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富士康唱赞歌,兼论苹果(上) -- 金口玉言
This is the only fact in the world. You talk about economy and manufacturing, you are talking about supply and demand.
Product quality and high tech are two factors to rise demand. Sometimes they are effective and important, sometimes they are not. There are way more number of factors out there in addition to these two.
No demand, no money. No money, no corporation. That's it, nothing else.
三星说即使苹果胜诉赔款也应该最多两万五。看好戏吧
看到你在不同帖子里说这事,国人为什么不花点功夫做质量好点的套筒呢?是技术问题?还是态度问题?
国产的好套筒,主要用在装配线上,如车辆、动力机械的装配线,跟高速气动的手持转头配套,一个工位只装配少数几个零件,或者只装配一种规格的螺丝。由于使用频繁,要求材料的强度、韧性、疲劳寿命都非常高,这种场所才会用高档的套筒。
一般人喜欢用活动扳手,套筒很少用,一般机械厂通常会定做各种专用的扳手。国内产业链发达,附近有很多做工装夹具、模具的小店,街边很多做线切割、电火花、电脑雕刻、表面强化、清洗、热处理的小店铺、小个体户。各企业很方便为自己产品设计制造些专用扳手,并归类于工装夹具。
"但是美国的制度似乎保证,只要工作的都差不过是这个价格"?
This is totally wrong. Actually it is just about a half: about $2500/month.
这个应该不会是装13的
第二个blow-mold的tray,成本不多啊,为毛套筒少了很多
曾经幸运地抢到过半价的丢,$99,157件,实实在在的,没有drive-bit之类充数的一套。最大的一个套筒1-1/8",公制那边最大24mm。combination wrench竟然有一只不太常见的18mm的,曾经救我于水火啊。
再也没见过那么好的丢。
很常见啊,我们有:8MM 到24MM,中间一个不缺。再往上是27MM,29MM,直达50MM。这都是单支的,如果成套也到50MM。
我那两张图都是随便借人家的,不是我自己的产品,给大家看个大概,结果碰上你这个内行了。
因为它们最主要的属性不是工业品,尤其不是日常需要的工业品(加上这句是在为苹果做注释,尽管它的确是工业品),反而与奢侈品的概念更近一些,所以不具备代表性。
有人写过总结文章。不过不想花太多时间为一个小论据做总结,所以没贴上来。总之说年薪8~10万不离谱,要说成本应该是远不止这个数。不知道你人在哪里,如果是在美国就应该对医疗保险(还有法律成本)有所了解,说是美国工业社会的毒瘤不为过,可想而知这个费用有多高。
我也说了对你文章结论影响不大.
只是, 我看见的10年DATA是汽车工人平均(AVERGE)年薪大概 $6.8万. 可能你说的8-10万是MEAN DATA.
还有, 汽车工人工资高有历史原因, 美国其它制造业工人没有那么高. 比如我以前公司的工人, 半导体制造, 工资是4-5万, 还是很高消费地区, 不过不包括 over time.
你可以找找欧洲工人工资, 应该比美国还高.
again,对你结论影响不大, 您继续写.
[url]告别百年激进http://www.aisixiang.com/data/38093.html?page=1[/url]
不反对唱富士康的赞歌,只要其实质上起到的正面作用多于负面作用。
但过尤不及。链接观点供参考。
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肯定也没有2000多。
一般有足够工龄和产业经验的工人可能挣得比较多吧。另外和地区,从事的产业也有关。
毛泽东时代识字率上升了多少,人均寿命上升了多少等等。要富士康们达到这种水平,估计高管该来个十三跳了。别的不说富士康2011年纯利润为7284万美元,有多少回报在大陆了。而且这点钱,现在一公里铁路(非高铁)造价平均水平在3000万人民币,7284万美元不过16公里铁路水平。毛泽东时代的基建规模,仅铁路一项,1949年底两万一千公里,1980年四万九千多公里,粗略估算毛泽东时代铁路建设也有两万多公里,还不算1949年底的两万一千公里中,有八千多是当年从战乱中抢修并完善的。富士康那点钱就赶上个铁路里程到哪年是个尽头。
你这个帖子看上去通篇数据,实际上浑身都是漏洞。
你难道没有看到吗?
那已经是回报之后,富士康自己的利润,它爱怎么花怎么花。这些回报包括了交的税,百万员工的衣食住行和人员培训,也包括了为相关产业链建设的资本投入。你在没有搞清楚7284万美元的意义和属性的情况下就进行瞎比较。
毛时代手下整个中国的人民都在干这些活。富士康手下只有100万人。我一再强调比较的是富士康的工业产出效率,而不是拿一个小小富士康与整个中国相比较。如果毛时代有富士康这样的管理和效率,只怕再多修10万公里铁路都是可能的。
另外,基础建设和培养产业链,虽然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任务,不太具备可比性,但是我认为培养产业链更难一些,可以看一下我的另一篇回复:
最后,毛时代的确没有能力用工业的力量让底层人民受惠,甚至也没有能力参与国际工业竞争,具体内容请看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