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书笔记——《源氏物语》中的各色人生[结束更新] -- 文青

共:💬19 🌺1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源氏物语》——六条院中的春夏秋冬 V

  西北冬院的明石夫人,出身于偏远的明石浦上,其父亲为退休地方国守,因为出家做了和尚,一般称为明石道人。明石夫人大抵属于雨夜评谈时左马头所谓的中等人家女儿——“还有一种人,地位不及公卿,也没有当过与公卿同列的宰相,只是有四位的爵位。然而世间的声望并不坏,本来的出身也不贱,自由自在地过着安乐的日子。这倒真是可喜的。这种家庭经济充足,尽可自由挥霍,不须节约;教养女儿,更是郑重其事,关怀无微不至。这样成长起来的女子之中,有不少才貌双全的美人呢!此种女子一旦入宫,侥幸获得恩宠,便享莫大幸福,其例不胜枚举。”源氏患疟疾入山医治(初见紫姬)时已经听手下随行人员良清说起明石家女儿的事情,可见其美貌众所周知。然而尽管明石家也算地方上一富足体面人家,相对于天潢贵胄的源氏和他那让人眼花缭乱的诸夫人来说,明石夫人的家世是低微的(白丁),一般来说是无法高攀源氏这等人家的。只是明石道人身入空门,却总是为女儿的将来煞费思量,无论如何要将女儿嫁入豪门(如左马头言,一旦获得恩宠便享莫大幸福也),一听说附近须磨来了个被流放的光源氏,马上如同黑夜间看见了一线光明般动起了脑筋。

  源氏初到须磨时尚算老实,修好了房子就在那里闲居,明石道人白丁人家,也不好直接上门访问。风流少爷源氏独身幽居一年多,正如五台山上的花和尚,嘴里淡出鸟来。天假其便,一场风暴将地处海滨的须磨寓所打得千疮百孔,源氏缩在厨房里狼狈不堪地躲到天明正不知所措的时候,明石道人竟连夜搭一条船来到并请其往明石寓所暂居,这冒风而来的人情不可谓不大,源氏就老实不客气地上船了,文字上还修饰一番曰桐壶上皇托梦告知明石道人前来迎接云云,直如九天玄女授书宋江一般义正辞严。这既然都已经住到别人家里了,剩下来的事情就好说了——

=======================引用分割线============================

    主人明石道人勤修佛法,十分专心,只是为了这一个女儿的前途,不免劳心苦思,常在人前泄露愁情。在源氏公子心中,只因久闻这美人之名,觉得此次不期而遇,似有前世宿缘。然而心念在此沉沦期间,除了勤修佛法而外,不应另起妄念。况且紫姬闻知了,亦将怪他言行不符,而不相信他以前信上种种情话。因此觉得不好意思,并不向明石道人表示心愿。然而屡次听说这位小姐品质与容貌都不寻常,则又不无恋慕之念。

=======================引用分割线============================

  主人家有心,客人家有意,只隔了一层窗户纸没捅破。偏偏明石姬生性高傲,虽然父亲作此打算,她却也不太愿意配源氏做小。源氏与其往来通信几番,已表达追求之意,明石姬愣是“试问君恋我,情缘几许深?闻名未见面,安得恼君心?”一副懒得搭理样子。到了最后明石道人急了,做好做歹管自择了个吉日,直接把源氏拉到女儿房中了事。

  不久源氏返京复出,留在明石浦上的明石姬给他生了个女儿明石小女公子。情人不打紧,女儿对于子嗣稀少的源氏来说倒是个稀缺资源。源氏得知消息后马上从京中千挑万选派出一个乳母去明石处,同时已经在心里盘算如何安置明石母女——毫无疑问,女儿是必须送入宫的,但冷泉帝年纪不相当且不说,更要命的是那个其实是自己的私生子,总不能让儿子娶女儿。可选的对象自然是下一代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朱雀院承香殿女御之子)。只是要送入宫做个普通更衣或者女御的话,未免就太低微了,必须得是皇后。但明石姬出身太低,这样的女儿是无法成为皇后的。思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让明石小女公子成为皇后——将她过继给式部卿亲王之女紫姬,这样名义上也就是天皇家裔了,源氏威压之下,当皇后妥妥的。

