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龙玉出冰天--上古华夏的高纬度北方起源-第一章 -- 石头布

共:💬122 🌺1024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用担心,不看广告看疗效嘛

只要证据过硬,行文张扬些也没什么。

家园 O系族群是从北方来的

N、O、R、Q的祖型NOP就是在中亚。

现在N型分布在西伯利亚和北欧,R就是欧洲了,Q是从白令海峡去美洲的印第安。

没理由剩一个O是从西南来的。

之所以好像显得O是西南来的,实际上是冰川时代,O被压缩到了西南,西南其实是避难所,冰川时代结束,O系就北上了,显得O是西南来的。

家园 O系族群是从北方来的

N、O、R、Q的祖型NOP就是在中亚。

现在N型分布在西伯利亚和北欧,R就是欧洲了,Q是从白令海峡去美洲的印第安。

没理由剩一个O是从西南来的。

之所以好像显得O是西南来的,实际上是冰川时代,O被压缩到了西南,西南其实是避难所,冰川时代结束,O系就北上了,显得O是西南来的。

家园 你说的种类包含了内部分类,但是整体的东亚人是有的。

约4000年前,辛塔什塔文化(Sintashta Culture)在高加索地区发展出来,他们精细的新武器和马车随即在欧洲迅速扩散开来。约3800年前,他们扩散到乌拉尔河东和中亚,形成了安德罗诺沃文化(Andronovo Culture)。在青铜时代末,铁器时代伊始,东亚人也进入了中亚。有趣的是,这项研究的结果提示,这两个文化群体当时并未发生在遗传上的融合。欧洲人的基因在这个区域渐渐消失了。(《听DNA说青铜时代的事儿

》)

按照引文所定义的青铜时代,时间是距今约3000 ~ 50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三千到一千年前,按照中国朝代史,就是西周王朝建立前。

引文最后一句话说:“(青铜时代末铁器时代初)欧洲人的基因在这个区域(中亚)渐渐消失了。”这是对西方友好的一种说法,直说就是:东亚人在中亚将欧洲人赶尽杀绝。

在学术界似乎是有东亚人的说法的。

至于你说的那些区域,有的属于东亚人之下的分支,有的属于其他区域的种类,也有的属于东亚人和其他种类的混血。

这大约就好像是青蛙。美洲有一种青蛙分布极其广泛,但是最南端的青蛙和最北端的青蛙竟然有了生殖隔离,虽然他们还是同一种青蛙。同一物种内部是可以有巨大的差异的。何况你所说的只是相貌差异,那都不是事儿。

家园 那么睫毛长有什么用呢

使用望远镜的时候经常受阻于过长的睫毛,因此必须用手圈住目镜。

戴眼镜也不得不将镜片挪远一点导致很容易滑落。

睫毛长有什么好处吗?

家园 纳-德内语系准备改名德内-叶尼塞语系

在网上查了一下纳-德内语系,发现这个语系涉及到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以=下=转=载=

纳-德内语系在最初提出时,除了原来的阿萨巴斯卡语系诸语言(如纳瓦霍语)、埃雅克语 (Eyak)、特林吉特语 (Tlingit)之外,还包括Xaat语,但有关Xaat与其他语言的关联性,在语言学界一直有争议。

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语言学家都认为美洲的纳-德内语系与汉藏语系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被视作现代语言学开山奠基人之一的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1884–1939年),早在许多年前,便提出汉语与纳-德内语系可能同源的理论。[1]

他在1921年写道:“假若我所掌握到的Na-Dene(纳-德内语系)与Indo-Chinese(注:汉藏语系的旧称)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素(morphological)与语汇(lexical)资料只是一种‘巧合’,则上帝创造地球上所有东西都只是一场巧合。”

要充分证明萨丕尔这一理论,必须首先证明汉人的先祖,起码是汉人先祖其中一个分支,曾经在西伯利亚栖息,并将这一语言带入北美洲。但萨丕尔这一理论出现之前的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其后是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的热战,再后是美苏阵营长期对抗的冷战,学者要到西伯利亚研究当地语言根本无从说起。[1]

这一理论也只能搁置一旁,直至2008年,才出现突破。2008年3月,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瓦基达(Edward Vajda)在阿拉斯加一个语言学研讨会Dene-Yeniseic Symposium之上,发表长达10年研究的成果,罗列出大量语素以及文法上的证据,力证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Yenisei River)的一种少为人知的原住民语言叶尼塞语系(Yeniseian),与北美洲纳德内语来自同一源头。瓦捷达的理论不仅是一个人的想法,而是得到一群语言学家的唱和。

在爱德华·瓦基达(Edward Vajda)发表的论文中,建议把纳-德内语系及叶尼塞语系合并成为“德内-叶尼塞语系”。这个建议,得到相当多位纳-德内语系方面或叶尼塞语系方面的语言学专家广泛支持。

在这次会议上,语言学家们最终确认Xaat语跟这个新语系内的成员并没有关连。这个建议,得到相当数量的语言学家支持。[1]

