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关于债务,近期的两件事 -- 闻过则喜
今天看到网易在唱衰登月计划,真是其心可诛。
无论是外太空的能源还是挺进外太空所带来的科技进步,都是有利于国家,而对这一点进行抹黑,就是试图把中国定位在国际打工者的一种企图。
3D打印技术,当推广开来并且能应用到各种领域上的时候,就是传统的很多工程和制造技术,包括模具和自动流水线,进博物馆的时候。而且如果能做到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价格又可以接受的话,那很多东西的中国制造就没有意义了
其他的技术和应用包括通用移动计算机(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工业和通用机器人等,都不只是赚钱多少的问题而是决定很多产业未来生死的问题了
中国这一波民企成长时间太短,多说也就是20多年,而且80-90年代包括92一波都已经死了很多了(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死的)。真正长大的都是在2003-06这个大潮起来的,包括我们所熟知的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因为加入了WTO开放外贸(这个真心要感谢政府),和国内搞活经济也就是地产基建等产业的发展,所以算到现在也不到十岁,实在还算是幼儿阶段,实力不济,智慧也低
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短,底子薄,成长乱,非常缺乏资金。而国内技术开发的资金主要集中在科技开发拨款支持上面,商业运作的资金主要集中在银行,两边都是受国家或者地方政府的控制,面对资金瓶颈想获得发展,就必须跟国家或者说主要是地方政府靠近,寻求资金政策支持。企业要创新发展,打破现状,必然需要政策支持和面临法律政策擦边球的问题,所以也要获取政府的保护(比如淘宝卖假货一直不被起诉等)
资金靠政府,政策靠政府,保护靠政府,因此就必然要交保护费和搞好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要面临站队问题
这个始终是民企发展不可逾越的瓶颈。这不是资社问题也不是体制问题,对企业来说,这只是一个关乎生存的现实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就像你所说的,现在国内很多企业,包括我自己,也都在思考民企定位的问题:国家到底给我们这些民企留了个什么位置?我们要怎样顺应时代潮流去接受适应这个位置并在此发展?还是说,在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下,我们自己要怎么样争取自己在体制中的位置?
因此从企业的角度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技术变革,国际环境变化,国内体制变化这个巨变的点上,走到了一个迷雾重重的米字路口(比十字多四条路),而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是对的,走其他的路都意味着死
2012年7月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宣布用改进的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鲜肉,这种利用糖、蛋白质、脂肪、肌肉细胞等原材料打印出的肉具有和真正的肉类相似的口感和纹理。
就在这条新闻出来后不久,美国《福布斯》杂志报道称,空客公司的机舱设计师宣布将从打印飞机的小部件开始,最终在2050年左右用3D打印机打印出整架飞机。之所以会有这一想法,是因为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飞机相较传统方法制造出来的飞机不仅更便宜,而且重量轻65%。
作为这项浩大工程的步骤之一,空客商务机今年年底将首次使用3D打印的部件——A380客舱里的行李架。就在空客采取行动的同时,其竞争对手波音也表示,公司未来将有能力在不使用任何金属的情况下,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一块完整的飞机机翼。
