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一——古代的“福尔摩斯 -- 俺老孫

共:💬27 🌺20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来推理失败了,呵呵
家园 烧粮仓的故技

传言巡查组5.27入驻,三天就粮仓就烧掉了。

勾销私下倒卖平仓粮的故技,也是中国传统智慧了。

哈,
家园 贼还会用钱买西瓜么?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二——中国古代的运筹学案例二

前文中说及现在城市建设中渣土的倾倒成为难治的顽疾。

也许如何废物利用,如何因利乘便,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化腐朽为神奇,确实而要向古人好好学习学习。

《智囊大全》中《明智篇·经务》卷《郑端简公》记述如下:

“嘉靖丁巳四月,三殿二楼十门俱灾。文武大臣会议修建,海盐郑公晓时协理戎政,率营军三万人打扫火焦。郑公白黄司礼:‘砖瓦木石不必尽数发出,如石全者、半者、一尺以上者,各另团围,就便堆积。白玉石烧成石灰者,亦另堆积。砖瓦皆然’不数日,工部改修端门外廊房为六科并各朝房,午门以里欲修补烧柱墙缺,又于谨身殿后、乾清宫前隆宗、景运二门中砌高墙一道,拦断内外。内监、工部议从外运砖、运灰、运黄土调灰,一时起小车五千辆,民间骚动。公白黄司礼曰:‘午门外堆积旧砖石并石灰无数,可尽与工部修端门外廊房。其在午门以内者,可与内监修理柱空,并砌乾清宫前墙。’黄甚喜。公又曰:‘修砌必用黄土,今工部起车五千辆,一时不得集,况长安两门、承天、端门、午门止可容军夫出入,再加车辆,阻塞难行。见今大工动作,两阙门外乡空地,可挖黄土,用却,命军搬焦土填上,用黄土盖三尺,岂不两便?’黄曰:‘善!’公曰:‘午门以里台基坏石,移出长安两门甚远。今厚载门修砌剥岸,若命军搬出右顺门,出启明门前下北甚近,就以此石作剥岸填堵,不须减工部估料,但省军士劳力亦可。’(边批:若减估必有梗者)。黄又曰:‘善!’公曰:‘旧例:火焦木,军搬送琉璃、黑窑二厂,往回四十里。今焦木皆长大,不唯皇城诸门难出,外面房稠路狭,难行难转,况今灾变各门内臣小房,非毁即折坏,必须修盖,方可容身。莫若将焦木移出左、右顺门外,东西宝善、思善二门前后,并启明、长庚两长街,听各内臣孹取焦皮作炭,木心可用者任便取去,各修私房。以皇城内物修皇城内房,不出皇城四门,亦省财力。’黄又曰:‘善!’”

这段故事讲的是明朝嘉靖的时候皇宫发生一场大火灾,皇宫建筑几乎全毁,(多半和嘉靖皇帝炼丹有关)。本故事的主人公郑晓时率领营军三万人清理火场,跟司礼监姓黄的太监打招呼,把过过火烧残的石头、木头、烧成灰的白玉石、砖瓦分别堆放,暂不丢弃。等到主管建筑的工部决定开始对烧毁的宫殿进行修复、重建时,需要从外面运砖、灰、黄土等材料,准备从民间征用五千辆车,引起骚动。郑晓时就报告黄太监说:清理出来堆积的砖瓦石灰都可以使用;黄土如果从外面运进来一来调集车辆不易,二来皇城的各道宫门只允许军人出入,加上车辆阻塞,不如就近在空地就地挖土使用,等工程完工时用过过火的废渣焦土填坑,表面盖三尺黄土,岂不两便?废石料运到宫外去太远,不如用去填堵厚载门外剥落的堤岸,不必减少工部估算的费用,免得他们做梗,至少也节省军人的劳力;烧焦的木料又长又大,过去的规矩是要搬到琉璃、黑窑二厂当燃料,如今宫里的许多内臣住的房子也烧坏了,不如就让他们把焦木拿去外面焦的部分做木炭,好的木心用于修理住房;以皇城内的材料修皇城内的房屋,不会流入民间,也节省财力。

