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61 🌵2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家园 同意你对B和C的总结,是不是在波士顿?

关于“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做科研确实需要这一点,特别是前沿研究,面对没有答案,甚至不知是否存在答案的问题,如果不能如宗教般狂热的确信“我能”,根本没法坚持——毕竟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更轻松惬意的工作,特别是对于有过一定教育基础的人来说。回想高中或者大学,我们做的作业、考试题肯定是有答案的,有时再难的题目也能静下心来啃,最后凭的也就是这个信念——这个问题是可解的。这也是考试成绩和科研成就不一定正相关的原因之一。

美国顶尖学校的研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去做,而不是什么样的问题我能做。往往proposal里吹得天花乱坠,但根本不知道怎么实现。客观地说,很多研究生、博士后的前途就浪费在这些异想天开的想法上面了,但另一方面,大的突破也正是从这里出来的,而这也是很多人醉心科研的原因之一。有位老师曾经说过,决定一个大学声誉的是她最好的教授、学生,而不是所有人的平均水平,所以鼓励异想天开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经济的。和这类似的是国内有些高中,盲目鼓励学生报考北大、清华,甚至许诺,如果掉到第二志愿就免费复读,但就是不能报一个更有把握的第二梯队的学校。对学校来讲,这是他们拿到最多北大、清华名额的办法,但对学生呢?

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肯定也会有一天有足够的资源去“异想天开”,这就是中国科技发展领先世界的那一天。

家园 关于“宽基础”教育

我上大学时,那还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我的母校有个“宽基础”教育的XX班。那个班的学生都是从新生里选拔的,对基础的数学、物理都是按照最高要求进行教学,而不是单纯的追求宽泛的覆盖面。虽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达到预想的水平,但确实有很多学生受到了别处没有的训练。关键还是看学生素质以及具体执行情况了。

家园 提一下道听途说的-2007级Harvard某理科系

共有30余名PhD研究生,十五名来自中国大陆,提供人为其中的一员,还有7到8名Asian-face (ABC,ABK,华侨etc.)。

该级从统计上说,可能也是个小小Spike,但基本不改变该学科的半壁江山已经被华人侵占的现状。

从Faculty层面上,人数比例与学生比偏低,主要是对学术能力,交流能力(主要是要钱的能力)要求不同,但该学科华人三分天下占其一是肯定的。

从人员学术素质上,中国人搞好基础科研不存在任何的限制。但如果要上升一层到国家的基础科研上,更重要的反而不在个人能力,而是学术关系,环境,奖惩等组织管理方式上。基本上同意changshou的意见,但是个人估计是要赶上美国的基础研究是30至50年的时间(当然,这只是建立在现有的趋势上)。这可不是悲观,俺觉得基础科研的领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先,毕竟有追求的民族应该是走出自己的路,而不能老跟走在别人走过的路上。

工业界,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家园 的确,没有30年以上时间

没有30年以上时间 中国基础研究想要赶上美国 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我说不清对中国来说 哪个最容易追赶:美国海军,美国基础科学,还是美国好莱坞 ?

家园 在北美,有些中国父母高中时开始给孩子加压。

理由就是,怕他们上了大学,一下子适应不了,应付不过来。

家园 兄台如果有空讲讲工业界的故事?

学术界如果庞大的中国(华)人比例,特别是在后备军上比例更为夸张,加之现在隔洋交流如此方便频繁,我个人觉得基础科研方面会很快赶上来。

反倒是一些工业项目和技术,如果没有国家类似航天的持续支持,仅靠民营企业是没有希望的。换言之,中国的产业升级只能依靠国企,无论大家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家园 你能讲讲你觉得中国

在基础科研方面会很快赶上美国的理由吗?

家园 追好莱坞最容易

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100%超过美国电影票房。

这意味着中国的电影投资能力,支付能力超过美国。电影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东西,肯定会第一个被资本的力量推倒。估计不会超过15年。

海军不太容易,毕竟航母群的形成需要时间。30年内,中国海军的规模和战斗力会超过美国,当然前提是美国不要自己垮掉。

基础科学不好说。15年,30年,50年都有可能。其实基础科学中美的差距主要是中国还不能为没有明确目的的研究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一旦中国可以进入这样的投资模式,就冲在美的华人科研数量,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退会同时快速发展。

家园 我对题海战术的看法

我虽然是在国内高考和上大学的人 但我没有经历过什么厉害的题海。主要是因为我来自一个高考成绩在全国倒数的落后地区 这里的高中的备考体系在90年代末 同教育发达地区相比 可以说是比较“原生态”的 负担要轻很多的。另一方面我一直是学习最好最稳定的, 心理压力非常小。讲这个背景,是说明我的较为中立的评论位置:一方面我没有痛苦的中学记忆 和题海战术没有仇;另一方面我也没有通过题海战术捞到过好处。

