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当前路线分歧和斗争的一点揣测 -- 高高空

共:💬45 🌺574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政治大局,还是Mrandson看的深刻

转帖他的博客:

自贸区这个词在中文中包括两种地区,两者相差很大。

第一类自贸区是的典型是美加自由贸易区,类似的还有欧元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谈判,实行互利互惠条件对等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包括彼此互免关税,拆除贸易壁垒,投资优先,地区内部商品流通自由,资金往来自由等等。具体自由到什么程度,由国家间谈判决定。

这类的自贸区的目的是为本国的商品和资本划出一块自留地。很显然,美国的商品和资本在加拿大,比欧盟的商品和资本有更大的优势。加拿大的商品和资本在美国也享受类似的好处。这种自贸区有利于双方资本向对方领土扩张。

这类自贸区具有排它性,美国商品和资本在加拿大有优势,自然就要排挤欧盟的商品和资本。

第二类自贸区的典型是英国泽西岛、英属维京群岛、百慕大群岛。这些自贸区的模式通俗地说,就是自由港加离岸金融中心。这些岛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不必签署任何协议。在这样的岛上,资金、商品可以自由往来,任何人只要花上一点小钱就能成立一家宇宙公司。

一般来说,各国政府出于保护本国企业、资本和维护基本税收的目的,不会在本土搞这种自贸区。

这样的自贸区损害各国的经济利益,为什么还能存在呢?事实上,各国政府和高官,出于私利,往往对本国银行和外贸企业与这类自贸区的资金、商品往来并不过多限制。冷战期间,CIA和恐怖组织之间的资金和军火往来,就离不开这样的自贸区。资金和军火经过几次转口,就无法追踪其来源。不明白这个过程的,请参考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直到今天也是如此。众多高官、大资本家和各类社会名流为了掩盖自己的各类灰色收入、逃税,也会充分利用这些荒岛。对索罗斯这样的人来说,利用这样的自贸区可以很轻易地掩盖自己的资金运动,隐蔽集中天量资金,对受害国家发起突然袭击。得手之后,可以在撤得无影无踪。被袭击的国家猝不及防,即无法提前预警,也不能追回损失。其它用处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香港其实也是类似的自贸区。香港一直是中国大陆上一块治外之地。香港的大规模发展与大陆的政治经济局势密切相关。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大陆内战、外战不断,城头变幻大王旗。解放以后,大陆遭受美国封锁,大批商品和人员需要经过香港转口,对应的还有各类资金。相比之下,香港在英国的控制下,除了二战期间,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资本的避风港、商品和人员(抗战初期,内地特工进入沦陷区,往往要经过香港)进出大陆的通道。

改革开放以后,香港在这方面的功能已经下降了。尤其是香港回归以后,正规的商品、资金和人员进出已经没有必要绕道香港了。香港作为第二类自贸区的作用已经大大下降。但是,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体,许多人还是充分利用香港达到各类回避监管的目的。比如前一段大货车在香港反复通关,比如一些人通过香港转移资产,比如在香港成立公司回国享受外企待遇等等。

作为离岸金融中心,香港弱不禁风,完全无力抵御金融炒家的袭击。97年金融危机时,香港作为离岸金融中心,完全无力阻止资金往来。这也是银监会和证监会强烈反对在大陆本土设立第二类自贸区的原因。“光大816”事件,如果发生在自贸区,不会有任何挽回的余地。难听点说,因为资金早就转移走了,所以连擦屁股的机会都没有。

曾经有人质疑我提出的热钱大规模资本外逃的预期,提出中国大陆有严密的外汇监管体系。我当时说,热钱既然有办法进来就有办法出去。这些掌控热钱的人,同样拥有巨大的政治资源,完全可以游说政府采取对他们有利的经济政策。现在看,果然如此。

通宝推:有生于无,发了胖的罗密欧,tt086071,
家园 分析的好。

看了楼主的分析,有顿悟之感。多少理解了些半年来国内政治之乱像。

边喝酒边看,遍体生寒。

家园 主张军队国家化的人是谁?

从来也不知道

删除
家园 已经在搞很多擦边球了

什么放开网禁,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

既然是为了经济改革的大目的,为什么要在后面玩这些小动作?真的放开一个FB能给中国带来多少GDP?让索斯比卖两件唐三彩到外国去能给多少家庭提供工作?

其实就是耍小聪明,希望制造一些政治和体制改革的舆论

家园 就是没军权,又想要的主儿
家园 看不懂~~~
家园 开放文化防火墙?

太好了,以后YouTube、非死不可、twitter都可以随便上?CNN、BBC、DISCOVERY CHENNEL、NATIONAL GEOGRAPHIC可以随便看了?太棒了!这是上海解放区的节奏啊!

