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 click

共:💬32 🌺11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青山何处埋忠骨――为忘却的历史

                ?简 杨?

                  一

  我父亲本来不是独子,但一场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却变成了独子。

  我祖父原本是位前清秀才,因清政府于一九O五年废除科举,便放弃了读书

仕进的梦想。他后来考入当时山西大学堂的西斋,专攻起了化学和英语。山西大

学堂是国内较早成立的高校之一,分东西两斋。西斋是由英国传教士倡议、山西

地方政府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建立的,是我国近代最早采用西方教学模式的

学堂之一。

  祖父一九一一年大学毕业,本欲出国留学,但因当时长兄亡故,其母阻挠,

便回到故乡。他从此一边经营农事,一边办学教书。那时的县辖五区之中,只有

祖父的村子里有一所小学,全区四十八村的子弟若有谁愿念书的,就总会找到祖

父这里来。祖父平时除主持村里的小学外,还兼任着村长。他为人正直,平等谦

和,那些与他平辈或大一些的人,也都象他的学生那样,称他是先生。他那时仅

有二十多岁。

  祖父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他便开始把亡国之

痛融入于教学之中。每讲到统治者的无能和侵略者的暴行时,他就会痛心疾首声

泪俱下,但讲到志士仁人的抗争和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时,又推崇备至。我父亲在

回忆到那段生活时曾经说过,早在西安事变之后,山西的抗日气氛已经相当高涨

,学校里经常教唱抗日歌曲,他那时就已经会唱《义勇军进行曲》了。他还对我

讲过另外几首歌的歌词。一首《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的歌是这样写的:“同胞们

,向前走,不要后退。用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亡国的条件,我们绝

不能接受,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生死已到最后关头,生死已到最后关

头!”而《新小放牛》的歌词则是这样:“什么时候失去了东三省,什么人抢占

了沈阳城?沈阳原是谁家的地,东三省住的是哪里人?九一八失去了东三省,日

本人抢占了沈阳城。沈阳原是中国的地,东三省住的是中国人。”

  一九三八年春秋之间,日军在距我老家不远的一个村子设立了据点,并建立

了伪区公所,还把祖父所在的村子划为了“爱护村”。村里的小学从此便被日伪

直接控制着。这时的村小学,已经不能再象从前那样,公开地向学生们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了,教师们便采用隐晦的办法,用课外补充材料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了

都德的《最后一课》,又用赞美祖国河山和英杰的的歌曲,培养着学生的爱国之

心。父亲还记得一首叫《狄武襄公》的歌。狄武襄公即宋代名将狄青。歌中有这

样的句子:“宋代何人建武功,将军誓从戎,山川钟灵秀,将星闪耀出英雄……

                  二

  祖父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在少时便得病夭亡了。二子叫焕景,三

子叫焕曜,四子便是我父亲。祖父的弟弟在太原供职,其子焕春一直在老家生活

  焕景、焕曜、焕春小学毕业后,从老家转到省城太原读书,日常起居都由焕

春的父亲照顾。但当寒暑假时,三个人还是会一起回来,在老家度过。他们三个

人,既是兄弟,又是同学,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他们在太原成成中学读书。就读过山西大学堂西斋的祖父,为什么会为儿子

们选择了这所学校,现在想来我觉得并不偶然。成成中学创建于一九二四年。从

表面上看,它因由山西籍的清华燕京等校的毕业生创办,是一所思想开化、教学

先进的学校。但祖父所不知道的是,成中是当时阎锡山统治下唯一一所被共产党

控制的学校,校长和很多教员都是地下党员。除一般的基础课程之外,教师们经

常向学生们讲授民族大义和亡国之痛。焕景、焕曜、焕春都是成成中学抗日救亡

的骨干。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之后,为躲避日军轰炸,成成中学从太原市中迁往郊区

。十月中旬,学校党组织动员学生们拿起枪来,举校从戎,共赴国难。成中当时

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部分,初一到初四的学生因年龄太小,全部遣散回家。但高一

高二的学生和教工们却全都留了下来。一支三百多人的“成成师生抗日义勇队”

