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读郎教授 -- 跳楼跳三年

共:💬1100 🌺6534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4
下页 末页
家园 半年多前

del

家园 林肯发动南北战争本身也是违宪在先

del

家园 只要不发展成恶性竞争,对美国也是有好处的

有竞争才有发展,否则美国也会变成怪兽。

家园 这个结论,现实而可爱。哈哈
家园 蟹帝的整肃应该某种程度多少起到了威慑作用。

但是估计更多的人们看到了民意可用。谁知道另一个不厚最终会不会是另一个乱邦呢?

虽然现在大家都骂乱邦,话说当年乱邦不也是人心所向嘛。人都爱相信自己喜欢相信的。

话说,未来另一个不厚的出现是大有可能的,各路牛鬼蛇神争权夺利,希图朝暮间便登堂入室更是大有可能的。很多时候别看说什么话,披什么马甲,而要看做什么事。(某些人说狠话不就是搏出位嘛?)

家园 印象里这点上体现最彻底的,应该是04年

克里pk小布什那场。

民主党为了助选在时报广场上立的那块伊战钟。

[2004-08-26] 顯示伊戰費用巨鐘紐約時代廣場亮相

【文匯專訊】一隻顯示伊拉克戰爭費用的巨鐘25日在紐約時代廣場開始運轉,第一個閃亮的數字是1345億美元。

 這只巨鐘顯示的伊戰費用上升率是每天1.77億美元,每小時740萬美元,每分鐘122820美元。這只巨鐘就安裝在紐約最繁華的鬧市區,許多行人也許會看到它。

 這只巨鐘是由自由思想庫「美國進步中心」支助安裝的。這個思想庫的領導人是約翰 波德斯塔,他曾在克林頓總統任職期間擔任過白宮辦公廳主任。

赤裸裸的提醒小布什在乱花钱,而至于那些死去的伊拉克人,who care!

家园 嘿,我把你的话翻译成大白话,结果你得花,我得草

这个世界真奇妙!

看来不少喜欢谈论政治的人还是没懂什么叫微言大义。

以后我也学学“文质彬彬”,否则“质胜文则野”,我说白话人还以为我忽悠呢。

家园 我说一点点个人想法

我不是学习法律专业的,抠得不那么准,就一点感想。

美国的宪法,不是如“十诫”那么突然降临的,我认为从美国独立战争后,到费城立宪,其间的社会面貌变化不算大,不是颠覆性的。所以你可以说我把独立宣言和1787宪法混在一起,作一个200年寿命的“实体”来看。

本质上,美国一直是“黑金体制”,金是金权,黑不是指<教父>里的黑手党,而是美国私人枪支里子弹的黑火药。

离开了“私人拥枪”的社会基础,我们无法理解美国的“宪法思想”;同样,任何其他社会,如果没有美国般的“私人拥枪”,就不可能完全照搬美国的社会制度。

枪杆子里面,才出真正的民主。

所以哪天美国禁枪了,美国的宪法精神就濒死了,就软弱可欺任人践踏了。

美国的宪法精神,用大白话说,就是:我知道你(老百姓)有枪,我怕你有枪,咱们好好商量。

最高法院释法,就是看民兵们的脸色,说相声<扒马褂>。

美国八旗才不管你是怎么绕的,绕到我这边就行了。

家园 当年中国革命,

是少数派还是多数派?

家园 南北战争怎么可能会违宪呢?

法律的核心是法理。宪法本身的主旨就是规范这个国家的组成和管理机制。如果一个国家看成是一座楼,宪法就是这个楼的框架结构。当初设计这个结构的目的就是让这个楼更结实更耐久。美国联邦的解体就意味着美国宪法的终止,宪法怎么可能成为对分裂势力镇压的障碍呢?另一方面,暴力是元规则。北方的暴力压倒了南方的暴力,那么北方的理解就是正确的。无论文攻武卫,北方都是胜利者。