  明石姬一开始就不太情愿嫁入源氏家,在老父坚持之下不得已随顺了,生下女儿后又思前想后地顾虑孤儿寡母去到京城会受人欺压,迟迟不愿起身动行。源氏派出乳母后一再去信催促,明石道人也不停地从旁撺掇,但她只是在想“听说京中身分高贵之人,公子对她们也不即不离,似爱非爱,反而教他们增加痛苦。我身上究有多少恩宠,胆敢入京参与其列呢?我倘入京,只能显示我身的微贱,教这孩子丢脸而已。料想他的降临一定难得,我在那里专诚等候,给人耻笑,难免弄得老大没趣。”她心中好生烦恼。但又转念:倘教这孩子从此做个乡下姑娘,不得同别人一样享受富贵,也太委屈了她。因此她又不敢埋怨公子而断然拒绝。”明石道人搔头弄耳捉鸡得不行,想起来京城里还有一处自家宅邸,赶紧叫下人拾辍拾辍,通知源氏派人来接,再叫上同样也出家了的尼姑老妻陪伴,到底将女儿打发上京去了。明石姬哭哭啼啼既不舍得故乡又不舍得父亲,只是说不得,远赴他乡。

  源氏这边呢,也不全为明石小女公子。对于明石姬,他也是真心喜爱的。爱其美貌,爱其琴声,也爱其孤傲。六条院冬院分与明石夫人不是没有道理的,此人正如冬日寒梅一般美丽孤高。但与紫姬相比,明石往往既自傲又自卑,总觉得无法与紫姬相抗。而从未有过对源氏的其她女人有过嫉妒之意的紫姬对于明石的到来也多少不能容,或许是因为明石生了女儿而自己却没有能生育的原因吧。两个女人互相猜忌,源氏爱这个也不冷落那个,倒也真是难为。不过还是女儿的事情更重要。且看源氏如何交待——

=======================引用分割线============================

    源氏内大臣回到二条院,休息片刻。然后将嵯峨山中情状讲给紫姬听。他说:“我回家延迟了一天,心里很懊恼。只因那些好事者来找我,硬把我留住了。今天疲劳得很呢。”就进去睡觉了。

    紫姬心中照例很不高兴,源氏内大臣装作不知,开导她说:“你与她身分悬殊,同她比较是不行的。你应该想:尔为尔,我为我。不同她计较才是。”预定这天晚上入宫。此时他转向一旁,忙着写信,大概是给明石姬的。从旁望去,但见写得十分详细。又对使者耳语多时。众侍女看了都感不快。晚上本来想宿在宫中,但因紫姬心绪不佳,终于深夜回家了。明石姬的回信早已送到。源氏内大臣并不隐藏,就在紫姬面前拆阅。信中并无特别使她懊恼的文句,源氏内大臣便对紫姬说:“你把这信撕毁了吧!这种东西很讨厌,放在这里,和我的年纪很不相称。”说着,将身靠在矮几上了,心中却念念不忘地记挂明石姬,只管望着灯火出神,别无话说。

    那封信展开在桌子上,但紫姬装作并不想看的模样。源氏内大臣说:“你硬装不要看,却又偷看。你那眼色才教我不安呢。”说着莞尔而笑,脸上娇憨之色可掬。他靠近紫姬身旁,对她言道:“不瞒你说,她已经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可见前世宿缘不浅。然而这母亲身分低微,我公然把这孩子当作女儿抚养,又恐惹人议论。因此我很烦恼。请你体谅我,代我想个办法,一切由你作主吧。你道如何是好?接她到这里来由你抚育,好不好?现在已是蛭子之年,这无辜的孩子,我不忍抛弃她。我想给她那小小的腰身上穿一条裙子,如果你不嫌亵渎,请你替她打结,好么?”紫姬答道:“你如此不了解我,竟出我意料之外。你倘如此,我也只得不管你的事了。你该知道,我最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这孩子当这年龄,该是何等可爱呵!”她脸上微微露出笑容。原来紫姬生性爱好小儿,她很想取得这女孩,抱在手里抚育她。源氏内大臣心中迟疑不决:究竟如何是好?真个迎接她来此么?

    大堰邸内,他不便常去。只有赴嵯峨佛堂念佛之时,乘便去访,每月欢会两次而已。比较起牛郎织女来,差胜一筹。明石姬虽然不敢再有奢望,但心中安得不伤离怨别?

