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F-35的苦日子还没有开始呢 -- 晨枫

共:💬324 🌺1807 🌵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牛逼,特工让人堵房间了都

印尼战机采购团那次

家园 thinkpad价格摆在哪里啊!

不过我上一台Dell用了快7年,最后内存不行了!

家园 这个道理在软件业是保护的最好的秘密

为的是能够招更多的人,项目管理,资金,忽悠人。

不夸张的说,软件业中80%是Ponzi scam,最典型的就是Y2K那次,类似2008的华尔街,让世人看清了一次。后来的IT业在商业公司中臭大街与那次是分不开的。

一流人才向专业软件业的流转,甚至云的兴起,都于此有关,shareholder拒绝再次受骗。

家园 这种问题可以

不必回答。没意义。

家园 这也算秘密?

Fred Brooks的经典名著《人月神话》(the Mythical Man-month)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在稍微正规一点的软件公司里是人所共知的常识。

话说回来,大型软件的架构可不是随便吹吹的,搞的好的,确实可以达到接近线性的人力资源 vs. 产出关系。当然其中起关键作用的engineering excellence也是一个大工程,不过是磨刀和砍柴的关系。MS内部每一个大的工程部门都有一个efun团队,做的就是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Windows光是做一个build process就有上百号人。没有这些,没有好的架构,别说人海战术不好使,就是几十万人的大兵团来了也没用。

软件工业和其他任何工业技术一样有自身的规律。

家园 【整理】holycow:波音全球采购带来的问题

为了改善销售业绩就要和空客拼价格,可是787的成本估算到底是多少呢?波音在787制造上采取的是全新的大规模外包模式,波音只负责总装,所以原来的成本估算模式都不适用。财务部门的如意算盘是:777的研发费用是115亿,787由于分包商要负责自己那部分的研发费用,估计波音这边的份额只有50亿。制造成本就更好算了,波音和分包商之间的合同价格都已经订死了,波音自己总装的费用当然自己清楚。为了进一步摊低成本,可以提高制造速度,一个月造他个十架。这样一算,787-8卖767-400的价钱就可以赚钱了

好景不长,787的供应链开始出问题了,日本人造的机翼和机身结合的地方出现表面剥离,意大利人的水平安定面老是不过关,查尔斯顿那边供应商造的后机身次品率奇高。波音原来的算盘是各个零部件运到之后我只要总装起来就行,现在反而大多数时间要来给供应商擦屁股。返工的成本可比制造成本高多了。为了解决供应商的质量问题,波音要派大队人马常驻供应商处。就这样有时还不行,干脆收购了查尔斯顿的供应商自己干。再加上拖延的罚款和重新设计的开支,787的研发费用暴增到180亿,原先预计的50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现在可以做算术了:180亿除以846架787订单,波音要在每架787上赚两千一百万才能打平。每架卖七八千万的飞机想赚两千一百万?那也是天方夜谭。怪不得年初BCA的新总裁Jim Albaugh和媒体餐叙的时候会说787卖便宜了。

波音现在已经把787-8的目录价格提到一亿八千万,787-9提价到两亿两千万,还到处放话说787-9才是真正的“优化的787”。原来目的就是想让原来订了787-8的航空公司改订787-9,这样就可以重新谈判价钱了。可是原先在-8上拿了好价钱的客户们会不在-9上死命砍价?Good luck

holycow:【原创】波音的噩梦

* 787机队早前在亚利桑那的地面试验过程中发现劳斯莱斯Trent发动机涡轮叶片出现裂缝,被迫更换四台发动机

* Trent发动机在劳斯莱斯公司自己的试车台上涡轮叶片断裂,碎片击穿发动机外壳飞出

* 11月9号787原型机空中起火事件由一个小小的配电板短路几乎导致所有驾驶舱显示系统全部失灵,暴露出电气系统设计的缺陷,整个电气系统可能要重新设计

* 787试飞过程中暴露出大量凝结水滴漏的问题,不得不用盆子和海绵在下面接着

* FAA负责取证的官员告诉波音,如果发动机和电气系统可靠性的问题不解决,即使FAA发给787适航证,也不会发ETOPS许可。双发的787要是没有ETOPS许可,那还玩什么

