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党史几则 -- 语迟

共:💬118 🌺1343 🌵6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同意
家园 情趣和性别也没有关系

说起来,人要有情趣,关键是要有钱有闲。反而跟职业性别教育无关。

一个爹妈给留下一大笔祖产的人,或者自己前半辈子挣了不少钱的人,可以不需要干什么太多太难的活,但是过得很有情趣。你在北京上海也可以看到工作不忙,生活有情趣的人,但是人家可能(本人或者爹妈)股票房产已经挣了多少钱。

我在多伦多上次听说一个白人律师干了多少多少年,结果本人发现律师这行不是自己追求的职业,于是放弃了律师工作去欧洲学作巧克力。回到多伦多开了家巧克力店,作正宗欧洲风味的巧克力卖。不过如果不是他做律师这个“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挣足了钱,能不能或者敢不敢去做这个新手艺就不好说了。他开店的地方也是白人聚集的地方,店面租金就不便宜。

随着欧洲的经济衰退,啃老族越来越多。不知道加拿大是不是也有啃老玩情调的人士。如果可以住在家里,光是省个房租就是一笔钱。如果爹妈有钱,或者可以是本地人老土地爷带进好工作(加拿大很多工作裙带关系很厉害,很多工作就算贴招人广告,也是内部消化),那就是少奋斗多少年的福分。也不排除加拿大某些小镇,某些行业,比如修车加油站这类,父传子业,在相对封闭的小地方,有固定生意收入的情况。但是没有什么推广意义。

家园 据我所知

据我在多伦多的经历,公立中学有天才班,就是学生可以到自己学区之外的一个中学的天才班学习。这种学生算是比加拿大一般学生强不少。有的中国家长买不起号学区的房子,或者学区学校水平下降,就想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原来的学校去天才班。这种天才班大体相当于中国重点中学的水平。

不过多伦多大有个类似天才班的系,叫做Engineering Science。计算机发展史上有几个牛人来自这里。一个是Brian Kernighan(Unix上的程序语言),Alfred Aho(编译器和算法),不过他们的博士都是在美国读的。

家园 您说的真心不对

在多伦多,是否能上天才班是由老师推荐的,所以主观性很大。即使这个学校有天才班,本校的孩子要上,也得由老师推荐,和学区无关。

学习好又social的孩子,老师带起来省心,绝对不会推荐去上天才班的。其实看一下天才班孩子的组成,你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哎,清一色的华人。如果把天才班不叫“Gift class” 而是 “Special class”,即使老师推荐,估计也没人愿意去。就好像叫“平价鞋店”,未必平价一样。

家园 你的观点无疑是对的,但不是主要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的次要方

0. 谢提醒,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忽略和遗忘,潜意识里我把知识积累放在了第二位, 放在第一位的是与生俱来的折腾探索研究观摩能力,好奇心,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你的观点无疑是对的,但不是主要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

1. 你的说法有一个惊人的推论----曰:人类停止进步了

谢谢您你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干扰因素,认为搞科研和发明必须依赖于 这种宽广的知识面,然而也正是这个面铺的太广,很多人从此就在这个普通的面上从来就没有曾经深入过,因为太宽广 从而导致火力不集中,浪费了大量有效青春,因为从现在的情况看人在1,20岁的时候是最有效的时间,而由于要打基础也就是大脑要吸收知识,而不是要输出新知识,就要把这个最佳的时间段给消耗掉而且没有多少产出。

照你这理论推理,1000年后人类会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武装大脑,那个时候的人要有更长久的知识储备时间,以至于人到50岁的时候还在上某种大学,因为学了50年还不能够从事相关研究,当然我还可以假定 那个时候人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125岁,人最有效的时间可以增加范围为15~40岁,40岁后人的体力,智力,健康开始激烈的改变就如同现在的30岁的情景。因此根据此假设 那人在50~100岁之间是要进行研究的,但是他们的身体素质脑子等可能就不是那么好用,因此成果也是少的可怜,久而久之,后世

史家就可以说 在这时候起人类科学发展完全停滞了。

理由无非因为那个时候

一,知识太丰富了

二,人的寿命有可能撑不过学习旧预备知识的年限

三,人脑能够承受的 知识广度和深度都是有范围的,人的最好时间是有一个生理限制的

你觉得这停滞是可能的吗?我正在为解决他们这个问题而发愁呢!

