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文盲率的问题。 -- 海底飞尘终有日
没有载人登月计划。前期的绕落回都还没有完成呢。至少在回之后才会正式启动计划吧。
这么多年,小学教育识字要求一直都是3000字没变过
建国初期,完小毕业的就能称知识分子(不过还不够插钢笔的资格)
当年扫盲班定的标准是1500字,(2011版教纲小学二年级1600字)
六岁就能认3000字,妥妥的天才儿童
至于这句话
既然提到了“数据”,只好各打五十大板
1953年一普都没有“教育程度”的数据,1950年数据只能是毛估估出来的
1964年二普,全国人口6.95亿,13岁以上不识字人口2.33亿,占总人口的33.58%
1982年三普,全国人口文盲和半文盲人口(12周岁以上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2.35亿,占23.5%(同一九六四年人口普查数字比较,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38.1%下降为23.5%)
90年四普15.88%
00年五普6.72%
10年六普4.08%
只要足够寂寞。
我认识一个小孩儿,从小奶奶看着,邻居没有差不多的小孩,没朋友,很寂寞。那时候也不上幼儿园。
小孩他爹看到小孩整天无所事事,就用毛笔写了一堆字。每天晚上教奶奶认(奶奶没读过书)。第二天,奶奶再教这孩子认。一天五六个字的样子,教了一年。小孩开始自己看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家长。到六岁上学的时候,三千常用字基本都会了。
那个小孩不是天才,这点我可以肯定。
我的曾祖父就是徽州乡村里教私塾的老师,到了民国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学生了。不考科举谁会没事去读四书五经,徽州当时的男孩子认字就是为了能记帐,长大可以出去学生意。我的祖父大约14岁从徽州老家到上海学生意,当时的文化水平就是能写家信,能记个帐。下面是我父亲和同乡编的村史里面的纪录。
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村里有二位较为出名的私塾(蒙童馆)教书先生。这两位蒙童馆先生在村里教了一辈子私塾,但就他们自己的儿子也只有念上几年书,十四岁就托人送到上海或崇明做学徒了。而留在自己身边的儿子书就念得更少,在家务农了。
带我祖父出来学生意的师傅(同村的老乡)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家乡建一个新式小学,让村里的孩子受教育,但一直到他死都没有筹到足够的钱。直到我祖父把生意做大以后有了经济实力才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乡把学校办起来。
到新校舍后师生人数增多,学校空间也增大了,开设的课程比较全面,有主课语文数学,还有写字、绘图、唱歌、劳作和体育课。每逢星期一上午第一节课,全校师生都要在礼堂开周会,唱纪念歌,教导主任训话,念孙中山先生的遗训,并高声朗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天下为公”的条幅。学校很重视毛笔字的练习,一般学生到五六年级都能写得一手比较好的毛笔字。XXX和XXX两位老师都能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字,所以对同学要求也很严格。
舟川小学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十年培养和毕业了大约有七十多位学生,他们大多数都离开家乡,来到上海或其他市镇谋生、学习,这批人受到舟川小学较好的基础教育,在解放后又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锻炼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之才,为国家作了贡献。
如果你讲的私塾那么牛逼,我们的先辈还千辛万苦的办新式小学干嘛?请几个私塾先生又省钱又省力不好?再说农民是最现实的,上小学一样要缴钱(或缴粮食),但大家还是愿意送孩子上小学而不是私塾,这不就说明是老百姓自己抛弃私塾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嘛。这上面讲的都是在解放前的事情,跟共产党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按楼主的讲法六岁以后大量辍学,用不了几年又统统变成文盲,除了会象唱山歌一样会背几句三字经什么也没学会。这难道就是楼主心目里的天堂?
2014年04月03日 09:45 来源:北京晨报
昨天,中国科协举行学术建设发布会,在会上发布的《航天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中披露,我国将力争在2018年实施自主火星探测任务,探测的方式包括环绕遥感探测和着陆巡视探测两种。
未来五年,我国需要适时开展第二代载人飞船的研究。新一代的飞船应当兼顾地外探索和地球轨道运输等多项任务的需求,乘员人数可适应3至7人,具有重复使用能力,支持2至3年的停靠飞行,同时发展空间机器人技术。
根据这份报告,2020年前,我国将实施以载人空间站、月球探测、导航定位等为代表的重大工程,并逐步启动载人登月、深空探测等战略工程。
来源: 中国航天报 日期:2014/06/12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北京11所设计的重型运载火箭氢氧发动机大流量单喷嘴试验取得成功。此次试验是针对该型发动机大流量高效稳定燃烧技术的研究性试验。
该型发动机燃烧室流量及尺寸比我国以往研制的各型氢氧发动机燃烧室增大2~3倍。为保持燃烧稳定性及温度均匀性,研制人员从优化燃烧室喷嘴结构入手,设计了多种方案推力室和燃气发生器单喷嘴试验件,拟通过一系列筛选、考核试验,得出不同结构参数对于燃烧性能的影响,为推力室及燃气发生器研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设计依据。
起码发动机得提前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