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载】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 京华烟云AMIP

共:💬67 🌺73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转载】游牧民族的终极亮剑——准噶尔汗国的崛起

鉴于许多朋友对准噶尔汗国感兴趣,那就再转篇好看的文章。

这是我一位朋友的旧文,对于准噶尔汗国的历史写的相当详细,现在征得他的同意,在河里转贴一下,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再强调一下,原作者不是我,而是班布尔汗,他是天涯历史版的前版主,对于蒙古和元朝历史研究得相当深入,估计许多年纪大一点的朋友比较熟悉他。

由于种种原因,他后来离开了天涯,我曾游说他下河,但答复不置可否,可我还是很希望将来这里能有他这样的高手。

不过嘛,要是有人献花的话,我还是愿意代收的:)

闲话不多说了,开贴。

*********************************************************

《一、扑朔迷离的建国》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明清之际的所有蒙古汗国中,它的建立时间恐怕是最有争议的了。

《蒙古民族通史》中,把汗国的建立定在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是以噶尔丹打败自己岳祖父鄂齐尔图彻辰汗为标志。

法国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把建立时间推前到1634年(明崇祯七年),建立者是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珲台吉。

日本学者若松宽在《清代蒙古的历史与宗教》中,与勒内.格鲁塞说法相同,认为巴图尔珲台吉继承父亲哈拉忽剌的事业,在1634或者1635年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苏联学者伊.亚.兹拉特金在《准噶尔汗国史》中,也将汗国的建立时间定在1635年。

日本学者宫胁淳子虽然在《最后的游牧帝国》中压根就不承认有“准噶尔汗国”的存在,只认为是“部”或者“珲台吉国”,但也认为其崛起应该从巴图尔珲台吉开始。

学术问题是不能民主的,不能哪方人多便听哪方。但大多数专家把时间定在1634-1635年之间,总是有一定道理。

游牧汗国的建立,其国名都是后世的学者为了叙述方便而加上去的。例如前文的叶尔羌汗国,其建立者是取名“Mamlakat-Moghuliye”,意即“蒙古国”,而与其差不多同时建立的印度的莫卧儿帝国,其名称是“Moghul”,也是“蒙古国”的意思。为了区分,便前者为叶尔羌汗国,后者为莫卧儿帝国了。

因此来说,“准噶尔汗国”也是后世学者叫出来的,是对统治天山地区的游牧政权的称呼。而其建立者和之后的统治者,都称自己为“准噶尔”的可汗或者珲台吉。那么,汗国的建立,应该从准噶尔开始在天山崛起,成为主宰天山地区以及所有卫拉特部落的时代算起。那,时间必然要定在巴图尔珲台吉身上。

也许这并不科学,但目前也只有这样的算法,看起来比较合理。

现在,我们就以巴图尔珲台吉为分界线,看看准噶尔汗国的建立过程吧。

故事还要从达延汗分封诸子开始讲起。

卫拉特人在北元时代一度成为掌控整个蒙古命运的强大力量,几乎垄断了“太师”这一职位,对可汗都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到脱欢、也先父子时代更是登峰造极,也先甚至无视数百年“非黄金家族不得称汗”的传统,自立为汗。但所谓月满则亏,卫拉特人在也先之后,内部的统一不复存在,而蒙古正统派却迎来了自己的巾帼英雄满都鲁皇后以及中兴之主巴图孟克达延汗,对其进行了坚决有效的打击,卫拉特人一蹶不振,向西迁徙,离开了蒙古中心,来到了现在新疆北部和外蒙古西部地区。

但离开中心,也不等于可以独立发展,被卫拉特人欺压了近百年的黄金家族继续向他们挥出复仇之剑。

达延汗分封诸子,幼子格埒森扎的封地是在今天外蒙古一带,因为这里靠近新疆地区,便成为了与卫拉特人作战的前哨。

格埒森扎的七个儿子在他死后继承了他的属民。而其中,第三个儿子诺诺和之子阿巴岱勇武绝伦,从十四岁起便频频率兵攻打卫拉特,到27岁时终于粉碎了卫拉特人的反抗,将他们纳入自己统治之下,派自己的儿子锡部古泰作为卫拉特人的监制官,以“珲台吉”作为称号。这本是“皇太子”的音译,但在此时,便是“副王”的意思了。