=======================引用分割线============================

  紫姬虽然疑忌明石夫人,但天性使然,到底是想要养育小孩的。明石孤身在京无依无靠,原指望母女相依过活,但为女儿前程计,又禁不住源氏和自己母亲多番劝说,最终还是做出了和自己父亲一样的选择,将女儿送出,只是“但愿不把她看作微贱之人的女儿,好好地抚育她……”泣不成声,屑然泪下。

  六条院落成之后,紫姬、花散里、秋好等人已先后入住,明石尚自耻与她们同列,“直到十月间,他人都已迁定之后,方始悄悄地迁居。迁居时的仪仗,以及其他种种排场,均不逊于其他诸人。源氏关心明石姬所生小女公子的将来,所以明石姬迁入六条院后所受种种待遇,与紫姬等无甚差别,非常优厚周到。”可以说,在源氏心目中,紫姬、明石是其最爱的二人,其她情人(空蝉、胧月夜、末摘花……)侧室(花散里)正室(朱雀院三公主)虽也不是不上心,但此二人实为其一生所爱。到得源氏临终之时,紫姬已先自去世,他在诸夫人中只召见了明石夫人一人(其实还有空蝉和胧月夜,不过这2位已经出家为尼不算是夫人了)交待后事,可见明石在其心中地位。

  再说明石小女公子,过继给紫姬时约莫是3-5岁光景?之后一直在紫姬养育教导下直至按源氏安排规划嫁入皇家为太子妃。出嫁时年纪尚幼(十三、四岁左右吧),源氏便让明石夫人陪伴女儿入宫。明石夫人久与女儿疏远,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此时女儿已经是太子妃,与自己身份有云泥之别,她也没有将自己当作是母亲,而自居于类似乳母的地位从旁照顾悉心教导女儿。明石女公子出嫁后紫姬也将女儿离巢之苦给体会了一遍,心下对明石夫人当年的忍痛割爱感同身受。明石太子妃不久即有孕,返回六条院待产,紫姬多年来初次与明石夫人解怀倾谈,一个女儿两位母亲,相互之间不再相妒而只存感激之心,终于和好谅解而成为好姐妹,读来实是感人至深。

  明石太子妃(后来成为明石皇后)先后生了大皇子,二公子和三皇子,大皇子出生时冷泉帝尚未有子,理所当然成为皇太子以下第一顺位继承人。三皇子人称匂皇子(译本注——匂是日本人造的汉字,其发音为niou。意义是香。),后封兵部卿亲王,又称匂亲王,自幼由紫姬抚育长大,和他外公源氏一样是个拈花惹草的主,他的事情下回再说。

2012-12-20 世界末日前继续填坑...

家园 红楼梦是男作者

源氏物语是女作者,看爱情的角度不一样。

家园 【原创】《源氏物语》——匂皇子与薰中将 I

  《源氏物语》中自源氏病故后大约三分之一有多的篇幅都是围绕匂皇子和薰君展开的。这一部分的情节独立性很强而且叙事风格与前期有很大不同,放在今天恐怕就会被冠以《源氏物语II》或者《续源氏物语》之类的名头另出一本书了。原本只是打算写一些感想杂记,不过写着写着发现变成剧情概要了。也罢,就当是介绍好了。

  薰是朱雀院三公主下嫁源氏太政大臣后与柏木卫门督私通而生的私生子。因天生身带异香,所以一般称为薰君。源氏虽然发现柏木写给三公主的情书而发现此子非己所出,但因为他自己子嗣稀少,并没有将薰视为外人而当作自己晚年的亲生子加以抚育。长兄夕雾多少也知道一点薰君的身世,他怜惜柏木之死,也对这个幼弟爱护有加。另一个兄长退位的冷泉院因受了源氏的嘱托,也非常照顾薰君,二十岁出头的时候薰已经是三位宰相中纳言兼禁卫中将,与任兵部卿的匂皇子并称为“匂兵部、薰中将”而成为一时才俊。匂皇子是明石皇后的三子,虽然年长一岁但得尊称薰为舅舅(薰名义上是明石皇后的弟弟),与薰中将正如少年源氏与头中将、夕雾与柏木之间的关系,亲戚外加死党。匂皇子和薰一样外貌英俊而风流倜傥,因嫉妒薰君的天生体香而把自己的衣服全部薰得浓香,故人称匂(香的意思)皇子。匂皇子之兄一旦继位,则匂皇子有望成为下一任皇储,而薰君接棒夕雾左大臣最终做到太政大臣几乎是指日可待的,故此二人位高权重,招蜂惹蝶也就不奇怪了。匂皇子生于后宫脂粉丛中,放荡风流活脱脱一个源氏的翻版,好色名声在外,薰君虽然也有不少花边新闻,不过倒是与其长兄夕雾相似,真正上心成事的一个也没有。