如此运筹,省力省财,无费材,无费时,官民两便,皆大欢喜。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二——中国古代的运筹学案例三

“运筹”这个词来源于“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赞美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凭借其谋略帮助刘邦完成战胜敌人统一天下的大业。筹本指算筹,运筹指进行运算、谋划。今人借“运筹”二字来命名对经济生产活动进行优化管理的这门学问。

在中国古代把有这种才能的特殊人才与那些只懂死读书、读死书,完全没有任何社会实用知识和技能的“书呆子”相区别,称他们为“经济之才”,“经济”是“经国济世”的简称。

冯梦龙在他的《智囊大全》把这种智慧称为“经务”。

《明知部·经务》之《刘晏》篇

“唐刘晏为转动使时,兵火之余,百费皆倚办于晏。晏有精神,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尝以厚值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入贱出贵,国家获利,而四方无甚贵甚贱之病。”

这段话说这位刘晏是唐朝人,官为转运使,当时京城长安附近的人刚经历过安史之乱,生产难以恢复,各种物资都需要从南方运来。刘晏即有能力又有办法,把各种事情都办得很好。他曾经招募很多跑的快的人为他传递汇报各地的物价,以便掌握各地的物价情况,运用国家的资源,买贱卖贵,平抑物价。

还有其他许多政绩,下面只录其善于运筹一事: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至百余万斛,无升斗沉覆者。”

这段故事是说:原来往长安运粮食的时候,由于河流湍激,经常发生船倾覆,损失很大,通常要损失十分之二。凡是能把粮食安全运到长安的都算有功劳,要奖赏。刘晏认为长江、汴河、黄河、渭水这些河流水况不同,使用的船只和船工对水况的熟悉程度也都不同,不应该让粮船从产粮地直达长安,于是让各地根据各段江河情况制造适用的运粮船,江船经长江运粮到扬州,汴船经汴河运到河阴,河船经黄河运到渭河口,渭船经渭河运粮到长安的官仓。在运输的节点港口设置粮仓,分段转运。从刘晏进行这项改进以后,每年运送粮食百万斛,再没有过损失。

另外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改进运粮程序,节省人力物力的故事:

《刘本道》

“先是漕运京粮,唯通州仓临河近便。自通州抵京仓,陆运四十余里,费殷而增耗不给。各处赴京操军,久役用乏。本道虑二者之病,奏将通州仓粮于各月无事之时,令歇操军旋运至京,每二十石给赏官银一两;而漕运之粮止于通州交纳,就彼增置仓廒三百间,以便收贮,岁积羡余米五十余万石,以广京储。上赐二品服以旌之。”

这段故事说:明朝初定都北京的时候,粮食从南方水运只能到达通州,然后便要再沿陆路运抵北京,陆上距离四十余里,花费多损耗大不方便。而各地到北京参加操练的军队在北京呆久了,也缺少盘缠了。于是这个刘本道就想办法同时解决这两种弊病,请示让军队在每个月不操练的时候把运到通州的粮食搬运到北京,每二十石给运费一两银子,以后漕运的粮食就在通州交付,在通州盖三百间仓库,用来收贮漕运来的粮食。每年能多储藏粮食五十余万石,额外增加北京的食粮储备。皇帝赏赐他二品官的服饰。

这个刘本道是少数从普通小吏凭才能一点点升上来的大官,坐到户部右侍郎。

冯梦龙说:“按本道常州江阴人,由掾吏受知于靖远伯王骥,引置幕下,奏授刑部照磨,从征云南,多用其策。正统中,从金尚书濂征闽贼,活胁从者万余,升户部员外郞。景泰初,西北多事,民不聊生,本道请给价买牛二千头,并易谷种与之。贵州边仓粮侵盗事觉,展转坐连,推本道往治,不逾月,而积弊洞然。上嘉其廉能,赐五云彩缎。天顺初,进户部右侍郎,总督京畿及通州、淮安粮储。本道固以才进,而先辈引贤不拘资格,祖宗用人不偏科目,皆今日所当法也。”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二——中国古代的运筹学案例四

