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WG和八九 -- 本嘉明

共:💬175 🌺1400 🌵3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弱弱的问一下。。。WG是什么

google也没有搜到

家园 去看<包遵信回忆录>文革很明确,是作为他策动89的一个

重要参照系.

家园 学生被利用了,骗他们上街的人,恰恰是最大的贼.

他们不是要铲除特权和腐败,而是要合法公权力变现.说白了就是明抢.

家园 小偷的良心就不要指望了,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到处都是人,

怎么偷啊.就算偷了,公安局有空管么?我中学一个老师说,他一个当派出所长的朋友,打开战备库,把机枪架派出所门口了,虽说那个派出所因太偏没被人冲击,可谁敢靠边啊.

家园 谁能好意思自称策动89.。。。

89 自发性质很大啊。。。

家园 你错了,首先他们觉的自个特别的有理,其次他们有种差一步的

感觉.总觉的就差一点,就一点,再加把力三天两早上,就成了.还有,他们都觉的,自个这么有理,又马上要成,那如果不尽可能的表功,以后胜利了,怎么论功行赏哪!

具体到这个事,包是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的,但他实在忍不住要表功,所以你会发现,在他描写学生实际没动,然后他四处活动这些情况的后,又突然话锋一转,大谈是学生在引领他们.

既要留下自己,是实际操作者的明显痕迹,以便以后表功(当然他没等到那天,前几年死了),又要咬死了把学生推到前面.

这书网上有,不过因是禁书,点不开,要翻墙,我手上是实体书,前一段闲着没事,抄了几段,此外这货死时,一些他的朋友写纪文,结果被我发现一篇,说明他最晚八六年就和胡德平认识了(而他在书里虽然说,他是先去胡家,然后从胡家出来直接去大学里活动的,但用了一堆手法,比如临时问别人胡家地址,在胡家和谁都没说话等,搞的好象他和胡家人,特别是胡德平,根本不熟的样子):

1

自由对话录(四月二十日贴于北大三角地)

问:你们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答:悼耀邦,争民主.

问:悼与争有何关系?

答有耀邦为民主而死,我们纪念他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为中国人民争取一点民主,再争取一点民主,直到希望的未来出现.

问:民主不要以经过正常渠道进行吗?为什么非得上街游行不可呢?

答:上街游行本身就是在行使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力.宪法赋予人民以集会,结社,游行的自由,我们的行动只不过使宪法的存在更为现实而以,当然,我们是在和平气氛下为争取民主斗争,我们当然不主张暴力和非法活动.就我个人看来,像袭击新华门的活动是不必要的,是我们民主运动的一个缺点,最近国际上通过和平请愿,达到政治目的的很多,都没有采取暴力,所以我们的活动要坚决一致地团结起来,目标一致,一步一步地争取最后的胜利,这才是我们应采取的策略,这次去到人民大会堂前静坐示威,虽然结果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是这是历次运动以来卓有成效的一次活动.争取自由民主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我们长期的斗争,狂热和无组织是没有好结果的.历次运动和本次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在逐步走向民主.北大人及所有学生们更该理智起来,冷静地,有策略地,坚持韧性的战斗.任何悲剧,不管是十年还是数年,都不允许再度发生.

问:可是上街游行造成的损失不是太大了吗?

答:不要紧,只要我们坚持理性的战斗,我们就会取得理性成功.就让那些独裁者玩弄权术吧,我们还是要抓住每个契机,起来斗争.

问:你不认为中国人太幼稚了吗?不能很好的行使民主权力,一旦控制不好,将导致革命悲剧再度发生吗?

答:历史在前进,人民在前进,民主也在前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一样,甚至可以说中国人民是理智的智慧的,将会更好地行使他们的权力.现在关键是,独裁者不给我们民主,我们最要紧的要争取民主和民主教育.让我们这样的运动成为民主培训中心吧,独裁者不是不想放下手中的权力吗?不要紧,我们再力争.一点点地争,利用每一次契机,每一个机会,而我们的人民将在这个斗争中得到民主的训练,他们将会在四面八方全方位的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文革的教训虽然惨重,但是我们也从中得到一个结论,独裁者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民主与科学才是中国富强的希望,任何逆历史车轮而进的人,历史的车轮都会将他辗得粉碎.

