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军工经济 -- 唵啊吽

共:💬25 🌺10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军工经济

冷战期间美苏军备竞赛,苏联面临要黄油还是大炮的抉择,好像黄油和大炮不可兼而得之,而美国军工则占领全球军火市场的大头,军工自己养活自己,没有这个顾虑,结果,苏联不堪军备竞赛的负重,把经济压垮了,引发苏联解体。所以,军工经济是强国的头等课题,是国际政治博弈中的大戏。

军工不仅仅是先进武器的竞赛,也是经济的竞赛,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军工也要可持续发展。美苏冷战军备竞赛,就是美国军火可持续发展,而苏联军工不可持续,最终苏联不敌美国。美国陷入越战泥潭20年,从泥潭中拔出来了,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10年,结果苏联解体了。这就有战争与经济的问题。美国对外战争多且不断,都是为国际美元政治服务的。即美国发动战争是为了美国的全球经济服务的,军火投入对美国经济有产出,苏联军火是脱离自身经济循环从经济体内抽血变成军火消费,固此苏联有黄油和大炮的选择命题,而美国没有。即美国的军工投入对于整体经济而言是有收益的,而苏联对军工投入对于苏联整体经济是一种消耗,所以,美国以军备竞赛打败了苏联。

军工与经济的关系,在二战前是经济为主,军工为副。大国竞争,首先是竞争经济,经济强则国强,经济强则军火强,经济为先,军火为后。两次世界大战,军工与经济的关系是“民转军”模式,即工业能力和平时代都是民用的,一旦战争爆发,这民用工业力量大量转为生产武器,拖拉机厂生产坦克,船厂生产军舰,飞机厂生产战斗机。战争期间竞争生产新武器,如原子弹就是美国和德国竞争,结果美国先生产出来,美国用原子弹结束了远东反法西斯战争。二战以后,军工和经济的关系就倒过来了,军工强则技术强,技术强则经济强。军工与经济的关系二战后变为“军转民”模式,先有军工技术,再把军工技术转为民用。二战后经济大规模技术转型基本是“军转民”模式。比如计算机技术,实际上是二战破译敌方电报密码发展的技术,如今计算机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网络技术也是美国军事通讯研究的课题,结果转民用变成网络经济。

技术在经济中的研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市场需求模式,即市场有需求,然后寻找技术开发新技术满足市场需求,如今天的替代能源版块,基本是市场需求推动的技术研发。另一种是先有技术,然后创造市场。比如网络经济和计算机技术,是前有技术,然后开拓新市场。计算机和网络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模式,就是因为技术在先然后开拓新市场的结果。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原本这些技术就不是为了生活日用品的消费市场研究开发的,原本这些技术就是为了军事目的而研发的,研发出来以后,再去找市场,这是“军转民”模式的必然结果。

举个例子,二战德国轰炸英国,英国使用雷达预警。后来武器的发展,就有了为干扰雷达生产的铝箔。铝箔撒到空中反射雷达电波,干扰了雷达信号。战后这些铝箔有什么用呢?战后被推广为烤箱烤食品的辅助消耗品。如今美国人烤土豆,或者烤鸡烤鸭,都喜欢用铝箔把土豆裹起来再烤,或者用铝箔把鸡鸭封起来烤也是一种烹调技术。铝箔成为超市的普通日用品。利用铝箔烤食品成为新的生活习惯,这是“军转民”的特点,先有技术,然后创造消费创造市场。这就叫创新。

技术是非物质财富。用于一种用途是用,用于一千种用途也是用,不会因为多一种用途而使得其它用途的效果减少,这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有规模经济效果。即使用一种技术的用途越广,其研发成本就分摊得越低,也就是研发投入的收益就越高。如果本来一个技术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别的武器而研发的,“军转民”以后创造了大规模市场,结果是军工投入推动了自主创新和经济发展,结果是军工投入产生巨大经济收益,结果是有了可持续的军工发展。

中国今天讲经济转型,讲自主创新,然而,没有技术储备的自主创新就是无米之炊,而技术储备的积累在于军工研发的投入。中国要技术领先,不能盯着人家已有的先进技术去追赶,盯着别人已经有的技术去追赶只能永远在别人后边,永远落后于别人。今天中国技术创新,要军工做龙头,军工研发投入要大,要认清二战后军工对经济发展的领头作用。军工研发在前,经济发展在后。这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军转民”机制,用军工技术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开创新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今天不至于重蹈苏联要大炮不要黄油的覆辙。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欧美对中国的技术封锁,自成一套技术体系。

关键词(Tags): #军工#军火#地缘政治#技术创新#产业升级通宝推:梅轩济,风暴,大漠孤烟远,呆头呆脑,天白,夏至欧锦,springisok,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最后一段莫名其妙

中国要技术领先,不能盯着人家已有的先进技术去追赶,盯着别人已经有的技术去追赶只能永远在别人后边,永远落后于别人。

前面强调技术储备,说的没问题。后面不知怎么就话锋一转,变成不能盯着人家已有的先进技术去追赶了。难道追赶的过程不是技术储备的过程?

