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那些听过我歌声的朋友 -- texasredneck

共:💬122 🌺2145 🌵4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小学老师之一就是一女知青
家园 是不是回复错了额???

是不是回复错了额???

您写得跟我的帖子一点儿都不搭界。。。。。。。。。

家园 是回错了

是回上面那几个的。

家园 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难为你能把这个名字写全

不是笑话你,而是这个老名词实在是太少人的知道了。宣传队的人唱什么真是不知道,可知青真是会唱很多很多所谓的黄色歌曲的。因为当时知青有句话叫做“你能拿我怎么样,开除球籍?”意思是我们已经在底层的底层了,最坏也不能坏到什么程度了。不要说毛子的歌了,三十年代的何时君再来,怀念,各省的十八摸,知青的时候都听过。当时有一本叫做外国民歌二百首的小本子,里面有各国著名的民歌,西波涅,鸽子,摇篮曲,雪绒花等等。几乎是当时知青里的圣歌集,光是抄本我就见过不下二十种。

家园 也是插队出来的,也在国外混了几年,说几句

当年以15岁的“高龄”下了乡,是不折不扣的被“毁”掉的那一代人。在楼主走乡唱歌的时候,本人是在地里插秧割麦子,修水库挖水渠。说来也巧,也碰上过拖拉机坏在半路上,不过本人不得不一个人把车上的两千多斤玉米卸下来。不要说在篝火前唱歌了,拿干粮的手都在发抖。记得当时公社宣传队也从知青中选过队员,可惜的是除了本人没有艺术细胞以外,也没有相应的关系可以入围。只能在村里的场院上,以极其羡慕的眼光看着同是知青的红男绿女们在唱完跳完以后,被请到村委会中吃招待餐。也许楼主不记得当时吃的是什么了,可本人知道那是和上边(公社,县里等等)来的人吃的是一个标准。也还记得在给这些宣传队装车的时候,很好奇的拿起一把中阮看,结果被一个队员一把拿过去。虽然这位没说什么,可眼中那种看不起人的眼光本人时不时的都会想起来。说真的,一个公社宣传队的队员,至于嘛。当然,这绝不是说楼主也有类似行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能到宣传队的人在当时的农村真可以说是人上人了。你们要搞艺术,有自己的舞台,有练习的时间,也有人指导。为什么会有被毁的感觉呢?难道现在北漂的人比你们当时强的了多少?要知道,现在北漂的人是生活在平均线以下,你们当时是生活在平均线以上。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问一问在美国搞艺术的人,如果他们可以不用担心生活地搞他们的艺术,估计没有不愿意的人。

楼主在农村的生活层次明显地和本人不一样。本人在农村虽然生活的比较差,也很累很累。但绝对是当地农民羡慕的对象。也绝对比当地农民生活的要好一些。别的不说,当时经常到我住处玩的都是村里几个长的好的女孩子。只是当时本人实在是太年轻了,没能体会到这些女孩子的心。如果当时开了窍,搞不好就在当地结了婚了。当然,这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可是,本人去年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地方看了看,当时的农田现在已经是林立的高楼了。也就是说如果当年不走,现在绝对是借到开发的东风的百万富翁了。

说到选择,除了极端的情况下,比如说战争,没有选择的情况是极少的。就说本人这一代,可以说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所有的倒霉事儿,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计划生育,下岗等等。绝大多数我的同龄人都只能算计着过日子。可是基本上没经受过这些的八零后,现在多数人和我的同龄人一样,只能算计着过日子。这些人的选择要比我这一代人多的多,可也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有足够多的选择。那一代人都有出色的,但那一代人的多数都是泯泯大众。无论那个时代都不可能毁掉一代人。只不过大规模的社会变动会给很多人一个借口,一个自己没能抓住生活中机会的借口,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如果不是战争,如果我不在这儿,如果我有一个。。。,太多可以如果的了。在一个时代当中,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平等的。插队的那一代大多数人没受到很好的教育是事实,可只要好好的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先不说现在7常委中有三个插过队,就象本人这样不太努力的人也可以在77年以初中学历考上大学。另一个同班的发小,同样以初中学历在78年考上了大学。当时那一代人是上不了大学后来下岗,现在的大学生是上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所以有没有受到高等教育並不是决定生活中是否有选择的关键。有没有知识也不是。本人是否能抓住生活中的机会才是。