就想是平西王的失败一样,文的不服给免掉,武的不服给挂起来,老百姓不服的给关起来,剩下的都是真心拥护中央决策的。心里还有不服的请去找当地党政机关预约门诊。

家园 我其实觉得美国精神的核心和独立宣言根本无关

当然,和枪械也就更无关了。

因为这些思想的根源都透着深深的小农意识或者说带着游牧习气。

真正的美国精神,我一直以为是美国梦,尤其当我们看到美国总统的整体教育水平可以说在主要工业国中是最低的,主流精英们(主要指共和党,民主党的自由派属于小知识分子那类,在哪儿都那德性)对外争先恐后的把自己扮成草根。在我看都无非是在为美国梦的真实存在做广告。而这个包装成个人奋斗的梦的本质说白了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自耕农价值观。

他们在对外时才具有广泛一致性,一旦内化只能导致社会分崩离析。所以必须保持持续扩张,将这股破坏力向外输出才能有效保持其内部稳定。美国的独特无非在于,这块土地地大物博,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原始积累。两个大洋足够宽,很长时间里使得外部干涉势力难以利用其内部矛盾激化插手(很难想象如果美国紧邻欧洲,当南北战争是发生时英法俄奥各国会不去尝试制造两个美国)。某种意义上,美国人有点类似当年南非的布尔人。无非是布尔人不但只赶上了殖民运动的尾巴,而且最终打输了战争,否则以其坐拥黄金钻石的得天独厚,在撒哈拉以南将呈现绝对的统治力,最终也要上演类似美国那样通过低价赎买或武力抢夺,鲸吞蚕食欧洲殖民地势力范围,向区域霸主和世界强权的迈进。

虽然我也承认暴力是维护权利的第一要素,但维持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的是妥协,而在妥协过程中如果采用的要价方式是比谁掌握的暴力更残暴,那只会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不幸。因为这既是一个文明朝气的象征,也是他不成熟的标志。

我相信美国人如果无法持续向外输出暴力,他就会困于其自身的暴力。南北战争中南方投降时其伤亡人数大概是其总人口(不算400万奴隶)的12%,而南方已经是美国最尚武的地区。这说明美国文明还没经受过真正毁灭性打击的考验,这个学费总有一天要通过外战或内乱来交。

家园 你对国家内部的妥协机制理解不对

国家内部的妥协机制不是靠个体成员间的暴力威慑,更不是靠直接性的和平休战。

这个理解思路根本上就是错的。

如果用霍布斯的话说,国家内部的相互妥协是靠着国家机器这个利维坦。他们美国人之所以不被允许相互杀戮实际上是由于这个利维坦不准你杀。因为自然状态下,一切人与一切人的战争恰恰是你所提到的混乱状况。这个状况的结束在于各个个体让渡自己的部分自然权利上交给利维坦,来保障基本的公共安全并结束那种自然状态。

按照这个思路,美国人实际上在早期的制宪会议中大体上就实现了那种让渡自然权利的框架(当然桌子底下的争斗是从来不会少的,但是所有人都明白要结束一种自然状态,让渡部分自然权利是必须的,只不过让渡怎样的权利和如何让渡是争吵的中心议题)。支持美国人向前的根本不是什么忽悠人的“美国梦”或者“自由主义”(本质上建立国家就是反对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的,本身就是以丧失部分自由为代价)。从根本上说,能够支持美国超越其欧洲亲戚的制度因素恰恰就是国家这个利维坦——或者说恰恰是因为美国超越了其欧洲亲戚成功建立了一种中央集权的政治模式,能够用国家权力保证公民在重大问题上集体一致行动。其实说到底,南北战争无非也是在解决这个中央集权问题罢了。

美国人消解他人的民族意识,却把自身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充分投射到其文化的方方面面。美国人崇尚自由嘛?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但是更为根本的是美国人比起自由主义者而言,更是爱国主义者。

家园 这过于看低美国了

一超尚且如此,“初级阶段”们情何以堪?