  匂皇子曾经追求过髭黑的外孙女(髭黑前妻之女真木柱与萤兵部卿亲王之女),而薰君则追求过髭黑与玉鬘的长女。前者因为对方的继父红梅大纳言(柏木之弟,萤兵部卿身故后娶真木柱为妻)嫌匂皇子太花心,求爱态度太过随便而不允,后者则因髭黑生前有言长女必得入宫而最终将长女嫁给了退位的冷泉院。匂皇子和薰君虽然失意,但想招他们为婿的仍旧大有人在。夕雾想把六女儿嫁给匂皇子,玉鬘则是补偿性地想把二女儿嫁给薰君,此外明石皇后也想将薰君招为女儿的驸马。不过匂皇子嫌夕雾家规矩太多太古板,薰君失恋后对其他女人都没什么兴趣,先后都予以拒绝。

  却说桐壶帝的小儿子八亲王(源氏、朱雀帝的幼弟),曾经与冷泉帝争夺储位而失败,朱雀帝继位后这他一派系便没落了。八亲王虽然也得食封禄而生活无忧,但只是一个无职闲居亲王,在家里写个字画幅画儿偶尔弹弹琴什么的打发无聊人生。生了两个女儿后妻子去世,京城宅邸又遭火灾焚毁,干脆带同两个女儿搬到宇治地方(从文中看来与京城约莫半日路程)一个小山庄过着与世隔绝一般的生活。薰君偶尔听说了这一位八亲王精于佛学,因自身身世隐秘,时常听到一些传闻而感到烦恼,故有心向这位隐居长者请教,便赴宇治与其见面,倾谈之下竟成忘年交。有一晚亲王入山访道,薰君恰巧来到拜访,不见亲王却得听见亲王大小姐在弹琴,悠然向往之际禁不住潜步偷窥,月下得见两位女公子真容,竟尔和他父亲柏木一样,从此为伊人魂牵梦萦。

  八亲王虽然如同世外高人一般隐居,依然为女儿的将来而烦恼。他精修佛学,本已有志出家,但为两个女儿计,总不能放下心肠。贵为太上皇的朱雀院费尽心机将三公主嫁与了心目中的完美人选源氏太政大臣,尚且因感情不遂终至于出家;玉鬘不顾儿子们的反对将长女嫁给冷泉院,虽得冷泉院宠幸且有子,但却遭秋好皇后与弘徽殿女御两方的嫉恨,在宫内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其它如落叶公主嫁柏木,真木柱嫁萤兵部卿亲王等等,女儿出嫁后能得幸福的例子,少之又少。八亲王虽然也曾想过招薰君为婿,但念及此人位份尊荣,将来女儿未必能得其宠爱终身,反会郁郁而终,故此一面对薰君说:“我在此教养两女,没有让人知道。但我有生之年已为数不多,朝夕难料。而这两女尚年幼,我很是担。心她们将来生活流离,不得安定。就此一事,使我放心不下,难以安然往生极乐。”但另一面,却对女儿说:“须知你们两人的身分,异于普通女子,要有在此山乡终此一生的准备。只要主意坚定,目能安度岁月,尤其是女子,如能有耐性闭门索居,免得身受世人非议,弄得臭名昭著,实为上策。”竟是希望两个如花女儿在宇治山庄闭门独居终此一生。

  回头说薰君与匂皇子。匂皇子也从薰君那里听说了八亲王处有两位美貌小姐,他是个好渔色的,便央薰君搭桥。薰君是个和朋友讲义气的,有福同享,有女齐追,二话不说便将匂皇子引荐给两位大小姐。匂皇子因身为皇子身份行动不如薰君方便,不得经常前往宇治山庄,于是便不停地向二位小姐展开情书轰炸攻势。问题是匂皇子风流之名声太过响亮,不管情书里如何花团锦簇,总不能得到两姐妹的信任。

