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大家说说自己家族长辈经历的真实的抗战吧,我先来 -- 埃涅阿斯

共:💬106 🌺2240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呵呵, 看仔细了。

人家说,八路,根本打不过日本人。又没有说,八路,根本不打日本人。

正面打不过,是事实。

一直在打,也是事实,所以日本才不停的死人。

没什么不对的嘛。

人一个老奶奶,你要她有多高的觉悟?说的都是实话。

家园 上海开打的时候

母亲大人正好降生,外婆在一家法国人的医院里,临产附近一颗炸弹下来,把隔壁那间房的墙壁震塌了。然后举家逃难,舅舅阿姨们就一路生在内地各处,以地名加生字当名字。在衡阳待了好几年,然后一号作战了,衡阳失守,一家逃到芷江附近的某处,太太平平到胜利。胜利后回家,许多人合并包了辆卡车,走的山道,结果碰到一群伤兵,抢走车先走了。第二天重新找车前行,看到昨天被抢的那辆车翻在沟里,据说死了好多人。

家园 小时候对奶奶这样说也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老是跑路,现在能理

该打的要打,该跑的要跑,打不过硬打,难道送死啊,奶奶一说这个,我们这些小屁孩第一反应就是,哈,麻雀战

老百姓要生活,没有日本人,也不会有这些事情,对打仗有抱怨,小时候觉得奶奶很落后,现在理解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要生存下去,就是伪军,拿我奶奶话说,谁愿意干这个,本分人干这个,有好多是被逼的,不去,立刻就没命,进去了大多数都在磨洋工。

家园 惭愧,目前位置老家就回去一趟

从来没有吃过煎饼,超好吃,买了一堆回来卷大葱,吃光了再买发现不好吃了。

我估摸着我有老家的煎饼基因。

家园 纪念我的外公

纪念我的外公

我的外公大概生于1914年,90岁高龄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见过了太多生离死别,所以他不太愿意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但是,作为他最亲近的孙辈,我还是听他偶尔说起不少过去的事情,借这个机会把它写下来,作为对他的纪念.

我外公生于山东禹城,家庭是当地大地主.家里兄妹5人,都有条件接收教育.抗战爆发之前,他在济南一中读高中,特别喜欢打篮球.他说韩复渠也喜欢篮球,经常来看比赛.这个人虽然是粗鲁,可是很尊重老师和学生,比赛过后经常有奖励.还讲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看得出他对韩复渠印象深刻.

抗战军兴,兄妹5人从高中到小学都属于知识分子,于是纷纷随国民政府南迁,与父母就此诀别,再未重逢.南迁途中, 5人纷纷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其中3人(包括我外公)加入国民革命军,2人辗转加入八路军并失去联系. 他还把自己的名字从书堂改成鲁民,以示对家乡的怀念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八年艰苦抗战,加入国民革命军3人中2人血洒疆场,为国尽忠,做到了青山处处埋忠骨,马革何必裹尸还. 唯独我外公因为专业特殊,看到了抗战的胜利,但是代价却是父母双亡,兄弟姐妹要么为国捐躯,要么杳无音讯. 由此原因,我外公终生对日本的血海深仇念念不忘,绝不原谅.对日本人始终以小鬼子的蔑称代替,也从来不买日货.

我外公抗战开始时已经是高中生了, 当时算是比较高级的知识分子,于是在南迁途中得以加入了军统的通讯培训班,具体专业是电报,监听与破译,在当时他们算是技术含量最高的部门,所以相比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亲兄弟们,他安全太多了.

我外公南迁路线不确定,但是他经过江西,湖南,还亲身经历了长沙大火,描述的惨状我都不想写(张治中啊张治中).

说起抗战的艰难,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过最困难的时候全国一个月只有1500万发子弹.我觉得不少了呀,外公说军队有几百万人,平均下来一个月一个兵就几发子弹,一个战斗打完了其余一个月都开不了火,这仗怎么打? 什么训练,演习,练兵就跟别提了.

外公最自豪的就是他们部门提前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刚开始我还有点怀疑,现在看来是很有可能的. 他还经常提到现在经常有盗割电线,电话线的,抗战当时都是实行的军事法律,不管前方后方,盗割电线,电话线直接就是脑袋砍下来挂在电线杆上,吓的我晚上做恶梦.

