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裴注《三国志》地名详解--卷4--曹芳传 -- 慕容无牙
齐 国名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东北之齐都镇 齐国故城遗址 齐王--曹芳
秦 国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北之汉城乡 汉长安城遗址 治长安。秦王--曹询
西域 地区名 甘肃省敦煌县(玉门关)以西地区
任城 国名 山东省微山县西北之鲁桥镇仲浅村 任城王--曹楷
斯调国 国名 一说为斯里兰卡,另说为爪哇
昆仑 山名 新疆之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
洛阳 县名 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之白马寺镇 汉魏故城遗址
辽东 郡名 辽宁省辽阳市 治襄平
东沓 县名 辽宁省大连市东北之开发区大李家街道办 大岭汉城
齐郡 郡名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东北之齐都镇 齐国故城遗址
纵城/新沓 县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北之罗村镇 新沓县故城 反踪城
汶 县名 辽宁省大石桥市东南之汤池镇英守沟村 古城 另说:瓦房店市太阳乡王家村 陈屯城址
北丰 县名 辽宁省瓦房店市
西安 县名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之南高阳村 渠丘
临淄 县名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东北之齐都镇 齐国故城遗址
昌国 县名 山东省淄博市东南之昌城村
新汶 县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境内,具体位置不详
南丰 县名 山东省寿光市西北之化龙镇丰城(一、二、三、西)村
辟雍 学校名 本周王朝为贵族子弟所设的学校名,后世作为行礼、学习之所
襄阳 郡名 湖北省襄阳市汉江南岸之襄阳城 治襄阳
樊城 城名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
南安 郡名 甘肃省陇西县东南之三台镇乔家门村 治獂道(貆道)
芍陂(què bēi) 水利工程名 安徽省寿县南,逐渐湮废,残留部分为今之安丰塘 引渒(pài)水经白芍亭成湖。又名安丰塘
柤中 地区名 湖北省南漳县南之蛮河河谷 卷56《朱然传》有说明
津阳 城门名 洛阳城南之西头第一门
三州口 地名 湖北省襄阳市东 唐白河入汉江处
东平 国名 山东省东平县西南之霍庄村 治寿张。东平王--曹徽
魏郡 郡名 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之邺镇村(邺北城) 治邺
倭国 国名 日本九州或畿内两说,未定 即邪马台国
辽东属国 国名 辽宁省义县 治昌黎
京兆 郡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北之汉城乡 汉长安城遗址 治长安
潼关 关名 陕西省潼关县北之港口镇杨家庄村 潼关古城
幽州 州名 北京市宣武门到和平门一带 治蓟县
高句骊 国名 吉林省集安市北治丸都山上 丸都山城遗址 都丸都。 “国内城”在集安市
濊貊 民族名 辽宁省凤城市以东濊水流域之少数民族 卷30
韩那奚 具体位置不详 应该是“韩、那奚”?那奚又不在卷30中,不解。
沔(水) 水名 湖北省襄阳市以下之汉江
江夏 地区名 汉江以东地区
淮南 地区名 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
河东 郡名 山西省夏县西北之禹王乡 禹王城遗址 治安邑
汾北 地区名 汾河以北
平阳 郡名 山西省临汾市西南之金殿镇 治平阳
高平陵 陵墓名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东北茹店村霸陵山下
荆州 州名 湖北省新野县 治新野。魏之荆州
洛水 水名 河南省之洛河
大石山 山名 河南省洛阳市东南之万安山
东海 郡名 山东省郯城县北郊 郯国故城 治郯。东海王--曹霖
新城 郡名 湖北省房县 治房陵
南郡 郡名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治江陵
夷陵 县名 湖北省宜昌市东南长江北岸(大约在伍家岗区前坪村一带) 222年改名“西陵县”
楚 国名 安徽省寿县 治寿春。楚王--曹彪
太清陵 陵墓名 具体位置不详 甄怀皇后陵
东关 地名 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之东关镇西之濡须山上(裕溪河旁)
东兴堤 堤名 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之东关--巢湖
巢湖 湖名 安徽省巢湖市西之巢湖
江陵 县名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武昌 县名 湖北省鄂州市
雍州 州名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北之汉城乡 汉长安城遗址 治长安
并州 州名 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之晋源区古城营村 治晋阳
雁门 郡名 山西省代县西南之阳明堡镇古城村 治广武
新兴 郡名 山西省忻州市 治九原
合肥新城 城名 安徽省合肥市西北之三十岗乡鸡鸣山下 古城 即下文之“新城”
狄道 县名 甘肃省临洮县
昌邑 侯国 山东省巨野县南之大谢集镇(前、后)昌邑村 治昌邑
