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旅游版欧洲历史(1)远古时期的欧洲居民 -- 用心荐华

共:💬3 🌺3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旅游版欧洲历史(1)远古时期的欧洲居民

迄今为止,欧洲最早的人类遗存,是1990年代在西班牙北部喀斯特地貌山区洞穴中发现的人类化石,距今大约有80万年。此种人类,在某些方面与我们周口店的北京人比较相似,但从头骨来看,其脑容量比直立人(北京人是直立人的著名代表)大,鼻子和颧骨比较像现代人(学名智人),因此被认为是新发现的人种,定名为前人。因有重要意义,其考古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并不对外开放参观。【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各不相同】

前人,也许汉译为先人更容易顾名思义。他们是谁的祖先?在发现前人化石的地方,也发现了距今大约五六十万年的人类化石,西班牙学者认为这些应该是海德堡人的化石,那么前人就很有可能是海德堡人的直接祖先。

从北京至法兰克福每天都有直飞航班,飞行时间大约10小时,在法兰克福下飞机后,可以直接在机场的长途火车站搭车,只需要半个多小时,德国的高速列车就送你到了海德堡。海德堡老城有德国最古老的大学,城边半山腰里有残垣断壁的古堡,如果是深秋红叶满山的时候(只有几天,时机并不容易掌握),特别值得一游。但无论什么旅游书册,都不会提示你去看海德堡附近的美国空军基地,还有一个小镇。因为确实不需要去看,这里也就不提小镇的名字,1907年,一个工人在这里发现了古人类化石。虽然只是一块下颚骨,但大学城不缺教授,很快地研究、发论文,海德堡人因此命名。

海德堡人距今大约40至60多万年,与周口店的北京人同一时代,因此可以为北京来的游客提供谈资。海德堡的那块化石是在一个沙坑里(当然比较深)发现的,没有发掘遗址,但是在命名上占了很大的便宜。海德堡人是一大种类,在欧洲、非洲甚至亚洲多地发现的同类人种都叫海德堡人。而北京人,看似同样以发现地地名作前缀,其实不能并列。可以与海德堡人并列的是直立人,直立人分布的地域也很广大,北京人是著名的直立人,但只是其中一种。从进化程度讲,海德堡人比北京人高。直立人脑容量平均800毫升,海德堡人1000毫升,单独个案,脑容量和智慧度不一定成正比(据说某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脑容量就不比海德堡人大),但总体看,应该还是成正比。从所制造的石器精细程度来看,海德堡人确实比北京人聪明。北京人知道用火,虽然只是利用天然火,但也很了不起,所以可以在40度纬线生存。海德堡人也许不会用火,但同样可以在40度纬线以北生存,那本事可能更大,至少会缝制御寒衣物什么的。总的说来,在这20多万年时间里,北京人改变很少,而海德堡人继续进化。这里必须友情提醒:古人类学扯淡的事比较多,因为证据比较少而证据之间相隔的时空距离又特别大。千万别生气上火!无论如何,北京人也好,海德堡人也好,都不是我们现代人的直接祖先,所以这里根本就没有种族和民族的事。

欧洲的海德堡人最后为尼安德特人所代替。尼安德特人距离现代人的时空距离最近,近到零距离,所以话题更多。

尼安德特,是德国杜塞尔多夫郊外一个陡峭峡谷,因为有一个名叫尼安德的加尔文教派诗人喜欢在这里避静而得名(“特”是德语后缀发音,但我们习惯说莱茵河谷不说莱茵特)。1856年,采石工人在谷中发现了十几块人骨化石(其中有一块头盖骨),这一发现因为尼安德而为知识界所知。谷以人名,人又以谷名,这就是尼安德特人命名的由来。今天河谷中有一家尼安德特博物馆,复原了尼安德特人的形貌及生活场景,但所展示的头骨只是复制品,真品收藏在波恩的莱茵兰博物馆。还有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面有曾经与尼安德特人同时代生活过的欧洲野牛、原牛(家养牛的祖先)及野马。

尼安德特人的直接祖先,过去一般认为就是海德堡人。不过,前面提到在西班牙发现的距今大约五六十万年的化石,西班牙学者认为是海德堡人,但很多外国(相对于西班牙)学者认为其实是尼安德特人。那么,尼安德特人的直接祖先也可能是前人。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出场经历了几十万年,“经典”的尼安德特人出现于大约20万年前,在以后的10万年时间里,他们占据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中亚和西亚的一部分地区,迎来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智人也出场了。大约15万年前,智人在东非成长起来;大约10万年前,他们走出非洲,来到叙利亚一带;大约5万年前,继续北上扩散。根据西欧多地发现的人类化石及其测定年代,在大约2-3万多年前这段时期,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共生共存了几千甚至上万年时间。之后,尼安德特人消失了,智人成为地球上惟一存续的人类。

