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雾里看花——浅析俄罗斯最新型T-14“阿玛塔”主 -- 忘情

共:💬68 🌺249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雾里看花——浅析俄罗斯最新型T-14“阿玛塔”主

本文实名刊载在《兵工科技》2015年第12期上,以下是正文:

为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于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上举行了规模空前的盛大阅兵式。由乌拉尔车辆设计局研发的T-14 “阿玛塔”主战坦克隆隆驶过红场,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其实早在阅兵彩排时,炮塔蒙着帆布的“阿玛塔”就已在各国军事观察员和军迷中引发了热议。然而,当“盖头”终于被掀起来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它不仅与前些年俄方公布的模型大相径庭,而且与俄媒此前的报道有着不小的出入。

革命性的总体布局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阿玛塔”,是一款颠覆了苏俄坦克设计传统,有着浓郁西方设计风格的主战坦克。对照它和T-90的正面照片,“阿玛塔”的车宽要明显窄一些,车体长度明显增加,车高增加了约0.2米。

“阿玛塔”最具革命性的设计,是采用了无人炮塔,三人制成员组集中坐在车体前方,与其后的战斗室完全隔开。无人炮塔装有一门2A82式125毫米滑膛炮。炮塔侧面四周,是一个断续的、不规则的棱面,左前方开了一个大口子,安装了炮长瞄准镜。炮塔前后左右四个顶角处的上端,各安装了一块呈长方形,但面积并不大的雷达天线阵面。在前半球两个雷达天线阵面下方,还部置有主动防护系统的光学传感器窗口。炮塔与车体连接处的左右两侧,各装有5枚主动防御系统的硬杀伤拦截弹。无人炮塔后方有一个体积并不大的尾舱,用于平衡炮塔重量。据此判断,该坦克仍然传统的吊篮式自动装弹机。

无人炮塔顶部部署了许多传感器和主被防御装置。从前到后分别是横风传感器和数据链天线(横风传感器位于炮塔左边,数据链天线位于炮塔右边)、两组可360度旋转,并可进行俯仰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3×4枚)、两组向上发射的烟幕弹发射器(每组3×4枚)斜向布置,与坦克中心轴线呈30度夹角。车长周视镜和顶置遥控武器站集成在一起,安装在无人炮塔顶部右后方。

“阿玛塔”的车体较长,走行部分首次采用了7对负重轮,推测其全重在50至55吨之间。车体后方的发动机舱两侧安装了金属防护栅栏,提高了舱内那台12H360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防御破甲弹的能力。据报道,目前这款发动机输出功率为1200马力,未来可提高到1500马力。

截至笔者发稿时为止,俄罗斯官方并未披露其性能参数,神秘的“阿玛塔”身上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因此笔者只能就目前所掌握的信息,雾里看花,粗浅地分析这款俄罗斯新锐坦克。

全新的防护理念

各种新式反坦克武器的飞速发展,给坦克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虽然为坦克提供了较高的防护能力,但也使得坦克重量不断攀升。像M1A2、豹2之类的西方主流坦克,战斗全重已超过65吨,几乎达到了坦克能有效实施战场机动的上限。因此,试图单纯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坦克防御能力的办法,已经走到了尽头。要在不增加、甚至减轻重量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坦克的防护能力,有两个有效途径:采用无人炮塔,以及装备主动防御系统。“阿玛塔”最大的亮点,就是同时采用了这两个增加防护的措施。

众所周知,坦克炮塔内每增加一名乘员,至少需要增加两立方米的活动空间。布置在炮塔内的乘员越多,炮塔的体积就越大,防护面积也就越大,达到同等防御能力所需的装甲重量也就越大。“阿玛塔”将三人制乘员组布置在车体前方,实现了炮塔无人化,理论上可以大大缩小炮塔体积,省下不少装甲重量。但这种设计不可避免地会拉长车体,因此又抵消了一部分无人炮塔的减重效应。 “阿玛塔”公开亮相前,俄媒曾报道其三人乘员组并排坐在车体前部。但实际上,“阿玛塔”的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方,炮长位于驾驶员后方,车长位于车体右前方。从俯视图上看,车长位置比驾驶员靠后,比炮长靠前,三人呈等腰三角形布置。这种布置方式与一字并排布置相比,进一少拉长了车体,进一步抵消了无人炮塔的减重效应。不过,“阿玛塔”的炮长要进出坦克,只能通过驾驶员舱盖,放倒驾驶员座椅,艰难地从上面爬过去,不利于人员快速进出坦克。