就这样成立了。义勇队后改名为成成师生游击队。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都是知识

分子,其中还有不少的兄弟兵和父子兵。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成成师生游击队

一直转战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晋西北和内蒙绥远等地,牺牲非常惨重。他们用

热血和青春,在中国的抗日史上写下了一页壮怀激烈的罕见篇章。

  成中师生义勇队成立之时,焕景伯父在上高二,十八岁。焕曜十六岁,在上

高一。焕春也是十六岁,但从成中转到了别处读书。一位伯父们当年的同学,在

其回忆文章中这样写到:“三兄弟在成中期间,学习成绩优良。焕景同志身材魁

梧,神情练达,目光炯炯,特具一副坚毅、沉着、机警的性格。当时还是学校运

动员,他的跳远和三级跳远,均为全校第一。焕曜同志性格内向,沉着文静,才

能出众。焕春身体不好,看上去象是小兄弟。”

  在得知全校要离开太原时,细心的焕曜伯父曾回乡探亲。当时我祖父正出门

在外,焕曜不敢把真情告诉祖母,只是尽力安慰祖母,帮助做了不少家事,还嘱

咐八岁的幼弟(我父亲)要好好照顾祖母。他分别时依依不舍,连我年幼的父亲

都觉得异样。父亲后来对我讲起往事时,总说焕曜伯父当年是一步一回头离开的

  这一别便是永别。

                  三

  成成师生游击队及我三位伯父的抗日轨迹如下:

  一九三七年十月初,成中师生义勇队成立,校长刘墉如担任队长兼政委,下

编三个中队。焕景伯父任二中队队长,他从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将军

的手里,接过了一支晋造冲锋枪。师生们共得到六、七十支枪。焕曜当时担任班

长。焕春伯父得到消息后,便一个人跑到交城,追上了他们。这段时间,成中师

生游击队的足迹主要是在晋中,如交城、太原、清源、文水等处。

  一九三七年年底,他们进入吕梁山区,改编为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

简称四支队。师生们弹药缺乏,连御寒的冬衣都没有。三八年二月,贺龙将军来

为师生讲话,得知情况后,命八路军一二O师为四支队提供了皮衣和弹药。

  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支队开往晋西北前方的离石岢岚等地,和日军正面交锋

三次。

  一九三八年六月,支队增加了五百名新兵,扩充为六个连,每连三个排,每

排三个班。很多成中学生经过炮火的锻炼,都担任了班、排、连干部。焕景伯父

任四支队二连连长。焕曜任一连排长,参与骑兵的训练和组织工作。

  一九三八年七月,四支队与一二O师七一五团组成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继续西

上,从山西转入了敌后的绥察地区,驻扎在武川西部一带。大青山属阴山山系,

在今内蒙境内。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四支队奉命配合七一五团西进,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

据地。同月下旬,在武川十区乌兰乌素村,焕景伯父率二连士兵在积雪盈尺的山

头,与日军激战到黄昏。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七一五团奉命转战冀中,四支队继续留守大青山。在同

