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抗战作品《腹地》的杂想 -- 侧翼

共:💬53 🌺673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暴风骤雨”、“钢铁是怎么炼成”

《最可爱的人》这类战争时期的文字当然是强调宣传性,这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这种既有文艺性也有宣传性的东西是比较少见的。我也没说过要求《最可爱的人》中就要写出战争反思,《硫磺岛家书》这种电影也没法在二战中的美国播出不是。

问题是之后二十年这种特殊办法也没有改变,反而像僵化发展,这才有了“高大全”的脸谱化终极形态。作为宣传手段,这种高大全也很适应那个要求人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年代。

与之对应美漫在二战中也得是非分明(总不能把希特勒说出优点来吧),美国队长也得去卖战争债券。但如果美国队长永远停留在买战争债券的阶段……那估计世界大战还没结束吧。

家园 确实如此

微观的,技术的真实还是要放在宏观的大背景下来看待。

比如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但凡知道点京戏的没人敢说不好,梅老板出堂差也不少,要是赶上别人结婚来这么一段.....

或者再找俩泰斗来一出<<杀庙>>?

家园 和静静的顿河一个性质
家园 草是我投的。

在学习了大哈瑞的帖子后第一次投草。

家园 还真有宣传中国人拯救地球的。《2012》啊!
家园 我想说

不能希望别人支持大仁政,却不希望大仁政和自己有关系。

GCD把自己树立成伟光正,把典型树立成高大全,自己都做不到,指望百姓相信?

家园 您换成not in my backyard是不是更好一点

我们在西西河里经历了论坛的几次变故,一些大牛的负气出走何尝是路线主义之争,大多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口角。我觉得在论坛里观点是否一致不重要,交流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大家来到西西河,是想找到一种如沐春风的家的感觉。否则,我们不如去天涯了,那边人多,还热闹。

送给您,并自勉。

家园 那时的“真实”和现在的真实比起来又如何?

真实不是用嘴说出来的。当言行一致的时候,就是真实,言行不一致的时候,那就不是真实。

所谓“历史的真实”,功过利弊,不能用时代需要来结论。

从操作手法上讲,和“洗脑”、“愚民”、“麻醉”乃至现如今种种编造历史没有什么区别。

从实践效果上讲,有利于稳定,有利于团结,有利于建设。但是忽略掉的一部分,就完全没有其价值,没有作用,应该一股脑抛进历史的垃圾堆?

从历史评价来讲,评价的权力恰恰掌握在未来人手上。难不成让未来的国人都背诵1950年代的“历史结论”?这也是楼主提到的小说被重新出版的原因。太祖曾批判过“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难道真的把这句话当成一万年不变的金科玉律?

从我个人经历,学校文史学的越好,对书本价值观越推崇,在接触社会接触现实之后,恰恰反弹也越大。彼时蜜糖此时毒药啊。

很多人很害怕呀,不合宣传口径的小说是不是会损害D的事业啊?其实这种想法已经在损害D的事业。此其一。

第二,普遍宣扬的价值观不可能代替方法论,就像道德观念不可能取代法律法条一样。以高大全为务,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忘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忘记历史的残酷性。见惯了我军“势如破竹”“高大全”的,岂能体会到上甘岭的沉重,认识到党内斗争的严酷?

从我个人的发展而言,成长最快的时候,恰恰是从字里行间,从对报纸实事的持续关注和分析中了解社会运行规律,而不是牢记“五讲四美三热爱”。

我不知道有什么好怕的。立场坚定的人,在了解现实曲折残酷之后,只会更加坚定信念。

家园 可能是我想跑题了

之前一直的探讨的问题是:

美漫全是高大全?

我认为全是,你认为不全是。而后我突然发现,我小时候看美漫,那个时候的忍者神龟,超人,变形金刚基本都是高大全。

之后看的比较少。

所以我因为看的太少,而且看的比较早,所以就认为美漫全是高大全。

但是既然跑题到目前这个问题上,我也忍不住再说两句。

就我而言,看很多解放前的小说是种享受,比如萧红叶紫赵树理的一些小说,我很喜欢。

比如疾风骤雨等文,我一般不把它当成宣传品,因为比较好看。

从艺术角度,他们反映了一个急速变更时代的特点,而这个时代本身就充满魅力,充满现实中生活中不常见的人和事,而写这些小说的人,水平也不低。

你把这些好看的小说说成宣传品,传单,我实在接受不了。(是疾风骤雨,不是暴风骤雨)