《贺盛瑞》

“嘉靖中,修三殿。中道阶石长三丈,阔一丈,厚五尺,派顺天等八府民夫二万造旱船拽运,派府县佐贰官督之,每里掘一井以浇旱船、资渴饮,计二十八日到京,官民之费总计银十一万两有奇。万历中鼎建两宫大石,御史亦有佥用五城人夫之议。工部郎中贺盛瑞用主事郭知易议,造十六轮大车,用骡一千八百头拽运,计二十二日到京,费不足七千两。”

这段故事说明朝嘉靖皇帝时修建三大殿。殿前石阶用的石头长三丈,宽一丈,厚五尺(这大概得有一百多吨重吧!),调派顺天等八个府的民夫两万人造旱船拖运,就是在冬天在冰上拖船前进,派府县的助理官员监督,在道路上每隔一里挖一口井供取水浇冰和拖船的民夫饮用,需要二十八天才能到达北京,总计耗费白银十一万多两。到嘉靖的孙子万历建宫殿又需要大石料的时候,御史又要学以前的办法运用民夫拖运。工部郎中贺盛瑞采用主事郭知易的建议:造十六轮的大车,用一千八百头骡子拖拉,花二十二天就运到北京,花费不足七千两。(真是即经济又高效!)

下一段说“都城重城根脚下,为雨水冲激,岁久成坑,啮将及城,名曰‘浪窝’。监督员外受部堂旨,议运吴家村黄土填筑,去京城二十里而遥,估银万一千余两。公建议:‘但取城壕之土以填塞,则浪窝得土而筑之固,城壕去土而浚之深,银省功倍,计无便此。’比完工,止费九百有奇。”

这段故事说北京城的城墙根常年被雨水冲刷出许多坑,叫‘浪窝’,年深日久会威胁到城墙的安全。官员们决定从城外二十里的吴家村运黄土来填坑加固城墙,预计花费一万一千余两银子。还是这个贺盛瑞建议直接从护城河里挖土填坑,即修了城墙,又挖了护城河,即省钱又多做事,事半功倍。到完工,只花费九百多。

善于运筹和不善于运筹者之间的差别就是这样,当然,如果本就为了中饱私囊而故意多花钱的另当别论。

另一个发现是记得看关于阳早和寒春的电视片时,介绍过他们夫妇俩在中国西部农村帮助农民改进农业生产,曾经设计建造西方常见的四轮马车推荐给当地农民使用,可没人接受。他们还奇怪为什么中国没有四轮马车。可在《贺盛瑞》的故事中看到原来早在明代,就有不但有了四轮马车,甚至还有十六轮的马车。之所以民间四轮马车未能普及,大概是民间养牲畜不多,一般都是一头牲畜难以拖动吧。

“又造四轮官车百辆,召募殷实户领之,拽运木石,每日计骡给直。其车价每辆百金,每年扣其运价二十两,以五年为率,官争固在,一民不扰。”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三——古代的“阴盛阳衰”一

“阴盛阳衰”这个词吧,在我国主要是针对一些女的比男的强的现象,比如前些年男子足球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明显不如女子足球,于是就被称为“阴盛阳衰”;再早些年特别是89-95年之间乒乓球国际比赛中男子的成绩也是明显的“阴盛阳衰”;再比如最近一些年人们发现高中男生的高考成绩明显不如女生,特别是一些学校的特殊专业(如上外小语种)竟然招来的全是女生,就也算一种“阴盛阳衰”;再比如一些电影里一个打女将一群老爷们打得屁滚尿流,这也算一种“阴盛阳衰”;再比如现在社会生活中许多女的越来越强悍,而男的越来越娘,这也算一种“阴盛阳衰”……

在古代也存在这种现象,男的怯懦软弱,女的精明强悍;男的优柔寡断,女的明厉果决;男的庸碌无能,女的智勇干练……

冯梦龙在《智囊大全》中专门编辑了《闺智部》·《贤哲》、《雄略》两卷来记叙古代女性的智慧故事,可惜的是由于时代的关系许多了不起的女性虽然有故事,却连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