虽然空客和波音的 “3D打印大型飞机”的梦想还未实现,但首款“3D打印小飞机”SULSA已于2011年在英国成功试飞。据悉,这架由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工程师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 “3D打印”小型无人驾驶飞机,包括机翼、整体控制面和舱门均是打印而成,可以在几分钟内不使用任何工具就组装完毕。
同样是在2011年,世界首款“3D打印汽车”Urbee在经过了15年的艰苦研制后也亮相;科学家利用3D打印和多光子聚合技术成功“打印”出了人造血管;德国小提琴制作公司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的复制品;荷兰时尚设计师IrisvanHerpen发布了他用3D打印机制作的锦纶立体服装
》》》》》》》》》》》》》》》》》》》》》》》》》
这里需要一个分界线
我先转述国内论坛的有关讨论,“新买了一台RepRap(注:DIY3D打印机),参数调节好了,感觉还不错!加工优点就是一次成型,干净无切屑,包括中空、倒钩甚至螺纹在内的复杂结构都可以做出来,但缺点是精度不太高,再调节一下会更好……”在国内某知名的综合模型论坛上,一位网友兴奋地发布了自己购买家用3D打印机后的体验帖。
在刚才的讨论里,我主要回答了朋友两个提问。
1.朋友问,打印飞机这样的技术出现,能不能替代热处理。我回答是这样说的。在前几年,克虏伯公司宣布,根据他们一百多年的研究资料证明。他们宣布,他们某种特殊钢材的在特殊工艺下的特殊温度中,其产品所需要的特殊性能的结晶结构是恒定的。我接着说,以其位前提,打印技术可以替代这个钢材在特定工艺特定温度下所需要实现的产品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2.这个打印技术,在目前还受太多限制不能有效普及。我是这样回答的,在理论上的可能性实现突破后。现实中的可行性,自然有一批技术上的偏执狂去实现。这些技术宅给我们的惊喜已经很多很多了。这种技术宅偏执狂用过去一句半大笑话解释就是,毛子的工程师,只要你有本事设计出来,他们就有本事实现设计。简单点说这是一种突破。
这个帖子,暂时不怎么言及一些民企话题。我们还是先从我们能切入的,技术开始。在这里我要批评下楼下的西瓜子,他把我的话用自己的理解替代了。比如,我说我看到过的一些技术,不是什么压箱底技术。这个是对工业进化的根本误解。我想要说的是,我多年前接触的技术,不过是西方技术储备的一部分。这样的一部分我能举例的是,某国企小干部和我提过这样一件事。这就是,90年代中期,日本东芝就提出以云计算技术和中国合作开发下一代互联网。这个技术方案直接被有关部门领导否决了,否决的理由是,现在上这样的技术,以后怎么投资升级启动下一轮消费。
从这件事我们不妨结合你说的一波又一波被洗的民营。很大程度我眼里被洗掉的,在制造领域,都是在技术标准升级中被淘汰的。比如,我刚开始工作那会国家开始推ISO标准体系。说实际,这个标准体系在一开始推广那会,对企业产品质量可有可无。但是没有及时获得认证的企业,很快就被市场淘汰。道理很简单,消费者不管你具体企业产品的品质,国家推的他们认为就是好的。之后所谓绿色标签,节能标签都是如此复制了一轮轮企业淘汰。而我在前文已经提到,我们在危机之中。通过各种方式(比如被这里自负的人反复敲打的购买垃圾外债的方式)交换回来各种可以使我们产业升级的各种技术。昨天和人讨论这里的投机机会的时候,朋友对我说这个类似苏联在美国以及西方经济危机阶段,大量购买西方技术甚至引起西方技术工人开始的几个五年计划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苏联吸收的这些技术足够苏联技术树升级到二战结束。其实,就在2005年前后和2008年前后,我都试图在论坛里讨论因为这些交易中已经准备逐步投放并实现国内产业体系升级的技术是不可避免推动一些变化的时候。这里很多自负的人都对此不屑。并以自己行业经验表明,这种技术革命或者突破根本遥不可及。我这里并不是在说他们的经验积累认知有多少错误。我只是在表达,在这样的现象之中,不仅表明在民营制造中对技术积累的方向认知还停留在吸收消化西方技术树被许可出售给中国的那部分。这种停留,不仅是民企中的普遍认知,在国企制造也一样存在。这里,其实在怕技术树的进程中,就形成一个循环悖论。居于领先地位的西方,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依托科学与技术不断进化而推进产业循环。我们制造,现在的状态就是被动的接受一轮油一轮产业技术升级。我们现在政府能做到的是,利用政治上的五常地位和军备力量维持的独立自主的制造体系,勉强维系在这一轮轮产业升级中不掉队,这个就是我常常说的我们还是能在技术升级中吊车尾的主要意思。