这一基本事实引起许多有趣话题。首先一个,既然外部环境相同,尼安德特人为什么灭绝,而不能像智人一样生存下来?尼安德特人曾经被认为是早期智人,所以毫不奇怪,各方面的比较,尼安德特人与智人都十分接近,其脑容量甚至超过了智人。但智人的社会性和智力方面的复杂程度是尼安德特人所不具备的(何以见得?可以参看下一篇:《冰川时代的现代人艺术》),所以终究还是比尼安德特人聪明。【脑容量并非无限度地越大越好】

另外一个问题,可能对今天所有的人都有一定的挑衅性,尼安德特人在今天是野人的代名词,但是,智人在与之共存的那段时间里,会不会有一定程度的杂交?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这个话题可能会进一步发酵。1997年,德国科学家从1856年发现的尼安德特骨骼中提取了脱氧核糖核酸(这个业绩不寻常),接下来又完成了基因图谱。已经有研究得出结论:今天的欧洲人、亚洲人和美洲人身上有1-4个百分点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但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则没有。

更有趣的话题是一位哈佛古人类学家提出的,他说只需要投资3200万美元,就可以生产出一个真正的尼安德特人婴儿。进一步的话题是,这个婴儿生出来后放在哪,要不要建造一座尼安德特公园?

【小结】与本篇内容真正有关的旅游景点只有一个:尼安德特。按照米其林导游手册的评级,目前只是最一般的旅游景点,甚至没捞到一颗星(有趣)。但升级的潜力巨大。

通宝推:文青,AleaJactaEst,
家园 前几天非洲出土更早的了,一百五十万年前

比全世界的智人都早,进一步证明了非洲起源说。可以去Google一下。

家园 【原创】游学版欧洲文明史(2):冰川时代的现代人艺术

游学版欧洲文明史(2):冰川时代的现代人艺术

离我们今天最近的冰川时代结束于大约1万年前,其寒冷的顶峰在大约2万年前。2万年前欧洲的地理面貌,与今天相比自然有很大的区别。由于海平面比今天低100多米,今天的波罗的海、北海一片都是陆地,爱尔兰、不列颠岛与大陆连为一体。巨大的冰原从北极圈蔓延到北纬52度一线,今天的英国、德国和波兰的北部均被覆盖。冰原以南,是大约1000公里宽的草原地带。再往南,伊比利亚半岛的绝大部分、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的南部为森林覆盖。

虽然气温很低(要比今天低10摄氏度上下),草原地带的草产量仍足以维持大群的大型食草动物,人类可以捕猎这些大型动物为生。漫长寒冷的冬季也不难过,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地区的考古发现,7万多年前的洞穴居住者已经有了用来烹调的炉灶、用来刮削和制作毛皮的工具及用来缝制衣物的骨针。7万年前是尼安德特人的时代,3万5千年前,在解剖学意义上与今天的我们同样的现代人来到欧洲,他们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吗?

【追求新知识和新发现,是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的新风尚】1879年的某一天,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桑坦德附近,一位醉心于探险觅奇的绅士带着8岁大的女儿进入自家庄园的一个洞穴,父亲埋头寻宝,小女儿抬头四顾,发现洞顶有一些真实大小的公牛图像,不禁惊呼。著名的阿尔塔米拉(西班牙语发音,有“高景”之意)洞窟画就此发现。作画者利用了石壁的自然轮廓并加以多种颜色层层描绘、三维成形,画中的野牛(还有鹿)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绅士赶忙找来马德里大学的教授合作,第二年去里斯本的人类学和史前考古学国际大会上报告,但却被哄下了台。专家们觉得这人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上了当的傻瓜,因为他们完全不相信洞穴人能够画出这样成熟的作品。绅士名誉受损,8年后郁郁而终。直到1902年,因为又有新的证据出现,持反对意见的主要专家(法国人)亲自到现场考察之后,才公开认错。阿尔塔米拉洞窟画的年代测定为1万4千年前,最近的研究则认为是2万5千年前。

据说毕加索参观之后大为震惊,表示“我们没人能像这样画,阿尔塔米拉之后,都颓废了”。考据派对毕加索是否真有相关言行表示怀疑。不管怎样,阿尔塔米拉洞窟画一定有耐人寻味之处,才值得“史前毕加索”的议论。作为“世界遗产”,阿尔塔米拉洞窟曾经向公众开放,但为了保护复又关闭。今天在二家博物馆有复制陈列,可以体验:一家是马德里国家考古博物馆,一家是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