“阿玛塔”的乘员舱由车体厚重的复合装甲提供防护,并用装甲板与战斗舱室完全隔开,极大地提高了乘员的生存能力,避免了弹药殉爆导致的人员伤亡。由于炮塔内无人,设计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时,完全可以不考虑人的因素,有利于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

从照片上看,“阿玛塔”无人炮塔正面似乎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窄小,但仔细观察后却可以发现,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炮塔侧面那一圈不规则的断续棱面,其实并非真正的炮塔主装甲,而只是外设光电系统的遮盖壁板和附加装甲而已。其炮塔的主体结构,也就是火炮装甲盒的宽度,与现役三代主战坦克炮盾宽度差不多,只是常规三代主战坦克炮塔宽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正面投影面积相当小,在同等情况下可以大大加强对火炮的防护,且在战场上被敌方命中的几率大大降低。

由于战斗全重的限制,坦克侧面和顶部的防御能力远弱于正面,因此日益成为各类反坦克武器打击的重点。发展和装备主动防御系统,是坦克防御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苏/俄从80年代初开始,相继研制出 “鸫1”、“鸫2”、“竞技场”等主动防御系统。

“阿玛塔”炮塔侧面四周布置的平板雷达天线和光电观察窗口,共同构成了全天候的战场态势监控系统。一旦发现来袭目标,系统自动判断威胁大小,适时动用主动防御手段。“阿玛塔”安装了两种主动防御弹。炮塔底部那10个大口径发射管内安装的是硬杀伤拦截弹,炮塔顶部安装的那几组小口径发射管内装的是软杀伤的烟雾干扰弹。

烟幕干扰不仅对付光学、激光制导的反坦克武器十分有效,而且可以对付日益普及的末敏弹。末敏弹的自锻成型战斗部在距离地面几十米高度时就会起爆,若是采用硬杀伤拦截弹与之对抗,拦截弹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制导精度、加速能力,而且还必须拥有足够灵敏的引信。如此一来,拦截弹的体积和成本都会上升到让坦克无法承受的地步。末敏弹的弱点之一,就是瞄准窗口很短。坦克只要在末敏弹在下落过程中沿着圆锥母线作周向扫描时,将自己遮蔽在烟幕中,让末敏弹无法正确识别、锁定自己就达到了目的。“阿玛塔”在炮塔顶部设置了两组,共24枚朝天发射的烟幕弹,说明俄罗斯高度重视对末敏弹的防御。

如果烟幕迷盲失效,“阿玛塔”的主动防御系统将选择处于最佳攻击位置的主动拦截器发射管,自动计算合适的发射时间,发射后靠拦截弹的预制破片催毁目标。80年代装备的“鸫1”可以防御速度50-500米/秒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90年代研发的“竞技场”可防御速度为70-700米/秒的来袭目标。“阿玛塔”装备的主动拦截弹,可拦截的目标速度范围应该会更大一些。

此前有俄媒声称,“阿玛塔”装备了为五代战机研制的Ka波段主动相控阵雷达(频率为26.5~40吉赫兹)。笔者却不敢苟同。因为相控阵雷达与普通的机械雷达相比,虽然有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等诸多性能优势,但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相控阵雷达的孔径做得足够小。再者,扫描地面目标时,杂波处理是个大难题。发射功率小了,探测距离就十分有限。发射功率大了,雷达散热的难题不好解决。以俄罗斯电子工业的水平,笔者认为其目前根本无力解决这些矛盾。因此,“阿玛塔”上安装的那四面长方形的雷达阵面,只是毫米波预警雷达而已,主要用于为主动拦截弹提供参数。

