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九三”胜利日纪念帖,同时征集河友长辈的敌后故事 -- 春秋的老胡

共:💬152 🌺136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兄台,这个任职简历是可以查到的,但是刚才也说了有疑惑

前述那个没查到原始出处的记录,应该是从日文文献翻译过来的:

华中派遣军驻守兵总司令部陆续从日本运来一批批慰安妇。1938年5月来的一批,是仙台市川内“女子挺身队”。其中有女招待、女职员、女工、家庭主妇和私娼,到达南京第三天,经过妇检后,230多名慰安妇到中山东路励志社编队分组。南京警备司令部南部襄吉大佐原是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长。他奉命负责将慰安妇分组。

这样的记录好像也是编造不出来的,毕竟,把这个事情莫名其妙安在应该还在20联队任职的南部襄吉的头上,应该也没理由的……

于是这记录很让人疑惑:会不会南部襄吉在卸任联队长的职务之前3个月,已离开20联队来到南京短暂任职了?

兄台,是否能查询到关于南部襄吉任职情况的更多原始文献?

——————————————————

补:

经楼下豹子头兄台提示,看岔了“1938年5月”的日期,不过这日期和“原是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长”的记录冲突。楼下在继续讨论之中。

家园 这件事发生在南部襄吉任联队长职务之前3个月

而不是卸任之后,所以很可能是南部襄吉由日本国内调来中国后,在担任联队长之前的某个临时职务。

所以上述描写要么时间有错,要么“南京警备司令部南部襄吉大佐[R]原是[/R]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长”的说法有误。

家园 只看到“原是”,却看岔了这个日期,那应该说得通了

1938年年初,南京及周围地区的主要防务曾归第十六师团负责的。

南部襄吉在来中国之后,担任第十六师团的联队长之前,或是先短暂在南京十六师团驻地承担了别的职责。

但是5月份前防务好像早已移交给天谷直次郎的天谷支队了,也看过这样的记录,3月24日“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离宁”……

现计划进一步查询《东史郎日记》有关的记录,侧面看看十六师团离开南京的情况。

家园 是这一位网友听到的历史故事吗?在这个征集帖应该详细说说的
家园 历史课学的,三国时期魏国册封日本的邪马台国。现在知道明代

还在册封日本的了,漫长历史时期都是臣藩啊。

家园 难怪

用南部的英文名字"Johkichi Nanbu"放狗搜过,曾看到一日文网页有“石原莞尔”闪现。

因不懂日语,只好放过。

还是老胡能挖

家园 没过多久,德川家康又向明朝称臣了,被

封为“日本国王源家康”。

而且秀吉时期没有幕府。因为秀吉出身低下,是认了近卫前久做干爸爸才获得了藤原(平氏)的身分。但是其出身始终都是困扰其无法开设幕政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园 哈哈,那年还有另一个

辛亥革命第一响的段子

家园 多谢兄台来讨论,今天看到正是德川家康废除“日本国王”封号

德川家康废除了自足利义满以来的“日本国王”封号,自称为“日本大君”

日本不再用‘国王’号而用‘大君’号,表示自己与接受册封的朝鲜国王之间的区别,是与册封无关的国家。

兄台提到的“日本国王源家康”好像仅仅见于朝鲜《逸史记闻》的记载:

丙午冬,日本国王源家康,修书通好

从今天查询的记录看,德川家康似实际自称“日本国主源家康”。

于此疑惑甚多,希望与兄台继续讨论……

家园 我也只是历史玩票者

关于家康和明的外交也都是凭借印象中的二手资料,未必有什么确凿的文献证据。

不过关于德川幕府是否放弃了日本国王称号,可能得查查明朝册封是在哪一年。1605年家康把征夷大将军之位让给了儿子秀忠,在07年移居骏府馆。后来的德川幕府有着骏府、江户的二元结构,如果拒绝封号在让位之前可以说是德川幕府拒绝了这个称号;如果在之后,那么自称“大御所”的家康却并非是幕府的名义领导人,而是秀忠,故而也就不能说是德川幕府拒绝了封号,而仅仅只能说家康本人拒绝了封号。

家园 兄台,没有看到过明朝册封德川的记录,称臣是不是指这件事:

早在1599年,当时还是内大臣的德川家康就向明朝示好,命令萨摩藩主岛津义弘将在朝鲜泗川之战中被当做人质带到日本的明将茅国器的弟弟茅国科送还中国。1600年6月,岛津义弘派商人鸟原宗安护送明朝人质返回中国的同时还致书明朝总理军务都指挥茅国器,希望日本能够“到皇朝亦如前规,以金印勘合可作往返”。

“到皇朝亦如前规”是不是日本一厢情愿的“称臣”表示?明朝似乎也没有什么响应。

家园 个人以为应该是

关于家康自称“日本国大君”可能也和德川幕府奉“朱子学”为指导思想有关。作为天皇名义上的臣子,称“王”实为违制僭越,故自称“日本国大君”既维护了君臣的大义名分,却又可以显示家康实际上在日本的统治地位。

家园 兄台,看过1635年9月将军称号为“大君”是否合适的讨论

有这样的记录:

其不称上之王也。将军者,又于汉唐为中下之官矣。所要只欲不奉称王者,而御位亦不降也。

另:兄台可否来参与关于東政図(南部次郎)的讨论,有朋友建议得邀请“研究幕末还懂封建的人”来参与讨论:

链接出处

家园 南部氏可算名门之后的

都可以追溯到河内源氏源义光的后代,和甲信名门武田、小笠原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源氏的含金量可比家康那个三河的乡下武士要高多了。

如果要扯到幕末时期的一些站队问题,那么南部这个陆奥地区传统的地头蛇还是有的说的。要说日本西国和东国在地缘上和文化心态上的分歧可以说是古已有之。早先平安时代的落幕就和以镰仓为中心的源氏武士集团的崛起大有关系。而源氏武士集团在掌握了京都之后,却又迅速的公家化,之后实权又被外戚北条氏(区别于伊勢盛時创立的后北条氏)所攫取,再尔后又绝嗣。期间除了有南北朝两个分裂的天皇法统以外,实际上对武士阶层的统治也是分裂的,除了有镰仓幕府之外,另在京都设置了六波罗探题。而后来的室町幕府很大程度上也是重复着这一分裂,除了京都的公方,古河御所还有另一个公方。武士阶层的上层在掌权之后慢慢公家化,慢慢和东国的武士们疏远了联系(后来家康把幕府设立在江户恐怕不无对这些历史教训的吸取)。并且西国的大名(大内氏)在整个室町时期又掌握着对明朝的贸易(德川幕府时期为岛津氏所取代),所以实际上中央政权对西国的控制力由于勘合贸易的存在并不是很强。

说到幕末的站队问题,那么关原合战的站队问题就不得不提。实际上后来倒幕运动的主力萨摩(岛津)长州(毛利)在200多年前的关原站队上都是和德川家不对付的,并且由于海外贸易的获利,有财力可以做土皇帝(实际上家康在关原和大阪战后并未对这些西国的强藩大名彻底赶尽杀绝,或许一定程度上也有力有未逮的因素吧)。相对而言,南部作为陆奥地区(苦寒之地)的传统大名在经济上大多依赖传统的小农经济,不可能依靠大规模的对外贸易积攒财力,并且由于离幕府的政治中心地理上相对地较为接近,所以东国大名造幕府反的动力远比西国大名要小很多。后来幕府的残余势力甚至一度在北海道成立了虾夷共和国。

而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远非主流的历史叙事(似乎是自康梁等人而起)里那么具有“划时代”意义。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群利欲熏心的地方大名和走投无路的中下级武士共同出演的一场向幕府发起的争权夺利的大戏。明治维新并不必然导致日本的现代化,现在看来日本人后来在整个东亚的顺风顺水则更像一系列战略冒险误打误撞的运气之功,而在二战中彻底赌光了他们的运气之后一败涂地。

家园 多谢兄台的补充,幕末的故事看来是千头万绪的……

兄台那边对幕末颇有研究,可否继续讲一讲盛冈藩作为“大政奉还”时的“朝敌”,战败后变成“白石藩”的情况?

兄台也能否多介绍一下该藩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的主动废藩置县的经过?这过程之中南部次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