延长人的学习储备时间的还有 以下几个方面(不全):

A.有意思的比如,在中国当今 故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的方法: 删除 脚手架,删减 重要的推导过程,不提发现的历史,让科学变的枯燥无味,不看重应用等。

B.科研方向问题

C.信息过载导致的问题(这个一般人能够处理)

D.拆掉获得科学知识的脚手架,看不到天才得到思维成果的幸苦,好像“天才”天生就可以这么牛。

E.科技知识信息泛滥,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要学,还有各种莫名其秒的 狗屁龟腚和政治课,还据说要背诵,更糟糕的是这些知识并不是很好的组织起来供给人摄取的,其中中国干的最蠢的事就是主动把中间的脚手架给拆了,老师教着费力,学生学的痛苦。因此看被拆了脚手架的书成长的人 不大有伟大的发现。

F.另外信息太多,人的大脑运算能力吃紧。

这就更说明我们要研究出 创造的机制 和 制造大师的科学原理,而不仅仅是填塞知识到大脑。而且要更加努力的研究出如何吞食大量信息并消化吸收的技术和能力。

---------------------------------------------

2.知识蛮荒的年代, 发现新大陆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即使当处于科学发现的原始地带,富矿好像到处都是,发现新大陆的可能貌似是易如反掌。但是历史长河中,只有那么少数人载入了史册,因此我想即使是有富矿,也是需要不一般能力的。取决定作用的是科学家的那种特质。而最重要的能力就是 发现,发明,创新能力。这个不是一般灌死知识就可以解决的。因此我要问,同处一个时代,为啥发现这宝的是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发现此宝是必然的吗?谁将最可能是那个发现此宝的偶然人物?

另外我发现,说知识积累预备时间长,也是为人类的无能找的非常聪明的借口。

---------------------------------------------

3. 创新和发明 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积累,但是它要激发思想的火星

大家的想法:

爱因斯坦是这么认为的(网上翻译过来的):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在各学科适应,进步和变化。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好像卡尔马克思 说 他最欣赏的是那些具有质疑精神的人!

注:质疑很难得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危险。比如布鲁诺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 这哥们以前还是学历史的,后来转学物理 也取得历史性成就,并且此人并没有累积很多年的专业知识。

历史上的大人物绝不是 什么纯粹的 字典 大书,数据库式的人物,人们觉得他们牛 肯定是因其创造发明 或者 发现了新东西,而且这些新思想,新发明改变了人类的进程和方向人们是因为其创造性 创新性而肯定。 正真的大牌 肯定不是靠 完全灌输而来的,很多都是大思想家,发明家,每一个大家几乎都发明或者发现了崭新的东西,有很多大牌 直接就是某科某方向的开山鼻祖

纯粹 累计知识不一定能够变成天才,但知识的积累会让你变成专家。

但高端的创造性 还是需要一点点高端知识作为佐料的,因此有必要发展高端的知识汲取技术。

因此是创新思维,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尽管知识的厚积薄发为这种创新带来了基础,但这些死知识还要有酝酿才能完成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动机。

创新 绝不是只累计知识就可以的,有的知识不多创新能力也是杠杠的,比如 欧拉 , 特斯拉,爱迪生,明显的 他们吸收知识之少,而输出新知识之多,二者比例极端不协调。

他们科学加工和提炼 知识的方法 是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4 ---搜索方向的问题

关于 方向的问题,我觉得 我们知道的越多,我们不知道的就越多,那个著名的改变已知和未知界限的外扩球面,把从球心向外发散的带箭头射线作为某类知识的大致方向,这无数的射线代表无数的方向,而且这一射线箭头你可以当作 分形树的根,又可以发出很多的带箭头的叉,这每一个叉又是一个相关的方向,因此这里就得到几种开拓的思路了。犹如在地下挖矿。初步的可分为富矿 贫矿, 废矿

关于搜索方向不完全说明:

1. 顺势生长法,在已有的基础上开方向。

A. 传承,并且向前推进,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是最为痛苦的那种矿工

B. 传承,向前推进,并且深挖的时候碰巧挖到了另一个富矿,发现别有洞天,和原来的方向内容大异。

c. 传承,向前发展,将某科 变成纯数学的,然后希望从数学中发现某种规律,现代的物理有这方面的倾向,物理快演变成数学了,估计是死胡同。

这3种 都需要深厚的积累,这个是很累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功力深厚,都是专家级别的,但少有大师级别的。

2. 在原始未知的知识球面边界上 重新开凿一条射线方向出来(方向由内向外),你自动升为开山鼻祖,要问自己,所有的方向都已经有人光顾了吗?我们有那个发现的能力吗?而重开炉灶是开了条新道

比如 在大多数人研究长生不老的技术的时候,你研究下起死回生术(先拿植物实验),

比如 在大多数人考古的时候,你成功的变成了未来学家。

....

3. 先顺沿生长,然后质疑,并且逆反。因缘际会,走了狗×运,你发现人家的理论有问题,通过你坚韧不拔的努力 你把它给推翻了。

质疑是一条很不错的路,方向是确定的,就是原方向取反。顺利的话能够取得大的胜利。虽然积累原方向的知识很痛苦。但前途光明的很。因为你学的目的是为了推翻它。

比如 推翻 光速不变( 而且 这个肯定能推翻,要么也给它来个相对真理的边界)

----------------------------------------

5.没有获得尽早成功的原因初步分析:

1. 剥夺小孩天性,剥夺他们的观察力,远离自然同自然隔离,不让玩耍,而这样的人长大后却要去研究自然科学,先机尽失。告诉他们 不要去劳动 和实践,更加别提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比如河友 中 有谁 拿自家小朋友做实验了? 要求他们观察某一生物,种植某一植物,观察,记录,分析,教给他们如何从自然和社会中提取信息? 而且我也没有看见 有河友写诸如《如何折腾教育小朋友方术》的研究

2. 没有学到质疑精神,只会死记硬背,唯分数马首是瞻

3. 没有学到本质,看不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脚手架,工作方法,和技术过程。没有学到思维方法。

4. 没有恒久兴趣 好奇心, 求知欲(通过提问 找资料表现出来), 坚持不懈

---很多人 混了个博士就开始享受生活了,那是身体进了科研,灵魂还没有进入科研,就是没有那种科研附体的感觉,因此也永远没有那种圣光环绕灵光一现的精彩

---科研应该是种生活方式,能看到那种100%纯度的美,并嫁给这种撼人的美

5. 现代人 觉得艰难是 因为步人后尘,没有发见新的大陆,也是没有创新能力的表现。我并不认为宇宙就快被人类研究完了,而事实恰恰相反。

6. 没有跟随大师和大师交流,没有遇到良师益友 和高人指点

7. 方向太窄的, 单一不广,思维受限。

......

有用的尝试和思考:

因为 我觉得 过去的人是把 博士的方法运用到小朋友身上。培养并保持 孩纸们的兴趣。

.....

写的多, 漏洞就大,欢迎抛砖!

家园 招供一下

自己是已婚无孩。

天才班我知道两个例子。一个是一个白人女生,住在Don Mills和Lawrence。后来去上了在北约克Earl Haig的天才班。所以当时中学要上很远的公交车。不过那时候是80年代,皇历太老。

一个是本世纪初。一个中国移民家庭租房租在Victoria Park一带,为了上当时还有些名气的麦当劳学校。后来家长发现学风不行,后头通过什么途径让孩子上了天才班。后来去了McGill University。这个孩子的成绩很好,而且他的Social Skills绝对不是不行。高中大学几个女朋友都是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的洋妞。

家园 说的太好了,

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家园 好长

文章真的好长,过完年再详细回吧,现在简略回复点。

国内的素质教育搞得是红红火火,虽然到现在我还不知道“素质”指的究竟是什么。或许就是你说的质疑精神?