月与日伪的一次激战中,焕景伯父为掩护战士们突围,在今内蒙自治区的萨拉齐

县牺牲。年仅十九岁。

  一九三九年初夏,日军为控制绥中的银矿,出动了六七千人,还动用飞机、

大炮、坦克,进行了长达四十天的扫荡。四支队在二龙宿太村激战日军,伤亡惨

重。在这一战中,牺牲的成中师生有十多人。焕曜伯父在率领士兵徒步突围时中

弹身亡,年仅十八岁。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四支队改名为大青山骑兵支队独立营。

  一九四二年,担任连指导员的焕春伯父,在武川与日军激战时阵亡,年仅二

十二岁。

                  四

  在我的两位亲伯父牺牲之后,一位成中同学曾把噩耗辗转送到祖父的一个侄

子那里。但那位侄子因为没有勇气把如此惨痛的消息告诉我祖父,一直将真相隐

瞒。

  两位伯父离家出走之后,祖父对万事已经心灰意冷。我父亲在小学毕业后,

一贯重视教育的祖父却没有让他继续学业。当时县里唯一的一所初中,是在临近

那个日军设了据点的村子里。祖父既不愿让眼前唯一的儿子接受日式教育,又担

心他到太原读书后效法哥哥们的做法,便从此让他辍学了。父亲那时非常淘气,

一次为了摘桑椹,从树上摔了下来。他虽然没有伤筋动骨,但二子出走生死不明

的事实却让祖父非常担心。祖父便命长工们把那棵老树锯倒了。

  那段时间,祖父沉浸于思子的痛苦之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一九四O年,

他在《戏赠内子》中这样写道:“三二无踪去墓边,四儿幼稚夫玩钱。敲门声里

带输怒,夜半无油人早眠。”在这首诗里,“三二”是指他的两个儿子,“墓边

”是指他们出走从军后时刻面临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一九四一的中秋,他又写了

另一篇伤心之言:“今宵明月又空玩,六处伤心一样酸。那日不言便远别,何时

鞭马把家旋。游子纵有乘风志,丈夫岂无结发缘。说甚果鲜汾酒美,形单影只殊

堪怜。”这里的“六处”,是指六位不能与祖父共庆佳节的亲人。当时除了那三

位伯父外,祖父的另外三位至亲也在抗日。祖父在写这首诗时并不知道两个儿子

已经牺牲,除一心希望他们能凯旋归来外,也对他们的不辞而别充满了辛酸的责

备。但祖父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痛苦就对儿子们的选择不理解。在一首叫《自叙

》的诗中,他这样写道:“老夫无份扛枪刀,极贱腐儒品却高。斗米作醅妻子惯

,债催好向醉乡逃。”而他本人,也一直是一位颇有气节的地方人士。当老家成

为日军的“爱护村”后,由于祖父在四乡有极高的声望,日军曾威逼祖父继续担

任伪村长,祖父却谢门不出。

  祖父一家六人抗日的事情,当时的四乡村民无人不知,但出于对我祖父的敬

爱和民族大义,却没有一个人向日军告密。当时我老家离日军的据点,还不到一

华里的距离。一九四四年初冬,我祖父病故,终年五十八岁。他死后不到一年,

日军就投降了。可怜他积患成疾,竟没有等到那一天。

                  五

  我父亲就这样变成了一个独子。

  解放战争期间,为逃避壮丁,他从老家流浪到太原。在叔父即焕春父亲的保

护下,他才在战乱中保全了一条性命。

  我父亲的唯一亲人就是他的姐姐。我姑母一度生活非常困难。父亲曾拿出自

己工资的一半,接济姐姐,坚持了多年。我小的时候,对父亲的所为极其不解。

但长大一些后,却觉得姑母当年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备受过祖父的娇宠,从两个

哥哥那里,也不知得到过多少温馨和关爱。如果焕景焕曜伯父尚在人间,怎么会

对身处困境中的妹妹袖手旁观,我父亲在兄长亡故的情况下,怎么又能对姐姐坐

视不管?

  九十年代末,我姑母病危。在医药无望的情况下,她的孩子因期望回光返照

的奇迹发生,哄她说她的两个哥哥并未死于抗战,而是在战争中被打散了,现在

依然活着。老人竟清醒过来,连声问道:在哪儿,在哪儿?