总的看来,在“阿玛塔”的防护设计上,俄罗斯改变了思维,转为加强战场环境感知,重点加强对各种制导武器的感知,积极使用主动防御手段。被动防御的重点,在于加强对乘员组的防护。

进步并不明显的火力

坦克火力的要求,首先是打得远,打得准,其次才是威力大。前者主要靠火控系统的技术水平,后者主要考验主炮和弹药。

俄罗斯在坦克火控系统方面,一直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不小的差距。在 “坦克两项-2014”比赛上,俄罗斯派出尚处在研发阶段的T72B3M参赛。其装备的所谓最新型坦克火控系统,不过是在1A40M下反式火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白俄罗斯生产的车长周视三合一瞄准镜而已。在赛场上,T72B3M以9公里/小时的时速行进间射击,从炮口锁定到射击,耗时14秒。使用上反稳像式火控系统的中国96A型主战坦克,以29公里/小时的时速行进间射击,从炮口锁定到射击仅耗时6秒。由此可见,俄罗斯坦克火控系统离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极大。考虑到“阿玛塔”首辆样车去年6月才下线,因此其火控系统能比T72B3M有大幅提高的可能性极低。

“阿玛塔”采用了新型2A82式125毫米滑膛炮。因为采用了无人炮塔,无需考虑火炮发射时烟气泄漏到炮塔内的问题,所以2A82取消身管中部的火炮抽烟装置,这是它与2A46系列滑膛炮在外观上的最大不同。

理论上,取消火炮抽烟装置,就可将火炮的可用膛压设计得更高一点,射击精度也可得到改善。但俄罗斯的冶金技术、发射药技术与西方有明显差距, 2A46系列滑膛炮虽然药室容积更大,膛压却比西方的120滑膛炮低15-20%。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基础工业并未取得长足进步。2A82能否达到西方120毫米滑膛炮的膛压水平,令人怀疑。

对比坦克主炮的威力,不仅要看膛压和炮口动能,更要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的水平。俄罗斯和西方在冶金技术的差距,也体现在这个主要弹种上。德制DM5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长径比,已经达到了30:1。而即便是俄罗斯T-90主战坦克使用的3BM42M/44M,弹体仍显短粗,速降较大,穿甲威力与DM53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综上所述,不能指望2A82的威力比2A46有质的提高。

据俄媒报道,2A82装备了新式的炮射导弹,可在5公里或者更远的距离上攻击敌坦克或低空直升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识别、瞄准、锁定对方,而这显然大大超出了俄罗斯坦克观瞄设备的性能,以及战场势态感知能力。因此炮射导弹相对于APFSDS的远射程优势,在战场上很难发挥出来。加之炮射导弹初速不高,又没能做到发射后不管,在5公里发射距离上,俄系坦克必须对导弹提供长达几十秒时间的中继制导,期间坦克还不能作大范围机动,这就极大限制了坦克的战术运用,增大了自身的危险。所以说,装备炮射导弹只是俄罗斯自知主炮威力不足而采取的补救措施,实属无奈之举,实际使用效果未必有宣传的那么好。

令人诧异的是,“阿玛塔”炮塔顶部安装的遥控武器站采用的居然只是7.62毫米机枪,只具备对付软目标的能力,射程和威力与传统的12.7毫米大口径机枪根本不在同一档次上,这对于在复杂环境下打击不同种类的目标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笔者估计,这可能是因为“阿玛塔”将顶置遥控武器站与车长周视瞄准镜集成在一起,为避免大口径机枪射击时的剧烈震动对车长周视瞄准镜的影响,而作出的妥协。

