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教育最重要的素质训练是什么? -- 晨枫

共:💬152 🌺51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个要放在当时鲁国的总人口要远远小于现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来

观察。春秋时期鲁国的总人口估计是现在的二十分之一不到。这么算下来至少相当于现在六万多人受到过孔子的教诲,这个数字在今天也不能算小了,更何况还涌现了“72贤人”,这就更了不起!不说别的,按照这个比例,你今天如果能带出1400个考上北大清华的高中毕业生你就轰动整个中国了!

家园 特别是像子贡这样的高材生

能够斡旋几个大国之间的战争,现在哪个普通中学能够让刚出来的学生干这活?夫子的那个私塾实质上是从中学一直带到研究生的,用普通中学来比较太简单了。

家园 老师提供并且只认标准答案,学生固化思维、完全盲从。

老师提供并且只认标准答案,学生固化思维、完全盲从。

请问:这难道不是奴化教育?

什么叫“奴化教育”?是说当今的中国教育是刻意培养外国奴才的教育吗?

-------你“阶级斗争”的弦倒是绷得挺紧的。

从我的观察,整体来看,中国学生小学、初中阶段掌握的知识量绝对领先欧美同龄学生,高中阶段依然领先,高等教育阶段各领风骚,此后便容易陷入后劲不足的境地,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原发性思维的原因吧。

另外,欧美的学生普遍比较冷静,遇到困难不太容易生闷气或者火山爆发,而是耐心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应该与平时的演讲辩论训练有很大关系。

家园 从逻辑比赛转向文采比赛

这样的辩论,只能培养人的夸夸其谈,而不是缜密的逻辑与对对方逻辑的尊重。

还设定观点---那要辩论干什么啊?

家园 辩论更主要是一种逻辑的竞争,而不是协作

没有竞争的话,大家一团和气,没有压力,所以中国人常常盲目从众,而不是在辩论的竞争高压下,激发出不同的观点或者说激发出创新。

没有良性的辩论中的竞争,中国人要产生更多的独创性是不太可能的。

家园 米国理工科一个系里有美国籍的phd学生很少超过10%

这种靠移民搞高科技的国家栽一次就别想起来...

家园 中国的语文教育---或者说民族文化教育实在是问题太大

语文教育该教什么,怎么教,确实是一个值得好好探讨的问题。

家园 不是刻意培养但是这样培养方式确实导致很多的所谓的“精英”

变成了奴才。

那些所谓的精英很多大概并不是真想成为奴才,毕竟文天祥岳飞等等的历史知识他们还是学过的。

问题在于他们在受教育阶段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后看到西方的文化,就不知不觉的跪下了自己还不知道。

家园 昧国的教育问题主要是昧国社会的问题,而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

如果昧国的家庭像中国这样稳定,昧国的家长都像中国的家长一样鼎力支持学生的话,这些问题都不会存在。

家园 按照你的观点近代以来那个阶段培养了中国人“独立思考”的习

惯?民国吗?那周佛海、陈公博这些汉奸又是谁培养的?

家园 看样子你没见识过中国大学生辩论赛

的盛况而且近年来似乎也没有在中国的大学里上过课。所谓“老师提供并且只认标准答案,学生固化思维、完全盲从”一说至少在大学不知从何谈起。一句话:你out了。至于“阶级斗争”这根弦,不是我故意要“绷得紧”,而是阶级斗争在当下确实激烈--------你看那些拿着外国津贴、吃着免费便当、24小时不间断地“活跃”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民主斗士”们就知道了!咱这西西河也有啊!呵呵。

家园 原文填空的考试方式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范围。

但这种填空方式确实容易陷入“茴字有四种写法”的误区。

家园 莫言似乎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他得诺

贝尔文学奖了,而且他恰好是在中共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

家园 文学与语文教育有什么关系?
家园 民国的教育也不见得好

在培养独立思考方面,五四运动时期,各种思潮激烈碰撞的时候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还算开放,此后就不怎么好了,当然我对民国教育没有太多发言权,不是很了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