譬如:《闺智部·雄略》之《艺祖姊》载:“宋太祖将北征,京师喧言‘军中欲立点检为天子’。太祖告家人曰:‘外间汹汹如此,将若之何?’太祖姊方在厨,引面杖击太祖,逐之曰:‘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于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嘿而出。”

这个故事说的是陈桥兵变之前,当时传言北方的北辽和契丹要南下攻打柴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令将率兵出征,首都汴梁的人传言说:“军中的人想立赵匡胤当皇帝”。赵匡胤跑回家告诉家里人:“外面的人纷纷议论这样的传言,可咋办呢?”赵匡胤的姐姐当时正在厨房作饭,出来拿着扞面杖就敲赵匡胤,边往外赶他边骂:“男子汉大丈夫作大事情,要自己拿定主意,你不自己做决断,跑回家来拿这事吓唬家里的妇人干嘛?”赵匡胤只好讪笑着离开。

谋朝篡位这种大事,还要老姐敲打着上道,两人换个位置就好了。

《杨敞妻》:“霍光与张安世谋废立,议既定,使大司农田延年报杨敞。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延年起更衣,敞夫人遽从东厢谓敞曰:‘此国家大事,今大将军议已定,使九卿来报君,君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豫无决,先事诛矣!’延年更衣还,夫人与延年参语许诺。(冯子评论)此何等事,而妇人乃了然于胸中,不唯敞不如,即大将军亦不如。”

这个故事说的是西汉时大将军霍光和张安世阴谋要废掉刚继位的新皇帝昌邑王刘贺,派大司农田延年向丞相杨敞通报。杨敞吓得汗流浃背,不知道如何回答。杨敞的夫人趁着田延年上厕所的时机从隔壁房间冲出来对杨敞说:这种国家大事,大将军已经做了决定,派九卿这种级别的高官来向你通报,你不赶快表示同意,想死吗?田延年回来后,夫人就不回避而直接向田延年表示赞同。冯梦龙评论说:一个妇人对这种废立的大事心中了然,不但做丈夫的比不上,就连大将军也比不上她。据说这位夫人是司马迁的女儿。

《唐湖州妓》载:“湖守饮饯,客有献木瓜,所未尝有也,传以示客。有中使即袖归曰:‘禁中未曾有,宜进于上。’顷之解舟而去。郡守惧得罪,不乐,欲撤饮。官妓作酒纠者立白守曰:‘请郎中尽饮。某度木瓜经宿,必委中流也!’守征其说,曰:‘此物芳脆,初因递观,手掐必损,何能入献?’会送使者还,云:‘果溃烂弃之矣!’守因召妓,厚赍之。”

这段故事说的是:唐朝湖州的官员开宴会,有人送来木瓜,大家因为都没吃过,所以传递着看新鲜。客人中有一位宦官接过来说:皇宫里都没见过这种好东西,应该拿去献给皇上。然后就坐船离开了。官员担心进贡这点事搞不好会招来麻烦和罪过,所以很不开心,酒也不想喝了。管行酒令的妓女就对官员说:请大人只管喝酒,依我看这木瓜过一夜就该扔河里了。官员问她为什么这样说,她回答说:这东西新鲜香脆,大家传来传去的观看,手拿把掐的,表面一定损坏了,哪里还能进贡啊!等到送那宦官的人回来果然说:那果子已经烂得只能丢弃了。

虽然不像上面两个故事是大智慧,但也表现出女子的聪明智慧之处,胜过同席的各路官员。

冯梦龙在这个故事后面接着说:“谚云:‘智妇胜男’。即不胜,亦无不及。吾于赵威后诸人得‘见大’焉,于崔敬女、络秀诸人得‘远犹’焉,于柳氏婢得‘通简’焉,于侯敏、许允、辛宪英妇得‘游刃’焉,于叔向母、伯宗妻得‘知微焉’,于李新声、潘炎妻等得‘亿中’焉,于五陵、赵括、柴克宏诸母得‘识断’焉,于屈原姊、娄江妓得‘委蛇’焉,于王佐妾得‘谬数’焉,于李文姬得‘权奇’焉,于陶侃母得‘灵变’焉,于张说女得‘敏悟’焉,所以经国祚家、相夫勖子,其效亦可睹已!