我对题海的不满 主要是他对一些少年造成心理损伤 使这些人失去了发展后劲。我目睹了大学里不少很聪明的同学 在入学后颓废了下去的悲剧。我一直强烈怀疑这和他们在中学负担太重有很大关系。

然而我也不敢支持贸然大幅度改变中国的现行基础教育偏好。因为这套体制至少保证了中国基础教育 能输出大批基础可靠的理科生。 这是中国和美国竞争理工教育的两个主要优势之一 (另一个是数量优势)。美国则进一步提供了放松基础教育强度要求 所生成的反面教材,说实话还真是吓到我了(我后边的系列会写一点)。

一个折中的方案是

1 降低高中的题海强度(但绝不能以美国为榜样), 但提高大学的 (顶尖大学的话可以参照B)。

2 为最顶尖的理科的孩子 提供 缩短中学年限 绕开高考 进入顶尖大学的路子(至少大大降低高考权重)。 这将为调整高中教育 腾出很大的余地。这要求大幅下放招生权给高校。 实际上未来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通宝推:柴门夜归,
家园 印度学生占比如何?

共有30余名PhD研究生,十五名来自中国大陆,提供人为其中的一员,还有7到8名Asian-face (ABC,ABK,华侨etc.)。

家园 谢谢

颇赞同

学了更高层次的知识后 回过头来再看

可惜后面那些“拓扑学 泛函分析 微分流形 实分析”估计要到下辈子才有机会学了

家园 反差太大,觉得遗憾啊

毕竟中学时数学是我的拉分项目,到了大学只能套例题解答,恨哪~~~~~

另外,平时看一些科普读物,还是有不少需要高数知识才好理解的,现在只能囫囵吞枣,不尽兴。所以一直有个心愿,想好好再自学一遍微积分与统计学。做做题也挺有意思的。

可惜现在还是上网闲逛、打游戏多,堕落啊

家园 “北美研发、亚洲制造”

这个问题好像跟目前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方式的联系不是根本性的。

家园 几点个人看法

1.题海战术本身就是一个贬义词。网上的争论其实应该落实到多大规模的练习题才是适合的。或者说,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条件下,采取增加练习量的方式所带来的积极效果,是否可以覆盖其负面影响。

2.入学后颓废的悲剧确实存在,我也有所见闻。我觉得,这一方面是对长期学习重压的反抗。另一方面,入学后远离家长束缚也是一大因素。不知道美国的大学是否存在此类现象,占比如何?

3.降低学生课业负担现在呼声很高,学校也有一些具体措施。同事的子女正上小学,据其描述,现在学校对老师布置作业有限制性要求,时不时还来个无作业日。

但部分老师与家长对此不太认同,家长自己加小灶的也很多。只要家长有这方面的竞争意识,光靠学校降低题海强度是没有用的。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小学。初高中的强度还是蛮大的,因为我所在的是高考大省,竞争激烈。

4.提高大学的练习强度困难也很大。正如楼主所言,B校能搞那样的教学模式,有其客观条件,其他学校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学得来的。

另外,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如果颓废的人多,或者心思花在了找工作、考证、出国、谈恋爱上,想让他们像B校学生那样补习基础课,真的很难。

写到这,突然想起,中国学生还有苦逼的四六级、雅思、托福、GRE要考,这又要消耗很多精力了。美国学生没有这么多外语内容吧?

5.对于少数理科尖子,跳级入学一直存在吧。我以前的中学就有几个高一、高二就去中科大的。

不过我觉得在中国,高考不只是一个选拔人才的机制,它还肩负着平衡社会阶层的责任。所以在招生权下放问题上,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下放的趋势是明确的,差别仅在于下放的速度。

通宝推:铁手,随性自在,
家园 差别在于社生存环境,一个能容纳和尊重天才的社会环境很重要

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不懂人情只埋头搞研究,会被认为是怪物的。

人情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你能按照他们思维方式与他们交往,即所谓花花轿子人人抬,要学会互相吹捧;要学会慨职务之私多种人情广撒网,更要学会圆滑含蓄说话一半不留柄;别的不说,在中国,要听懂人话背后的那些东西,不花心思研究还真不行。

而且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里,对不懂人情的人的容忍能力,应该是世界上最差的,如果你不懂得处理人情,人家就会轻视你的未来,看低你,素质低就会羞辱你、利用你、玩弄你。

所以呢,在中国,为了生存,就算是天才中的天才,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处理人情社会的各种关系,甚至需要暂时扭曲自己的世界观去迎合你眼中那群五谷不分的傻X,否则,你根本就生存不下去。

可以说,不是中国没有天才,而是没有像楼主这帖中天才们能在学校时抱团学习、走上社会被尊重而不被羞辱的环境。我觉得吧,什么时候搞技术的工资能拿到跟当官的差不多的时候,这个环境大概就成熟了。不过照中国社会“什么时候都不缺会做事的人”的传统,这种环境大概只可能出现在某几个特殊历史时期。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