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五十年代的六一儿童节 -- 履虎尾

共:💬16 🌺17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五十年代的六一儿童节

六月一日是国际儿童节,每年的“六一”,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要庆祝。几年前,几个学生采访俺,要俺谈谈当年过“六一”的情况。俺推脱不过,随口聊了以下的内容。

五十年代过“六一”,一般都是全校召开纪念大会。那时候,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校服、队服。不过,约定俗成的是,少先队员男生一律穿蓝裤子白衬衫,女生是白衬衫花裙子,再佩戴上红领巾。少先队的干部有臂章,小队长是“一道杠”,中队长及队委“两道杠”,大队委“三道杠”。当时在干部中间,互相也有攀比,“三道杠”太难当,“一道杠”官太小,比较风光的是“两道杠”。当时有个顺口溜唱道:“小队长,一道杠,骑着毛驴搞对象。”就是当时人小鬼大的娃娃们“官心理”的写照。

少先队六一纪念大会开始,第一项是“出旗”,就是少先队大队旗进场。这时,全体起立敬礼。一张大洋鼓、四面小鼓敲着节奏,四把小号嘀嘀哒哒的吹响。一个高大的男生举着“星星火炬”旗,登上主席台;两个女生“护旗”,右手敬队礼紧随其后。

“出旗”完毕后进行第二项,宣誓。大队辅导员老师举着右拳,念着誓词:“准备着,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体少先队员高声齐念:“时刻准备着——”

第三项是唱队歌:“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这首队歌很好听,歌词是郭沫若先生写的,曲是马思聪先生谱的。直到六十年代后,有一场话剧太抢眼了,就是反映反映炮打金门的那个电影《英雄小八路》,电影的插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更具备特点,于是成了少先队的第二首队歌。

以后的会议内容稍嫌俗套,包括领导讲话啦,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啦,各中队代表讲话啦,等等。这个时候会场内往往是人声鼎沸,需要学校领导和老师出来整顿纪律。大会的最后则是表演节目,各中队都准备了节目,轮流表演……

“六一”下午放假半天,市里各个公园都对少年儿童免票。我们当时都盼着大会赶紧开完,下午好去公园滑滑梯、荡秋千、看动物。

五十年代的少先队组织很严密,俺后来经常跟我的学生说:那时候入队,比现在入党都难。记得少先队的章程中最初明确规定,少年儿童必须年满九周岁,个人提出入队申请,经审查合格后才能加入。俺由于上学早,年龄小,所以,每次班里发展队员,都没有俺的份。老师说,你不要急,等满九周岁了,就发展你。可是,能不急吗!急也没办法,必须慢慢等。当时儿童上学一般都比较晚,八岁九岁了才上学的很普遍。人家一上学就入队,戴红领巾。我上学早,看着人家入队戴红领巾了,眼红得很。直到二年级,班里同学入队的过半了,貌似这时候在年龄上卡得不那么紧了,老师才让我入队。记得戴好红领巾后,辅导员悄声对大家说:“你们今天入队,有特殊意义。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老人家的生日啊!”我们大家都很兴奋,俺也因此牢记住了入队的那一天:1956年12月26日……

有时候,“六一”纪念大会在电影院召开,会议之后不演节目,而是包场看电影。俺三年级时候的“六一”,学校包场看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电影的开头是北京少年儿童参加国庆节游行,列队通过天安门,接受老人家的检阅。电影的第二个镜头是少先队员在北海公园划船,电影的插曲就是那首著名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呵呵,这首歌真好听啊,把人都唱醉了听醉了。从那以后,俺就有个梦想,一定要去北海摇桨荡舟。这个梦直到20多年后,方才实现。

那个时候的儿童片子真不少,而且都不错,像《红孩子》,《五彩路》,《花儿朵朵》等等。当然,打仗的战争片子就更好看了,我们最爱看的电影有《上甘岭》,《董存瑞》,《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扑不灭的火焰》等等。

我五年级时候过六一,学校别出心裁搞了一次“营火晚会”。六一那天白天放假在家,晚上高年级的队员到操场上集中。操场中央堆搭着一大堆树枝木头之类的,晚会的第一项内容是点火,八个队员每人手持一支火把,绕场一周,然后点起篝火。火烧得很旺,照的操场亮堂堂的。然后“出旗”“宣誓”一切如仪进行,节目表演开始,我们就在篝火旁唱歌跳舞,一直欢乐到深夜……