  八亲王去世后,薰君以两位小姐的保护人自居,主持过丧事后仍不时地不惮舟车劳顿赴宇治山庄探访并对大小姐展开热烈追求。照我说此二位朗才女貌门当户对(厄,女方可能稍微弱了一点)有何不可呢。但尽管对薰君也有好感,大小姐由于长期受亲王教导总觉得婚姻是件可怕的事情,认为爱情只会带来痛苦不会得到幸福——这或许也是作者的观点吧?总之大小姐对于薰君的追求只是拒绝。到后来被逼得急了,竟想出个馊主意来打算让妹妹嫁给薰君作为替代。其时薰君只是想要大小姐,虽然二小姐也很好,但若接受了则一来对大小姐不忠,二来再也无法向大小姐求爱。于是薰君也想了个馊主意,把匂皇子秘密带到宇治山庄让其入二小姐房中成事……结果二小姐虽然发现来的是匂皇子,毕竟曾有书信往来,而且匂皇子风度翩翩对付女人自然有其擅长之处,于是二小姐也就从了。薰君大计得逞后告知大小姐,大小姐大惊却无可奈何,只好祈愿匂皇子对妹妹的爱能够长久。

  匂皇子方面虽然风流成性,不过对二小姐倒也不是逢场做戏。海誓山盟一轮后打道回府,却没料到明石皇后认为他经常微服外出干些风流勾当太不成体统,将他禁闭在宫中不许外出。另一方面夕雾为维持家族地位计一再与明石皇后联手向匂皇子施压要求娶夕雾家六小姐为妻。匂皇子苦恼不堪惟有鸿雁传书聊解相思之苦。宇治山庄内久不见匂皇子再访,二小姐郁郁不乐,大小姐担心的事终于成为现实,既悔且恨身染重病不治而亡。薰君悲恸不已惟叹人世无常,一度闭居宅中不思茶饭。

  匂皇子软磨硬泡与母亲明石皇后拉锯了一轮,终于得以解禁赶赴宇治安慰二小姐并将其迎回京城二条院私邸(源氏与紫姬故居)。薰君宅正在附近,不时前往探访,一来二去竟移情于二小姐,心生悔意为何当初要将二小姐让与匂皇子。这边厢夕雾不由分说非要匂皇子入赘家门,匂皇子万般无奈惟有乖乖跑去六条院做东床快婿,撇得二小姐在家好不郁闷。薰君闻知更为痛苦。

=======================引用分割线============================

  薰中纳言闻知此事,对二女公子深表同情。他想:“匂亲王乃轻薄之徒,虚伪易变,今后势必喜新厌旧。左大臣家位尊权显,倘若不顾其结发之义,强行不准亲王时常回来,那从来不惯独宿的二女公子如何忍得下这口气呢?她日后定会以泪洗面,长夜难堪,真可怜呢。唉,我这人何等无用啊?怎么当初拱手便将她让与匂亲王呢?我自从倾心于已故大女公子后,超然脱俗而清雅高洁之心也已变得混沌不堪,只因为她失本性。我一味想到:若在她心许之前强要成事,则有违我当初神交本意,所以只一心盼她对我略生好感,襟怀大度地待我,然后再渐次深交。谁知她对我又恨又爱,犹豫不决,却以‘妹妹即是我身’为由,叫我移情于非我所望的二女公子,以此自慰。我怨恨不已,惟思使其计谋难逞,便急忙将二女公子拱手让与匂亲王。由于为情所困而迷失心志,竟引导匂亲王到宇治玉成了此事。如今反思:当初太没主见啊!此刻后悔也迟了!匂亲王若能稍许忆起当时之景,也许会怕我知道此事而有所顾虑,然而眼下绝不会言及当时情况了。可见沉溺于声色、意志不坚者,不仅使女子委屈,朋友也大受其累。他必然会做出轻佻之举。”他心中十分痛恨匂亲王。薰中纳言生性用情专一,故对别人的这种行为深恶痛绝。他又想:“自从那人辞世之后,皇上欲招我为公主之婿,我也不觉得有何欣喜。只愿娶得二女公子,此情日增。只因她与死者有血缘关系使我不能忘却。这二人的手足之情特别浓厚。大女公子临终托我:‘我所遗妹妹,望你能诚挚相待。九泉之下,我也会感激不尽的。’又嘱:‘我一生别无遗憾。只是你不曾听我安排娶得我妹,故对这世间尚难放心。’大女公子若泉下有知今日之事,定恨我更甚。”自从放弃了那人,他准备夜孤枕独眠,常被细微风声惊醒。追思往昔,虑及二女公子将来,只觉人生无常,实无情趣。