关中 地区名 函谷关以西、陇山以东,秦岭以北之渭河盆地
陇西 郡名 甘肃省陇西县 治襄武
涿郡 郡名 河北省涿州市 治涿
安丰 郡名 安徽省霍邱县西南之许集村 治安风
西平 郡名 青海省西宁市 治西都
汉寿 县名 四川省广元市西南之昭化镇 即原“葭萌”
长乐 乡名 具体位置不详 长乐乡侯--郭脩
西州 代称 凉州地区
广明 乡名 具体位置不详 广明乡侯--王夔
宣阳 乡名 具体位置不详 宣阳乡君--王夔妻田氏
河内 郡名 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之土城村 治怀县
重门 地名 河南省辉县市西北之大史村 古重门城
陇右 地区名 陇山、六盘山以西,甘肃、青海黄河以东地区
许昌 县名 河南省许昌市东之张潘镇古城村 许都故城遗址
平乐观 宫殿名 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之平乐镇 又名平乐馆
乐浪 郡名 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之土城洞 治朝鲜
长社 县名 河南省长葛市东北之老城镇 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司马孚
武阳 县名 河北省易县东南之武阳台村 大将军武阳侯--司马师。《三国志》有误,应为“舞阳侯”,在叶县东南之龙泉乡彭庄村 古城
万岁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司徒万岁亭侯--高柔
文阳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司空文阳亭侯--郑冲
新城 县名 河南省伊川县西南之古城村 行征西安东将军新城侯--司马昭
昌邑 县名 山东省巨野县南之大谢集镇(前、后)昌邑村 卫尉昌邑侯--满伟
定陵 县名 河南省舞阳县北之(前、后)古城村 廷尉定陵侯--钟毓
颍昌 县名 魏国没有颍昌县,故现地名不可考 司隶校尉颍昌侯--何曾
河南尹 郡名 河南省洛阳市东北之白马寺镇 汉魏故城遗址 治洛阳
兰陵 县名 山东省苍山县西南之兰陵镇 河南尹兰陵侯--王肃
永安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中护军永安亭侯--司马望
安寿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武卫将军安寿亭侯--曹演
平原 县名 山东省平原县西南之张官店 中坚将军平原侯--甄德
昌武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中垒将军昌武亭侯--卫顗
临晋 县名 陕西省大荔县 步兵校尉临晋侯--郭建
安阳 乡名 具体位置不详 射声校尉安阳乡侯--甄温
睢阳 县名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越骑校尉睢阳侯--曹初
博平 县名 山东省茌平县西北之肖庄乡王菜瓜村 古城址 侍中博平侯--华表
安阳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侍中中书监安阳亭侯--韦诞
高乐 亭名 具体位置不详 尚书仆射光禄大夫高乐亭侯--卢毓
长合 乡名 具体位置不详 尚书长合乡侯--袁亮
郃阳 县名 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之莘里村 郃阳君--明帝郭皇后母杜氏
彭城 国名 江苏省徐州市 治彭城。彭城王--曹据
高贵 乡名 具体位置不详 高贵乡公--曹髦
温 县名 河南省温县西南之上苑村 古温城
元城 县名 河北省大名县东之固城村
邵陵 县名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东之召陵镇 故城遗址 即卷2中之召陵,避司马昭讳而改。邵陵县公--曹芳
即便是208年设立襄阳郡,在行政上,樊城仍然是属于南阳郡的,是当时的邓县(樊城区西北之团山镇邓城村)所辖的一个城镇。邓城和樊城都是拱卫襄阳的重要军事据点,所谓取襄必先取邓。关于樊城之战,在《徐晃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那时候因为交通原因,汉江北面是南阳郡,南面是襄阳郡,所以在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三国、魏、晋时期的邓县地图很可能是错误的,应该同西汉时期保持一致才对。
襄阳向北界至汉水,与樊城隔河相望。向西界至西门以西约10里的千山和万山。万山以西为南阳郡辖区。万山已经在今汉水的南岸。诸葛亮隐居的隆中位于襄阳西门以西约30里,不属于襄阳却归属南阳。因此诸葛亮才有“躬耕南阳”一说。
襄阳的名字来历很怪。古人命名山之南,水之北为阳。襄阳在今汉水南岸,理应叫做襄阴才对。说明汉水曾经改道。
应该说南郡(以及后来的襄阳郡)和南阳郡的分界在襄阳城附近应该是以汉水为界的。至于隆中是否是南阳的,这个问题现在还在争议之中。谭图和你的说法一样,所以把襄阳城西的那块地方圈到邓县下面去了;我刚好持反对意见。
至于襄阳的名字么,应劭说是在襄水之阳。至于襄水究竟是哪一条河流有好几种说法,但不是汉江改道(襄阳西南都是山,汉江改道是不大可能的)
隆中是否属南阳郡涉及到襄樊市(现襄阳市)和南阳市关于诸葛亮隐居地点的争执。襄阳当地人当然持隆中属南阳论了。给mm上花。
能找到的资料都瞅瞅,看看谁说得更合理一点。即从地理到推理,管他襄阳还南阳!哈哈
资料容后奉上
那句话是我对自己说的。如果引起了您的不快或误解,我向您道歉,并删除。
因为我不是学历史专业的,所以没有那些专业知识,偏偏又想把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来做一个梳理,所以是不会做饭的裁缝啊。那么结果肯定会有些问题搞不清,就会导致错误,当然也就不是好司机了。罪过,罪过!