虽然“阿玛塔”高大的炮塔,赋予了主炮更大的仰俯角,使得战术运用更加灵活,但总的看来,其火力相较俄现役坦克,并没有明显进步。

“非主流”的动力装置

据报道,“阿玛塔”坦克使用的是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研制的X构型涡轮增压柴油机12H360。所谓X构型,可以理解为将两台V型6缸发动机放倒之后连接在一起,即每排只有3个气缸,4排一共12个气缸。这种构型的优点是结构紧凑,明显降低了曲轴质量。在与俄式主战坦克沿用了近70年之久的B2系列柴油机体积大致相当的情况下,12H360目前的装车功率达到了1200马力,未来可达到1500马力。

动力舱通常占坦克内部容积的30%至40%。在保证功率的同时,尽量缩小动力装置的体积,减轻其质量,对于降低坦克战斗全重和缩小整车体积至关重要。从内燃机热力原理上分析,只有大幅提高气缸的工作压强,柴油机才会有功率密度翻倍、乃至数量级提高的可能性。现有的V构型柴油机,技术潜力还远未发掘殆尽,完全可以通过使用高温合金,提高气缸内工作温度和压强的办法,大幅度提高功率密度。

目前,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坦克柴油发动机,是德美联合研制的MTU890系列。它通过90°夹角的V型布置气缸,各分系统(如泵、滤清器和机油系统)的综合设计,有效空间的利用等,使其产生1100KW功率时总排量仅有12L,为MT883系列的一半,为豹2使用的MB873系列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MTU890系列使用的仍是铝合金活塞,这说明其通过提高空气进气量的办法,实现了在较低工作温度下的高压强(其平均工作压强接近3MPA,超出现有坦克柴油机一倍)。未来如果采用高温合金,相信其功率密度还能有显著提高。

反观俄罗斯,其在提高坦克发动机功率密度方面的努力,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背道而驰。在技术水平,工业基础不如西方的情况下,俄罗斯另辟蹊径,通过采用特殊构型,在较低的技术水平上追求结构紧凑,试图通过优化总体设计,对各项技术性能有所取舍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总体性能上的提升。这是苏/俄军工系统的传统做法和强项,也确实取得过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在坦克发动机技术日臻成熟,各国都在精益求精的情况下,俄罗斯却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粗放的做法,其取得的技术收益恐怕不会太高。事实上,从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12H360比俄罗斯既有的B2系列性能提高有限,而其过于复杂的结构,不仅制造难度颇大,而且对后勤维护来说无异于一场僵梦。

为了提高坦克行驶的平顺性,“阿玛塔”采用了全新的液力传动,以及半主动悬挂系统。其1、2、7对负重轮上使用了液气悬挂,其他负重轮仍是传统的扭杆悬挂。这么设计既可以相当程度上减少高速越野时的颠簸,又可以降低造价,提高悬挂系统的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阿玛塔”上虽然体现了俄罗斯不少全新的坦克设计理念,但并非是一个成熟车型。从炮塔上安装的毫米波雷达接线居然还暴露在外之类的细节看,目前的“阿玛塔”还只是试验样车,其最终形态可能会作较大调整。

据俄媒报道,“阿玛塔”首辆原型车于2014年6月下线,预计2015年量产,2020年大量装备2300辆以上。而且为了避免中国“剽窃”俄罗斯最新坦克技术,俄方拒绝了中方的参观和购买要求。从坦克研制、试验、装备的客观规律看来,一辆全新设计的坦克,断无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装备部队。坦克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部分子系统技术水平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也不大可能对这款不成熟试验车型有多大的购买欲望。因此,上述消息应该是俄罗斯近年来运用日臻娴熟的商业炒作。

俄方为何要急于将“阿玛塔”这款不成熟的试验车公诸于众?笔者认为这与其所面对的内外困境有关。国际油价的暴跌,让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损失巨大,西方因克里米亚和乌克兰问题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更让俄罗斯经济雪上加霜,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大降。这对普京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为了对内提振士气,对外展现强硬态度,俄罗斯特别需要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这个全世界瞩目的场合大秀“肌肉”。然而,苏联解体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元气大伤的俄罗斯军工系统一直在吃苏联遗产的老本。在旧型号武器上修修补补,显然无法撑起场面,反而会让对手们嘲笑为“外强中干”。因此,俄罗斯将下线不到一年的试验车型匆匆驶上红场,也就不难理解了。