  父亲起初很少向我们提起他的父亲和兄长。在他自己的生日宴上,在儿女的

婚宴上,父亲虽然也有家人环绕,虽然也在微笑,却总是那么孤独。在漫长孤独

的几十年中,他从没有享受过一天烈士家属的待遇,家境的贫寒也使他不能前去

内蒙,寻找兄长们的遗骨。只有每逢一些传统节日时,他才会在案几上放一杯薄

酒,一碟小菜。

  我初三那一年的一天,正在阅读一个英语故事时,父亲走了进来,问我愿不

愿意翻译给他听。故事是讲一头熊和两个年轻人的。他听我讲完了,似乎很满意

,慢慢说:“我二哥有年放暑假回来,也给我讲过这个故事。”那是他第一次对

我提起伯父。

  从那以后,父亲似乎战胜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心理障碍,开始对我谈起祖

父,伯父,一群被历史遗忘了的年轻人,和一所古老传奇的学校。

  我也从家里仅有的几张照片和上一辈人的讲述中,渐渐地认识了三位伯父。

照片上的他们,都很高大英俊。焕景伯父目光明亮,充满了青春的活力。焕曜伯

父则文静细腻,目光沉静温和。

  我问过父亲,两个伯父长的是更象我的哥哥,还是我的弟弟,他们两人谁更

高些。当父亲的回答和我的想象接近时,我便会无比兴奋,若有距离时,就忍不

住失望。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却总也走不进父亲那平静的目光里。只有他,才能

在苍凉湮灭的时光之后,一次次看到那四位亲人的音容笑貌。

                  六

  伯父们离家时,只是三个连二十岁都不到的年轻人。我别说在二十岁的时候

了,就是现在,还过着象虫子一样庸庸碌碌的生活。而他们,却想把一个国家即

将灭亡的痛苦和耻辱,分担在自己年轻的肩上。

  十八岁,十九岁,二十二岁,是人生的锦绣年华。有的人用无知的挥霍度过

,有的人用摸索的迷惘度过,三位伯父却选择了用舍身取义的壮烈度过。他们已

永远地站立在了我们这家普通中国人的家族史上,让我这样的后来人一旦想起,

就会为自己和他们有着血缘的关系感到光荣,也为他们的英年早亡痛心不已。

  在成成师生转战到内蒙之后,他们兄弟三个人是一直在一起的。这是每每想

起他们时,唯一让我有些平静的地方。特殊的生活环境也一定使得他们比以前更

加靠近了。但我也曾经想象过在得知哥哥阵亡之后的焕曜伯父,也想象过在两位

兄弟牺牲之后的焕春伯父。每当那时,我便会感到一种刺心的痛苦。

  几年前,我在家里的一只旧箱子里看到了焕曜伯父的手迹。他的毛笔字是侥

幸留下来的,被裱糊在那只箱子的内层。那是他留给我们的唯一遗物。从那些秀

丽工整的大字里,我看到了一个和我一样,曾经充满了幻想和憧憬的年轻人。那

上面写着学校运动会的项目,同学的名字,还有班级活动。都是他在练字时随意

写下来的。然后我在箱子的侧面看到了一行字,在箱子的另一侧,又看到了另外

一行字。他写的都是同样的一句话:

  成成中学毕业考试第一名保送清华大学

  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和他是那样地近,近到可以坐在他身边,和他说说我

的一些希望、计划和幻想,但同时又是那么地远,远得让我绝望疼痛,热泪盈眶

家园 置顶一天,以示怀念
家园 很久没有流泪了。。。献花
家园 中国的脊梁!感动
家园 《追我魂魄》之八路军总部突围节选

从《华北治安史》中,我们可以想见这场战争的惨烈。在这被名以"C号作战计划"中,冈村宁次调集了最精锐的部队和空中支援,组织了从暗杀到围剿的周密计划,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首脑机关和有生力量。

冈村宁次的突袭差点儿成功,日本人追杀着八路军数千人的后勤机关、学校、医院、也包括培蕊所在的鲁艺剧团。但是,如《华北治安史》中所承认,日本军队也遇到了顽强的抵抗,这是保护总部突围的作战部队。

这支八路军作战部队的人数很少,所有资料表明,可能不足300人。

300人和2万人。我一直想不出这场仗怎么打。实际情况是,从双方交火到日军攻上山岭,战斗的时间持续了十几个小时,一直到26日凌晨,仍然有零星的枪声和手雷弹爆炸的响声。

日军攻入阵地的时候,阵地上已经阒无一人。谁也 不知道300名八路军战士,是全部阵亡了呢还是杀出了重围?

...