但是,很显然。只要是有过制造业一线经验的人都会身有体会的是,但凡所谓技术升级。不管升级结果如何,更不上的人不是淘汰就是被边缘化。这个就是谁掌握标准,谁就有市场洗牌的话语权。而这种话语权,就本质而言,今天在全世界有直接与间接最终话语权的是美国。而就我委婉通过批评西瓜子那个压箱底技术的表述,我想表达的意思不过是。美国现在即使可以拿出来升级的技术,也是多年前甚至十多年前,就在实验室已经成熟的技术。简而言之,我实际在说,我们如果只是重复市场有什么我们就山寨什么的模式,始终受制于人。并且,你也直接在3d复制技术中看到了这样一种前景:作为山寨资源最大优势的人力资源优势结合完整工业体系的配套,在人力资源成本上这个优势,西方的技术宅们有了对抗的工具。或者说,这个是美国人在宣称的工作回流本土的一种底气。我这里并不是说山寨模式就此无效,我只是在说,西方针对我们的优势出招了,我们无法不回应。而这种回应,势必是我们制造方式的改变。也因为这种改变,我们认知的已经存续三十年的既有产业升级方式需要做相应调整不可避免。这种调整,首先就是,陈经曾经提过的,只要股票好地产再涨,中国印度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经济增长思路,在地产调控不放松中定调了。
中国下一轮经济启动,变的是方式方法,不变的是制造为本。
而后面,我想尝试下在帖子里提一点关于那个十字路口的具体问题。具体方法论就是,把问题还原为一个个基本要素,一个个基本矛盾。至于这些问题与矛盾的轻重缓急及其选择,我不是我能提看的人做选择的。我只是在试图,把影响变数的各种要素摆上桌子而已。
我所在的一个小软件公司年初说今年要招40~50人(之前总人数也就200左右),并且做好降低利润的准备。一直想不明白公司老总明知道今年世道不好,还这么做的原因。看到保就业,就明白了。
公司两个大老板,除了我们这个小软件公司,还有其他几个兄弟公司。两个老板经常出入一些ZF表彰场合,有一张照片是其中一个与本省两个头的合影,两个头把老板簇拥在中间。两个头中的一个是斯巴达董事会成员的热门人选之一。
的分析和观点的接受。颇为可惜
我丝毫不怀疑3D打印技术能替代现有技术。对于飞机制造等产量低产值大的精密制造行业,显然此项技术有用武之地。
但问题是,一旦大规模生产了,新技术能不能敌得过简单成熟的技术。比如,同样造一辆汽车,所有的零配件都可以用单一目的的高效机械打造,有必要用全能的打印技术吗?换言之,在成本上划得来吗?
你的话,有一点我非常赞同:消费者不管你具体企业产品的品质,国家推的他们认为就是好的。我将其理解为:资本有改变一项技术账面成本的能力。如果资本要强推新技术,很少有力量能阻挡得了。
我明白了,为什么中央一直在说我们还在战略机遇期。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下一代高技术大规模应用之前,我国还有一个时间窗口。。
这次如果赶不上,就危险啊。
这才是个有趣的事。
------------------------------------------------------------------------
这种调整,首先就是,陈经曾经提过的,只要股票好地产再涨,中国印度化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经济增长思路,在地产调控不放松中定调了。
------------------------------------------------------------------------
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所以这句话不是很懂。是要摆脱印度化?还是印度化也无所谓?