=======================引用分割线============================

2012-12-27坑待续

家园 【原创】《源氏物语》——匂皇子与薰中将 II

  却说匂亲王在六条院新婚,夕雾家规矩大,不得自由来去,多日不得返回二条院宅。二小姐孤身一人免不了愁肠百转,反复思量只是“不如归去”,便将薰君请来恳请其安排前往宇治山庄为亡父亡姐办法事,不料薰君情欲压抑日久,言语间忽然不能自已竟钻入帷幕内意欲非礼。二小姐不曾想到他竟会起此念头,慌忙退缩拒绝。一来二小姐已有孕在身,二来薰君毕竟知道自己荒唐不得,最终还是“思虑再三,终告辞而去”。二小姐虽然得保清白,免不了既惊且羞。次日匂亲王回到二条院宅,二小姐虽想隐瞒,但身上所带薰君异香却被匂亲王察觉。匂亲王大呷其醋出言辱骂,一大半倒是骂的二小姐不守妇节,二小姐益发心灰意冷。

  薰君闹了个没趣回到家中,深自懊悔沮丧。他想:“这般懊丧悔恨,只怨我屡失良机,未能抓住呀,然而有悖情理之事,我是不会干的;况且凭一时冲动而偷得片刻欢乐,势必提心吊胆,心无宁日。偷情求欢,实在是劳神费力,亦为女方平添忧患。”然而他这种理智的想法终抑制不住本能的情感之火,二小姐的影子如影附髓,时刻浮于眼前,那优雅的举止,风流娴雅的面影,使他神魂颠倒。他立志非将她弄到手方能罢休,此心实甚叵测,但却无法摆脱,因此一切事情皆抛置脑后了。匂亲王虽然爱二小姐,但风流习性实难改,且夕雾家势力太大,终究是难以时常回二条院宅。而且他生为皇子,生活琐事不放在心上,难免对二小姐疏于照顾。薰君从生活起居细节处着手,衣食住行样样照顾周全,倒使得二小姐也觉得割舍不下。

  不久二小姐平安产下一子,薰君进位权大纳言兼右大将,天皇执意将二公主下嫁给薰君。薰君成婚后虽然仕途家庭皆可算完美,但却仍不能忘却八亲王家姐妹,实属情痴。相思之苦无可解,薰君遂决定在宇治兴修佛寺。监造工程时偶然又遇见了一位与八亲王大小姐肖似的浮舟前来投宿。据二小姐和八亲王家老侍女弁君所言,此女乃八亲王丧妻后与一侍女私通所生的私生女,出生后八亲王不愿认领,侍女后来嫁与常陆守(地方官职名),浮舟便成为常陆守之养女。薰君从旁偷窥,一见浮舟当即丢了魂儿一般,马上便想“倘我能即刻行至她身边,对她说声:‘原来你尚在人世啊!’有多好啊!玄宗皇帝当年要方士寻觅到蓬莱仙岛,仅取得了些旧物回来,然而毕竟可慰其心。(事见白居易《长恨歌》)她虽非大女公子本人,可如此肖似,亦可抚慰我心。”但又不敢直接求爱,遂致信浮舟母亲表达追求之意。薰大将为殿上当红之人,常陆守夫人如何不喜,但众人皆知二公主下嫁薰大将,她只是担心薰大将不会真心爱恋自己女儿。

  浮舟因不受继父常陆守重视,在家中备受排挤欺辱,常陆守夫人遂带了浮舟投靠二条院八亲王二小姐处(匂亲王宅)。二小姐有意与薰君搭桥牵线作媒,薰君自然满心欢喜,但他新娶二公主,倒不便马上续娶,只得先回家淡定等待。不料匂亲王返宅来,发现家里多了个美女浮舟,色心大发立起歹意,亏得浮舟的老乳母在侧阻止,加上宫里明石皇后犯病,匂亲王不得已放手赶回宫中。常陆守夫人得知大惊,连忙将浮舟接去三条地方一处小宅院躲避。薰大将为浮舟事辗转反复,竟学了源氏行径,直接微服跑过去,将浮舟一车子接到宇治山庄去了。

  匂亲王再度回到二条院宅不见了浮舟,便埋怨二小姐将其藏匿。二小姐心下自然知道这个丈夫打的什么主意,也明白浮舟是被薰君带走,只是一味装聋作哑不作声。这样过得半年,匂亲王偶见二小姐收到宇治山庄来信,心下起疑,又听说薰大将经常跑去宇治山庄过夜,便从薰大将身边的人入手,多方探听得知薰君在宇治果然藏了一个女人。虽不确定此女就是上次未能得手的那一个,不过此人与二小姐关系不浅,十之八九不会有错。于是匂亲王串通了薰大将家臣中一人,寻了个日子径自单骑前往宇治。匂亲王去到宇治山庄时已入夜,侍女右近只闻衣香误以为是薰大将一时不察让其直入浮舟卧室,匂亲王便肆无忌惮地把浮舟给蹂躏了——此真禽兽行径啊。事毕天明他还一副无赖嘴脸赖死不走——