* 等待返工的12架787平均每架要返工十万个项目,按波音现在的速度,每个月能完成一千个项目。意大利阿列尼亚公司制造的水平安定面几乎每个都需要返工

家园 我觉得你引用的这几段也是只及其表,未及其里。

每家供应商的质量体系是受波音和FAA共同管控的,波音每年都会有定期的单独或联合(和FAA)审计,确保各供应商的质保体系符合要求。

你所引用的貌似直接表现在供应链上出现了问题,但你并不清楚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如果真如你所说,是波音的质量管理水平下降了或是供应商的质量控制水平下降了,那么为什么目前使用同一全球供应链的737/747/777一系列波音传统机型仍然在稳定生产,高速率交付客户?没有这些机型的利润支撑,波音可能早就被787拖垮了。

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因为工程设计中的技术跨度太大,你完全想象不到从以往737/747/777这种传统的“金属飞机”跨越到787这种“塑料飞机”对工程设计/制造/装配/取证/维护所造成的革命性/颠覆性变革是多么巨大。很多问题都是波音和供应商前所未见的,连波音自己也缺乏应对经验,因此波音才会排出大量的专家团队与供应商共同解决,这些团队的职责主要是技术支持而非质量管控。

作为亲身参与者,我在787项目上断断续续付出了5年多的心血,我想我应该有资格做出这样的判断。

家园 你说 我吃过BOE的亏了还会吃第二次么?

那个笔记本保内修了三四次 过了保了修了一次 又坏了 

就断了念想 直接换thinkpad了

后来买的两个本子都是thinkpad

液晶电视 我情愿买个海信的 至少也出来好多年了 让我哆哆嗦嗦的伺候BOE 还是没有兴趣 做小白鼠就算了吧

家园 787的供应链与前面机型的不太一样吧

还是引用我上贴当中的链接

波音在787制造上采取的是全新的大规模外包模式,波音只负责总装,所以原来的成本估算模式都不适用。财务部门的如意算盘是:777的研发费用是115亿,787由于分包商要负责自己那部分的研发费用,估计波音这边的份额只有50亿。制造成本就更好算了,波音和分包商之间的合同价格都已经订死了,波音自己总装的费用当然自己清楚。为了进一步摊低成本,可以提高制造速度,一个月造他个十架。这样一算,787-8卖767-400的价钱就可以赚钱了

值得关注的是第一句话,即全新的大规模外包模式---当然这里作者没有具体的阐述,怎么个大规模,怎么个全新法

但是至少传递了一个信息,就是供应商要更多,至少外包的项目要更多了。

前面的系列机型的生产已经趋于稳定,从生产线的配置到工人的熟练程度等等都趋于稳定,如同产品的寿命的浴盆曲线那样已经进入了稳定的阶段。

波音的质量管控水平如何,我只能说我的感觉,就是昧国企业整体上而言,质量控制水平在下降,例如奥迪斯电梯,例如F22不断的出现这个麻烦那个麻烦,特别的是中国的一些廉价电子产品给装到了昧国的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坦克等等军用平台上,这就说明了他们的军品零部件的采购部门的质量管控明显的没有做到位。

西方国家企业频繁的使用解雇工人的刚性手段来解雇工人,迎合资本市场的嗜好,熟练工人的流失以及工人对于工作岗位的丧失的担心以及忠诚度的丧失对于质量管理水平是会有很严重的影响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鼻祖戴维先生强调强调质量管理的一个原则就是保证工人的安全性,这里的安全性不应该仅仅理解为人身安全,至少也应该要包括就业岗位的安全。)

波音的成熟机型,因为订单稳定,因此工人队伍也相对稳定,但是对于新的机型呢,熟练工人的比例就会要少不少了,当然了,这仅仅是我的推断而已。

家园 据我所知,波音的民用飞机质量体系要求是统一的。

并不会因项目不同而区别对待。

建议你登录一下波音的官网,那里就有面向全球供应商的专门网页,网页上有很详细供应商体系需求文件/认证流程/已批准的供应商目录等等信息。

另外,你所说的工人熟练程度以及浴盆曲线等等,这和供应商的质量管控水平关系并不大。

家园 哈,没那么简单~~

可靠消息,海信有部分电视的核心显示部分是BOE做的,国内6大电视品牌都有他们的屏幕。要想避开它,还是有些防不胜防的。

家园 看到这个BOE三个字母都浑身不自在

当年伺候那个笔记本 就怕它那天罢工 但是最后还是罢工了

其实它罢工倒不是别的原因 就是主板上的电源接口接触不良

纯粹设计和做工问题。

家园 作假是人家的缺省的状态

家园 F22用的cpu是586奔腾,也是十六七年前的老爷货了。
家园 正式营运跑250-300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