抗战进入僵持阶段后,他的部门驻在当时西康省的省会,现在的西昌.在那里,他加入西康省篮球队,并且在球场上遇到了我外婆,一见钟情,后来求婚都是在球场上,整个追求的过程比现在很多人都浪漫.

抗战结束,外公的部门迁回南京.我妈妈当时出生不久,外婆就留在成都.然后不久外公又调动到天津,后面大家都知道了.我外公厌倦了这种生活,又调回四川, 已经是军统四川这方面的负责人之一,军衔上校.

49年底,四川解放,兵荒马乱之中,他的部门撤退到台湾.幸好由于时间太晚,座位太有限,他不能够携带家眷, 而我外公又特别恋家,于是打定注意要留下来.结果军统有所谓的黑名单,有些人不走就活不成.幸好外公战友球友很多,打了个半死走个过场,最后没有下手.

刘邓大军入川后,还接见过我外公这种所谓反正的专业技术军官,待遇还相当不错.据我外公讲,他在邮电系统工作,工资级别比地委书记都高.

当然了,好景不长,58年引蛇出洞,整风反右.我外公放炮反对外行领导内行,端的是大右派.再加上军统的背景,一瞬间我妈妈从天真烂漫的小公主一下子跌落人间.我妈妈和她的姐妹有好多的58年以前的照片,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方的,然后一切到58年戛然而止.人生的境遇啊.

打成右派之后, 被关了一阵,然后与一帮团营级别的国民党前军官发配去修成昆铁路, 由于他们的身份,被用来执行最危险的点炮任务,基本上是当做消耗品.一同前去的30余人,仅仅两人幸存.其余都死于事故或者伤病.外公最危险的一次是被碎片击中昏迷,被筑路队伍遗弃,3天之后被老乡救起,然后又回到筑路队伍继续点炮.

文革开始,打到外公的那个单位领导也被打到,居然下放到外公一个地方劳改.两个人居然由此结下深厚友谊,以后几十年两个老家伙一起找了不少乐子.

78年改革开放,外公属于很快落实政策的一批,可是整整20年过去了,他已经老了,儿女因为成分原因,文革前连高考都不许参加.他心里非常痛苦内疚,可是家里人什么时候怪过他.

还记得他失散的两个弟弟妹妹吗?80年代初,他的单位收到一份调查函,要求寻找一个叫书堂的人.可是没有人知道是谁.连我外婆都不知道.幸好外公的那位冤家老友腿脚勤快,记性好还话多,刚好唠叨到外公的面前.外公顿时如雷轰顶,因为这个名字随着故乡的远离,兄弟的失散,父母的仙去,已经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面了,连他自己都差不多忘记了.

差不多半个世纪后的与弟弟妹妹重逢,是外公晚年最最高兴的事情.两个投奔八路军的弟弟妹妹,一个做到了大军区副职,一个与老公戍守边疆几十年,退休时享受师级待遇.他们兄弟姐妹的遭遇是中国千千万万老百姓在国破家亡的,内忧外患的国难中的写照.

为什么外公谈起自己的人生时,口吻如此平淡,即没有激动,也没有怨恨,除了鬼子的暴行,其它就像在述说一个陌生人的故事?我逐渐明白了,经历了这么多人生的悲欢离合过后,对他来说,能与弟妹家人团圆终老,已经非常幸运了,他对人生已经没有什么要求了.

外公非常开明,对子女的工作婚嫁从来都是仅仅建议,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任何人.我作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他非常骄傲.在我离家去学校之前,全家聚会送行的餐桌上,外公突然非常郑重的给我说,你一定要争取去美国读书生活.这对于我们全家简直是晴天霹.我爸爸妈妈还有我自己根本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至今不明白他这个念头是怎么冒出来的,问他也不说.但是外公的话没有人可以当做耳边风,我于是从大一开始好奇的打量大洋彼岸,如今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10多年.

外公仙去于04年奥运会期间,作为一辈子的体育爱好者,他那个时候已经不能动弹,眼睛也看不见了,但是他任然坚持听奥运节目转播,并且在比赛中含笑而去.

纪念我亲爱的外公.

关键词(Tags): #外公#抗战#军统
家园 煎饼还是农家自己烙的好吃,劲道,香,而且保存时间长。

现在想家了,就让家里寄点过来,好吃啊~。

沂水这几年发展的可真是快呢~

家园 主席说的对

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 不怕苦还在前面

家园 长沙大火是张治中,冒犯了。
家园 你是对的,马上改正.