阿巴岱征服卫拉特人后,在原蒙古帝国首都和林修建额尔德尼召,并接受前来拜谒的三世达赖喇嘛赐予的封号,开始称汗,他的子孙从此世代便是喀尔喀左翼的土谢图汗。

但卫拉特人也绝非被打败后便认命的的羔羊,1588年,阿巴岱汗去世,卫拉特人群起反叛,抓住了统治他们的“珲台吉”锡部古泰,恢复了独立。

左翼土谢图汗部没有强人可以镇压,他们的长兄部落,格埒森扎的长子阿什海之孙赉瑚尔出兵进攻卫拉特,获得胜利后,四部卫拉特于1606年被迫签署和约,承认自己是赉瑚尔的属民。赉瑚尔及其子孙便世代成为喀尔喀右翼的扎萨克图汗,他也学习阿巴岱,派自己的堂兄弟硕垒乌巴什统治卫拉特人,仍是以“珲台吉”为称号。

统治卫拉特人的珲台吉政权一般被称为“托辉特部”。而在与俄国交往时,一向自称“阿拉坦汗”,因此在俄国历史学者的记述中,均把其称为“阿拉坦汗王朝”,硕垒乌巴什便是第一任“阿拉坦汗”。

阿拉坦汗王朝的历史长达61年,强盛时期,不但卫拉特人要受其统治,而且归并了整个南西伯利亚。

而准噶尔汗国便是在反抗阿拉坦汗王朝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620年,准噶尔部首领哈拉忽剌率先对阿拉坦汗王朝发动了反击,但这次反击因为没有所有卫拉特贵族的参与遭到惨败,哈拉忽剌和他的儿子们仅以身免,损失大量部众,亚梅什盐湖附近的牧地落到了阿拉坦汗手中。

这次反击虽不成功,但却奠定了准噶尔部在四部卫拉特中的崇高的威望,原本是四部卫拉特盟主的和硕特部,反而退居其次了。

1623年,内部纷争不已的四部卫拉特,终于团结在一起向阿拉坦汗王朝发动大会战。双方都投入数万骑兵,打得难解难分。混战中,“阿拉坦汗一世”硕垒乌巴什被冲进自己阵中的卫拉特勇士赛因色尔滕吉撞见,无奈进行单挑。赛因色尔滕吉虽然一口一个“殿下”,叫得恭顺有礼,手下却是毫不容情,最终将硕垒乌巴什一枪刺于马下。

统帅战死,阿拉坦汗军大败,部队主力和大量属民仓皇东撤。卫拉特人从此摆脱了自己头上的宗主。而在这次战役中,哈拉忽剌一直冲在第一线,获得重要战果,将阿巴坎河至叶尼赛河流域的吉尔吉斯人纳入自己统治之下,而这些人原本是向阿拉坦汗王朝缴纳贡税的。

经过此役,因为“始终站在卫拉特诸侯的最前线,是宁愿粉身碎骨的人物,是卫拉特独立的承担者”,哈拉忽剌领导准噶尔部成为卫拉特最强大的势力,这为他的儿子巴图尔珲台吉建立汗国奠定了基础。

会战之后的11年间,哈拉忽剌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和扩充的实力,逐步推行统一卫拉特的行动。统一,必然是要依靠暴力,于是便出现了“恃其强,侮诸卫拉特”的情况,1628年,土尔扈特部不堪其扰,举族西迁,来到伏尔加河流域自成一体。

而到了1629年秋末,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首领拜巴噶斯在家人争夺财产的内讧中被杀,其弟图鲁拜琥继承了首领之位,这就是著名的顾实汗,和硕特的实力进一步衰弱。但顾实汗是以“聪慧”著称的首领,从不与哈拉忽剌硬顶,处处退让,并与之配合对外发动战争。刚继位不久,顾实汗便与哈拉忽剌一起组织卫拉特联军第二次发动了对于阿拉坦汗王朝的会战,“阿拉坦汗二世”鄂木布额尔德尼再次战败,天山草原几乎完全成为卫拉特人的牧场。