问:你们的斗争策略是什么?

答:和平示威,毋庸置疑.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毫无背景,不反对政府,不反对任何党派.对任何支持我们的人,我们都热烈欢迎,在我们背后没有任何人支使,也不需要任何人支使,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我们的良心和责任,与我们对民主的强烈要求,我们对国家的强烈愿望驱使我们走上街头的,我们要健全建立各高校的自治机构,联合起来,制定行动的时间和纲领,起来走上天安门争.

2

方励之就站在门口发起言来,他说:和共产党斗,过去我想到在党内斗,所以我在科技大学时,就让教研室所有的人都入党.后来这种方式不行,我们要从党外,体制外进行斗争,需要多方面的实际行动.

3

清华经四班:

八六年是他说:耀邦不坚决.耀邦就下台了.耀邦死了!又是他说:耀邦是有错误的,追悼会的规格够高的了.所以重新评价胡耀邦也无从谈起.今天是他说:这是一场动乱.所以绝食的人,上百万人上街游行请愿也不能平反学运.我们结束了七亿人是人,一人是七亿人的现代中世纪,又迎来了几亿人是一个人,一人是几亿人的现代王国.我们推翻了两个凡是,又遵起了新的两个凡是,凡是邓小平说的都对,凡是对小平说的都要执行,我们粉碎了靠毛主席语录去人定胜天的神话,又售起了邓小平讲话去开创现代化的童话.

4

于硕是有心人,在学潮刚起的那段日子,她到一些学校,还深入到学生宿舍,和许多学生交谈.根据她了解到的情况,对这次学潮的特点作了分析.她说尽管各个学校有不少大字报,看的人更多,气氛轰轰烈烈,可是学生还是和平时一样,该上阅览室的照样上阅览室,该玩的玩,搓麻,压马路的,并不比以往少.就是在游行时,也是一边呼 口号,一边还吃着雪糕,互相打闹,至于老师们,虽然也有少数青年老师贴了挽联,但和学生没有什么勾通,更谈不上有什么联合行动.

于硕的分析,根据我亲身的经历,确是这么一回事.前面说了,我每次到北大或人大,都担心遇见熟悉的学生,所以很少往人多的地方挤.四月十六日在北大十六楼走廊(宣传栏的后面),曾遇见历史系张广达教授,只匆匆地说了几句,记得他说过现在党委也不管了.四月十八日在北大遇到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我们只是站在食堂帝伙房的门口聊了几句.他说,从昨天起雷子都撤了,不然我们也不敢来.

我们赞叹学生的锐气与勇敢,他们说出了老百姓都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提出了知识分子憋在心里很久的问题.我们也为下一步局面如何发展表示担忧.我们这样的谈话,纯然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丫在一旁评评点点而已.

(局外人?按他们自己说的,学生该玩玩,该学学,参加活动的一边吃零食一边打闹,眼看把乱邦丧事就开成联欢会了,而他在学校里到处偷摸的串联,局外人?)

http://forum.bomoo.com/showthread.php?t=2622

纪念一位友人 ( 07-11-10, 16:25 )

王容芬

Member 加入日期: 2007-07-12

帖子: 23

如 有 可 能 , 请 站 长 保 留 一 两 天 。

放 下 你 的 鞭 子 !

— 纪 念 包 遵 信

老 包 走 了 , 这 些 日 子 , 耳 边 老 是 响 着 他 那 句 振 聋 发 聩 的 话 — “ 放 下 你 的 鞭 子 ! ”