不过我想我应该知道答案是哪一个。。。。。。
------------------------------------------------------------------------
关于3D打印的技术,记得在今年看到过一个消息是讲我们研制成功了用激光来成长金属钛粉末的设备。至于是不是我们从其他地方获得的技术,还是我们自己取得的技术,那就不得而知了。
网上有搜索了下,找到了下面这篇论文。
http://www.doc88.com/p-294947325380.html
应该来说,我们对3D打印技术已经有所研究了。
不过同时要看到,论文引用的文献的时间。国外也同样研究过这项技术。而且很早。
------------------------------------------------------------------------
我个人觉得3D打印机的最好的地方在于模块化。当然前提是大功率3D打印机的小型化。
单就激光钛粉末成型,多个激光束分别加工可以加快零件的成型。或者某些地方需要的成型的激光功率很大,那么可以多个激光束打印模块可以同时加工一处。那么以后的工厂进行零件的加工则是模块化的,应变力强,而不会因为加工工序的问题而受到限制。
也许3D打印在飞机制造上并不比现在的技术来的好。打印金属机翼和复合材料一次成型比其实没什么更大的优势,毕竟你打印不出来碳纤维。但是在低端,比如我就认为我可以用一台3D打印机解决我单位的非标垫圈问题。或者我可以让儿子从小就设计各种日用品,然后打印出来看使用效果,以此来激发他的创造和学习热情。我老婆可以轻松打印出各种盒饭。我女儿的婚宴上可以用白糖打印出巨大的结晶天使,也花不了几个钱,事后还能分给客人们做纪念。
如果说3D打印机改变了工业,不如说它直接改变了生活。其实这样的技术不新鲜,3D打印本身就在工业领域折腾了25年也没有突破。而一旦可以小型化进入寻常百姓家,从事一些低端的制造,反而将改变世界。
还记的物联网么?只要你们单位附近有一台3D盒饭打印机,我就能为千万人提供标准化的营养快餐。款式口味全球同步发售,什么概念。
这才是葡萄说的,美国认为他能够让制造业重返的底气——既然是做低端,那么让每个人都设计好了。美国人只要制造3D打印机这种高端玩意就可以垄断全球。我只是不明白,低精度的3D打印机本身就这么低端的东西,美国人为什么会认为只有美国能造?如果制造中心不在美国,那岂不是大难临头?
关于3D打印,一个更准确一点的说法是addictive manufacturing。增加式制造。也就是把东西从粉末堆成整体,不需要像现在一样要铸,要切,要压,钻孔等。可以做到东西一次成型,不需要任何其他工具和工序,而且也不会有任何误差或者瑕疵,所以商业化应用了就会颠覆很多东西吧。现在有激光烧结法还有电子束烧结法,据说绝大部分金属部件都可以直接成型。现在据说已经有飞机发动机的叶片可以直接用电子束烧结打印出来了
关于技术储备,有两个例子。一个是我听到一个例子,是05年左右。IBM当时已经在实验室搞了下一代存储技术,彻底取代磁盘的。这个东西说起来很简单,其实就是一块很小的金属片,用探针敲击改变原子级别材料的相对位置来实现数据的存储。因为改变位置是原子级别,因此存储密度很高,而且探针可以做很多个,因此读写速度也要比磁头高很多,数据安全性也会更好。现在7,8年过去了,这个技术还在存着,以备2015-2020年左右实现商业化应用。另外一个是现在大家喜闻乐见的3G CDMA技术,其实70年代越战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了
面对这样的对手怎么办?
我能想到的路只有两条
1.国家投入巨资搞科研,搞科研军备竞赛,好像美国50年代搞的一样
2.以市场换技术
第一条就看国家的决心了
第二条,是很现实可以实现的,就是拿市场换技术。举个游戏的例子就是过去几代《文明》游戏中都有的,面对高级电脑必备的手段:多探路,多见到各种国家,发现某个国家技术比你好,就花钱买,然后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倒卖给其他数个国家,换回来的钱再去买更好的技术,直到科技树赶上超过为止。就是这个路子
现实情况就是,利用现在的产业链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制造优势和销售网络优势,快速消化引进技术并且做一定改良使之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快速扩散给其他发展中国家。获取一定利润后靠削平利润逼迫西方出售更好的技术直到自己科技树赶上必须要自己研发为止
我感觉到目前为止这个策略是被证明是有效的,比如最近我们在很多方面同西方的差距都有所缩小。但是这个策略同时也是有问题的,比如企业获取了利润之后不去做研发升级而是去炒房移民了,或者技术在国内扩散比较快,很快形成恶性竞争削平利润,导致我们自己没赚到钱甚至可能会亏钱,还有有些技术是没法买到的等等
所以说实施这个策略,买到技术之后,还需要1.企业自己要快速消化技术并且为市场做适应改良,也就是研发能力和市场知识。2.企业要有足够好的销售渠道以便快速铺货。3.企业要有能力控制技术的扩散,也就是一定程度的垄断避免恶性竞争。4.企业拿到钱之后要继续投资做研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