删除
家园 难怪现在动不动就叫“顶层设计”

都是坐土飞机和洋火箭上去的,不接地气,又没有说服人的本事,只好搞出一些“顶层设计”来,再强行往下压。推不动,就给底下干部扣帽子

家园 呵呵,好ID

恐怕习胖子,李经济学家很喜欢这个ID吧

家园 蔡总说的好

蔡总说的好

家园 Mranderson的误导在最后一段话

曾经有人质疑我提出的热钱大规模资本外逃的预期,提出中国大陆有严密的外汇监管体系。我当时说,热钱既然有办法进来就有办法出去。这些掌控热钱的人,同样拥有巨大的政治资源,完全可以游说政府采取对他们有利的经济政策。现在看,果然如此。

这个是非常扯淡的东东,中国有这么庞大的产业资本,是西方热钱垂涎了多少年的产业资本,这些西方投机者恨不得一口把中国的产业资本吞下从而如同控制东欧经济一样控制中国经济,因此热钱突破一切的阻碍,源源而来。

也就是说在中国灭亡以前,不需要当心热钱外逃的问题,中国需要担心的是热钱源源涌入吞噬国内实业资本的问题。

家园 应是路线之和而非路线之争

  觉得楼主的思路构架有启发性,但是缺了一点超越性,也就很难理解当下和未来的一些事情,显露出一些局限和问题。

  1. 前后30年互相对立吗?

  楼主认为二者是相互对立的,并以此为思想基础揣测了两条路线斗争的险恶前景。

  二者在以前60年可以说是对立的,但现在时事不同了,就不对立而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前三十年搞基础工业积累,容不得小步慢走,慢了就会错失工业化的最后良机;后三十年搞一般工业扩展,僵化的体制也不利于这一进程,所以这60年就有点对立。但下一10年,普通工业扩展已经达到边界,必须产业升级,而过去的统制体制实际上已经回不去了,因为人心已变。所以接下了的思路必然就是前后30年不能互相否定,这不是障眼法,而就是真正的路线。如果只看到前后30年路线的对立性,而看不到其统一性,只能说明思想没有升华。

  路线,可以行在地上,也可以架一座高架桥行在半空中,桥上桥下路线可以任意交叉,不一定有冲突,这就是三维的思维方式。

  2. 路线斗争还是统一

  用三维眼光看问题,现在的所谓习李两条路线,完全可以是分工不同,可以做到没有根本矛盾和冲突,而是互相配合,交相辉映。

  不能局限在二维,错以为必然撞车。

  这里说的是路线,而具体人物,因为种种原因在这种体制改革的时期升降变换可以有,但不能过度推论到路线斗争的程度。另外,调整磨合期出现的冲突,也不能归因于路线斗争。

  3. 权力社会化和党组织监督

  楼主对权力社会化持否定态度,打击面有点大了。因为很多贴近人民群众的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自组织自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特别在现代信息社会,这种自组织和自管理能够达成的时候,应当鼓励。另外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监督。这两方面并不矛盾,完全可能配合得比较好。过去那种再小也是个衙门的做法,对人民群众来说感觉其实很糟糕。

  4. 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

  楼主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了,其实不管在原理上还是在大部分时间的实际操作中,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都是互相促进的。就算美国,金融资本很早以前就很强大了,而工业也是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就算在后期,也有靠风险资本取得工业技术的很大进步的时期。这一点是楼主的重要硬伤。

  西方资本的问题在于,金融处于体系核心,控制政治,于是放纵欲望失去理性。中国应该吸取其合理部分,同时避免其癌变的危害。中国也要建立金融中心是正确的选择,这样才能让经济自成体系运转顺利。官办经济好比把经济扶上马送一程,但以后要让他自己走,老扶着他没有办法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建立金融中心形成他自己的CPU。只是注意不能让电脑控制人脑,而应始终将电脑置于人脑监控之下,即金融中心受政治中心控制,而不是反过来。

  5. 增加财政收入手段之对抗和自抉之争?

  楼主似乎倾向于用对抗性的政治手段收缴诸侯的产业,用行政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并反对建立金融中心和权力社会化让诸侯欢快跳舞。这是把后者看得太简单,思路太单一,其实后者管理好了,也可以成为隐形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且是人们自抉的无法埋怨的,未必就对底层老百姓有害。

  要想长治久安,必须两条路并用,形成立交桥式交叉通道。既能控制对立面不太大,又能避免单一通道的失控。

  要有金融中心,同时要在金融中心之上加一层玻璃天花板,玻璃天花板之上是政治中心,而阳光和空气中都透着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新文化气息。只有中国才可能完成这种制度。

  新的制度建设,要在经济危机中才能真正完成,而不会在政治风暴中完成。让我们用现实的发展来证明吧。

通宝推:拈花虎,
家园 阴在阳之内 不在阳之对。
家园 楼主的分析跟最高层的政治架构似乎有所分歧
家园 其实处于他们的位置,任何改革都是顶层设计

所以,特意强调这么一个词,无非是没底气。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