家园 战争前美国法律对南方的独立倾向是无能为力的

美国是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出来的,最初的法律对各州管理松散,这符合逻辑 - 刚从一个强权下解脱,自然不愿意再来一套强权给自己。事情发展到北方南方差异越来越大,南方的独立倾向到南北战争为止至少也40年了。如果有法律体系能够让南方收手,也不会闹到战争这个地步。

倒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事实上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一个是立法,一个是税收。大概1820年前后,南方就因为税收问题,或者说以税收问题闹独立,和联邦吵闹过一阵子。当时联邦,或者说北方以一定程度的妥协暂时维持了表面上的和平。南方独立领导人并不认账,直接了当地说这不过是暂时的妥协,下一个用以闹独立的借口将是奴隶制。然后到南北战争爆发。

不过有一点我倒是认可你的观点,南北战争的意义,包括所谓的正义与否或合法与否,事后当然可以有同事先不一样的看法,乃至事后的看法成为了主流都不奇怪。最起码的,如果北方战败,南方独立出去,不成了北美侵略南美的侵略战争。即使北方不战,各自和平独立,现在还不知有多少“南美”会罗嗦“北美”当年对他们的压榨威胁 blah blah blah......

家园 这龙兴之地是指哪里?缅族龙兴之地不是那里吧

缅族族源,现在的比较共同说法是来自于横断山区民族走廊的藏羌氐人部落,不断南迁,在唐代时候以皎栖为根据地融合征服周边部落,发展成缅族核心地区,这地方在曼德勒的东南部。在南诏灭了南方的骠国之后,缅族在上缅甸的权力真空中发展起来,后来占领蒲甘周边

这就是缅甸历史上缅族第一个统一王朝是蒲甘,龙兴之地自然是蒲甘周边的河谷地带。阿奴律陀王并仿巴利文(Pali)与孟文(Mon),经几代才创造了成熟的缅文。第二个缅族王朝东吁王朝龙心之地是同古保卫战所在地同古,锡当河流域(萨尔温江支流)。早些的历史上缅甸骠人统治中心在卑谬,蒲甘的下游。孟人的统治中心在勃固。

掸邦、克钦帮历来是中缅边境上的土司领地,在上缅甸的天然统治中心是曼德勒,相当于我国的北京。内控上缅甸、下缅甸的平原河谷地带,上控掸邦的崇山峻岭,在曼德勒周边建都王朝是缅甸近1000年最多的,掸族、缅族都建过。永历帝就死在曼德勒,那时候叫阿瓦,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岛。

缅族的第三统一王朝贡榜王朝,雍籍牙是第二王朝东吁王朝瑞冒领主,在曼德勒的西北面,今天的缅甸实皆省所属的一个县,离印度东北边境好几百公里吧,隔着在1752年阿瓦(曼德勒)东吁王朝首都被孟族军队攻占后,他率兵抵抗,随后1754重占阿瓦(曼德勒),1755拿下大光(仰光)。1756打下勃固(孟族的首都)基本统一缅甸建立贡榜王朝,也是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现在的曼德勒的王宫就是这个王朝的,这个王朝很有意思迁都就围着曼德勒迁了3次,基本两个王迁一次,迁都还迁的特别彻底,原来的宫殿神马统统拆光带到新都,美丽的让人窒息的吴本桥日落就是当年敏东王把吴本桥边的阿马阿布拉拆了的王宫的柚木建的。这三个都城在今天曼德勒边上就是一天坐车可以轻松转一遍。相当于上海外环以内有三个都城,北京的四环以内。

阿萨姆邦

印度东北的阿萨姆邦ASAM,就是掸族人土地的意思,就是缅甸的掸邦、泰国的泰人和我国的傣族是同一民族,公元1228年云南缅北地区的一支掸邦部落越过缅北野人山进入现在阿萨姆地区,征服当地民族建国,自称阿洪(AHOM\ASAM)王国就是掸族人的国家的意思,在历史上,缅甸的统治者一旦强大起来就进攻此地,他们就向缅甸进贡,但缅甸直到1820年之前都没有征服过这里。

