙文当年就要修16万公里,只是造价稍微高了点,一米还没修就花了百把万。
我就说嘛,孙文最需要的就是巴拿马的离岸银行。反正他是美国人,名字不怕被曝出来。
能力强不强不好说,胆子是很大的,个人信用,国家信用,甚至国家利益,都是敢拿出来当抵押的。
而偿还能力,似乎是不太考虑的,当然能把帐赖掉,也是一种很有用的能力。
从水资源图上可以看出,中国国土实际是割裂的,干区和湿区之间泾渭分明。
这是历史上西域(新疆)屡得屡失的根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习惯在干旱地区生活的人群,其公共道德/邻里关系潜规则/文化/神话的演进,跟湿区人群截然不同。这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各自适应生态环境而已,人类的柔韧性/求生欲罢了。
比如宗教,伊斯兰教就是“干旱区的宗教,旱教”,草创时就吸收了大量干旱区社会的人文传统/规矩,在任何干旱地区传教,当地土人听听都很有道理,传起来如鱼得水。而在湿润地区,伊斯兰教要“非暴力传教”成功,至少要几百年(比如在东南亚)。
中国的西部,贸然增加大量内地汉人是不妥的,因为与土著争水------新疆地大,争地倒无妨,争水就是乱源,汉人去得越多,生态压力越大,越不稳定。要稳固西部,只有2条路:
1) 中国势力远远跨出新疆,麻烦都在域外,则新疆自然安宁。但这是锯箭杆,麻烦其实没有灭掉,一旦国力衰弱,又会逼近。
2) 水到人到,(汉人)带水进疆。就是在此地图上的“华北绿色区”,向西延伸出一条“(丰水)绿色走廊”,连通新疆和华北,顺路也滋润陕甘,东部的“水基文化”顺这条走廊逐步渗透到旱区,从而移风易俗。但华北尚且缺水,哪里有余水可输出?这就是我说“购买贝加尔湖之水”的根本原因。
但,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世界到2050年,地球总人口会达到96亿,然后各洲同步减少,我们现有的资源开发技术,可以支撑地球资源走过这一人口拐点。未来100年,油气资源是不缺了(拜页岩开采技术所赐),争的会是淡水以及其他。不过不管争什么,本质是争“民族意志力,民族战斗力”,意志强悍的民族,别人的资源也就是他的。这不一定靠抢,日本式“以勤劳换资源”也是一种方式。
所以归根到底,全民族的受教育程度和凝聚力/意志力,是免于开除球籍的根本保证。“辅警学院”就是培养意志力的一个辅助方法,当然主要还得靠执政党的党建,这是纲。
我一直不看好儒家,是因为宋明理学本质上虚浮矫情,不接地气,从而腐蚀民族意志力,尤其是整个民族顺风顺水之时。靠着前100年的奋斗,今后100年,估计中国人不会过得太艰苦,那个所谓的“国学”一兴,就尤其容易骄傲,娇气,弄出新一代四体不勤“学贯中西”无耻猥琐冬烘佬,毕生追求就是“骑鹤下扬州”的文人小确幸-----民国范的那批所谓文人大家,大抵如此不堪。
另外,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奋斗,动力是私欲私利,要逐步让一部分胸有大志的年轻人过渡到“为名”(不是目前叫兽们的为“浊名”,而是为“清名”,为天下),就是一大进步了,这就要靠类似“辅警学院”的工具了。
所以,“辅警学院”大概叫“理想学院”更好。
中国是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驱除鞑虏,谁都会,洪秀全也是,但真驱除了,老洪是下一个皇帝。孙文本来家境优越,哥哥是“毛依王(在夏威夷的大地主)”,自己是西医,只为了女色的话,根本不必奔走革命。他把“共和”和对外开放,带到了中国本土知识分子中间。
所以对先驱还是要尊重一点。他再不拘小节,也代表了一个时代,也可以说代表了中华民族在十字路口时,辨别方向的智慧底蕴。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日本有坏事做绝的“特高课”,谁知道“特高(特别高等部)”相当于盖世太保,是直属“宫内省”,也就是直属裕仁的“专案组/厂卫”(在册上万人,外围线人不计其数)?
现在吐槽他吐槽得有点多了。可能以前只说高大上了,猛然一发现其实缺点多多有点不适应。
中国的西部缺水是书本上的,实际上是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不相信,你搜索一下, 新疆洪水, 甘肃洪水,宁夏洪水 , 陕西洪水,那些地方几乎每年都要发洪水,淹死不少人。
如果修建水库,把洪水留住,如果修筑沟渠,合理灌溉,中西部的降雨量足够支持当地发展,甚至由于地表水的留存会增加降水量,最后形成良性循环。
归根到底,现在土地分田到户了,政府缺少了花这种冤枉钱的动力。
孙文顺势完成了“小民族革命”到“大民族革命”的转变。共和有国体与政体不同侧面的内涵,这里不做具体分析。
我对孙中山的私德从来不做评论,女色只说,我一字未及,单说论私德不如汪精卫的革命者都有一大把,这没什么意思。
评价一个政治家无非理论实践两端,偏偏这两端孙中山可商榷的地方就太多太多了。
尊重先驱和尊重历史,并不相悖,不同的历史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的结论。当下把孙中山还放在神坛上,除了旅游观光价值,其它的我总觉得寥寥。
不过我在网上陆续看到过很多海外华侨对中国革命 支持资助 故事。刚才放狗一搜,找到这个:
“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海外华侨在创建革命组织、传播革命思想、捐款助饷、亲身参加革命、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等方面,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在经济上慷慨助饷,是海外华侨对辛亥革命最巨大的贡献,历次起义的枪弹费、革命组织的活动费等,绝大多数都由华侨提供。对此,孙中山先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披坚执锐血战千里者,内地同志之责也;合力筹款以济革命者,海外同志之任也。”“同盟会之成,多赖海外华侨之力,军饷胥出焉。”
当然这不是第一手资料,所以俺也不敢保证对错。至于钱到哪里去了,我想多少还是用在革命上面了,他个人也许花了很多钱?这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