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教育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什么? -- 晨枫

共:💬152 🌺519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语文教育难道不是文学的基础吗?
家园 也有文章说美国的高等教育要求也很高,大家怎么看?

外链出处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

美国的大学校园生其实是这样的(是大学校园,听美国学生说他们高中很简单):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 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 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 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

我说说比国内多的部分:国内的一元二元微积分也讲了求无限制条件的极值和有限制条件的极值,只不过都是一节带过,而且很不通用。美国讲的是一元n次函 数求极值的通用判定,多元函数无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加n个限制条件求极值(海赛加边矩阵判断二阶条件),多元函数求极值加n 个不等式限制条件(库恩-塔克programing判断法)等等。其实最令我耳目一新的是他们对全导数和全微分的理解和运用。

原文挺长的,08年就出来了。看了一下,觉得比较震撼。但是有几个问题不太清楚,请大家帮忙看看。

1.原文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描述是否准确?

特别是课业压力大、授课速度快、作业难且多,以及博士必须全A,否则会被劝退。

2.美国的中学教育有没有要求比较严格的学校?

就是类似于中国那些重点高中,学习压力大,对知识掌握要求高的。

3.美国的中学教育的常态,是要求高,还是普通?

所谓的放羊式教育是不是主流

4.如果美国的高等教育确实要求很高,而中学教育的要求很普通,学生是如何适应这个转换的?

经常看到有人嘲讽美国中小学生(也有大学生)的数学水平,他们是如何实现到研究生阶段的这一飞跃的?

我们本科学的最难的就是一元的线性回归,到了美国以 后,老师用了一节课把这个讲完。之后马上用矩阵扩展到n元变量

请不吝赐教

家园 我离开学校已经很久了,信息可能过时了

第一段存疑。估计要看个人基础和理解能力。我们一学期5-7门课是正常的,没有听说过选4门一下的。这是加拿大,估计和美国差不多。

第二段:大学生有各式各样的,一言以蔽之不妥。大一的退学率很高,所以公交上肯定不代表所有人。如果去看看大一宿舍(大一很多都是住在校内),肯定不会有上述印象。

第三段:他提到的美国教的微积分,我记得我们大一大二都学到的。印象里美国工科大一大二微积分不比国内难度更大。他们的跳跃大,学下去需要自己花很多力气,老师不陪你。

博士非全A要劝退,肯定没有这事。

中学的差别非常大,校内的差别也非常大。AP或者IB的学生负担不比中国地,一般学生比较放羊。

中学到大学是一个关,考自然淘汰,适者生存。进大学(非名校)不难,但读下去就考验本色了。

家园 标准化答案有很大的优点

很多问题答案就是唯一的。另外“标准化答案会固化思维“也很片面,要得到标准化的答案需要很多思路,需要很多理解,并不是固化思维就能得到。

家园 Sorry for multiple replies

The first reply didn't come out until a day after, that's why the same reply was sent three times. But I don't know how to delete them.

家园 美国很大,人很多

引用的内容有可能是真的,但很可能只是极个别的现象。第一段的内容肯定有什么问题,或特殊性。美国大学各学校的学制不同,未必可以随便对比。美国有过普遍性的统计数字,大学生平均每周用于学习的事件不过30小时。

家园 晨枫说得很对.演讲和辩论十分重要

西方对演讲和辩论的重视是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开始的.古希腊把演讲和辩论做为求知的必由之路. 就像中国古人强调自省一样.所以西方爱辩论,我们爱写检讨.

家园 这种毫无逻辑且深具侮辱性的言辞正是缺乏素质的范例
家园 我觉得吧,人文教育和理工科教育,不太一样

人文教育比较发散,随便发挥的余地比较大,谁也没标准答案(有点儿像网上灌水)。

理工科教育,就得丁是丁卯是卯了,当然,牛顿、爱因斯坦那样不世出的天才例外。问题是,多少年才能碰上一个牛顿、爱因斯坦呢

我觉得吧,新中国的教育,打根儿上起就是理工科教育的底子,啥都一板一眼的,不靠分数,靠啥

以后该怎么搞人文教育,这还真是个问题

家园 即使是理工科也该沾些文学东东的

总不能唐诗宋词元曲都一点不知道吧,理工科出国考试都要考GT,国文底子反而没有说不过去。

家园 看来原文的作者所遇到的是个别现象

我现在觉得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包括中学教育)差异非常大。既有随便混混学历的,也有必须付出十分汗水的。

而原文作者刚好接触的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精华部分(文中可以看出,应该是经济金融方向的),要求很高,需要刻苦学习。当然,将来的回报也很高。

谢谢各位的指教!

家园 我的意思是说,这两种教育,培育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就拿我本人来说,在河里灌水,能引用原文的就引用原文,能找到数据的尽量找到数据。思维惯性啊,像苏东坡那样“想当然耳”的事儿,我是不敢干的

————————————————————

建国以来的教育,确实似乎出问题了,在当今的网络上,“文科生”都成贬义词了。本次交接,官媒还专门报道了当今各方面领头人大多是人文学科出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假,我觉得,忽悠是第一生产力的掌舵人。没了人文学科的忽悠,这科技往哪方面走,还真不好说呢(令人切齿的731)

家园 文理兼重是肯定要的

至于领导人选拔么,三代和四代都是理工科出身,或许这次也是一个矫正。

家园 演讲和辩论是培养美式政客最重要的素质训练

培养出了一帮光会动嘴皮夸夸其谈的忽悠.

老大的文章我从来都花,但是这篇读起来感觉就象宣言皿煮是普世价值一样.

我觉得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独立思考和写作能力.这个和学文还是理工无关.真正能在辩论中让人信服的是以理服人,而且是文章而不是唇枪舌剑口头上站了上风.

中国传统教育里从"经义"、"经疑"为题述文到八股文就没有标准答案.

家园 国情决定的,真这么搞会出乱子的。

文革和89时期不是全民演讲加辩论吗?现在的埃及街头不是到处是演讲和辩论吗?未见得如何成功。现在西方国家的戾气也在累积,不像以前那样温良恭俭让了。尊重事实,尊重对手,没那么容易,绝大多数人都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面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