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中国式货币创造面临拐点 人民币扩张渐入尾声(转载). -- Carlito
⊙作者:张茉楠
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资产和货币扩张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人民币漏损效应进一步凸显。汇改七年来,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28%,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20%,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30%。同时,广义货币总量M2从1990年的1.5万亿扩张到今年7月末的92万亿,增长61倍,相对于GDP的规模从82%上升至180%,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货币大规模扩张,人民币实际完成了一轮对外大幅升值、对内大幅贬值的过程,正接近均衡汇率。不妨说,通过外汇渠道蓄水的功能正在转变为漏损的功能,这势必将改变中国货币创造的主渠道。
中国式的货币创造方式正在面临大拐点。
就货币创造的机制而言,增量人民币供应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信贷创造的存款、银行购买债券或其他资产创造的存款以及外汇占款。近年来,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以及央行实施的“冲销干预”的政策,我国外汇占款大幅飙升,外汇占款增量占央行基础货币的增量比例越来越高。2005年突破了100%,达到110%,2009年更是达到了134%,成为货币创造的主渠道。
由于外汇储备资产占我国央行总资产的比重高达80%,因此,外汇储备增加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和基础货币上升的过程。央行的数据显示,由于在过去数年中我国持续出现贸易顺差,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引起了资本流入,被动式的货币超发加剧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过去五年,央行总资产增长了119%,截至今年2月末,央行总资产达到28.33万亿元,约合4.5万亿美元,分别是美、英、日和欧央行资产的1.6倍、8.1倍、2.8倍和1.5倍,为全球央行资产规模之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的广义货币(M2)的大规模扩张。
随着全球债务国“去债务化、去杠杆化”进程加速,以及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外储缩水、外汇占款连月减少、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速放缓等一系列信号,7月新增外汇占款由于顺差、FDI较上月减少,热钱继续流出的情况下出现由正转负(笔者预计7月FDI为90亿美元),继4月后今年第二次负增长,新增外汇占款出现了罕见的弱增长和负增长的局面,预计全年新增外汇占款1万亿左右,大大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进一步,我们要问的是,外汇占款扩张周期趋于结束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以笔者的分析,短期看,这与当前人民币与美元走势翻转导致境内企业和个人更愿意从做空转向做多美元,开始“负债本币化、资产外币化”相关:一方面,由于私人部门购买外汇资产的增加,央行被动收回人民币流动性,造成一定程度的货币紧缩;而另一方面,在形成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情况下,非政府部门增加美元而减少人民币资产,在国内资产配置上则表现为增加货币资产,减少风险资产配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外币存款余额4124亿美元,同比增长66.5%,当月外币存款增加73亿美元。当月人民币存款减少5006亿元,同比少减1695亿元。因此,一旦流动性需求上升,在相同的货币供给下货币条件显得更紧,这样,企业等私人部门购买外汇资产的增加,央行就会被动收回人民币流动性,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货币紧缩,特别是造成基础货币的下降。
外汇占款的负向变动,若从长周期的角度看,可能是中国长期经济结构变动的综合反映,是历史格局的重大改变。过去十年,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我国的储蓄率不断上升,反映在国际收支上,表现为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反映在货币环境上,就是外汇占款快速增长,现在,中国国民储蓄率已经过了峰值,并将缓慢下降,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在降低,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支出能力,导致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总需求出现明显下降,中国出口部门超高速增长黄金(1623.80,0.80,0.05%)窗口已经过去,未来中国经常项目将继续下降。
由“超高增长”到“次高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今天的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上。随着中国经济未来潜在增长中枢的下移,人民币单向升值的轨道改变,外部流动性压力下降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再加上风险资产长期内面临估值下降和去泡沫化的压力,资产繁荣周期可能行将结束。因此,保障金融体系稳定,提高货币系统弹性,促进资产配置效率的提高变得更加重要。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问题:中国是不是进入被动去杠杆? 有迹象表明,现在股市低迷,出口低迷还开展三打两建,打击了很多仿牌产品,工厂抓消防什么的,本来产品就销不出去还严打。未来一片迷茫呀,我这个贸易中间商做得现在也太闲了,现在能发贴了,以前只看不说。
这篇文章质量很高呀。
以前发行货币是通过外汇占款方式,这本来就不是法定的方式,而是保出口的政策导致的。
另外:
仿冒产品本来就不该存在。考虑一下,做自己的品牌吧。
万分之一能成功。但这万分之一可能再有万分之一能持久。比如鞋子一行,每家厂都想做自己的品牌但出一个款好卖一点,就有一百家厂在仿你的款式。竞争不是激烈,是惨烈。比如CROCS这个牌子,无疑,在中国它的牌子是成功了,但它却是破产了。因为被人仿破产了。就算现在东莞关了很多仿它的工厂,但是关了东莞的还有很多厂不打CROCS的牌,但造形是一样的。你会买399一双的CROCS,还是买一双39元一双没有CROCS这几个英文字母的质量一样的鞋了呀?
