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听风者:不是影评,只是闲扯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51 🌺37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送花成功。

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说的太好了!

家园 宝推得钱,表示感谢!特别是这句话,令人唏嘘~

“我们曾经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我们为建设自己的家园倾尽全力。”

家园 小时候很喜欢金庸的书

现在越回忆越讨厌,隐性洗脑

汉人政府里面,官员是不敢抵抗异族的

襄阳守备吕文德是无能的,只能依靠游侠出身的郭靖

唯一的胜仗还靠的是杨过的超水平发挥

汉人抵抗组织,除了内斗,没什么爱好

陈近南和冯锡范斗,沐王府和天地会争

总之,汉人的一切都是不对的,不需要的

而少数民族

忽必烈、康熙都是英明神武

完颜鸿烈痴情,对养子也是一片真心

更不要说成吉思汗了

到底是个满人

家园 这个也不能全怪香港人

香港在历史上被朝廷出卖了好几次(满清割地、民国弃置、TG对港左的始乱终弃……)。半是主动、半是被动的被隔离在中国历史演进的洪流的之外。这个没有台湾的“本地人情结”强烈,但是也是一种鲜明的历史社会心态。他们对于中国历史的理解,是出于一种不同的心理和感情基础。

家园 TG对港左的始乱终弃?

这从何说起?新任特首不还被人传言是地下党吗?

家园 60年代香港左派运动也是风起云涌,最终TG出于保留

资本主义窗口的考虑不予支持,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阶层分化,香港人对港英政府的认同上升,左派逐渐式微。

黄秋生拍过一部《老港正传》,就是讲一个典型左派民众的故事。在香港诸多的娱乐商业电影中,算是非常异类了。

家园 这算是香港左派的一个心结了

特别是和澳门相比,澳门当时可是号称“半个解放区”啊。

很多事啊,利弊权衡还要放到长时间段来看。

家园 于个人可能是心结,但于整个国家民族

这可算是战术上的撤退以赢得战略上的大胜利。可惜香港左派并不是纯正的土共组织,没有政委带领大家学习领悟,所以难免觉得委屈。

发点土共的政治思想工作手册补补课可以吗?要不直接上全册党史研习吧。

家园 一个简单的现实是……

根据基本法:

第六十七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非中国籍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和在外国有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也可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立法会全体议员的百分之二十。

就是说在香港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不都是中国人。

再加上香蕉,嘿嘿……

另外看看香港终审法院的法官国籍,也很有意思。

所谓一国两制,国的英文翻译是Country,而不是States。就能说明问题了。

家园 角度不同,这个没法强求认同

而以我个人看来,感觉吧,对社会心理的追因自有其意义,但是并不能说明当下的问题。

这一点我在主贴里已经说明了。我更倾向于观察香港的社会构成与社会分层。

家园 认不认同倒是其次,但至少要让他们明白大陆的这层心意。
家园 这个是苛责了

金庸的小说背景,除了越女剑,都是在宋以下清中期以上的朝代。扳着指头算算,宋、元、明、清,从狭义的民族角度来说,只有明朝前期是汉人扬眉吐气的时代。其它的时代,汉人确实在战争上屡屡吃亏,甚至亡国。特别是《天龙八部》,里面完颜阿骨打和耶律洪基,都正好是少数民族崛起的一代令主。这是历史背景,不是搞个抗日奇侠传就能抹杀的。

而描写汉人反抗蒙古的《倚天屠龙记》,里面有能耐的正面人物几乎全是汉人吧。

正如金庸自己说的,早期作品里面,民族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后期才有乔峰这样混淆民族界限的复杂人物。

另外,不知兄台说的“到底是个满人”说的是谁?是说金庸么?

家园 倚天屠龙记的话,赵敏……

赵敏可是把有能耐的汉人几乎全抓了……

抢男人的本事也比周芷若强很多啊。

早期作品,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汉人的黑社会比不过穆斯林分裂势力……

陈墨有篇文章:金庸小说与汉民族的文化批判,说的就是这些。

比起金庸的话,梁羽生的三观还是正一点,小说就写得差一点,不过有几部我还是挺喜欢看的,比如牧野流星,狂侠天骄魔女,蛮好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