李营长和他的部队并不知道发生了大事。当时这个营正在外线转战,偶然路经南艾铺的北面。哨兵报告:前面山上有部队转移,好象是我们的后勤机关。未几,一马飞驰而至。马上的人厉声问:"是哪个团?"

李营长认出,是总部的一位副参谋长。他跑步上前:"769团,3营。"

。。。

时值正午。李营长听到鸟的叫声,他抬头望望天空,空中不时有鸟群飞过。

鸟的叫声凄厉。

这是一场恶战。李营长感觉到,敌人的规模和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他的估计,这次战斗的惨烈也会超过以往任何一次。

半小时后,哨兵紧急报告:敌人已经出现在南艾铺的东面,接着。其他哨位报告:南面和北面均发现敌情。

。。。

左权指挥着大队人马向后山撤退,他走过李营长的时候,停了下来。

左权沉默了一会儿,说:明白你的任务吗?

李营长说:明白。左权问:哪一年入伍?李营长说 :三零年。左权说:谢谢。

当日,左权在十字岭殉难。敌机俯冲扫射时,左权正在疏散撤退的人群,一颗炮弹在他脚前爆炸。

左权,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年37岁。

5月25日,日军两万精锐部队从四面八方对南艾铺、窑门口一带形成了"铁壁和围"之势,南艾铺一线,扼守着总部机关冲出包围圈的唯一通道。

阵地上尘砂蔽日,硝烟弥漫。

。。。

李营长向后撤的队伍看了一眼。山道狭窄,人流分成了几条巨龙,正艰难的向高山爬去。在这一刹那,李营长看见了一个背着红色小鼓的身影。

李营长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在这样的时刻一眼认出她,也就是这一刻他突然明白,无论他死了还是活着,那个女孩会一直深藏在他心里。

女孩抓住了旁边一个姑娘的腰带,她们回过头来,向八路军的阵地望了一眼。

阵地和我们的生命同在,小姑娘。

两分钟后,战斗开始。

。。。

暮色苍茫,血战后的阵地突然之间沉寂了,这是激战间的寂静,寂静中就带着妖异。

王俊突然看见,李营长直立在阵地之上。

王俊向李营长飞奔过去:危险,营长!

李营长站立不动。他说:王俊,你帮我看看,我们的人全冲出去了没有? 他停了停,又说,我的眼睛模糊,我怎么看不清楚?

王俊望了一眼李营长,热泪突然迸出,"冲过山口了,敌人追不上了。"

李营长摸索着,把露出的肠子塞进了腹腔,满怀希冀的问:"鲁艺的同志呢?都冲出去了吗?"

"都冲出去了,营长,真的,我骗你一句枪毙我!"

培蕊没有冲出重围。25日下午,她背着那面红色的小鼓走上了北山的峭壁。

。。。

培蕊拼命向前跑去,她在一条涧流前站住了,溪水从上游汹涌流下,已经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人们向峭壁走去,那儿站着一个年轻人,他拉着一匹正在惊跳的骡子,他的大而黑的眸子在落日里闪闪发亮。

"有枪的留下,没枪的跳崖!"

他的喊声变成无数人的吼声,如浪潮般的卷过。

培蕊系紧了她的红色小鼓,走上了峭壁。

日本人停止了嗥叫,像一群突然静默的野兽,嗜血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

战场那一刹那变得寂静。山风在落日下的悬崖间呼啸,在幽深的谷底盘旋。

那些被围追的人,从悬崖纵身扑向大地。深谷接连不断的回响着物体坠落和撞击的声响。他们有儒雅的学者也有稚嫩的少女,他们是身怀六甲的母亲也是敦厚平实的工人,他们选择尊严的时候也选择了死亡,而且选择得从容不迫。

。。。。

新闻社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共有110多位新闻工作者殉职,但在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就死了40多人,将近二分之一。我已经可以想象这次战争的惨烈。其中,对一位女记者黄君珏的记述引起了我的注意:

黄君珏,女,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1942年在八路军总部突围战中跳崖牺牲,英勇殉国。