经过此战,准噶尔气势愈加灼人,和硕特处于下风,卫拉特内部彻底大洗牌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1634年,哈拉忽剌去世,传位于长子巴图尔,达赖喇嘛赐封号为“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从此便以巴图尔珲台吉之名出现在中亚历史上。

巴图尔珲台吉继续父亲的统一政策,甚至与顾实汗起了激烈冲突,及至刀兵相见。幸亏顾实汗不带随从前往巴图尔珲台吉的大帐相见,提出和解,双方才偃旗息鼓。但是,一个要建立统一的汗国,一个是联盟的盟主,最后的决战,可说是不可避免的。

而历史终究没有让这两个英雄人物来场对决,他们共同信奉的藏传佛教格鲁派此时遭了大难,统治西藏的噶玛政权对格鲁派步步紧逼,甚至组织了“反黄教联盟”,准备彻底铲除格鲁派。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派遣使者携密信来到卫拉特,面见顾实汗,希望他能负起“持教法王”的重任,前去援救。

是留下来等待未知胜败的决战,还是去保卫教主并独立发展,两者之间顾实汗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他向巴图尔珲台吉征求意见,巴图尔珲台吉也想尽快摆脱这个绊脚石,便欣然同意,并亲自协助。

于是,1636年,顾实汗和巴图尔珲台吉以及几乎所有的卫拉特贵族率领军队南征青海,击败了“反黄教联盟”的主要成员绰克图台吉。顾实汗率部留在了青海,继续完成护教大业,而巴图尔珲台吉则在得到大量珍贵的礼物并迎娶顾实汗的女儿之后,返回了卫拉特。

卫拉特联盟至此完全瓦解,拥有力量的首领们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汗国。顾实汗日后在拉萨建立了囊括青、藏、康区的和硕特汗国,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在伏尔加河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而巴图尔珲台吉虽然还要和顾实汗的侄子鄂齐尔图用“合约尔台吉”的名义管理卫拉特,但实际上已经“成了所有卫拉特领地的专制执政者”。

准噶尔汗国便是在此时,正式诞生,也就是1636至1637之间。

通宝推:敲门,老顽童,云意不知沧海,桥上,五藤高庆,玉垒关2,常识主义者,dahuahua,奔波儿,履虎尾,SleepingBeauty,可爱的中国,
家园 《二、开国汗王的三次亮剑》

巴图尔珲台吉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实现了父亲未尽的理想,但摆在他面前的,可不是天下太平的景象。

西面,是卫拉特人的宿敌哈萨克汗国,此时正是骁勇的叶斯穆汗统治时期;

西北,俄罗斯帝国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后稳步推进,已经将势力扩展到亚梅什湖地区,原本臣服于准噶尔的吉尔吉斯人开始向俄国纳贡,而沙皇且频频派使者前来希望巴图尔珲台吉加入俄国国籍;

东面,虽然阿拉坦汗王朝已经衰落,喀尔喀三部汗王不再有西进的意思,但后金帝国的迅速崛起让人炫目,北元蒙古末代可汗林丹汗败死于皇太极手下,漠南蒙古全境被纳入后金帝国版图,皇太极在1636年接受了“博格达.彻辰汗”尊号,并改国号为“清”,即皇帝位。对于还未臣服的蒙古各部和独立汗国,清帝国皇帝的野心绝不亚于俄国沙皇;

南面,天山南麓的叶儿羌汗国在经过多年混乱之后,产生了一位中兴之主阿卜杜拉哈汗,一时间君臣同心,国势强盛。虽然不会北犯,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威胁。

这是货真价实的强敌环伺。

亮剑,是准噶尔汗国的开国汗王的必然选择。

第一剑,他指向了对蒙古各地发出威胁的清帝国。

为了应付清帝国的压力,巴图尔珲台吉与喀尔喀的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向所有部落和汗国发出倡议,要求举行会盟,共同应对危机。