就一般消费品来说,竞争的结局就是几家大品牌通吃。
我说的做牌子,不仅仅是说做消费者所接受的牌子,也可以做供应链上的牌子,只不过这个牌子不为普通用户所知而已。
作为厂家,专注于某个小零件,提高技术水平,把它做到性价比最高,记住是“性价比”最高,而不是价格最低,也不是质量最好。这也是一个“功夫活”!
就像河内大牛所说的,做OEM的工具,质量做到和台湾货一个水平,就能生存和发展下去了。
工厂分开,那么就是CROCS现在的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ADIDAS或NIKE的情况,但是就是我说的万分之一后再万分之一的成功,以前一双NIKE(原价)是7-800元,现在还是这个价,现在NIKE说他的鞋要卖2000元一双了,因为物价和商场的费用太高了,在中国很难赚钱,ADIDAS在中国终止和中国供货商的合作了,可见现实是多难。如果你回答不是,一面办工厂一面打品牌,我非常负责的告诉你NO WAY,具体看富士康。或者看HTC,台湾人告诉我王继红做HTC是一直是在亏钱,倒是王永庆的其它化工厂一直在赚钱。你叫河内的大牛来办厂试试,看他能不能把工具质量做成台湾货的质量,大陆的价格,能成功我跟他姓。说的永远比做的容易。就像皇帝问地方官说为什么不给老百姓吃肉一样。
上面说着说着说到办厂方面去了,其实我的主要意思和作者的主要意思还是说:现在中国的资产泡沫太大了,中央政府明显知道危险主动挤泡沫,但是地方不同意,还想继续吹泡沫,具体看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120823/025912926515.shtml
当然美国想继续QE3,TG想人民币国际化,但是其它国家的人民会来买单么?人民币国际化能走多远?除非你金融全开放,不然能国际化,你当世界其他人是傻子。美国人能QE了两次而保持购买力不变,我们人民币对外升值了七年,对内购买力却下降了七年。
我说的品牌不是到用户的品牌,而是到厂家的品牌。比如说,一个拉链,一个螺母,把它质量做到很好,让大厂做得放心。
难么?确实很难。从目前趋势来看,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就是死路一条。
今天中国所遇到的问题,当年日本、台湾也遇到了。70、80年代的时候,台湾货满天飞的时候,那时候质量也不咋地,然后就是汇率上升,成本上升,无数供货商的死尸堆出了现在成功的企业。举个简单例子,台湾自行车产量在当年占据世界前列,品牌漫天飞。到现在基本上都死光了,就剩下捷安特几个有名的品牌而已。
也就是说台湾那些做工具牛的厂子,都是从死人堆杀出来的。容易不?肯定不容易!在中国劳动力便宜,人民币低估的情况下,做贸易赚钱容易的情况下,谁肯吃苦去把“技术底子打牢实”呢?还不如把量做大,更容易赚钱。但是时代不一样了,赚快钱,赚容易钱的时候过去了,就看哪家厂子肯静下心来把功夫做在产品上了。
确实,说得容易做得难,就像皇帝问百姓为什么不吃肉一样。但是历史趋势摆在这呢,如果不去吃肉,干脆就打工好了,别做厂子了,别把以前赚的钱赔在“捷安特们下面的一堆堆尸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