通宝推:滴滴涕,玉垒关2,testjhy,遥仰凤华,mezhan,df31,北纬42度,浣花岛主,桥上,diamond,大散人,jhjdylj,我来也,易水,豹子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阿玛塔是俄国/苏联第一款首重防护的坦克

阿玛塔是俄国/苏联第一款首重防护的坦克,这个,我觉着是其第一个重大意义。

以前的坦克,尤其是苏式坦克,讲究防护与速度与打击力的均衡;均衡的结果,是防护力不足以阻止现代火力对坦克的伤害。西方坦克普遍比苏系坦克重防护而轻速度,到以色列那里发展到了极致状态。

这一款新坦克,说明俄国放弃了自己原先对均衡的要求,转而向西方坦克思维靠拢。这也是伊拉克叙利亚以及车臣内战所得到的血的教训。

阿玛塔虽然可能没有什么全新的可靠技术,比如全新的发动机,但系统合成一贯是俄国军工的强项;在此情况下,依然有可能造出一款强悍的坦克。将来如果换装140炮,很可能又一次压倒西方坦克也说不定。

家园 好,另外海外有什么见闻吗??花等啊
家园 我另外比较感兴趣的是

我另外比较感兴趣的是3个车组成员放在车内,固然可以大大提高弹药殉爆时的防护,但俄国人凭啥对其车体前部的防护如此信心满满?

一般来说,传统坦克车体的防护不如炮塔。据公开的视频看,兔子坦克兵的攻击常常是针对目标的车体。对于59这种老坦克,兔子的穿甲弹可以从车体前面一直打到发动机,几乎纵向贯穿。俄国新坦克如果不大大加强车体前部防护的话,可能会成为一个软肋。而如果达到了超强防护的话,那么可能说明底盘的设计是全新的。这样的话坦克厂的工装就要全部换成新的了。

成本不小。

家园 高铁见闻是一个团队

当然,领头的是wangjun,现任《人民铁道》报社社长,正局级。此人就是我以前提到过的《高铁魅影》的作者,前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正因为是他领头,所以高铁见闻才能在铁路内部管控变得十分严格的情况下,不但能存在下去,而且能做大的原因。

嘘,别吃惊,这是个秘密哟。

家园 不放心啊

无人炮塔是全世界人民的梦想。粗犷的战斗民族先做出来了。

推测炮长身后有一个小门,万一卡住了,可以爬进去修一把。

家园 无人炮塔,毛子并不是第一家
家园 配张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路面的白线,可以看到它还是比90宽的,

威力这方面,trytry写过一些文章,离MD同学还是差太多。无论是发射药,弹体,弹托,弹的结构都不行。分装弹限死了弹体的长度。要大改才行。有人说T14就是改用了整装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其实无人炮塔确实可以大大省重量,防护面积小了,而且换大炮也容易,不过却搞出这么大车体,真是不知道它们在搞什么。

总的来说,想压倒西方坦克还是有困难的。火力弱,这么大车体,机动能力也不乐观。防护不光和结构有关,还和材料有关,也不是很乐观。

家园 再来几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高铁见闻说他是体制外人士啊

好像在微博见他说过。

家园 2个人不可以吗?一个开车,一个打炮。

另外忘情会五笔字型啊。哈哈

家园 你见过坛子里的官五承认自己是网评员,网监员的吗?
家园 说实话对这两张线图有怀疑

那个巨大的尾塔,根本就是个弹药箱;而线图中把主要弹药都放在车内部了,这个肯定不对。

那个车内布置的机关炮,干啥用的?炮塔上没见到额外的射击口吖?想象出来的?

家园 那30mm机关炮是架在车外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这是以前的猜测图

看来那线图也不可靠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