1 9 8 6 年 是 知 识 分 子 的 春 天 , 那 时 胡 耀 邦 主 事 , 从 贵 州 调 来 朱 厚 泽 负 责 中 宣 部 , 主 要 宣 传 机 构 和 媒 体 也 换 成 开 明 人 士 负 责 。 上 海 市 委 宣 传 部 长 潘 维 明 冲 锋 陷 阵 , 为 改 革 开 放 造 舆 论 。 潘 维 明 是 北 大 出 身 , 那 年 才 3 0 几 岁 , 属 于 三 角 地 派 。 他 策 划 的 5 月 上 海 文 化 发 展 战 略 研 讨 会 , 从 北 京 请 来 不 少 人 物 , 包 遵 信 就 是 一 位 , 督 阵 的 有 朱 厚 泽 、 文 化 部 副 部 长 高 占 祥 和 胡 耀 邦 公 子 胡 德 平 。

研 讨 会 开 了 5 天 , 头 天 讨 论 落 实 党 的 知 识 分 子 政 策 , 市 委 书 记 芮 杏 文 和 市 长 江 泽 民 坐 在 上 面 , 中 间 是 主 持 人 潘 维 明 , 他 们 请 了 坐 在 前 排 的 朱 厚 泽 几 次 , 朱 就 是 不 上 去 。 他 不 上 去 , 高 占 祥 也 没 上 去 。 矮 小 的 胡 德 平 混 在 代 表 里 , 坐 在 后 面 。 他 们 的 想 法 我 无 从 知 道 , 也 许 是 尊 重 主 人 , 总 之 是 和 代 表 们 坐 在 一 起 。 书 记 、 市 长 谦 让 过 后 , 开 始 礼 贤 下 士 , 笑 容 可 掬 , 让 大 家 畅 所 欲 言 。

有 位 上 海 代 表 发 言 , 要 求 这 次 会 议 体 现 党 的 三 不 政 策 , 不 抓 辫 子 、 不 打 棍 子 、 不 抽 鞭 子 , 这 样 大 家 才 能 畅 所 欲 言 。 很 多 人 举 手 , 潘 维 明 让 包 遵 信 发 言 。 黑 瘦 弱 小 的 包 遵 信 站 起 来 , 嗓 门 儿 很 大 , 情 绪 很 高 。 “ 岂 有 此 理 ! 9 0 年 代 的 士 为 什 么 乞 求 别 人 不 要 抽 鞭 子 ? 我 们 要 理 直 气 壮 地 说 : 放 下 你 的 鞭 子 ! ” 朱 厚 泽 微 微 点 头 , 记 得 胡 德 平 带 头 儿 鼓 掌 , 我 们 也 都 跟 着 鼓 掌 。 老 包 就 像 足 球 场 上 的 明 星 , 掌 声 使 他 越 发 激 越 , 冲 着 主 席 台 喊 : “ 如 果 不 放 下 , 我 们 就 要 夺 过 鞭 子 … … ” 会 场 哑 了 , 书 记 没 表 情 , 市 长 很 难 堪 。 老 包 超 越 了 那 个 时 代 , 给 自 己 埋 下 祸 种 。

八 九 民 运 中 , 我 在 几 份 呼 吁 书 和 公 开 信 上 签 过 字 , 每 一 份 前 面 都 有 老 包 遒 劲 的 签 名 , 字 非 常 帅 , 是 书 法 。 每 一 次 我 都 自 惭 形 秽 , 没 有 老 包 的 勇 气 , 没 有 老 包 的 笔 力 。 后 来 这 些 签 名 信 都 成 了 老 包 的 罪 证 , 他 替 大 家 担 了 。 我 则 逃 之 夭 夭 , 没 有 为 自 己 的 签 名 负 责 。

老 包 走 了 , 音 容 犹 在 , 一 位 在 8 0 年 代 向 当 权 者 说 “ 放 下 你 的 鞭 子 的 ” 人 , 一 位 民 主 先 驱 , 一 位 良 师 益 友 。

家园 木樨地的疑问

这里我想说两件事,不吐不快。

一,我对于在这篇里,同葡萄争论,现在是后悔的,但过了修改期限,已经无法修改,放在那里,自己目不忍睹。我也希望大家,无视这些意气用事的话。对于葡萄兄,我也要说一句抱歉。观点我在逐步调适,基本的立场现在还没有变,但这么交锋,不合适。