=======================引用分割线============================

  他思慕浮舟已久。想到一旦离开,再来谈何容易。心里暗道:“不管京中如何寻我,今天我须留此。有道是‘生前欢聚是便宜’,倘今天就此别过,真要使我‘为恋殉身’了!”便唤右近前来对她说道:“我虽不体谅人!但今日我决计不回京了。你且去安排我的随从让他们在附近地方好好地躲避起来吧!再叫家臣时方到京中去走一趟。如有人打探我行踪,便回答说‘微行赴山寺进香了’,要巧妙应对才是。”

=======================引用分割线============================

  想一想当年源氏私通胧月夜被其父亲发现后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这匂亲王倒是颇得外公真传……匂亲王在宇治山庄呆了整整一日,拿出各种泡女人手段来对付浮舟,各种指天盟誓赌咒发愿,不由得浮舟不动心——可见浮舟也是个摇摆不定的主……匂亲王去后薰君再访宇治山庄时,浮舟内心各种矛盾,痛苦不堪。

=======================引用分割线============================

  她想:“匂亲王信中曾说:‘我自与你相识以来,顿感以前所有相识之女都可厌。’听闻他果然不再去任何夫人那里。倘他知道我今日又接待薰大将,不知心中将是何种感受?”她越想越觉痛苦,后来又思道:“这薰大将委实是品貌兼备,态度含蓄,举止温文尔雅。即便久不上宇治解释时,亦言语不多。他从不滥用‘忧思’、‘悲伤’等语,只是巧妙表达久别相思之苦。但这比那种甜言蜜语,声泪俱下的诉说更加使人感动,这一点正是他异于常人的日常特性。至于风流优艳方面,固然不及那人,然而讲到忠厚可依、恒久不变之心,则远胜于那人。我这回意外地对那人发生了爱慕之情,倘被大将知晓,怎生了得!那人痴癫发狂地想我,我竟对他生怜爱之心,真乃荒唐愚昧之举呵!倘大将以此视我为淫荡之人而遭其遗弃,那我就孤苦凄清以至抱憾终身了。”

=======================引用分割线============================

  匂亲王得手之后无日不在想法子独占浮舟,多次偷偷赴宇治与浮舟欢好,只把薰君蒙在鼓里。然而浮舟心中终不能忘记薰君,时刻流露出对薰君的眷恋。薰君在京中为浮舟修建好宅院,又对正妻二公主交待过后(此真正人君子啊),便打算将浮舟迎回京城堂堂正正地在一起了,不料手下人又将此消息透露与匂亲王知。匂亲王妒火中烧,秘密地准备定一个隐秘之所,算计着要在薰君之前将浮舟抢走藏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匂亲王在策划此勾当时一不小心又被薰君一心腹看破,遂告知薰君,薰君如梦方醒,才知道自己篱牢不严,被一豺狼钻入后室里来。

=======================引用分割线============================

  (薰君)于归途中想道:“匂亲王实在有能耐,如此僻远的地方都被他搜寻到了,他又是如何获知此人的呢?而且竟迅速爱上了她?看来我当初以为将她安置在荒僻山乡就万无一失,确是太单纯幼稚了。照理,倘这女子与我毫不相干,你爱恋她倒也无妨。但你我从小就亲同骨肉,我曾想尽办法为你牵线带路,你怎能如此忘恩负义地待我呢?思想起来,实甚痛心!多年来,我虽倾慕你那二女公子,然不曾越轨半步,关系清白,足见我心何等诚挚稳重。况我对二女公子的爱恋,亦并非始于今日,而是相识已久。只因我识大体,顾后果,所以我未逾越规矩。如今看来,实在是愚蠢之极。近日匂亲王患病不止,客人甚多,极为杂乱,不知他是如何静心写信的呢?想必已开始往来了吧。对相恋的人来说,宇治这条路,委实遥远。原来匂亲王失踪,并非生了什么病,而是为浮舟心烦意乱。回想昔日他恋爱二女公子时,因不能去宇治的忧愁苦闷之状,真叫人难受。”他追忆着往事,顿时明白为何那天浮舟愁眉不展,神思无定了。凡事心中了然,甚是伤怀。又想:“世间最难揣测的,莫如人心了!这浮舟看上去是何等温婉娴静,孰料亦是个水性杨花的女子,与匂亲王倒蛮般配的。”如此一想,便欲不再争须让与匂亲王。转而又想:“真叫我与她断绝往来,实甚难舍。当初若我是想纳她为正房的,倒不能就此了断。然事实并非如此,索性让她作情人,任由她吧。”这般反复思量,实甚荒唐可笑。他又想:“如今若我嫌恶她,弃她不顾,则匂亲王定将她占为己有。但匂亲王决非怜香惜玉之人,被他喜新厌旧送与大公主作侍女的女妇,迄今已有二三人了。倘浮舟将来也落此下场,叫我如何忍心呢?”