江夏在三国时代的荆州,是很重要的地区。但辖区包括现在哪些地方、治所何处,一直是笔糊涂账。
一个直接的参考是刘表时代的江夏太守黄祖。刘表时代的一个特色是地方豪族势力雄厚,竞争协作地把持荆州权力,刘表也是靠和蔡氏(族长蔡瑁,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连襟)联姻来打入内部的。
而黄祖是黄氏的族长,老将黄忠是这家的旁系。黄姓起源于春秋时的古黄国,后来为楚国所灭,在楚国仍是大家族,一个名流就是春申君黄歇--在寻秦记中很彪的一个;汉朝宰相黄霸、汉末的太仆黄琬也是这家的,世称“江夏黄氏”。
但黄国的大体范围是在今黄州一带(解放初的地域范围更准,后来被武汉市割了一块)。因为春秋时期现在的武汉大部分还在云梦泽水底下,只有东部因为大别山延伸区是丘陵地带露出,且滨临大泽,所以才有盘龙城的存在。楼主认为江夏是“汉江以东”,不知具体范围包括哪些地方?治所何处?诚心请教。
没有不快啊,快别删除。喜欢看您的文章,期待更多
上花
原文是裴注引用的习凿齿《汉晋春秋》,“自江夏已东,淮南诸郡,三后已来,其所亡几何,以近贼疆界易钞掠之故哉!”。这里的淮南应该是指淮河南岸地区,为了对称,我就把“江夏”解释为汉江以东地区。如果说要理解为“江夏郡”也可以,只是觉得意思不够好;再说这个时候,江夏郡已经被分割了。
对于江夏郡,这是个麻烦事情,因为魏吴都打不下来,就各自设立了一个江夏郡,同理还有荆州、扬州、庐江啊这些。既然在边境上,经常打仗,郡治和辖区就不断移动。就江夏郡而言,大致整理如下:
汉水过古华容(监利县北之周老嘴镇)后又称为夏水(其入长江处便是“夏口”),所以这块地方就叫江夏郡。
1、黄祖当江夏太守以前,江夏郡郡治在西陵县(武汉市新洲区),辖境比较大的,北至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光山县;西至湖北省钟祥市、潜江市、嘉鱼县、赤壁市;南至崇阳县、通山县;东至蕲春、黄冈市。
2、黄祖为江夏太守,迁移郡治到夏口城(武汉市江汉区),并把沙羡县也移治到这里。
3、黄祖死后,刘琦接任,仍治夏口城,不过他新筑夏口城是在汉阳区。
4、曹操打下襄阳后,文聘又是名义上的“江夏太守”;接着的赤壁之败,文聘移治石阳城(武汉市黄陂区西南之黄花涝村 ),这个位置待定。
5、251年,王基又移治上昶城(云梦县东南之下辛店镇新府城村 新府城遗址)。这个地址跟谭其骧先生的《地图集》不一致。
6、吴国另立江夏郡,治武昌县(鄂州市),并另筑夏口城于长江南岸的武昌区黄鹄山旁(实际上是正对夏口)
夏口、江夏郡确实很头疼,不同的时期要解释为不同的地点,只有看上下文来判断了。
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回答了您的问题。欢迎讨论,那样就可以把问题搞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