你说的质疑精神,或者所谓的“批判式思维”,或者“独立思考”,我认为都是伪命题。

任何质疑,都是在深入理解基础上、对原有理论不完善的地方进行的批判和改进,乃至否定。这才是质疑,否则就是瞎猜乱碰,和民科宣称解决了费马大定理一样搞笑,也类似于对转基因的无端怀疑(我声明,我反转)。

没有知识基础的质疑是不足论的。

另外,你说的培养小孩观察植物什么的,实际上就是在对小孩子进行科学实验训练——和他们长大之后在大学里受到的实验室训练一样,无论手段还是目的。

家园 我在多伦多住了十年,有一个上7年级的小孩

说来有趣。我的很大一部分朋友是我小孩的小朋友的家长。都是一起陪小孩在Playground的玩或是上什么画画班或是跆拳道班认识的。不少上天才班的,性格有明显缺陷。其中一个孩子,学习很一般,就是精力旺盛,打遍全班无敌手。可怜他老妈整天给人赔不是,一回家就修理他。自从被老师推荐去了天才班,很大一部分精力被耗在学习上,反倒不怎么惹事了,不过还是学习跟不上。把他老妈愁得啊。

另外一个女孩,功课不错,在家咋呼,出外老实。但是上课老是做小动作,影响别的同学听课。也被老师给推荐去天才班了。这可不是道听途说,都是身边的朋友。

家园 中国人的教育观点在于分不清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科学。

科学,实际上叫做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是寻找知识的方法;而知识,是通过这个方法找到的规律和答案。这两个,一个是渔,一个是鱼。两者要兼备,但是从重要性来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无源之鱼总有吃完的那一天。

现代中国人的教育观点,通常就觉得“你要是没鱼吃,马上就得饿死。”然后拼命给人灌鱼,完全不管现在这么多鱼是不是已经够吃很长一段时间了,可以抽空学学“捕鱼的技巧”。最后的结果通常就是人到了老大年龄了,发现之前存的很多没吃完的鱼过了保质期都腐烂了,自己也过了学习捕鱼的最好年龄。结果就迂腐呆板脑子里空无一物,思想上还饿得前胸贴后背(倒霉的肚子跟着一起挨饿)。

通宝推:parishg,龙眼,
家园 精辟

说出了这种价值观的物质基础

家园 从毛主席这段话聊开去.......

毛泽东说:“你说对了,现在的考试办法是对付敌人的办法,而不是对人民的办法。实行突然袭击,出偏题,出古怪题,还是考八股文章的办法,我不赞成,要彻底改革。我主张公开出考题,向同学公布,让同学自己看书,自己研究,看书去作。例如对《红楼梦》出二十道题,有的学生作出一半,但其中有几个题目答得很出色,有创造性,可以给一百分。另外有些学生学生二十道题都答了,是照书本上背下来的,按老师讲的答对了,但没有创造性的,只能给五十分或六十分,考试可以交头接耳,甚至冒名顶替。冒名顶替的也不过是照人家的抄一遍,我不会,你写了,我抄一遍,也可以有些心得,可以试点,要搞得活一些,不要搞得太死。先生讲课有的罗罗嗦嗦,允许学生打瞌睡,你讲的不好,还一定让人家听,与其睁着眼睛听着没味道,还不如睡觉,可以养养精神,可以不听,稀稀拉拉,休息一下脑筋。”

毛主席这段话的现实操作性本来有一半,那就是对理工科的行得通,对文史哲的根本不行。而主席偏偏又拿《红楼梦》举例,这就彻底地不行了。

经历过“反右”的人,有多少人不会把之前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看成“引蛇出洞”?

单是对《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里包含了多少价值观?

如果大家放开了整,早出了《讲话》的范围。要知道,毛主席在延安的《讲话》就是文艺的金标准。那些不听“话”的如胡风等早就被整下去了。再要提“创造性”,大家瞅瞅胡风分子们,只能呵呵了。

不管我以上说的对不对,主席这些话最后总是没成。

关于对操作性的重视程度,我觉得建国后的主席不如邓小平同志,主席在建国后的理想主义日益浓厚。这也可能是因为主席的权威性大大超过邓小平同志。而邓小平同志却只能利用人性来集聚人心、通过不同程度地“赎买”集聚人力,对操作性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同意
家园 DEL