二,八平方期间,有一位在纽约大学当教授的华侨,熊玠先生,恰住在北京饭店,他和一些西方人士交流,了解到一个特殊事件。

63夜,路透社北京分社主任及一名同事,在长安街西侧,公主坟木樨地那一带的现场。据他们说,当时进城部队,列队行进避免单兵脱队,但军人都徒手,枪支集中放在军车上慢速随行。熊教授在北京饭店阳台遥望从东面进入长安街的军队,也是如此,双方可以印证。

但在半途中,由西侧来的军车被暴徒抢劫。暴徒获得枪支后,掉头向徒手的士兵扫射,据说当场打死军人百人以上。部队随后夺回枪支后,即开始破禁开枪,打死至少两倍于部队的伤亡人数。

这位路透社主任把目睹的真相,告诉了熊教授和《纽约时报》驻北京记者纪思道(Nicholas D Kristof)。该主任誓言要秉笔说出真相,但回国后就没有音讯了(当时要这么说,在西方世界当然是政治不正确的了)。倒是纪思道随后花数月时间明察暗访,确认属实后,在《NewYork Times Week In REview》曾发表文章记叙此事。

此事的诡吊之处甚多。一,部队即便徒手,对武器车的警备一定是相当严密的,单靠拿着棍棒砖头的暴徒,不可能迅速驱散精锐的警卫。二,即便军车落入普通群众手里,当时会使用枪支的社会人员不多,较大可能是退伍军人或基干民兵,这些人都是成分好思想端正的,不大可能对徒手的军人开枪(除非有前因)。三,军队猝不及防,说明当时对密集的军队行列开枪的不止一人,因为一支冲锋枪一弹夹也只有30发子弹,不可能迅速导致上百军人中弹。军人训练有素,一听枪响都会卧倒隐蔽。四,此事正好说明暴徒的残忍和军队开枪还击的正当性,但至今20余年,当局讳莫如深。

此事件肯定不简单,涉及的暴徒看来也相当冷酷专业。权衡前因后果,当局采取“抹去”的处理,一定有其道理。但由于记述此事的当事人还在世,因此事件本身应该可以设法求证。目前公开说过此事的,就是熊教授;纪思道当年的文章,我没有查到。

历史就是历史,不论我们站在这一事件的哪一边,我们要尊重事实的原貌。此事进一步的挖掘,恐怕要靠大家的努力,这里我只是说明一下,有这么一个线索。

通宝推:盲人摸象,审度,陈王奋起,煮酒正熟,桥上,
家园 所谓暴徒向军人开枪

在清场之后戒严部队最初的通告中,确实载有暴徒向解放军开枪袭击的内容,6月6日袁木等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持此说。但之后不见下文,北京后来逮捕审判的所有“暴徒”均无开枪情节。

按说这是最严重的暴行,比用石块、燃烧瓶袭击程度严重得多。在官方通过CCTV播出的纪录片中,有学生市民3号中午在六部口拦截军火的场景,有当晚军人被石块、燃烧瓶袭击镜头,却完全未提及开枪一词。

如果六四当晚确实有人集体开枪射杀军人,那么,根据种种迹象,这些人显然不是官方所说的“暴徒”。

家园 纪思道的那篇文章

我看过,即“CHINA UPDATE: HOW THE HARDLINERS WON”(By Nicholas D. Kristof,chief of The Times's Beijing bureau,Published: November 12, 1989;New York Times Sunday Week in Review)

该长文以人物介绍和日志形式,通过记述中共内部派系斗争,梳理8x8起源。涉及军车被劫一事,应该是以下部分:

JUNE 3. Thousands of troops have infiltrated into the capital, and people are growing accustomed to them - even in the Tiananmen Square area. The demonstration itself has lost much of its impetus, with many students from outside the capital returning to their homes. Fewer than 10,000 - probably considerably fewer - are still living in the square.

During the early hours of this Saturday morning, thousands of soldiers are sent into Beijing from the east, probably to bolster the show of force in the capital and gradually restore order. At this hour, the streets are empty of civilians, and it seems likely the plan was for the troops to enter the city quietly, without attracting attention.

