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浴血腾飞的龙(之六)新的中国-沾着土气的新生 -- 史文恭
中共中央于5月11日、6月30日相继发出《关于向河南发展方针的指示》、《关于向河南发展问题给北方局的指示》,后又于7月25日发出《向河南进军的部署命令》,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得力干部和精锐部队组成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尽快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9月22日,皮定均、徐子荣率“八路军豫西抗日游击支队”1700余人(辖两个小型编制步兵团和1个直属特务连)渡过黄河进入豫西。
为了不惊扰当地群众,支队规定行军途中“日不进村寨,夜不宿民房”。部队风餐露宿,纪律严明,终于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并收缴了国民党溃退时遗留的大批武器弹药,仅子弹就有40多万发。
至12月底,豫西支队独立奋战3个月,先后进行白栗坪突围战、口孜保卫战、佛光峪战斗、石道战斗,连续粉碎日伪军“扫荡”,建立了以嵩山为中心,陇海路以南,平汉路以西,北界邙岭,南近汝河,东至荥阳,西达洛河近万平方公里根据地,解放人口100余万、村庄4676个;组建了洛阳、偃师、伊川、登封、临汝、巩县、荥阳、汜水、禹县、密县、伊洛11个县级抗日政府和数十个抗日区政府,嵩山、箕山2个行署,偃师、登封、巩县、伊川、荥汜、伊洛、临汝、密县独立团和区干队,主力部队与地方武装发展到7000余人,根据地建设已经初具规模。1945年1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对此作了综合报道,称赞支队“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中,即获得了不小建树”。
当时,鉴于豫西地区形形色色假抗日游击队危害于民,广大群众对“游击队”反感的特殊情况,经中央军委批准,12月5日,豫西支队改番号称“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
麦克阿瑟...驻军...保留天皇...朝鲜战争...冷战...与中国建交...钓岛...东亚...南海...亚洲...西太平洋...
这条链子松还是没松?为什么只能松而不能丢?
当初至今老美考虑的这么长远吗?老美是利用这条链子还是怕没有这条链子?或两者都有?
错过了当初...后来中国在日驻军(国民党或TG)为什么实现不了呢?
不可能吧,原因很简单,美国不会答应。
美国不答应而已,其他都是次要问题。
短期内国共双方已经不可能交战,你看国民党哪怕象征性地派部队去日本了没有。难道老蒋连象征性都不想吗。
美国战后扶植日本的方针是既定的。二战前世界纺织品大国为英国日本美国,英国日本在战争中都被严重削弱,战后纺织品奇缺。46年美国就开始扶植日本纺织业复苏,时间和力度都优于“盟友”英国。说直白点既然日本已经是一条狗了,狗链子就只能握在我手里,其他人都不行。
百度出来的
http://news.china.com/history/all/11025807/20150715/20013662_all.html
吴法宪的回忆录《岁月艰难》里应该没有收入,应该是其他三大金刚回忆录里面的。
这里面吴法宪回忆录质量最高,政工干部思想觉悟不是盖的。内容有对自己的辩解:对革命对主席的忠诚,对自己骤登高位的诚惶诚恐,对林副统帅个人局限的无奈,对向总理靠拢而不得回应的幽怨,对小平同志一杆子打到底的不满。
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农村有大量的自然经济残余。典型表现就是很多经济活动不经过货币交换,有大量以物易物,以劳易物等现象,很多村是近乎封闭的经济圈,获取人民币仅仅是为了买一些非日常用品,这是农民工低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前三十年的很多保障是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塞进去的,当这个经济基础被市场经济毁灭时,之前植入的保障制度也跟着完蛋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也就土共这样的叫花子,才会把收缴了四十多万发这种可以忽略不计的数量的子弹这种事情反复念叨,几十年后还念念不忘。
别说中将皮定均,就连粟裕,战争回忆录里也对当年土地革命的时候,打下一座县城,缴获的枪支弹药还没捂热,就给反攻的白匪军抢回去了念念不忘。描写很生动,俺记得是“一挑一挑的崭新的子弹”
穷的来就剩骨和气了。
皮的警卫员回忆的。
让旅级干部准备便衣的是王大将。
人民军队三发子弹能打一场会战,一个人两百多发子弹,够打近百仗了,那真是一夜暴富。
光头真是暴殄天物。
工分如何确定,并不是因为农民的自然经济残余。
反倒是因为农村的自然经济残余,才得以让那种制度得以持续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