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架空历史——假如辽沈战役换种打法 -- silencsrv

共:💬94 🌺639 🌵1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蒋哪次不是这样的?

他的军事才能一直很成问题,擅长挖人墙角而已。

家园 问题是共军打的蒋军到处跑,

老蒋被日军追的躲进了西南的大山里。

至于认为三个月可以解决问题,两个都是戏说的成分比较大吧。

家园 日本士官学校,上面还有个大学校。

蒋进的那个,只算是个军事技校。

蒋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是毫无建树的。

他在日本最大的收获,大概是追到了宋美龄,一个靠吃软饭上位的,你能够指望他多少呢

家园 还有塔山
家园 至于吗

光见您为师者一般的语气,就是没见一句解惑的内容,您认为在河里莫名其妙的说些这样“干瘪”的话有意义吗?

家园 陈也不能算简单是去摘桃子的

东北的首脑最初是杜聿明,虽然初期进展顺利,后来越来越困难。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后,东北国共攻守逆转就是他任上发生的事情。此后杜聿明和郑洞国都认为必须增援至少两个军,否则东野如果同时在某些方向发动攻势国军将无力抵抗。为此郑洞国飞赴南京求援,但当时各地战场都吃紧,蒋介石无兵可调。不久后东野在杜和郑预计的方向上发动了攻势,国军也如二人预计的一般溃败,这已经不是什么情报计谋能解释的问题,只能说,实力颠倒。陈诚去的时候,东北形势已经不能算有利于国军了。而且杜老总身体很差,一度上下飞机需要人搀扶,或者应该说,干脆就是旁人架下来的。陈诚本人是不是合适人选另说,换人本身并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杜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蒋介石比较信任,也比较能干的将领。否则也不至于拖拉着沉重的病体到处救火。他幸亏做了共军的俘虏,否则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有个养病的机会。

家园 你这个“如果”实在是太书生气了

如果东北国军精锐可以在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前,进行收缩,

你这个“如果”具体是指什么时间?48年2月东野的冬季攻势结束之后,东北国军就已经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3处,但林彪此时并没有能力攻城。这算不算“遭受毁灭性打击之前”?可此时至少长春守军已经不可能撤出了。如果此时撤守沈阳,不但拱手把东北的工业送给共军,而且会使长春的国军精锐(包括新38师)无疾而终。

至于国军的海上补给,很遗憾,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战例国军依靠海上补给挫败了共军的进攻。营口、塘沽不战而逃,上海抵抗了15天。何况北方的港口还有冰冻的问题。

至于国军的机动力,如果地形稍微一复杂就不能用的话,国军岂不成了“赢了追不上,输了跑不掉”的局面?这种“强大”只有后人在纸上谈兵的时候有用罢了。

家园 这个,以小人之心度一下辞修将军之腹

恐怕也不能简单责怪他。国府有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从成立之出就是个入不敷出的政府,财政压力一直非常大。陈诚一直是国军核心将领,是能接触到财政问题的人,内部对此也有过相关的一些讲话,比如抗战后国军整编(缩编)时他就谈到了财政问题。他冒进些,未必没有明白拖延下去,仅财政上国府就受不了的原因在内。

另一个,国军部队普遍存在不满员却吃空饷的问题。对此国民党上层一直无能为力,尤其对非嫡系部队。钟子鳞曾经提到过国军上层发号施令时,根本不管部队满员与否,一概按照满员的部队对待,而兵员补充又非常差,打仗自然牛头不对马嘴。可你从吃空饷的问题去考虑,你既然要了这么多的钱,又不老实说你到底有多少人,那自然要按照满员的部队来发号施令。这本身就会显得冒进。陈诚本人哪次被派到地方都要整肃那些不合格的部队,比如一度把水旱蝗汤的汤整得生不如死,大骂陈矮子缺德。这点上,陈诚也不是一无是处。周恩来说过陈诚是个稳重肯实干的人,看来并没有说错。但遇到国民党这么个烂泥塘,不是什么个人能力能挽救的。

