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也来谈谈“忘情康夫,自此绝迹江湖” -- laska
省里的副厅都是人精?----没有例外?
不要说裙带关系上来的,就算正常程序选拔的都不能保证不出问题。
有个邻居的父亲,是帝都城六区某区的副区级退休。这不过年吗,互相请吃饭,老头跟我们讲了不少官场笑话。比如某人,大忽悠,忽悠了好多年,某届区长是女高知,被他忽悠住了,给了他个机会----土地局副局长。乖乖,帝都城六区某区土地局,这位老哥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最后的下场是“永不录用”;还有一个,街道的团委书记出身,没啥背景,不知怎么某了个规划局副局长,后来是实在不能够胜任,整到奥运打杂,奥运完了后接着打杂,专业打杂...
老头最后说了一句话,“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这些年,我看到过太多啥都不会啥都不是人,一夜之间走上关键岗位...”
当然,我是小人物,副厅级的领导没见过几个。
其实国外也是一样,反正我见过几个。太晚了,就不举例子了。
写了一大篇回帖,想想算了,有些话不说也罢。
只希望忘情兄弟能从这件事里学到点什么,未必是坏事儿。
启动春运搞个仪式情理之中,根据忘情原帖,人家就是去慰问或者调研一下。还有,18大以后,各地尽量精简会议(主要是大会)和仪式,这也是个大背景
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实际上决定了能被提拔到相当层级的干部,在能力方面总体上是有保障的。
反倒是西方选举制度下的官员更荣誉靠忽悠上位(主要是指政务官)。
很多人以为只要领导喜欢,庸才靠拍马送礼也能走上高位。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甚至不少,但能步步上行,主要还是靠能力。甚至某种意义上讲,送礼买官之类的行为,也是为了从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采取的竞争手段(只不过是不正当手段罢了)。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领导也需要做出成绩(政绩),这就需要手底下的人确实能够做事,只会吹拍不会做事的人,从我个人的判断讲,能到科级就很不错了,再往上就很难混下去了。话说回来,又会做事,又让上级舒心的下属,谁都喜欢的。
你提到的几个例子,我也来简单分析分析。
那位老爷子,帝都副区,直辖市的副区,相当于省里的副地市,平调的话,可以担任帝都某市局的副局长,在直辖市不算很大的官。
当然,到老爷子这个层级,对下面干部评价的标准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比如大忽悠忽悠住了女高知的副区长,给了一个区土地局副局长。其实就有不少内容可以分析。
首先,区土地局副局长是副处级,就是说这个大忽悠是从正科提拔起来的。 那这位大忽悠大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从土地局的科长就地提拔,一是从区政府所属处级部门中的正科干部中提拔,除了以上两种,似乎不太可能有其他途径。
从你说这位大忽悠忽悠住了副区长,我感觉这位仁兄可能是比较有思路、有想法的,让区领导比较欣赏,所以我个人感觉这位更有可能来自是区府研究室之类的部门。
这类干部,搞研究,写报告水平是有的,但是不是适合到基层职能部门去做具体的工作,可能就会有短板。这也很正常,从上级机关下去做基层领导的情况也很多,都会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边学边做,大多数还是胜任的。
至于这位老兄最后得到了一个永不录用的评价,我觉得肯定是创了什么大祸,或者是很大地得罪了主要领导,因为这种评价是非常特殊的,而且一般是不会作为正式评价的。 所以我觉得其中肯定有特殊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更何况,此类“永不录用”的评价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不太可能是集体评价,即便得到此类评价,也未必说明这个干部就真的不行。
我认识一位老哥,按这位老哥自己的说法,他早年有冲劲但不成熟,也是有什么说什么,做起事情来有点不管不顾,甚至不顾领导感受的,他说他是后来才知道,曾经有位领导给过他“此类干部不得重用”的评价,但后来他的发展也算不错,曾经担任市属某委的宣传部门副职,新闻发言人,提正县处因为机关里不好安排,没有合适的位子,安排到某国企做党委书记,方方面面工作也是风生水起。
所以,此类评价未必能反映真实情况,可能还是一个是否合适的问题。
还有那个街道团委书记。如果是帝都的,街道团委书记副科已经不错了。而能做到规划局副局长,即便是区规划局,也是副处,其中还是有必须跨过的台阶。街道团委转岗,一般就是转到街道的科室里做副科长或者科长,而从街道的科长直接提拔为区职能部门的副局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就像一个局土地局的科长,几乎不可能直接提拔为市土地局的副处长),期间必然还在别的岗位上经受过历练并得到认可,所以,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就一定是能力问题。实际上,从一个几乎不入流的街道团委书记,能一步步(绝对不可能一夜之间)走到区属局的副局长(副处级),肯定是有其自己的优点的。
