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舌尖上的中国》观后感 -- 九霄环珮

共:💬172 🌺789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湖北的小吃“发糕”,也是有开口笑的

和黄馍馍一样,也是某种米磨成粉做的。黄馍馍是黍米,发糕是稻米。可能从材料上和面粉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用一样的外观标准去辨识它们的好坏

小时候,发糕就是我最喜欢的美食之一,那个卖发糕的老头就是早上我最想见到的人,呵呵。

家园 对你的“物格修齐”真的很无语,是因为出国太久了吗?

对你的“物格修齐”真的很无语,是因为出国太久了吗?

家园 语源好像是日语吧,听久了就习惯了

中文没有出现相应的词语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餐其实并不太讲究原料、辅料、调味料的独一性,不像日本厨子是照着菜谱挑原料,而是看着原料编菜谱,更重视厨师“调和鼎鼐”的功力。中文也有一个词也是其他语言中无法对译的:火候。

家园 那是因为制作团队不懂北方食品

这个片子在这一点上很明显。在讲到北方食品的时候很明显的空洞与概念化。而南方食品却很深入到位。

家园 非常不好意思,让你看看啥叫不装B的文字描述:

西河网友的文字

土八路:记忆中的美食

不装死不了人,不仰望星空也不代表无知。

家园 剥的很准确。美食节目,好吃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个,文化就有

了。而不是什么美食文化。其实很多做美食的节目(特别是台湾制作的)也没有非要显出很文化的样子。

家园 续集不是《舌尖上的元素》么?

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家园 送你一个字

家园 做成花很漂亮的

因为漂亮所以吃着就比较好吃。

我以前在家也捏过花馍,可好玩了!

家园 摄制组移师日本

拍摄《舌尖上的同位素》。

家园 呵呵,没有吃过所以没有办法评价

但是至少我看到比如花花绿绿的寿桃之类的直觉上就不喜欢,一点也引不起食欲,也许寿桃并不会难吃,但如果引不起食欲那怎么也不会喜欢的.当然口味是很个人的事情,众口难调嘛,但对我来说,一锅热腾腾的大馒头足矣,玩那么多花样倒让我觉得不真实:谁家平时饭桌上顿顿都吃这些兔子狐狸的?这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吗?

家园 哈啊,春节的时候,一群小孩跟着妈妈奶奶做花馍

可开心了,你不知道多好玩。

我们那里不用色素,就捏点小老鼠小兔子,十二生肖什么的,可有意思了。

家园 呵呵,好玩归好玩,可是花馍会比饺子更好吃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春节的时候,我们那可都是要吃饺子的,你就算把馒头做成玫瑰花一样,对小孩子来说,也没有饺子的吸引力大.

家园 这片子第5集很烂哦

第一第二集是最好的,我到现在印象最深最忘不了的就是第一集中

走狠久的路进到原始森林採拾松茸,一公里才能拣到一个,看着皱纹刻到脸庞里俯首弯腰的老妇人;带着自豪的口吻说买房,供娃读书的钱都是自己双手赚出来的采藕人以及第二集中那个纯手工做馍馍的老爹,想起他们那双辛苦劳动的双手和幸福的笑容,鼻子就会发酸,眼眶就会发湿,不由得想起我那辛苦了一辈子到死还想着在做糟翅膀和醉蟹的奶奶,键盘有点湿,果然俺是个吃货.......

第三集的豆腐、乳扇第四集的金华火腿 和主题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很贴切,还不错不过也不太出彩。

第五集的《厨房的秘密》太让人失望,从黑陶锅转到汽锅再转到蒸法。再从淮扬菜中的干丝讲到刀工,然后突然插进来一个关于燃料的话题,说什么“珍惜热量”就要将食材弄成恰当的形状,配合不同制作方法。看得人莫名其妙,很难理解这条素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再回到刀具(炊具),刀工,大师做了一道极考刀工的豆腐羹。讲到火候和油。镜头一转已经到了周赛群身上,教一群学徒做菜。然后周家女儿为自己家人做菜,带出一个观点“不会用专业的标准来评断自己家里的菜”,意思就是,通过食物传递出来的家的温情,比色香味这些专业标准更重要。好,这个没问题。

   再转油炸臭豆腐,再转回来说周赛群这个人,厨师班的一些事那你加个臭豆腐在里面做什么。还有很爱演的大董烤鸭老板做海参 咸鸭蛋 大龄画家看望老人 柚子皮煎肉?!混乱不堪的素材看不明白还不算,最后来个厨房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我倒那你这一集一个小时在说废话吗,还是开头蒸原装二师兄让我很开心~!

献上 片子的导演这个大吃货的采访地址

http://news.sina.com.cn/m/2012-05-15/095924418048.shtml

最后祝福大家口水与泪水齐飞,键盘和钱包同湿~~~

家园 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