家园 这阵子,BTV档案节目在放西柏坡密电

其中就有杜老总病恹恹被人从飞机上架下来的镜头。

西柏坡密电这组节目从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的197封电报角度,表现共军在战略决策过程的特色,比较新颖。

家园 那还不如直接和谈呢

1947年初国军大多数精锐兵团都在,战争上基本还能有攻有守,就要弃北方甚至内地不要,那还不如和谈呢,估计至多谈成南北分治。

家园 俺是说只弃东北,哈哈

老蒋其实一开始就应该利用老毛对于内战以少对多心里没底下不了决心,迅速达成和实施和议。跟共产党战场上较真很难办,但是可以慢慢腐蚀他们,这才是国军最擅长的。

家园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很难

首先作为国方放弃大城市,意味着政治上总崩溃的开始,你还有沈阳和济南,起码还可说东北和山东在手,到了营口和青岛就难了。

军事十几万大军龟缩葫芦岛和青岛这样的穷乡僻壤,粮食兵员都无从谈起,海运即使不考虑冰期,就保持这两点运输已很难做到,财政上也无法支持。而且这两地均无可守之险,即使不考虑后来共军两天内解决重兵要塞的气势,坚守三月以上也是困难。更关键的是这两个地方对共军基本属于无害,共军有烟台,大连,青岛、营口根本无关大局。葫芦岛虽然可以扼辽西走廊,但共军基本控制农村,一座孤城意义不大。

家园 时,当初那个协议是最有利于他的,可他净惦着三个月了
家园 也不完全是假的

你可以说国军的弹药补给不充分,但对比前期的共军,比如后来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出色,后来为解放军唯一空降军的15军,最初为中野九纵,成立时根本没有多少枪支弹药,一半装备的还是大刀长矛。可就这么一个纵队,不久后一举全歼国军某整编师师部外加一个旅一万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一跃成为中野装备最好的纵队之一。蒋介石这个运输大队长也不是白叫的。

内战开始之初国军的优势还是看得见的,而且解放战争第一年,按照毛选中的描述,国军被歼灭七十多万,共军丢失大中小城市九十多座。单看账面,这笔账很难说单纯的不合算。至于为什么后来一败涂地,文强被释放后有个采访,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很多,最大的原因还是没有人民支持。我们(国军)北伐时人民如何欢迎我们,抗战时人民如何支持我们,到了解放战争,找个人带路都找不到。典型的淮海战役中,最初为了配合切断对徐州的补给,民兵和地方部队配合,一天之内扒了徐州附近一百多公里的铁路。杜聿明集团出逃后解放军追击,铁路成了解放军的必要后勤保障设施,两天之内这一百多公里的铁路又被修复贯通。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也不是白说的。李弥逃脱后说共军有一百五十万,如果算上民兵和支前民工,没准真有这个数。可多出来的这九十万国军可是望洋兴叹。

参照一下1923年11月,孙中山在改组国民党时发表的发表《国民党改组宣言》,演说中孙中山作了以下讲话:

“到目前为止的三大事业(辛亥革命,反袁,护法战争)都没能达成革命目的。......为什么革命不能成功,是因为本党力量欠缺。缺乏的是什么样的力量呢,不是别的力量,是人民的心力。......对于革命行动,缺乏人民的心力,将无异于无根之水。”

这不就是在说蒋介石呢。

家园 我认为还是装备问题

典型的淮海战役中,最初为了配合切断对徐州的补给,民兵和地方部队配合,一天之内扒了徐州附近一百多公里的铁路。杜聿明集团出逃后解放军追击,铁路成了解放军的必要后勤保障设施,两天之内这一百多公里的铁路又被修复贯通。

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无法修通被扒了的铁路而被合围,而长津湖的美军能够利用空降设备修通被炸毁的水门桥全身而退。

国民党军队还是靠利用现有的铁路来作为军事运输和机动--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的军事运输水平,所以国民党军根本无法打运动战;而美军靠空投和汽车---这些运输工具可以通过制造野战机场和急就公路来保障机动和打运动战。

这个美械的国民党军队是个假货--以为有了几门美军榴炮坦克就是美军水平了,可以轻而易举地在3个月内消灭共产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