DEL

同意
家园 现在加拿大哪有那么逍遥

刚刚看到几篇文章

至少在加拿大人口比较多,又是传统制造业的安大略省,还有魁北克省,不怎么样。

外链出处

加拿大就业上升:铁饭碗不再 捧“泥饭碗”

加拿大家园 iask.ca 2014-02-17 16:50 来源: RCI 作者: 吴薇

加拿大就业人数上升但铁饭碗不再

加拿大总理哈珀多次自豪地强调,在发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五年之后,加拿大在就业市场上已经完全收复失地。而加拿大统计局的数字也显示,目前的加拿大就业人数甚至比2007年增加了60万。但是,很多就业者的生活状况显示,现在加拿大就业市场提供的职位有一部分只能算是“泥饭碗”。

加拿大广播公司的记者走访了安大略省伦敦市。这是受经济衰退影响最大的加拿大城市之一。有十五年工龄的女焊工布兰迪两年前在工厂裁员时丢掉了她的全职工作。她现在同时打两三份工,有工作的时候一天工作十三、四的小时。没工作的时候只能坐等雇主的电话。

在就业中心里更能感受到经济衰退给城市留下的创伤远未愈合。一位名叫凯蒂的常客说,她找工作已经找了一年,发出上千份简历,但还是找不到自己的本行工作。原本是做行政管理的她现在只好退而求其次,在商店里做售货员。她的朋友莱斯丽说,麦当劳或Tim Horton的工作过去是她们拿来开玩笑的。但是现在,如果麦当劳招人,她一定赶快去应聘。

铁饭碗正在逐渐被泥饭碗取代

做售货员也好,打零工也好,布兰迪和凯蒂在统计局的数字里都属于就业人口。经济学家埃林.维尔说,现在用临时职位来取代正式职位很普遍,这些职位的工资涨幅也有限。根据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的一份报告,加拿大全国各地的就业“质量指数”在过去十五年中普遍下降,只有中部的阿尔伯塔省、曼尼托巴省和萨斯喀彻温省除外。

当售货员的凯蒂现在领的是最低工资,布兰迪也经常入不敷出。她们买东西要精打细算,也很少出去吃饭。这样过日子的人多了,就对当地的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在伦敦市中心,到处可见关门停业的店铺。而向食品银行求助的家庭在过去五年中增加了40%。过去为食品银行组织筹款活动的人,现在也来排队领食物了。

布兰迪说,如果过几年还是处于同样状况,她就不想再干这一行了。

与此同时在阿尔伯塔省…

阿尔伯塔省能源工业的发展使该省需要大量的卡车司机,吊车司机,焊工,机械工等专业技术工人。这里的职位空缺率是全国最高的。当加拿大全国的平均失业率为7%时,阿尔伯塔省只有4.6%。

雇主们想方设法吸引并留住员工。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阿尔伯塔省好找工作,但是外省人来这里挣几年钱就回家乡去了,愿意和家人长年分离的人不多。一些公司开始在这方面下工夫。

Entrec是一家提供重型机械服务的公司。几年来,公司业务不断发展,遇到的挑战不是没有客户,是招不到员工。总裁斯蒂芬斯说,他们登出招聘广告,来应聘的不过一两个人。 56.ca

不得已只能主动出击。远在魁北克省东部的卡车司机埃尔维斯.佩勒兰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是该公司一个高管打来的。“他问我愿不愿意在埃德蒙顿安家,还说对他们公司来说家庭是第一位的。”

佩勒兰过去在Fort McMurray的油砂矿工作过。就是因为不喜欢那种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的生活,一年后就不干了。但是这一次不同,公司在省会,而且可以全家搬过去。他说服了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千里迢迢搬到埃德蒙顿。

Entrec的客户在离埃德蒙顿数百公里的油砂矿,但是为了留住员工,公司宁肯把几十米长的大型机械运来运去,也要把大本营设在埃德蒙顿,同时还和别的公司合作,为员工的家庭生活提供方便。另外,能帮公司招来新人的员工可以领到从1000加元到5000加元的奖金。该公司的员工今天已经从70人增加到700多人。

佩勒兰刚刚重返西部时还是打算工作几年就回魁北克。但是现在已经不提了,因为他的妻子找到一份好工作,女儿也喜欢上了自己的学校。“我们在这里过得挺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