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60年大量的人饿死的历史原因和毛的历史责任 -- 思想的行者

共:💬68 🌺513 🌵1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阁下考证甚是严谨

请问引用的文章有链接吗?想拿来参考。

家园 杨继绳那华丽的算法...

在这期间,死亡率趋势是一条略微向下倾斜的直线,出生率是一条略微向上倾斜的直线。

有了这句话,多大的数字都能算出来。

杨继绳所谓引用周伯萍的话都相当可疑,周伯萍的儿子周轩进就差指着杨继绳的鼻子骂了。我一直觉得杨继绳的书对澄清事实是在帮倒忙的。

外链出处

家园 文章链接找不到了,是以前存下来的,搜索《墓碑》造假可以找

到孙经先的反驳文章。我对孙本人的研究数字存疑,把统计中的人口下降基本归于户口漏记不严谨,当年还是普遍挨饿的。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研究,我觉得姚齐源,宋晓丽写的《三年困难时期异常死亡人数新探》比较中肯。他们还有一篇《三年困难时期干部们在做什么》也写得不错。

河里有老光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写得真不错。推荐看看。

家园 根据记录,还有一个一千万

你看到了统计上减少的一千万,但是根据记录,后来又有一千万的人口补了进去,而这个补充不是因为发现数字不对,而是在户口办理和人口普查过程中自然增加的。

人口数字在千万规模上的大幅度增减,直接反映了统计工作的极度不严谨。

不要忘记一件事,在1949年建国之前,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近现代政府。建国之后,也花了很长时间才逐渐建成比较完善的政府。

特别是户口登记工作。

户口登记这些工作,最早大概是在1958年左右才制定了相关条例。

户口登记工作正式开展,大概要到1960年前后才开始做。

做工作需要人,那么这个户口登记工作是什么人在做呢?按照当时的设计,一个乡,一个乡长搭配一个助手,就两个人,后来为了登记户口,又增加了一个人,负责户口登记。整个人要负责万人规模的人口登记,而且由于是首次登记,他需要一次完成这么一大批人的登记。

那么当时是怎么做的呢?当时做法很简单,就写上一个数字,人名都不写。所以如果你是村民,那么在户口本上连你名字都没有,你只是组成一个五位数的数万数字中的一个。

就这样的户口统计,你说准不准?

何况当时城乡分化,城市户口国家发口粮,当时又大规模招工,大批农民进城。进城这些人马上就将户口转进了城市。但是当年因为浮夸风暴露,这些人又被迫退出城市,于是城市户口注销。

但是注销城市户口之后,他们并没有立即重建农村户口。原因很简单,第一,在农村,只要你跟着大队干活就有你的饭吃。第二,户口越少,需要交的税款也就越少。所以农村其实不着急重建户口。退给你的户口,自己装口袋里拿着就是了,反正当时制度不健全,也没人管。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和户口差不多,我以前办档案,直接从一个单位拿走,自己去另一个单位去办。中间就算我不去办也不会有人问我。后来还真出了问题,接收单位出了程序问题,居然有一两年没落地,也没人告诉我,后来因为有什么事要用,过去一问,居然说找不到了……

程序可以保证事情少出问题,不等于不出问题。何况当时还只是草创。

建立一个庞大的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具体内容你可以买一本《总要有人说出真相》看一看。

网络上很多人攻击这本书。攻击的理论很多,比如说就算没死这么多人不还是死了,诸如此类的。简直可笑。98年发洪水,肯定也淹死人了,为什么我们说那年抗洪取得了胜利呢?因为淹死一百个和淹死一百万个,他就是不一样。委员长的战史,总是说自己以数千人击毙了数万解放军,为什么他不照实说他是以数千人被全歼的代价造成了解放军不到数百人的伤亡?因为数万和数百就是胜利与失败的差别。死了人,说明遇到了灾荒;有些地方死得多一些,说明局部地方存在问题;死得极其之多,那就说明整个天下都坏掉了。所以数字的差别,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重程度。那些叫喊着反正都是死了人死多少还不是死的人,实际上不就是承认了没有死那么多吗?实际上不就是刻意回避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吗?

民国时代每年死的人都以千万计算,那是真死那么多。解放后就算是三年灾害期间,都远远达不到这个水平。现在社会生活条件好了,每年其实还是有人在饿死,肯定会有人饿死的。可是都是在死人,为什么我们说民国反动透顶?因为量变引起了质变,你死得太多了。民国指挥中国军队打日本及其仆从军,死伤数千万,歼敌不过百余万;新中国指挥中国军队打美国及其仆从军,死伤数十万,歼敌也是百余万。都是歼敌百余万,为什么说民国无能?因为代价不一样。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中国大陆的政治课本都是讲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国民能够聪明一点,不被人忽悠。可是网络上的某些人,就刻意混淆其中的差别,用细节来抹杀全局。谁不知道,片面的真相就是谎言。

你还是去买一本《总要有人说出真相》来看吧,看完你就可以知道网络上那群到处攻击这本书的货究竟多么无耻了。

通宝推:邻居大哥,陈王奋起,桥上,
家园 ta从来就是这种人
家园 你把楼主解读成“左派”?