跑马拉松,对手在前面1公里,你开始加速,距离缩短为800米、600米、400米……100米、90米……10米、8米、5米、3米……

之后并驾齐驱,再然后超越,这不是一个典型的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吗?

怎么会出现

盯着别人已经有的技术去追赶只能永远在别人后边,永远落后于别人。
的情况?

最莫名其妙的还不是这一点,而是楼主把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对立起来了,非要分出个先后,这恰恰是苏联失败的教训。

美国成功的经验不是先军后民,而是军民融合,不分先后。况且,很多技术根本不能区分为军用还是民用,你用在军品生产上就是军用,用在民品生产上就是民用。你说离心机技术到底是军用还是民用?焊接技术是军用还是民用?

家园 铝箔用的多了,就不怕吸收铝元素

得个老年痴呆症啥的。

家园 其实军工技术应用于民用在国内已经有了。

有个电视节目介绍过:

某个企业原本负担火箭燃料耐腐蚀储存舱的生产,后来把这项技术转到民用上用于石油输油管道的防腐蚀上;

还有飞机机翼铝蜂窝结构技术被应用于新型暖器的散热片,等等。

家园 我想楼主的意思是另辟蹊径
家园 你举的例子是工业用途,不是最终消费用途。
家园 军备竞赛不是苏崩溃的主要原因

可以看一个资料,1944年的时候,美国包括军队仅有6600万劳动力,但是,当时军队有1140万人,还有从事军工生产,供应盟军各国军火的工人约2000万人,但是,当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有明显改善,而且因为高收入税,一些人仅工作很短时间,例如,当时当演员的里根一年仅工作3个月,拍一部电影。

家园 战后苏联军火出口不少,部分年份超过美国

战后苏联军火出口不少,部分年份超过美国

另,先进的民用科技往往是自己军工转化,霉菌不会轻易给技术的

家园 要发展民用技术,为啥要投资军工呢?

这个逻辑上是有问题的。直接投资民用技术会更为有效。

美国是投资军工——军工技术——转移到民用。这个序列不是必然有用的。很多投资军工产生的技术,在民用上没有啥用处。比如说,发展潜艇的核动力。民用不可能用到核动力作为引擎。

只能说,部分军工技术促进了民用技术的发展。但是,如果把这些钱直接投资民用技术上,效果会更为明显的。

家园 苏联军工毁于缓和

这东西,和开饭店一样,要给客人免费品尝,如武器,要免费送给某些游击队长,让他们去打仗,这样,回头的需求就大了。

白送的,是marketing的成本,游击队长越多,世界越乱,军火就卖的越多。所谓无偿军援会带来后续的生意。

后面的生意,那都是真金白银换资源回来的,比如古巴的白糖,刚果的矿石。。。

来个傻子,嫌免费给人品尝太浪费,砍了,然后,饭店就倒闭了。

家园 那是战争时期,长久下去就会崩溃的。
家园 只有基本技术领先才能军转民。性能领先或持平不好办。

比如米格25用钢也能做出来,T72可以做得低矮从而被弹面小,但这些只达到功能领先而没有基本技术支撑的军工,转民的潜力不大。

家园 有些领导说:中国是民用科技带动军工的发展

当然,有一些创新型的军工企业,坦率地说,不多。

中国很多军工科技起源于国外,民用引入,转化为军工

民用引入,一是有意为之;一是无心插柳。

家园 苏联经济的崩溃,恰恰是因为其军工还不够强大

军工经济,目的是为了获得资源

没有资源,则发展是无源之水,再高的科技,也无用武之地

民用经济,不过是利用资源,无法开拓资源

苏联军工,就是无法取得粮食资源,而崩溃的

而苏联之所以无法获得粮食,则是因为苏联没有掌握贸易的要道:海洋。

事实上,苏联的军工还是不够强,无法同美国在海洋上对拼,导致丧失了粮食的国际来源,最终分裂。

美国同样有缺点,美国缺石油,但美国掌握了世界贸易权,从而能够左右世界贸易市场,美国能够掌握了世界贸易权,是因为美国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是美国海洋军工的强大,战胜了苏联军工,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崩溃,最终苏联分裂。

家园 许多数学和科学,研究的时候都不是为了应用而研究的

而是研究出来以后才找到应用。西方科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发展出来的。

军工投入,不是着眼于实际的民用,而是着眼于军事对抗,因此产生许多技术储备,这给民用的创新提供了技术储备空间,有如西方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为西方工业技术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一样。

这在围棋里边叫着厚势,势后了,以后取实地就有势力。如果下围棋一开始就这取实地而忽略厚势,最终可能就是败局。

美国如今的技术领先,就是军工积累的技术储备厚实的结果。美国的经济发达靠科技,科技发达靠军用。 我们今天看到的一切,都是军工技术的结果,英特网不用说了吧? GPS,手机的CDMA技术等等,连我们吃的东西,保鲜,包装,消毒都是军用技术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