呵呵,三年级的语文第一课是一首诗:“夏天过去了,可是还让我十分想念,那些美丽的早晨与黄昏,像一幅幅图画出现在我的眼前……”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cxwangy,神仙驴,铁手,dashanji,楚庄王,天涯无,石头布,桥上,陈王奋起,豹子头,文化体制,旧时月色,胡一刀,一介书生,
家园 巜红孩子》也打仗啊,虽然不够普世

只是多年后才发现,这些苏区的小孩子讲的原来是京片子

家园 俺是70年代生人,80年代初上小学时,情形大概相同

俺是在鲁南的一个小县城长大。记得小学时过六一,服装和楼主说的一样,男孩子是白上衣蓝裤子,女孩子的记不清了(当时没有留心),想来应该与楼主帖子描述的差不多。

我们那里没有公园,也就没有游园的活动。除了在学校开大会,最后学校会组织学生列队上街游行,游行完就散了回家,放假了。记得有一次妈妈和三姨在路边冲着队伍中的我大笑,当时好囧。

记得刚上一年级时,我曾被选入学校的一个演出小组,六一时,在县礼堂为全校师生表演了一场舞蹈。演出后播放电影《大闹天宫》,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特别激动。

84年国庆前后,当时家里刚买了电视不久,我印象很深刻。电视里除了国庆和阅兵的事情,偶尔在空闲时段播出少先队的一段视频,就像楼主帖子里写的,有各种队列的仪式,举旗、护旗等等,种种华丽的场面让俺这个小县城的土豹子迷了眼,暗暗滋生了对伟大首都的无限向往。

家园
家园
家园 电影里的那个还乡团长,名字是叫“黄敬波”吧?
家园 不记得啦,电影也没有字幕

只记得大反派很有意思,得意洋洋的问手下:是我回来了吗?是我黄团长回来了吗?

家园 “谁回来了?我回来了,我黄静波又回来了。”
家园 好文字,感同身受

“夏天过去了,可是还让我十分想念,那些美丽的早晨与黄昏,像一幅幅图画出现在我的眼前……”

家园 话说“二道杠”~

我最后当的“官”也就中队委——副班长/副中队长(曾代理一周班长,因为班长转学了~)老师喊“上课”,突然感觉底下没人喊“起立”了,作为常务副职的我挺身而出~一嗓子一嚎~嚎出了个代理班长~

……

然后,过了一周,学习委员升为班长,我回归副职~

从此以后,始终未能担任正职~遗憾啊~哈哈哈

家园 队服应该就是白上衣蓝裤子吧,俺们那里也是一样

女同学应该不是花裙子,但是究竟是不是蓝裙子记不清了,看来小时候只记得玩泥沙了。

话说有一年有幸去北京参加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大概是在工人体育馆(?)看过一场表演,好像是马兰花,可惜那时候太小,也不知道是叫个音乐剧还是啥的

家园 俺是[B]红小兵[/B]

俺是60年末人,75年一年级时光荣地当上了红小兵,一个班只有3名。可能是最后一批红小兵了,后来恢复为少先队员。而且是两道杠。再后来转到东北,那边少先队活动搞得比较好,61时和楼主讲的差不多,裤子叫毛蓝裤子,还要穿白胶鞋--得擦新鞋粉。另外,我们还搞经济呢,在教室后边种蓖麻,一季卖了八百多块呢,再加上捡废品的收入,全大队的乐器旗帜一年全配齐

家园 七零后表示有很多相似的内容,现

少先队也组织涣散了

家园 很亲切的回忆:

那时的校园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我们小学也举办过营火晚会,全校同学都参加,还请老红军伯伯讲故事,我至今还记得那支晚会的会歌:

营火烧起来了,营火活泼地闪耀,我们围着营火跳着欢乐的舞蹈;

风儿吹拂着我们,星星对我们笑,我们胸前的红领巾随着营火迎风飘。哎~,多么好!多么好!我们像营火一样长起来啦!

再加一把干柴吧,让营火烧得更旺!革命前辈的故事还没讲完,我们紧紧坐在他身旁;革命的故事像火把,把我们的心点亮。又像革命的种子,撒在我们的心田上。

家园 北海摇桨荡舟,到现在我还没实现

尽管在北京待过三年,

尽管这一个月来每周都来北京,

尽管此时此刻我就在北京。

尽管电影是黑白的,依然能清晰的看出湖水的清澈,而如今的北海是否还有那份清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