说到底,最不喜欢知青说自己是下乡是被毁了,是被迫去吃苦。见过吃苦的知青,没见过比当地农民更苦的知青。你知青是人,人家农民也是人,不能因为人家一直在吃苦,吃的苦就不算苦。也不能因为一个一直在享福,所以这个人享福就是应当的。要是这个理论成立的话,该请回来享福的人太多了,各种有来历的后代们排一排也得有上亿人了。

通宝推:r52097,strain2,庄汀,遥仰凤华,清风居士,zjzyq12,烟动午夜,武侯大道,天涯睡客,北纬42度,镭射,换了人间,nanimarcus,特里托格内亚,啊凡,stamilo,阴霾信仰,tom,唐家山,caoban,关中农民,二至,jellobean,滴滴涕,mailsina,snark,小楼春雨,灰灵,花大熊,wxmang的书童甲,醉寺,桥上,低谷,PCB,海峰,陆合,南宫长万,okcgb,侯登科,jboyin,puma2011,SleepingBeauty,潇潇夜雨,小瀚,迷途笨狼,乘波而来,回旋镖,mezhan,年青是福,陈王奋起,dashanji,豆腐花,逐水而行,踢细胞,西安笨老虎,njyd,王铁墩,西门飘飘,jhjdylj,发了胖的罗密欧,脊梁硬,易水,阿四,
家园 说起吃苦,应和一下

我父母倒不是插队,文革前上了大学,文革时毕业,是486的同龄人.

毕业分配之后,上级组织说他们是旧大学出来的,要接受再教育,安排到广东台山部队围海垦田的农场劳动锻炼----出发时没有讲要去锻炼多长时间,最后一共锻炼了十个月.

经常听他们谈起那段时光,几件事印象很深:

1.当时口号是"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第二点难说,第一点是做到了.他们回原单位的时候,看到街上人来人往,觉得每个人都像是搽了粉.

2.吃得好,学生连队(只有连长和指导员是军人)可以自己养猪,自己做饭.伙食水平远远超过回家之后.

3.早晨起来,大家一边折被子,一边小声念念有词地背诵老三篇.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基本功还在,上次我试验了一下,让他们背诵第一段,"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和书上的一字不差.

4.部队农场旁边是农民的地,学生连队的劳动强度比农民大.

5.我父亲听农民说:"你们这些学生是苦,但是你们还有盼头,还有可能离开这里,我们吃苦,一辈子连盼头都没有."

说起吃苦,前三十年,并不像有些人说得,处处莺歌燕舞,人人心情舒畅.普通人也是觉得自己生活很苦的,也是希望能够改变现状的(你提到的村里的姑娘,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努力)-----这也是改开提出致富光荣,得到拥护的群众基础吧!

通宝推:特里托格内亚,flux,njyd,
家园 你错了,三套车、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俺就是那时候学会的。
家园 处处莺歌燕舞,谁
家园 爹娘都是农民,爷爷奶奶也是,姥爷算小地主,文革不文革估计

父母没啥抱怨的,还是农民,解放不解放,估计爷爷奶奶没啥抱怨的,一样吃苦,姥爷估计得怨自己,人家都看出来苗头,把地卖了,他因为腿有残疾,趁机买了个地主,挨饿没扛过去吧,我就只能怨自己投胎了,不过据说生在帝王家也有恨的,叫奈何生在帝王家,这可咋办啊

家园 啥意思啊,第一段替张铁生站台翻案?
家园 有道理,铁手也同意喔。。。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写得很好,很有道理。说出了我想说但没有总结说出的话。。。

家园 时代各种各样

福报决定一切

家园 你大概没有看过这个电影,

《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刘烨、陈坤和周迅演的,国内大概是禁演的。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一个知青带了一把小提琴下乡,生产队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让知青拉一个曲子,知青就拉了一首莫扎特的,然后糊弄队长说这叫法国人民想念毛主席。

他用的应该是这个典故吧。

家园 各人的人生观不同而已。

有人认为吃苦就只是受罪,有人认为吃苦可以变成“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不同的人生观造成不同的结局。我想无论什么年代,人生都不容易。既然如此,与其感伤过去吃了多少苦,何不将苦当做精神财富,奋发图强,激励自己走出一片新的天空?

我们的国家这些年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家园 不过大哥,有个问题,我有时候碰到机会的时候往往

发现那有可能是个陷阱。而做决策的时候 又有点完美主义。

因此,想问 有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决策,抓住稍逊即逝的好机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