而且所谓到“奥运”打杂,我的理解是到奥运期间的一些临时机构,而且让一位副处级干部去打杂的,那又得是什么样的机构?就像魔都世博期间有世博局,成员也是从各单位借调的。而且像奥运、世博这种重大,关乎地方主政官员前途的工作,是不太可能把没用的人调过去的,否则出了问题可比一般业务工作上出问题还要严重。一般这种借调,要么是有经验的老同志,要么就是准备培养的年轻干部。
至于奥运后还打杂,我的理解是继续借调中。这个其实也正常,像魔都世博开完,拉拉杂杂收尾工作也持续了很久,总要有人去做,原先的奥运世博专设机构,也有可能就地转成其他机构。至于持续借调对个人发展是否有利,是个没有定论的问题,也许到时候安排得会比原先的岗位更好,说不定提上去了也没一定。
虽然所谓“一夜之间走上关键岗位”基本属于笑谈,现实中不太可能发生,但能走上关键岗位的人,都肯定有他自己的本领和优点。
而且,千万别把这种“本领和优点”仅仅理解为“忽悠”或“吹拍”,否则,误判并吃亏的,很有可能是自己。
“领导能当领导,肯定是有水平的”,这句话有人当面跟我说过,听上去都很有道理,吸取忘情的教训,我自己身边的领导就不评述了,说说被抓起来的,也是公开报道过的大领导(省部级)行状吧,胡长清--被暴露完全是偶然,要提拔成正部了,找他谈话居然找不到人,秘书都不知道他在哪,好家伙,最后算总帐,枪毙。还有现在的几个,贪腐就不说了,看看事迹,“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瞎指挥”这几个词是跑不了的,要老百姓对领导有信心,党提拔干部也要靠谱点啊
没能力,贪官也是当不成的。这应该也算是很朴素的辩证法了。
回复一下吧。忘情为这种事贴大字报 和 忘情因为此事所冒的风险 相比,我更关注忘情这个人自身。我和忘情不认识,但是我认为他是我的一位朋友,而不是网上的一名旗手。
重读梁任公的《少年中国说》,感慨良多。
如果搞过了启动仪式,怎么会有票的问题呢?难不成团省委搞支持春运的活动没有请铁路的领导参加?或者铁路的领导参加了没有表态要解决票的问题?--若如此铁路的领导水平也太凹了。
还是这个例子:
“明日之星助学支教”公益行动启动仪式在昌举行
http://jx.sina.com.cn/news/zhzx/2013-07-05/160436944.html
2013年7月的新闻,18大以后的事情。团省委副书记伍复康出席。
关键的一点,个人做事和组织做事,完全是两个路子。一级组织做事,要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有检查、有考核。如果真的有这个活动,首先会有个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边设办公室和分组,除行动组外,一般都会有检查组、宣传组、联络组和后勤组。交通的的事情(含车票)一般由后勤组统一负责,不会让个人自己头疼,这就是组织的优势---哪用得着副书记亲自出面私下打招呼。
按忘情的原帖,如果团省委真有这个活动的话,那是阿Q造反的路子:“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
尤其是到了一定级别,目测正处以上。大部分,或者说基本就不会有草包。草包一般在调研员队伍里了。
就是拍马屁,别说不屑,有几个能有那份柔软的身段呢?能刚能柔,是成事情的基本条件。而且是对想发火的人柔,对想扶一把的人刚。
这种对心灵的煎熬,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想必,忘情在阅读眼神方面,还有所欠缺。
帝都城六区的街道是正处级,团委书记是正科级。直接升区规划局副局长怎么不可能?
说实话,原文中您的这句话我没看懂。
直辖市和省级别相同,为什么副厅放在直辖市里不算大,但放在省里,已经是相当高的级别了?举个例子重庆和四川,难不成副厅在四川是很高的级别,在重庆则不算大?
老爷子是副厅。
按神仙驴的说法。团省委书记是正厅,第一副兼省青联主席是副厅,其他副书记如果不是明确(副厅级),则是正处级。
刚才查了一下,团省委书记还兼着青联主席,第一副兼青联副主席。该副书记排名第二,也兼青联副主席,副厅、正处两可之间。
您猜得不对。大忽悠外号“QIN大吹”,经典的笑话是吹嘘岳父是海子里的老干部,结果穿帮。大忽悠原来是正科,这不算啥,省部级单位下边的衙门连蚂蚁都是副科。大忽悠忽悠住的是正区长。区长是女教授、出身高校,上任后和青年座谈,大忽悠夸夸其谈自己“革命战士是块砖,可以砌厕所,也可以砌人民大会堂”,给区长留下深刻印象。当副局长后的口头禅是“刚才xx市长找我了,...”这位仁兄没闯什么祸,而且换了几次岗,问题是经常让领导难堪,最后被“永不录用”。
我的观点很简单,中国的官僚队伍那么大,出现SB很正常,越往上出现SB的几率越低,但是不是没有。我见过很多好官,上边说的帝都大爷算一个,以前一个邻居的父亲是东莞市前副市长,处得也很好;也见过SB,现在就有一个邻居是来自珠海的什么官,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没有人理他。
我说的西方,主要指的是大公司(市值百亿美元以上规模)。这些公司官员选拔和中国政府官员类似。绝大多数素质很高,SB也不少,我见过总监(director)级别的SB
其实最大的本事是投胎;命好也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