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的毕业季:和忘情兄(上) -- 梦秋
父母都是老师,99年家里买钢琴时四处筹款,家里所有积蓄加借来的几千元钱买来一架钢琴让我弹。又过了一年多才还上。调琴师来我家的时候说,你全家的东西加一起都没这架钢琴贵。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在这种时候,有一条路的肯定自己用,有两条路的也要留一条备用。有三条的,嗯嗯。。。
现在来看,这个身份没那么重要吧?
只有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和国企工人有退休金。随着踏地雷阵的总理上台,国企工人的这点退休金想要拿到都很困难。我妈可以算得上是共和国第一批下岗工人。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下岗有三年,四处打点零工挣钱,结果在我毕业的第二年因为生活不规律突发急病,送到医院抢救去了。
所以当时父母的考虑是有道理的。现在来看,如果早些放弃这个所谓国家干部身份,多些历练,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可能可以趁乱获得一点实惠。但是当时恐怕更多地考虑是自保吧。
现在回过头想想,似乎找工作的运气不错。
因为是学外语的,出路不算多,也不算少。我所在的学校去外资企业的非常多,不过我一开始就打定注意不想去做“买办”。
所以后来的选择主要一考公务员,二想方设法去报社,本地外地的都找过。期间路过某四大国有银行一次,面试完了顺路回高中找班主任讨论要不要去报社,班主任满口说去做记者好(现在想想那个汗),不过银行也没有要我。
考公务员么,对于外语专业的来说,选择范围非常窄,无非就是涉外的那些个部门。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本地的职位少。
好多同学考海关,我选择考边检。当初的公务员考试没有现在那么难吧,笔试很轻松通过了。面试基本上靠着背诵政治教条,也没什么问题。最后电话通知去体测,没去,忘了最后为什么没去。
最后还是去了一家本地报社。不算特别好,就一般般吧。
尤其是英语专业。似乎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工作,实际上在这些岗位上上升的空间又不算大,显得有点尴尬。
2004年的时候,似乎就业形势也还可以。经济上正是高速发展的时候,总能找到工作,不像这几年这么困难。
我对公务员岗位虽然不排斥,还是觉得世界上其实没有什么永远的职业。每一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焦点行业。时过境迁,焦点转移,当年的选择未必总是正确。我就是抱着随遇而安的想法,过了一年又一年。现在过得可以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