=======================引用分割线============================

  这薰君该说他是厚道呢,还是伪君子讷?都到这地步了居然还能想着一让再让?薰君思绪难平,写了封隐晦的信给浮舟,又申饬山庄人等,严防死守防止匂亲王再度偷袭。浮舟在宇治左思右想终不得解脱,读薰君来信已经明白事泄,又得知匂亲王再度来访时碰了个大钉子泱泱而回,最终选择了夜里独自外出投宇治川自尽。这里几段剧情接踵而至,节奏紧凑,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绝不亚于任何一部言情大戏。

  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爱情如同无间道一般让薰君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反复的煎熬。薰君得知噩耗后茫然无措,却不料匂亲王之痛比他更甚,竟至于昏厥二三日不起,托病在家中不能见客。薰君上门安慰(同时也安慰自己?),两人之间虽属至交,但却各怀心事闪烁其辞。

=======================引用分割线============================

  匂亲王见薰大将来此,颇觉尴尬。未曾开言,早已泪眼朦胧,不能自抑。好容易镇静下来,说道:“我其实并无大碍,惟感叹人世变化无常,以致忧伤成疾而已,众人皆认为须慎重为是,父皇和母后也为此坐卧不安,我实乃有愧。”泪如泉涌,他想避人注意,欲举袖揩拭,但泪珠已纷纷落下。他甚觉羞愧,但转念一想,薰大将未必会知晓这眼泪是为浮舟流的,只是笑我懦弱如同儿女罢了!便觉可耻。但薰大将想道:“他果然是为浮舟悲痛忧伤呢!他二人不知何时有这关系的?数月以来,他不是常嗤笑我是个大傻瓜吗?”当他这样想时,对浮舟的所有哀悼之情顿时消逝无形。匂亲王窥视其神色,想道:“此人何等冷漠无情!只要胸中有怜悯之心者,即使不为生离死别悲苦,也会为空中飞鸟的鸣叫而愁苦的。我今无端这般伤心流泪,若他察觉我之心事,也会因同情而落泪的。只不过他对人世变化莫测之事领略已深,故能泰然处之而无动于衷。”

=======================引用分割线============================

  之后薰君继续阴郁地生活着,匂亲王伤过痛过一段时间,马上又找到了其他的女人,继续各种风流事——这家伙还真是个性情中人啊。但浮舟投水其实并没有死去——按原文中的隐晦文字,甚至连她到底有没有跳到水里面也不清楚……总而言之她确实有起过轻生的念头,也确实独自离开了宇治山庄,最终被路过的高僧法师收留而带回比叡山。浮舟清醒后在比叡山小野草庵法师之妹尼僧处居住了一段时间,期间又受到妹尼僧女婿及其他人的追求,她实在无法忍受人世间这些纷扰,遂哀求法师替其落发受戒出家。薰君风闻听说浮舟可能未死,亲赴比叡山进香,面询法师并委派常陆守之子,浮舟的幼年弟弟小君持书一封寻访浮舟,浮舟避而不见但小君已从声音辨出确为姐姐无疑。本帖原书题名梦浮桥,大概是薰君与浮舟只能在梦中浮桥上见面吧?

  附记:《源氏物语》全书54帖到此全部结束。围绕宇治山庄展开的最终十帖被称为“宇治十帖”,因文字叙事风格与前文迥异而被疑为作者紫式部之女的手笔。不管怎样,薰君与匂皇子之间的纠缠仍然是非常精彩华美的篇章,绝对值得一读。据日本方面最新考古结果,梦浮桥之后还有不完整的续章,估计原本是还有下文的,但千年之后的我们,恐怕是无缘得见了。

通宝推:王敏,铁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