此时,清帝国边界上,蒙古人的汗国鳞次栉比:漠北,是喀尔喀三部,其实也应该叫做“汗国”——土谢图、札萨克图、车臣;青藏,是顾实汗建立的和硕特汗国;唐努兀良海和科布多一带,是“阿拉坦汗王朝”;新疆,北部是准噶尔,南部是叶尔羌。土尔扈特汗国虽然在伏尔加河流域,但与故地的乡亲们仍然联系十分紧密。

清朝和明朝不同,对于蒙古,并不满足于羁縻,而是想着兼并。北元林丹汗在清朝的压力下拼死挣扎时,其他汗国都在看热闹。如今北元灭亡,漠南尽属清土,人们才感到唇亡齿寒。因此巴图尔珲台吉登高一呼,立即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响应。

1640年9月,大会如期在塔尔巴哈台地方的乌兰伯勒奇尔召开。

这可算是蒙古世界的联合国大会。

喀尔喀三部汗王除了车臣汗硕垒因为年老派儿子参加外,扎萨克图汗素巴第、土谢图汗衮布均亲自到来。阿拉坦汗王朝二世汗鄂木布额尔德尼,和硕特汗国的顾实汗,土尔扈特汗国的和鄂尔勒克也都亲自与会,再加上有实力的首领,有威望的活佛和大喇嘛,共有27 位首脑参加。

只有叶尔羌汗国,虽然也是蒙古人后裔,还以察合台汗国的继承者自居,但因为信仰伊斯兰教,和其他信仰佛教的蒙古汗国早就有了“非我族类”龃龉,所以没有与会。

大会的主持者,自然是倡议者和此时风头最劲的准噶尔汗国的统治者巴图尔珲台吉。

大会上,众人均认为吞并了漠南蒙古的清帝国是最危险的敌人,为了生存,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可众多的汗国和部落如何才能团结?除了定制法典,别无办法。于是,经过反复磋商,《喀尔喀卫拉特法典》诞生了。

这是一部既确定了国与国关系,又确定了人与人关系的《法典》。其中规定,喀尔喀各部与卫拉特是彼此关照,互相负责的整体,不得互相侵略和掠夺,原有的战俘、移民和逃散人员问题,都要按法律解决,不得诉诸武力。一旦大敌来犯,要互相通报,一致对敌,有见死不救,怯阵脱逃的,要处于重罚。

在确定了这些大方向之后,《法典》还明确规定了,贵族之间,贵族与平民之间,贵族与奴隶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有对宗教人士的专门条款。

《法典》的颁布,使得蒙古人在北元灭亡后重新树立起了抗清大旗,而掌旗者,无疑便是巴图尔珲台吉。

第二剑,他刺向了步步蚕食自己领土的俄罗斯帝国。

1643年,巴图尔珲台吉率领2000军队驻扎在亚梅什湖,打击俄罗斯的“探险队”,并围困塔拉城堡,威胁到原西伯利亚汗国首都秋明城的安全,“以火和剑威胁西伯利亚诸边境城市”[7]。

此时在西伯利亚力量还较为薄弱的俄国,只得暂时停下脚步,承认吉尔吉斯人对俄、准两方都有纳贡的义务,并开放秋明城作为对准噶尔的贸易站。

第三剑,便对准了哈萨克汗国。

早在1635年,巴图尔珲台吉便打败了叶斯穆汗的军队,俘虏了王子杨吉尔。但看到杨吉尔人才难得,巴图尔珲台吉不忍杀害,任其逃走。岂料,杨吉尔并不念不杀之恩,而是图谋复仇,频频袭击边境上的准噶尔人。

巴图尔珲台吉决定将这只当年放归深山的老虎再抓进笼子。1643年,他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远征,和鄂齐尔图一起召集了25000军队(一说5万人)前去进攻杨吉尔。对巴图尔浑台吉来说,这本是一次必胜的战争,但他却小看了在哈萨克历史上极为著名的英雄杨吉尔。