在缅甸贡榜王朝后期,著名的孟云王时期(波道帕耶)缅甸人终于征服若开山脉那边的阿拉干王国1784年,并把阿拉干国的国宝摩诃牟尼佛拉到了曼德勒,这是缅甸第一次占领这一地区,这个地区就是我国花大力气搞的实兑港所在地。孟云王的孙子和继承人的实楷太子,封地是现在的实楷省,可能是葡萄以为是缅甸龙兴之地的来源,其实这个实楷名字来源于实楷山,就在曼德勒边上,伊洛瓦底江对岸,相当于浦东和浦西的区别。阿萨姆这个独立王国和实楷之间是茫茫野人山,在现在都是茫茫热带雨林,二战时候史迪威公路通过地区就是那一带,那就是化外之地,有掸邦、克钦、独龙族等部落的寨子而已。阿拉干王国在强盛时期,孟加拉十二邦向阿拉干朝贡,并和缅甸第二王朝东吁王朝合作打败来自泰国大城王朝的进攻。

曼尼普尔

一直是一个独立王国,传说王室来自于中国唐朝,当地人崇拜龙,曼尼普尔在东吁王朝时期,曾经被缅甸打败,向缅甸进贡,当地王室在18世纪改姓印度教。曼尼普尔人自认是来自于中国的,曾经在印度和一个曼尼普尔的小伙子聊过,英语相当好,很像四川人的感觉。他就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应该是中国人。他们现在很多人信基督教。缅甸历史上长期侵略曼尼普尔,缅甸本部统一之后,就不断攻击这里,缅族贡榜王朝1757年消灭孟国,1775-1782年远征曼尼普尔,1785年彻底吞并若开邦(1793年若开虽起义但失败),1819年攻打阿萨姆与曼尼普尔,1820年吞并阿萨姆,1821年吞并曼尼普尔。但是当地的起义不断,缅甸从来没有完全控制那里。

当然印度在东印度公司之前,从来就没有占领或者影响过那里,那片地区从来就不是印度版图之内。

英缅战争的起因是,缅甸在1784年征服阿拉干之后,阿拉干王室逃到孟加拉,当时孟加拉是东印度公司领地,东印度公司不断煽动若开邦起义。阿拉干王国和孟加拉的渊源很深,曾经吉大港都是阿拉干王国的,阿拉干王国在孟加拉湾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他们在葡萄牙人来之后,在印度和东南亚贸易中有重要地位,他们的军队里面有很多葡萄牙雇佣军,大量使用火器。国势强大时候,孟加拉有12个城镇是他们属地。后来东印度公司以孟加拉,尤其是加尔各答为基地之后,不断向现在的曼尼普尔、特里普拉、阿萨姆渗透,与缅甸的扩张形成矛盾,于是在1821年缅甸再次征服曼尼普尔之后就开始磨刀霍霍。1824年东印度公司利用阿拉干和孟加拉的边境事宜向缅甸宣战。缅甸集中主力在民族英雄班杜拉将军率领下从若开邦进军,很快就在5月17日在拉穆(孟加拉邦)附近郊击溃英军。引起加尔各答和达卡一片慌乱,就在班杜拉将军准备乘胜进攻吉大港时候,传来英军乘缅甸空虚,登陆仰光并占领的消息。缅甸方面大惊失色,急忙调远在孟加拉的班杜拉将军精锐回援。仅仅一周时间,班杜拉将军就在雨季翻越若开山脉赶回来,随后两军在缅甸仰光北面拉锯,大部队到11月才陆续赶到前线,随后缅军组织几次进攻,无奈伤亡惨重,被迫退守仰光西北掘壕固守。1825年4月1日,班杜拉将军在战斗中殉国。随后缅甸军队节节败退,在1826年2月打到缅甸首都附近,缅甸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杨达波条约》,条约规定,缅甸不得干预阿萨姆、曼尼普尔等国内政,割让若开、丹那沙林(缅甸最南边,西面是孟加拉湾,东面和泰国共同分享马来半岛上半部分)两省,支付一百万英镑的赔款,接受英国常驻总督,签订缅英通商条约,允许英国船舰在缅甸港口自由航行,缅甸接受英国派遣的代表驻在缅京。

这就是缅甸的甲午战争了。英国也付出惨重代价,战死1.5万人,战争支出高达1300万英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