But shortly before midnight, three miles west of Tiananmen, a speeding police van had swerved out of control, killing three bicyclists. An angry crowd quickly gathered, and many of the suspicious people insisted the incident was intentional. Some also declared that since the van was racing toward Tiananmen Square, the police must be preparing to evict the demonstrators.

The news has raced around Beijing,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a week, people swarm out of their houses to occupy the streets. The angry, defiant crowds soon encounter the exhausted soldiers, who are just finishing their forced march into the city, confirming the public impression that the authorities are scheming to attack the students. The indignant citizens search all vehicles passing by on the roads, and beat up some of the soldiers.

The troops are unarmed, probably to insure safety during the trip; their gear and weapons are transported separately in buses taking another rout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these buses would never have been stopped, but after the accident, they are halted and searched, and machine guns are found. The discovery further inflames the crowds, and angry citizens confiscate the weapons.

JUNE 4. News that troops have been beaten, and guns stolen, alarms the conservative officials now holding the reins of power. Though the capital has been growing steadily calmer during the last week, the leaders decide they have to act decisively. And so Deng and his colleagues order the Army to take control of the city, using whatever force is required.

What happens before dawn on this Sunday has been much written about, and much confused. Based on my observations in the streets, neither the official account nor many of the foreign versions are quite correct.

There is no massacre in Tiananmen Square, for example, although there is plenty of killing elsewhere. Troops frequently fire at crowds who are no threat to them, and at times aim directly at medical personnel and ambulances. Some of those who are shot have been threatening the troops - for while the students have generally urged nonviolence, many young workers carry firebombs or pipes, and they manage to kill more than a dozen soldiers or policemen. But many other civilians are casually slaughtered for no apparent reason.

请注意,以上引文只提到运送武器的车辆被民众拦截,枪支被扣。并未有“暴徒获得枪支后,掉头向徒手的士兵扫射。。。。。。部队随后夺回枪支后,即开始破禁开枪”一说。

当时,路透社北京分社主任是Guy Dinmore。63夜,他在京西一带现场;而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两侧的则是文字记者Andy Roche,Graham Earnshaw和Elizabeth Pisani(后两人本为路透社驻东京和雅加达记者,因懂汉语被急调至北京增援)。上述诸位事后的回忆都没有印证熊玠的说法。

家园 在镇压以后是有向执勤军人打冷枪的

但那应该是在6/10左右发生的事,有数人从建筑工地上向巡逻的军警打冷枪,戒严部队的快反部队迅速包围了暴徒,并将其全部击毙,军警无人伤亡。这在中央台那几天有过报道,还放了工地和缴获枪械的录像。俺当时感慨,都已经一周了,还有不怕死的......所以印象深刻。

家园 非常感谢您提供的资料

对于熊玠教授的话,我们也只有兼听。

不管怎么样,找到纪思道的原文,对我们了解历史原貌,就是前进一大步了。西西河的威力大啊。

家园 是的

但奇怪的是,在几十万戒严部队紧锁全城的情况下,打冷枪的人一个也未抓到。

家园 官方说法十年浩劫。就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家园 熊教授所说应该是头一天发生的事情

6月2日至6月3日夜间,某部以队列急行军方式由东边(通县)向广场方向进军,所向披靡,至东单王府井附近与迎面而来的自行车队相撞,人仰马翻之后被分割包围,有枪支被抢。

3日下午亲眼所见被抢枪支架在西长安街公共汽车车顶上示众,以及大部队被包围在大会堂后面(西边),然后听一同学哭着说新华门内冲出一支特种部队,发射催泪弹抢回枪支。

如果这支部队顺利冲到广场,可能就没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了。

修改:枪支被抢,改成枪支丢失,比较中性。

另外,这支部队顺利冲到广场,也不见得就没事了。广场上的学生会以此为台阶退出来,这没有问题。但赶过来的学生和群众会形成反包围,还会是一场混乱。

家园 【讨论】中国人并不恨毛主席

从毛主席纪念堂前面的队伍来看,毛主席并未被中国人民记恨。相反,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毛主席思想。

毛是民族英雄,对中国人来说,他是不可替代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