对黄君珏简单的介绍中,附有她的爱人王默磬的一封给其岳父的信,这封不同寻常的家信记述了妻子殉难的过程。王默磬也是新闻社的工作人员,当时他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就倒在离黄君珏不足50米处。侥幸的是,他活了下来,成为八路军总部突围中唯一见证这惨烈史实全过程的人。他在给他的岳父黄友郢老先生的信中这样写道:

夜九时,敌暂退,婿勉力带伤行,潜入敌围,寻到遗体,无血无伤,服装整齐,眉头微锁,侧卧若熟睡,然已胸口不温矣。其时婿不知悲伤,不觉创痛,跌坐呆凝,与君珏双手相握,不知所往,但觉君珏亦正握我手,渐握渐紧,终不可脱!山后枪声再起,始被惊觉,时正午夜,皓月明天,以手掘土,暂行掩埋。

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概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仅仅是摘录这段文摘,我不得不三次到洗手间去,以免自己的失态。今天,能够和任何一个国家的同事安然平等的坐在一个办公室里,可以自豪的介绍我的国家的骄傲,并听到他人称许我所来自的国家,我想永远也不该忘记这句话:“吾岳有不朽之女儿,婿获贞烈之妻,概属民族之无上光荣!”。

当我提起笔来,我想,我写下的,要永远对得起他们。

-- 萨苏

[完]

元宝推荐:萨苏, 通宝推:江山北望,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中国有如此雄杰,何言中兴之日不可期?!
家园 无语,默哀中。。。。
家园 。。。。。。。。。。。。。。。。
家园 动人心魄.顶.
家园 我无意再太激动

但我的良知告诉我,我不可以沉默.

每每看到网上有很多卑劣的人,用尽种种恶劣的词句来侮辱我们的英雄.我对此,感动愤怒.

难道中国人的战争还要分党派,这要是内战,我或许会选择一方.但,这是全民族的一场战争,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的,都有责任的一场战争.

我对这此伟大的爱国者们表示哀悼的同时,也顺带,对那些肆意对我们的烈士侮辱的人,表示一种痛恨.

家园 。。。。。。。。。。。。
家园 有些人质疑 为什么五壮士非得要跳崖

假如进鬼子的战俘营有百分之一的生存希望

难道不也应该争取生存下去吗

只能说 我们的教育确实是有缺陷的

家园 有几个场景

让我觉得浑身轻轻的颤栗

这样的感觉曾经出现过几次

1.莫斯科保卫战里面 伴随着神圣的战争的旋律

苏联指挥员下达命令 炮兵连急速射

2.追我魂魄 有枪的留下 没枪的跳崖

3.有人向斯大林报告 船坞里面辛辛苦苦接近完工的巡洋舰不得不炸毁的时候 斯大林低声的说 “这笔帐将来是要让德国人还的”

家园 现在的各种思维把人头脑搞乱了。

做人还是做狗,是个选择问题

家园 虽然 我恨日本人

但是

中国的错误 就在于在一条饥肠辘辘的恶狼的面前 漏出了血腥味道

任何一条恶狼都很难抗拒这个诱惑

甚至即使有未卜先知的天才告诉他这个最后的结局 他也要选择先满足了食欲再说

纵观日本与中国历史

只有抗日战争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彻底消灭中国

彻底消灭几千年来的恶梦 彻底消灭心中块垒

永远的获得一个天堂般的生存空间的机会

这个机会绝对是几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历史性机遇

这个机会对于日本人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以至于不可能被放弃掉

(我承认 假如现在有一个可以彻底消灭日本或者美国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的话 我也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 我也承认 假如我是日本人 我也希望政府尝试一次 即使这次尝试可能代价惨重)

所以这场战争的爆发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得不说 日本人的选择实在是很正常的选择

指望肉食动物改行吃素 是不现实的

同样的

对于台湾 美国人不可能放弃这么好的一个机会 这么好的一个阵地

所以 台湾问题上 美国人的插手也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 到地做到什么程度 现在我相信 小不是 也不知道

他现在最多也就是有十几个方案 但是选择哪一个 他自己现在也不知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