谢谢.

家园 俺和俺媳妇家里的长辈

俺和俺媳妇的家庭完全来自两个分支。俺家是出身好的,俺媳妇是特不好的。

俺爷爷这边经历比较普通。是闯关东到的大连,做了很久的日本海员,期间有很长时间俺家都在朝鲜,后来回到大连做电车厂的技师,跟共产党干,解放后一直是劳动模范,多次上过电台。

俺姥爷的大哥,就是俺娘的伯父家谱上的名字叫关治祥,他另一个名字比较有名,叫关向应。其实俺姥爷记忆里没有多少,他没几岁的时候大哥就出去革命了,抗战的时候是晋绥根据地的创始人。但是一直到大连光复,老家才知道他在那里,但很快他就不在了。

俺媳妇那边是另一个极端。她奶奶的爹叫郭松龄,外号郭鬼子,是当年奉系的军阀之一。媳妇奶奶小时候经常见着张学良。抗战的时候,大部分她的亲属都是汉奸,有几个伪满的大臣,后来都和溥仪一起在战犯所里呆着。但是她的一个哥哥,确在抗战全面爆发前潜回关内(家庭其实给了他很大帮助,给他办好了一切手续),到了延安,和反动家庭决裂,走上了抗日的道路,光复后回到东北,后来跟着四野一直打到广东,前几年才去世。汗的是,俺媳妇从前不知道郭松龄(家里没人告诉她),这些还是我从她奶奶那里知道的。后来问她老人家抗日胜利时的感受,来自大汉奸家庭的她说非常高兴,终于不做亡国奴了。

俺媳妇的爷爷是大地主家庭,本人是日本留学,在满铁工作。家里兄弟九个,解放后只有他一个活下来。兄弟中有国军的,有伪军的。唯一的妹妹入关参加了共产党,现在还在。他本人不是共产党,但是算是同路人?给共产党做了不少工作,光复后,吕正操还专门给他写了一封证明信,证明他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是白皮红心。这封信一直保留着,和电影活着的情节很像。

家园 逃难时期还有个下文

衡阳时的邻居也是上海的,同姓的,一起相互照应,关系很好。他们家有个男孩,那时候小。多年之后,具体是六十年代初,外公一次在河南路桥上偶遇那家邻居,问起那个小孩的情况,说是挺出息的,先考取了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门,蒋战败跟去了台湾,外派到美国,后来又考取当了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当时家里只知道在联合国工作。当时外公爱国得很,就对那位本家兄弟说在联合国干嘛,快写信叫他回来吧。结果坏了。妈妈五岁开始读书,因辗转流离又耽误了两年学业,六一年交大毕业就进了某军工研究所,穿军装的。她要求进步,光荣地成为了预备党员,结果预备期结束政治处找她谈话,说她对组织不坦白,有海外关系没说。妈妈被搞了个稀里糊涂,回来问外公,外公才想起河南路上那个本家,告诉她原委。妈妈才取政治处坦白交待,政治说的人说,态度还算好,就是不够主动。延长一年预备期作为处分。所以她两年才转正。现在想来,那位本家邻居回去果然给儿子写了信,还提到了外公,而信也被拆看检查过了,据此分析出了妈妈这个人对组织有所隐瞒的铁证。利害阀?

家园 有经历的老人都是一本书啊

值得我们细读,现在崔永元不是牵头做口述历史嘛。建议楼主先把您爷爷知道的历史都口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关键词(Tags): #历史 口述 书
家园 看透了那边的黑暗,年轻人愤而救国的是大有人在

我从小认识的不少爷爷、姥爷,都是解放干部,也有铁道游击队队员的原形,最早都是扛枪吃粮或者混口饭,有了地位和名誉后,开始追求理想,愤而阵前投共,或抛家舍业奔陕北。那些爷爷、姥爷们,曾经提起过自己的脑袋值多少块银元,相当自豪。

这种模式,也是那个年代许多有着崇高理想的年轻人“最时髦”的做法。连张爱玲都曾经去过陕北呢。

家园 张爱玲去过陕北?哪个张爱玲?
家园 死,应该比苦容易?

死,应该比苦容易?

一了百了,怪不得每年那么多人自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