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不死的奇努克 -- 晨枫
CH-54感觉和最近反地雷车差不多,是战争应急产物。优点就是适合战争环境,不打仗就用处不大了。加上美国败家子的天性,被遗弃那是板上钉钉的。
射击手和副射击手都有安全带吊在身后, 机枪座架上有滑轮,射击时机枪要推出机舱,机枪手半个身子要暴露出来. 也就是欺负越共只有轻武器,缺乏防空武器.
其本空间都是堆弹药的,座位都拆了.
CH-54的问题在于只能用于货运,而且速度很慢。总是用吊装的话,出动速度很慢。
最近上外网网速太慢,暂先拿这张照片说事儿吧。
见过歪着身子飞行、机舱门洞开,机舱里坐人的UH-1照片。
美国电影《野战排》之类的越战片也有类似镜头。
但固定人员吊舱这个危险可就更大了,那个舱门开着可机舱好歹是刚性连接,但若是固定吊舱多半则会有转动或者滑动部件,那就很麻烦了,至少是增加了出事故的机率,更何况装备的数量不是一个两个……不过民航飞机似乎倒是试过模块化座舱以在坠机时可整体性跳伞的……
CH54载重量20000磅,不要说CH53,连翻修升级的CH47也超过这指标了,唯一的优势也不存在了,速度和航程也更差,加上功能单一,被淘汰是铁定了的。
战时能完成任务就好
与之类似的苏联米-10也早早出局,米-10的吊运能力可达38吨,比CH-54大多了,但也出局了。看来不仅仅是载重量的问题——当然,苏联还有超级直升机米-26。但立项研制时,这两种机型肯定各有分工,否则也不会烧钱上马两种大型直升机。
米-10具体出局原因懒得细究了,瞎猜一下:可能跟可变翼飞机一样,理论上的出色,不等于实际应用上的成功,这可能是这两种空中吊车出局的原因。
忘了哪本书写的,一战时,说某支美军部队跟德国人在森林里苦战,美军士兵觉得制式步枪太长,在森林里行动不方便,就把枪管锯短了,据称德国人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发动机基本一样,2 × Soloviev D-25V turboshafts, 4,100 kW (5,500 shp) each
米10 更专用些,但其实也能载好几十人。
米26比它们大的多,发动机马力几乎加倍。
2 × Lotarev D-136 turboshafts, 8,500 kW (11,399 shp) each
淘汰米10和6也在情理之中。
毫无速度可言,缺乏战术价值,只是可以垂直起落而已。
小时候在日文《世界航空机年鉴》上看到这种直升机的照片时,对它的长脚感到很好奇,跟长颈鹿的四肢似的又细又长。心想这小细腿能经得住多大份量啊?
http://www.fyjs.cn/bbs/htm_data/159/1211/833511.html
纵列双旋翼,支努干山寨版。看上去进展顺利。
在新型直升机布局还没有靠谱之前,这还真是重直最靠谱的布局。米-26那样单桨太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