通宝推:桥上,
家园 赶马车的打不过骑马的,大月氏被匈奴打跑了

马车据说是白种民族(及其混血民族)在上古时代征服欧亚的利器,但被草原上的东亚民族的胡服骑射所打败,所以白种人的基因在这个区域(中亚)渐渐消失了,但不是欧洲人的基因在这个区域(中亚)渐渐消失了,是祖居中亚的白种人打不过东亚人,所以跑去欧洲边地称王称霸,成了现在的欧洲人,很多中西方的考古学家都是逻辑盲。

家园 注意时间次序

不妨看看复旦大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按复旦的说法,就次序而言,汉藏人群的祖先依次迁徙路线为:东非-西亚(约5万年前)-中亚-波斯高原-印度次大陆-缅甸-云南-黄河中上游地区(约1万年前)-中原-扩散至今。

亚欧人群走出非洲时正是冰川纪,根本不存在被压缩到西南的说法,那时他们压根还没到东亚呢。你的说法,史前遗迹、化石、DNA都不支持,另外注意东亚的冰川纪是在1万余年前结束的,汉藏人群正是追寻冰川退缩的脚步进入东亚内地。

家园 龙玉出冰天 -- 东亚人群的晚近来源 (2)

(二)鼻子和艾伦法则

有人说,印欧人突出的鼻子也是对寒冷的适应吧?据说它像空调器,有助于预热入肺的空气。其实,在真正的酷寒环境里,这样突出的空调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非常容易被冻伤。北欧纬度虽高,因为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比亚洲同纬度的地区要暖和的多。而且印欧人进入北欧的时间很晚,北欧的原始居民是蒙古人种,今天的拉普兰(萨米)人和一部分芬兰人是他们的孑遗。突出的鼻子也不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因为它显然不符合著名的“艾伦法则”。

1870年代,美国动物学家艾伦发现:跟温带的兔子相比,北极兔的耳朵和尾巴都比较短。类似的对比也存在于北极狐和温带的狐狸之间。进而他比较了很多寒带的动物和它们在温带和热带的表亲,发现寒带动物的身体轮廓变化都较为平缓,他把这项发现总结为“艾伦法则”(Allen's rule)。

东亚人的鼻子不突出,正是“艾伦法则”的体现。其实要预热入肺的空气,“孤悬于外”的突出鼻子并非解决之道。在极低温的环境下它加热不了空气,反而要靠呼出的热气来加热它。要加热入肺空气的话,较小的鼻孔和较深陷的鼻道才是正解。东亚人的两颧较高,鼻道就相对埋入两颧之间的皮下组织的围护之中,这样才能有效预热入肺的空气。有的人类学家还补充性地认为:高颧骨还可以补偿较深的鼻道所挤占的颊窦空间(因为发声器官需要颊窦腔回响)。爱斯基摩人的鼻子里面的鼻甲发达,这实际上增大了鼻的内表面,增强了加温加湿的功能。

(三)樱桃小口的美女

与较小的鼻孔相一致,东亚人的嘴巴也相对较小,尤其是东北亚人。中国传统的美女形象更是“樱桃小口”。与细眼睛结合起来看,似乎这个人群脸上所有粘膜外露的开口都呈现比较小的形态,但头却比较大。这个特征组合,除了寒冷适应性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解释方案。

通宝推:SleepingBeauty,林风清逸,雨落田园,
家园 拦住汗水用的

所以东亚人的睫毛一般不太长

家园 冷兵器时代,欧亚东部占优势

西亚先发的畜牧业导致的人口激增引发印欧人向东渗透,其武器和战法都比较先进。但只是其南路在印度取得了成功,中路和北路都被打回去了。

西伯利亚东部发展起来的蒙古种诸民族具备深厚的军事潜力。他们学会用发酵乳品来克服乳糖不耐之后,从狩猎到畜牧的转变让他们迸发出巨大的战争能力。终冷兵器之世,东亚民族始终占据着对欧亚西部的军事优势。

家园 冲突在更早的时候就发生了

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盆地在与殷商相同的时代,就发生了类似的种族替换。蒙古种人代替了原居此地的欧亚西部类型的人群。

殷商时代突然兴起于中原的战车,与欧亚西部的战车在很多细节上一致。这种交流,很可能是在西伯利亚完成的。苏联学者在《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中推测战车的技术在双方的冲突中,通过战俘传播给了蒙古种民族。

很显然西部族群在武器和战法的上优势,不能抵消蒙古种民族在严密组织性和战技上的优势。在后者掌握了先进武器和改操畜牧业之后,双方差距就更大了。

家园 可惜斯塔罗斯金英年早逝

俄罗斯语言学家,谢尔盖·阿纳托利耶维奇·斯塔罗斯金(Sergei Anatolyevich Starostin) 曾是该理论的中坚力量。

他更把这个汉藏-纳-德内语系与北高加索的几个小语种联系起来。那是几个在北高加索山区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民族的语言。这种亲缘关系,让人联想起从北方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

可惜斯塔罗斯金52岁英年早逝。希望他的研究后继有人。

家园 东亚的冰川与欧洲不同

欧洲的冰盖覆盖了整个大陆,人类全部南移。

但西伯利亚缺少水汽,气候虽冷,冰川发育不完全。前苏联考古学家在西伯利亚东部发现了至少六处古人类遗址,存在确凿证据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有人类居住。

家园 嗯,我确实很容易出汗

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甚至经常达到耳边出现盐分结晶的程度。

大约可能真的是血统的问题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