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追星,追忆 -- 虎王2006

共:💬2 🌺2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追星,追忆

最近回了一趟家,见了好些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来不曾见面,也懒得联系的老友,笑谈多年各自的历程,以及我们年轻时代的人与事。回到美国快一个月了,还时时想起那几天在咖啡馆闲聊的下午。时而觉得,由此行,可有很多值得一写的话题,待到下笔时,则不晓得从何说起。

于是就把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邓丽君的碟片放起来。那几首经典,是伴随我们这一代的青春,“千言和万语,随浮云飘散”。

从高中时代起无论性别,都是听着这位华语歌坛的不朽明星的歌声成长,如微风拂面,如山涧清澈的溪流,在心里刻蚀好了印记,再不能忘。那个时候改开的潮流涌起,但是我们在校园里还不曾感知到生活重压的全部威严。即使到了大学本科,是多少知道了一些仕途经济的要紧,却还可以读点哲学,写些诗歌,弹起吉他唱几支歌--“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等等,就是我们那时在帝都,魔都各校,以及南边的几所校园里传唱的歌。

我们这拨,是直到23年前某个大事件的前后,住着七人一间的寝室但是尚没有学费负担,对以后自己能否被“分配”到一份体面的前程(这跟后来的为工作就业抓狂还不同,工作大家都会分得一份),有着淡淡的忧虑,这样的一群人。

也多少见识了社会转型,富贵逼人的厉害--在魔都,那时港澳台胞以及西洋东洋南洋富商的气焰之盛,与当时人们普遍的贫寒与朴素的生活,反差非常之大。魔都是个领风气之先的地方,年轻的人们于是远赴欧美,日本,澳洲。此次在家里跟街道以及居委会的官员与老人们聊天,知道我们那一块几乎每家都有年轻人在外边变成了新侨。

仔细想来,上海人对于世事的变迁,由港台引领的拜金享乐重商观念一步步的逼迫与侵蚀,还是自有其看法的,虽然上海被其余的全国人民鄙视为追求享乐与拜金的堕落之都。记得当时有两个称呼突然间在街头巷尾风传起来--“港巴子”,“台巴子”。港台的大佬们再生猛有钱,全国各地横着走,对不起,我们仍然认为您二位是“巴子”。虽然说上海有蔑视外省的传统,把所有的各地同胞统称作“外地宁”,连帝都的都不放过,但是那终究是“宁”(人),有尊严有身份的,比“巴子”总是不同。

然而“巴子”们呢,到处有他们的产业。魔都城中,甚至聚居出了一个叫做小台北的相当规模的社区。富商以及富商们的文化,在南方,在魔都扎下根来,又飘向大江南北,无所不在。

。。。

偶然在网上乱翻,又看到邓丽君与马来华裔富商郭孔丞订婚故事:郭的祖母,家族的掌舵者鄙视艺人,以约法三章,终于拆散两人。

难怪邓所唱的那曲“再见我的爱人”的录像里,总是见到伊人泪流满面。

家园 翻老帖写读后感

http://www.cchere.com/article/2118785

感谢嘉木推荐的这帖老河友文章,读来十分有意思。

想说几句的是,感情是简单的,生活是复杂而艰难的,婚姻是需要百年苦修而得来的。据说有了三大要素:爱,性,利益,其中的任何一桩,寻常的婚姻就可以维持住。不用说,幸福则需要这三桩都摆的平才可以。现代人普遍耐力差些,三桩里面哪边出现较大的麻烦就放弃,也是没法。

因为种种原因渐渐走远,总也不要衔恨才好。努力了,不成,或者虽然有成但是无法一路走下去,这样的情形越来越多。毕竟大家在这世界的时间短暂,彼此之间多记住些好时光,让矛盾抵牾早早忘却。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