阿尔塔米拉之后,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陆续发现了几百个洞穴有史前现代人的绘画,其中最有名的是拉斯科洞窟(位于波尔多以东约150公里)和萧韦-蓬达尔克洞窟(位于马赛西北约150公里)。

拉斯科洞窟于1940年由4个少年偶然发现,洞内有1500个刻划图形和500个描绘图形,以抽象图形为主。但动物图画也有100多个,图画内容以牛、马、鹿为多,也有熊、狼、羊、鸟等,另有一个图画的是独角兽,还有一个人的图形,比较特别。图画主要集中在主洞所谓的公牛大厅和主轴画廊,有“史前西斯廷”之称。拉斯科洞窟画测定年代为大约1万7千年前。

拉斯科洞窟发现时值法国战败、政府从巴黎迁至维希,不过还是及时得到了保护。1963年洞窟不再对公众开放。此后,法国国家地理研究所利用立体照相技术复制公牛大厅和主轴画廊,1983年开放供公众参观,谓之拉斯科二号。目前又在利用更新的技术建设拉斯科三号。

离拉斯科洞窟不远的小城莱塞齐耶,因其所在的多尔多涅地区自19世纪以来不断有史前人类遗迹发现,设有国家史前博物馆,号称法国的“史前首都”。其附近的丰德戈莫洞窟,发现于1901年,有图画250个、图形240个,内容以野牛、猛犸象、马、驯鹿等为主,虽然不如拉斯科壮观,但好处是保存完好,可以进入洞内观赏其中最美的30个图画。

萧韦-蓬达尔克洞窟,简称萧韦洞窟,位于阿达齐峡谷地区。阿达齐河(罗纳河支流)上有一座高34米长59米的拱形天然石桥,此处即名为蓬达尔克(意为拱桥),萧韦洞窟在此天然拱桥附近,萧韦则是首先发现它的一个洞穴学家的姓名,故名之。萧韦洞窟发现于1994年,其中壁画令人印象深刻,但测定年代为3万年前,更让人吃惊。洞窟发现之后即受到严密保护,从未对公众开放,但通过一部名为《被遗忘的梦之洞穴》的三维电影(2010年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可以领略其中的艺术风光。如果还有兴趣,阿达齐峡谷是值得一游的著名风景区,景区中的奥尔涅克溶洞是最受欢迎的景点,下到溶洞中主要欣赏自然奇观,但洞中也有一个史前博物馆,可以体会人类的洞穴生活。

除了壁画,史前艺术还有一大类别,谓之可携带的艺术作品,包括小型的雕塑、小石片上的铭刻以及首饰等。这些在欧洲很多地方都有发现,但还是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的石灰岩洞中发现最多。小型雕塑的主题,有动物,也有女人体,主要以夸张的方式表现胸部和臀部,属于女性生殖崇拜。这样的女人体在法国、德国、奥地利、捷克、俄罗斯等国都有发现,但有一尊猛犸象牙精心雕刻的十分优雅的女性头像,可谓独一无二。该头像发现于法国西南部,以发现地冠名,被称为“布拉斯普伊夫人”,也有“史前维纳斯”之称。头像高不到35毫米,所以有的书刊上的图片,放大了10倍以上。如果你在巴黎逗留的时间不那么紧张,可以到国家考古博物馆一睹其芳容。搭乘地区快线甲一线到终点圣日耳曼昂莱,此处在巴黎城西24公里,有一王室城堡,城堡不如凡尔赛宫宏大有名,但亦可一比【巴黎和会的对德和约因在凡尔赛签字而得名,对奥和约因在圣日耳曼昂莱签字而得名】,城堡外可远眺巴黎城美景,而国家考古博物馆就设在城堡内。

“布拉斯普伊夫人”最大的特征是没有嘴巴【可否称为“无嘴的维纳斯”】,但应该不是雕刻者刻意为之。另外一个特别的地方在发部,以纵横相交的线条表现的发辫或帽子与埃及雕像有些相似,让人遐想。西班牙和法国的洞窟壁画的作画时间没有晚于13500年前的,为什么到此为止?很大的可能是因为气候转暖,这些有艺术才能的史前现代人走出了洞穴。但是他们后来去了什么地方?为什么没有作品遗留下来?暂时还说不清。

小结:

本篇涉及的景区景点较多,米其林高度推荐(三颗星):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阿达齐峡谷及奥尔涅克溶洞;推荐(二颗星):马德里国家考古博物馆,莱塞齐耶、(法国)国家史前博物馆、拉斯科二号、丰德戈莫洞窟,蓬达尔克(拱桥),圣日耳曼昂莱(城堡)及国家考古博物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