上面这些人都是《闺智部》所载的智慧妇女,“见大”、“远犹”、“通简”等则是冯梦龙在《智囊大全》中的为各种智慧立的名目。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三——古代的“阴盛阳衰”二

冯梦龙的一段评论:

“汉天子曰:‘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虽然,何必颇、牧,诚得李侃妇、晏恭人以守,邵续女、崔宁妾以战,刘太妃为上将,平阳昭公主副之,邓曼、冼氏为参军,荀崧女为游奕使,虽方行天下可也!”

这段话说:汉文帝曾经说:我要是能得到廉颇、李牧为大将,镇守边关,还担心什么匈奴!(冯梦龙评论说:)其实,何必一定要廉颇、李牧?如果能得到李侃的夫子和晏夫人那样的人来担当守城;邵续的女儿和崔宁的妾那样的人来冲锋陷阵;刘太妃当上将,平阳昭公主当副手;邓曼和冼氏那样的女人当参军,荀崧的女儿那样的人来担当巡逻防守的军官;就是纵横天下也没有问题。

这里面提到的全是女人,而且都是有智有勇的女人,有些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譬如:平阳昭公主,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姐姐,著名的娘子军的典故就是由她而来,娘子关也是因为她曾驻兵而得名.还有冼氏,也有称做冼夫人,是历陈(周)/隋/唐三朝的岭南少数民族的杰出女酋长.

邵续女:"邵续女嫁刘遐.遐为石季龙所困,女将数骑拔围,出遐于万人之中."这个刘遐也是南北朝时东晋的名将,被羯胡石季龙(就是石虎)围攻,他的夫人是邵续的女儿只率领几个人将他从上万大军的围困中救出。

“大历中,杨子琳袭成都据之,崔宁屡战力屈。宁妾任氏魁伟果干,出家财十万募勇士,信宿间得千人,设队伍将校,手自麾兵,以逼子琳,琳拔城自溃。荀崧小女灌,有奇节。崧守襄城,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十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且战且走,卒获免。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救至,遂散走。”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介绍上面提到的两个人:

崔宁妾:唐朝大历时期,叛党军杨子琳攻占了成都,崔宁(也有说是崔宁的弟弟崔宽)屡次交战都不能取胜.崔宁的一个妾任氏,人生得魁伟(这是夸她吗?)又勇敢,捐出自家的家产十万招募勇士,几天时间就招募到千人,设立官佐将校来管理,亲自率领攻打杨子琳,杨子琳的兵于是退出城外溃散.

荀崧女:南北朝时晋的一位襄城的地方官荀崧的最小的女儿名叫灌,有异于常人的才能.一个叫杜曾的军阀围攻襄城,荀崧手下兵也弱,城里粮食也困难,想派人求救都出不去.荀灌当时只有十三岁,亲自率领士兵数十人在夜里突围出城,且战且走,终于成功突围,找到荀崧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又以她父亲的名义写信给另一位将军周访求援.围城的敌兵见援兵来了才撤围散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中国人的智慧《智囊大全》之三——古代的“阴盛阳衰”三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或几个女人,这女人可能是母亲,可能是妻妾,甚至可能是女儿,更甚至可能是婢女或妓女……

各种母亲:

《陶侃母》:“陶侃母湛氏,豫章新淦人。初侃父丹聘为妾,生侃。而陶氏贫贱,湛每纺绩赀给之,使交结胜已。侃少为浔阳县吏,尝监鱼梁,以一封鲊遗母。湛还鲊,以书责侃曰:‘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唯不能益我,乃以增吾忧矣。’鄱阳范逵素知名,举都孝廉,投侃宿。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仆马甚多。湛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屋柱,悉割半为薪,剉卧荐以为马草,遂具精馔,从者俱给。逵闻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至洛阳,大为延誉,侃遂通显。