另一方,对目前官方的宣传水平有目共睹,大家都非常反感。

我个人觉得即使在宣传高大全方面,他们的水平都彻底退步了。。。至少以前宣传高大全是真情实感,技术差是没办法的,现在连真情实感的都算不上了。

至于为什么美国人编故事造英雄的能力与时俱进,而中宣部编故事造英雄的能力与时俱退,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

不过感动中国,最帅交警,还有中央十的状元360劳动榜样,都是很不错的宣传,虽然少了点,但也不是没有吧。

家园 说得很好。俺就认为5、60年代的国产电影很好。
家园 你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你提到了“上甘岭的沉重”,非常好,正是从那个时代的文学作品里我们知道了“松骨峰的惨烈”和“上甘岭的沉重”,正是这些作品传扬全国,影响了几代人。同样是体现了沉重,严酷和惨烈,为什么有的名扬四海,而个别的却成了“禁品”?个人认为,在那个年代,作为和那个“禁品”作者一样从艰难困苦中走出来的人们,提倡的是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而不是白描式的刻意渲染。那个年代不同于这个“禁品”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果把它们都扣上“高大全”的帽子,个人是不能认同的。如果更进一步,把它们等同于“洗脑”、“愚民”、“麻醉”乃至现如今种种编造历史,个人表示无话可说。

什么是“历史的真实”,波澜壮阔慷慨激昂是真实,营营苟苟自私猥琐也是真实,所谓“历史的真实”,时代不同,取舍不同而已,当然和时代的需要有关,所以才有当年的“禁品”成了今天的卖点。“历史的真实”当然不能用时代需要来结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今天的结论也许成了明天的笑柄,所以才需要具体时代具体分析,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探讨事情发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不是以今天的观点强作结论,这就是个人对“禁品”事件的看法。

历史评价的权力是掌握在未来人手上,但评价的价值取决于评价手段的合理性,用今天的意识形态和价值思维去倒推几十年前特定的历史背景,用后来官僚化的僵化宣传去倒推几十年前的生机勃勃,未见其明也。

家园 老兄辩才无碍并不能掩盖宣传手段的苍白

只要是有目的的宣传宣扬,那么有正面作用则自然会有负面作用。这就是政治宣传的局限性。

既然做得初一,也不要怪多少年后某些人做十五。从这一点看,如今社会思潮的回潮,意见领袖的流行,历史任人评说,乃至于无数缺德“袁老师”之流引起叫好声一片。

为什么普通老百姓罔顾客观,偏听偏信呢?这就是代价。

往日的宣传手段已经过时了。

现如今盲目“普世民主”固然不对,“放卫星”浮夸风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一味的高大全,最后导致的只能是“狠斗私字一闪念”,“全国山河一片红”。

还曾有军事演习中规定假想敌“蓝军”不准打败“红军”的荒谬事情。

至于您说的“那个年代不同于这个“禁品”的作品”,很遗憾,普通人已经没有印象了。

把所有的敌人都在宣传中消灭了,随之而来的会是啥。

家园 矫枉必须过正,这可是毛说的

谈起大义个个慷慨激昂,反正吹牛不上税。那就干脆把他们推到前面,看看他们如何选择。你也看到了,有些人逃避选择,why?

家园 实在是无意辩驳什么

只是看到就因为一部以所谓“禁书”为卖点的小说,从而推而广之地挞伐一个时代,觉得不尽公平,辩护几句而已。

六十多年一路走来的宣传,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尸位素餐的官僚衙门,当今之事,厚道点说,叫不作为;仔细看看,其中又有多少故意的反宣传,意识形态上可能早已分道扬镳了。所以以今日之弊原诸当初,感觉略欠公允。至于对立面的宣传攻击,那就是一场战争,总不能对方向我开枪,而我把帐算到自己头上吧。

家园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舆论气候是比较好的

既有假惺惺故意大费周章的“宣传”,也能看到冷冰冰蚀心刻骨的现实。坚强的人自然能在波折之后找到自己应该坚持的,软弱的人不敢直面淋漓鲜血的人也能有自己的选择。

更可喜的是一般人能够以各种途径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能引领普通人挖掘历史,用通俗的而不是机械教条的形式让受众喜闻乐见。这在2000年中央集权历史中并不多见。

也许中华文明的新生就在前头。

握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