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堕落与辉煌齐飞——秦汉时代的一个诡异现象(1) -- 江南水

共:💬120 🌺1053 🌵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孰前孰后?

这次基本是大秦走后的机会,大秦丞相李斯更没有对章酣的诺言实行兑现,反而利用儒家的那套等级轮对有功人员责罚。只也埋下章韩朝秦暮楚的伏笔。

李斯被杀是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而章邯破周文是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老观是不是记错了。

家园 说的透彻啊,中国似乎就没发展出

希腊罗马那种公民社会和类似于保民法这样法律。中国的法家基本就是君主集权,虽然名字里面有个法,其本质完全是现代法律理念的对立面。

家园 嗯,这点是错误,受教
家园 【讨论】儒家的治国成本低于法家

法家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所以靠制定详细的法规以扬善惩恶。商鞅时代,一切以耕战为中心,社会生活删繁就简,所以商鞅一个人就可以制定几乎所有的法律条文。这是一个完整的法律架构,牵一发而动全身,以至于他死了以后没有人敢拆掉其中的一根梁柱。可是统一后,无仗可打了,这一套架构就很难维持了。所以,迅速崩溃。刘邦以简单的约法三章获得了关中的民心。现代社会纷繁复杂,所以依法治国必定是法律条文浩如烟海,靠法律吃饭的人多如牛毛,一个是非曲直一目了然的简单案子,如果按法律的程序走一遍,也会变得扑簌迷离,旷日持久。而且,法律是事后制定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会被法办。

而儒家是以人性善为出发点,靠提高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想去侵犯别人的利益,那么法律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但是,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君子,所以儒家的做法是让道德高尚的人去约束道德低下的人。以科举选拔官僚就是要保证干部队伍的高标准,从而保证社会的公正。再加上各个村的老族长,老先生之类的存在,使大小矛盾可以得到迅速解决。

孔孟之道是在他们死后近百年才被重视,并且被遵从了近两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家园 静候大作。
家园 要写太长了,还要找资料呢。

肚子疼,等哪天有空了漫漫写。

家园 “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本质上“无为而无不为”,汉初的盖公

汉初的盖公等人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简而言之,就是无为的前提的有法可依。

黄老学说直接来源于河上丈人,是道家隐士一类的人物。他的思想

是很大程度上吸收法家思想的道家。黄老思想是道家向法家靠拢,是道、法两家思想合流的产物。从汉初的实际情况看,它是对法家极端暴力的纠正。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黄老可以看成较为温和的法家。黄老政治反映在政治操作中是有为,是改头换面法家路线,而决不是消极无为。而且在汉初有过大规模的立法,剔除了秦法中过于残暴、苛刻、庞杂的部分,大体上还是还是继承了秦律。所谓“汉承秦制”不仅是制度意义上的,也是法律意义上的。而萧何也取代商鞅成为法律领域的祖师爷。

家园 理论是理论,具体操作是具体操作,我关注的是具体操作

要是喊喊口号也算数,那宇宙大国早就统领东亚大陆啦,他的兄弟也快是强盛大国了

在具体操作上,汉初的领导集体,确实是大撒把嘛,于是造成了“七国之乱”、“豪强横行”等等不良后果。好在,领导集体始终抓牢了先动武的权力,加上用人得当,才没有酿成大祸。

倒不是埋怨汉朝的缔造者们考虑不周,他们也没啥经验嘛。后来人,吸取了足够的经验,才逐渐避免了这个结果。

至于法家和道家(黄老学说)的关系,《韩非子》中的《解老》、《喻老》也没有讳言嘛。至于这两篇是不是韩非的原著,那就是学术界的事儿了。

家园 豪强横行那是法律相对宽松的必然结果。比如在袁绍治下,法律

很宽松,所以河北豪强横行;在曹操治下,法律严苛,所以兼并能被抑制。之前秦朝管得太宽太死,到了汉朝这么一放松,豪强“春风吹又生”了。

家园 秦国如何保障政令贯彻于基层呢

从古至今,中国的基层一般是由传统的道德规范或者宗族管理,秦国却能让基层官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真是个奇迹。

家园 说到袁、曹,那就不是操作问题了,而是依靠什么力量的问题

老袁家四世三公,靠得是啥,不就是在察举制下,靠豪强们的保送嘛。袁绍要是对豪强们下狠手,那不等于是自掘坟墓嘛(最近的例子,就是蒋太子那场失败的“打老虎”运动)。

阿瞒同学的出身比较尴尬,他想跟豪强们搞好关系,都做不到。阿瞒也够绝,干脆就不鸟那帮子豪强,让利给下层。饶是如此,在面对整合了江东豪族的孙氏时候,魏武帝还是吃了赤壁之战的亏。后来,文帝曹丕,最终还是不得不向豪族们妥协,搞了个九品中正制。

家园 乃是在影射一拨又一拨的扫黑运动吗?
家园 两个办法

一个是年度的工作报告,工作做得不到位随时要自掏腰包补偿甚至被免职,另外一个是连坐制度,下级出了问题上级官员要承担相应责任,另外中小官吏和平民之间的生活差异也使得公务员位置显得异常宝贵,耕战政策又提供了大批的官吏预备队,这种环境基层官员怎么会不尽心尽职?

家园 由此看来内儒外法内外所指的不是国家,而是指统治阶级

统治阶级内部崇尚儒教礼制,君仁臣忠,如父爱子孝。

统治阶级外部讲究依法治国,赏罚清楚,等级森严。

儒家主张「德治」和「仁政」,还有孟子的“民贵君轻“这样的平权思想。纵观诸子百家,能对古代中国统治阶级进行有效制约的,现在看来还就只有儒家一家,这一点墨家、法家都做不到。

不过如果今天还要刻舟求剑地搞儒家这一套,就是脑残。

民主与法制,一个对上,一个对下,还真是缺一不可。

家园 体制问题

老兄的这个“从古至今”,“古”的上限到底是在哪儿呢?

在我看来,至少在战国时代,各大国的政令就能贯彻到基层了。当然,东方六国有四君子之流拖后腿,做不到像秦国那么彻底,但是,也够秦国啃一百多年了。

这种体制,我称之为战时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每一个系统(如行政、经济),每一个环节(如物流),直至每一个人,都是为战争而存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不到位,结局都是game over,谁敢不上心?

这种体制一直延续到汉代,汉初,因为民生凋敝,所以在经济领域开了一个口子,让经济脱离了战时体制,但是,当汉武帝用强硬手段把经济拉上战争轨道后,整个帝国又立马恢复到了战时体制,其迸发出的能量也是很惊人的。

到了昭宣以后,该打的仗都打完了,这套体制也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战时体制转到平时体制后,再用战时体制那一套来管理帝国,成本太高,于是就采用了“由传统的道德规范或者宗族管理”这种成本较低的方式,来管理帝国。

我自以为是的估计一下,兄台所言的“从古至今”的“古”可能是昭宣之后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