这个故事说的是东晋名臣陶侃的母亲,因为贫穷,不得不靠纺织供儿子陶侃读书结交士大夫。陶侃年轻时做过浔阳县的监督捕鱼的小吏,曾经送一包腌鱼给母亲。陶母把鱼送回去,还附了一封书信责备陶侃,说:你做为官吏,拿公家的东西给我,不但不能孝敬我,还令我感到担心。有个叫范逵的名士路过,因为下大雪就投宿在陶侃家。陶侃家当时穷得啥也拿不出来招待客人。陶母就把自己垂到地上的长发剪了,卖钱买了些米;把屋里的木柱子的木头割下一半当柴烧;把坐的草席切碎了当马料;使范逵和他的随从连马匹都有吃喝。范逵对所见所闻大为感慨说:有这样的母亲才会有这样的儿子。于是到洛阳后就替陶侃大做宣传,陶侃因此得到扬名升官的机会。

《李畲母》:监察御史李畲母,清素贞洁。畲请禄米送到宅,母遣量之,剩三石。问其故,令史曰:‘御史例不概。’又问脚钱几,又曰:‘御史例不还脚钱。’母怒,令送所剩米及脚钱,以责畲,畲乃追问仓官科罪(边批:既沿例亦不必科罪),诸御史皆有惭色。”

这个故事说的是唐朝大官李畲的母亲,李畲当了御史,从官家那里申请了做为工资的粮食,粮食送到家,李畲的母亲让人称量,结果多出了三石(一石大概是一百斗吧)。李畲的母亲问送米的人怎么会多出来?送米的人说:按惯例给御史发粮食从来不称量。李畲的母亲又问送粮食来应该给多少运费?送东西的人又说:按惯例给御史家送粮食从来不收运费。李畲的母亲就很生气,让人把多出来的粮食和运费送到李畲那里,并责备他。李畲就追究管粮食仓储的官吏的过错。

上面两个故事说两位母亲都教导自己的儿子要廉洁,不要贪公家的便宜。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反腐倡廉要从母亲抓起,只有廉洁的母亲才能教出廉洁的儿子

《王孙贾母》:“齐湣王失国,王孙贾从王,失王之处。其母曰:‘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汝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汝今事王,不知王处,汝尚何归?’贾乃入市呼曰:‘从我者左袒!’从者三百人,相与攻杀淖齿,求王子奉之,卒复齐国。”

这个故事讲的是少年英雄王孙贾的母亲,(王孙贾十二岁就接父亲的班当了齐国的大夫,齐国的国君齐湣王当初借燕国内乱几乎灭亡了燕国,燕国复兴以后派大将乐毅联合多国部队攻打齐国,几乎要灭亡齐国。)楚国援齐的军队统领淖齿杀了齐湣王准备与乐毅瓜分齐国。王孙贾毕竟是个小孩子,与齐湣王失散后就跑回家去了,他的母亲就对他说:你早上出门晚上回来,我在家门口等你;你早晚上出去不回来,我就到胡同口张望;你本是跟随国王一起出去的,现在国王下落不明,你回来干什么?王孙贾受母亲的激励,就冲到人多的地方高呼谁愿意跟我一起干?号召了三四百人,杀死了淖齿,找到国王的儿子立为新的齐国国君。后来终于恢复了齐国。

民间传说常把甘罗奉为少年英雄的楷模,其实历史上的甘罗也是继承祖父甘茂的爵位,做的也不过是大夫,但因为民间传说的影响大,所以识不识字的人都听说过“甘罗十二为丞相”的俗语,其实王孙贾的表现应该更符合少年英雄的标准,当然如果没有母亲在后面鞭策,这个少年英雄说不定就躲回家里,恢复成一个害怕的小孩子了。

这说明英雄是英雄的母亲造就出来的。

家园 没有那么多

李畲的母亲让人称量,结果多出了三石(一石大概是一百斗吧

一石应该是十斗、一斗是十升。

家园 一斛也等于十斗,那么一石等于一斛?
家园 内事不决问度娘

斛,【词语】:斛

【注音】:hú

【释义】: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详细字义

〈名〉

1.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釜、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为一~……

石,体积单位

[dan] 市制容量单位,一市石等于一百市升 ……

2. 市制容量单位。一市石等于十市斗。通称石。

估计是中间有个变化过程,但好像没有 一石等于一百斗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