家园 先生很中肯,对于那些饿死的人,数字有意义吗?还是怀着悲悯

先生很中肯,对于那些饿死的人,数字有意义吗?还是怀着悲悯悼念他们和她们,如何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吧

因为 如果不从历史吸取教训 历史会重演的

家园 即便饿死3000人都是太多了 国家领导人还是要了解人民的

即便饿死3000人都是太多了 国家领导人还是要了解人民的真正疾苦,了解真正的情况,因为领导人的决策 决定着千万人民的生与死

家园 当然,饿死人的地方,地方上的领导更应自责,这难道不是极大

当然,饿死人的地方,地方上的领导更应自责,这难道不是极大的渎职犯罪吗?

家园 3000人跳楼多吗?

30000人被枪杀多吗?

治理大国,空谈原则不妥。

国家领导人是要了解人民的真正疾苦,了解真正的情况,但领导人之间有分歧,不同的领导人了解的情况不同最后的结论不好简单下。

家园 这些领导人有谁被究责?

少部分毛时代被判刑,邓又给他们平反了。某种意义上讲,邓是反人民的。

家园 感谢回复,我觉得中央党史研究室还是比较可靠的

很多质疑就是表达了下面两个观点:

1.中央党史研究室就是白痴,明显的数据漏洞都看不出来。

2.中央党史研究室就是为了黑毛,故意使用有问题的数据。

1的观点,不值得答复

2的观点,稍微说两句,这么重大的问题,造假黑毛,对毛没好处,对邓也没好处,对整个TG都没好处,如果说,这件事有责任的话,整个TG都有责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说,2的观点,本质上和1是一样的。还是在说:“中央党史研究室就是白痴”

史学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孤证不立”,中央党史研究室要下这个结论,不知道要多少档案支持,我想大部分是不能公开的,所以只在文章中提到了公开发表的统计数字。

以前 阴霾信仰 网友曾提到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传的主编李捷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

当然,坦率地讲,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写进去,因为:第一受篇幅的限制,第二受现在各种各样的情况的限制,有些东西不太好写。不好写的原因主要还不是因为说出来以后有损于毛泽东,而是说对现在有些人不利,这还是有一些禁区的。但是,我们保证一条:凡是写出来的东西都是真实的。我觉得能够做到这一点,将来过了几百年以后,那个时候恐怕档案能都开放了,人们拿着这本书对着档案看了,说这些人还可以,还能够把历史的档案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我想,党史研究大部分都是这种境况。

认识历史,首先不要把作专门研究的人当白痴。

家园 可信不等于没有局限

牛顿的力学三定律是可信的,但是有没有局限?

党史研究室自然是可信的,但是他们有没有可能有局限?

他们采纳官方数字,这个1983年的官方数字正是3000万的主要来源。

但是同样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1989年的人口数字,1963年中国人口有一个高达33.33‰的自然增长率。这是什么概念?在1985年前的这组数字中,新中国历史上除了这一年之外,连一个29‰的自然增长率都没有出现过。这是唯独一个超越的年份,而且达到了33.33‰。

在杨松林《总要有人说出真相》一书说:

1956-1979年中国人口……累计机械减少和增加都是3200万左右,占总人口的4.8%左右。

这个所谓机械增长是说自然增长的人口与户籍增长的人口之间的差值。也就是说,根据多种口径调查的自然增长人口数,和当年户籍统计的人口数是有差值的。而在1956-1979年间,这个差值的波动范围是3200万……

那么这3200万是不是都死了呢?

杨松林说:

如果把第一次人口普查与第三次人口普查中间各年机械迁入数相加,余数为242万。起始年的1954年为32万,结束的1981年为-53万,起始年与结束年相差只有85万,而中间年份累计机械减少或增加的摆幅高达数千万。也就是说,1956-1959年虚增的1200万户籍人口数在1960年的《户口登记条例》落实和迁出漏报纠正过程中找回来了,余数几乎是零。1961-1964年因政策性迁移形成的近2000万迁入漏报,在1965年-1979年的陆续补报户口中找回来了,余数又接近零。

党史研究室的问题在于,公安部和统计局不能解释人口数字的巨大摆动,于是他们就不加解释的引用了。

家园 回去好好看看彭的信,上面说的是,完全是我们下面人责任

毛主席一点责任都没有,

那你说真要干掉他,把问题定性成,这事要么不追纠,要追纠就追纠毛主席的,会是毛主席还是大员们的联盟。

这些人直到文革才被追纠刮五风的责任,七六年全平反了,一些当年举报他们谎报产量造成人祸的人,全给打成三种判了重刑。

家园 我有个疑问:相对精确的数字,应该由政府部门发布,还是民间

我有个疑问:相对精确的数字,应该由政府部门发布,还是民间人士通过艰苦的查询资料(这些资料完整吗?)来推导?

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事人逐渐凋零,只剩下冰凉的数字埋藏在尘封档案中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