杨吉尔迎战的部队只有600人,双方人数悬殊极大,但杨吉尔却依托地形,用300人扼守准噶尔军必经之路峡道要塞,另300人绕到准噶尔军背后。

双方刚一交战,准噶尔军便遭到前后夹击,原本如此少的部队不会有什么重大的战果,但杨吉尔的部队全装配了最新式的火枪,并且都是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这一下,准噶尔军阵势大乱,死伤枕藉。就在此时,另一位哈萨克首领雅兰图什率军20000前来增援,巴图尔珲台吉无奈撤军。

这一仗,成就了杨吉尔在哈萨克人心中的千古英名,按俄国人的记载,600人杀死准噶尔军近万人,这应该是有些夸张的。如真有这样大的损失,巴图尔珲台吉必然要一蹶不振。但这次交战却无疑是一场惨败。

如此窝囊的战果让巴图尔珲台吉耿耿于怀,第二年便想兴兵复仇,但考虑到战争创伤并未平复,又有人从中斡旋,便作罢。

直到9年后的1652年,巴图尔珲台吉终于再起倾国之兵远征哈萨克,这一次已经是哈萨克汗的杨吉尔没有能再创造奇迹,在交战中战死,哈萨克人大败。从此,哈萨克人“在所有事情上都仰望着巴图尔珲台吉,并服从他”,成为了准噶尔汗国的藩属。

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将珲台吉之位传给了自己的第五子僧格。此时的准噶尔汗国已经是北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鄂毕河中游,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南至天山北路的大国了。

僧格继承了父亲的丰厚遗产,但要保住这份遗产,他还要不断的亮出自己的宝剑,无论是对外来的强敌,还是觊觎自己位置的兄弟们。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三、内讧中也有作为》

因为弟弟噶尔丹的光辉太过耀眼,在准噶尔汗国的历史上,僧格总是一个被一笔带过的名字。似乎因为无休止的内乱,让这个第二任珲台吉毫无作为,只能在与兄弟的内斗中浪费光阴。

事实并非如此。

僧格是一个强者,一个即使遭遇内讧,也仍会有所作为的强者。

巴图尔珲台吉临终前除了将珲台吉之位传给僧格,还将自己的财产分成两分,一份给僧格,另一份则给其他八个儿子。

这并不公平,父亲对于儿子们总会有偏爱和疏远。但这样的不公平必然会导致兄弟相残。巴图尔珲台吉尸骨未寒,以僧格的异母兄弟车臣、卓特巴巴图尔为首的儿子们便起兵叛乱,对僧格展开了进攻。

兄弟阋墙,汗国的其他贵族也分成了两派,分别支持双方,借以捞取自己的利益。

僧格的岳父,已经被达赖喇嘛册封为“彻辰汗”的鄂齐尔图,僧格的叔叔楚琥尔乌巴什支持僧格,形成了南阵营;而鄂齐尔图的弟弟阿巴赖台吉则支持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形成了北阵营。

双方的混战时断时续,延续了近十年之久,由于在卫拉特人中具有崇高威望的活佛咱雅班第达的斡旋,全面的内战没有爆发。但在这大战未发,小战不断的进程中,僧格逐渐取得了优势,在优势之下,他腾出手来,开始应付外在的敌人。

因为汗国内乱,一些原本臣服的属民纷纷脱离汗国的控制,而俄罗斯帝国也重新开启了南下的脚步,将准噶尔的贡民吉尔吉斯人扣留在托木斯克。僧格多次派使者交涉,始终得不到回复。

1666年冬,俄国派使者库尔文斯基来到卫拉特,携带了沙皇的书信和大批礼物,但要求僧格、楚琥尔乌巴什等人用臣属的礼节迎接:问候沙皇健康,起立接受书信和礼物。僧格等人不禁大怒:“难道我是沙皇的臣属,为什么我要这样恭顺地接受他的国书和礼物?我作为台吉,无法深忍受这样的屈辱!……”而对于归还吉尔吉斯人的问题,僧格拒绝给予让步。

库尔文斯基没有完成使命,只得返回,僧格为了继续交涉属民问题,派使者随他一起回去。岂料,在托木斯克,准噶尔的使者被俄国扣押。

僧格忍无可忍,1667年5月派出4000军队包围了俄国在准噶尔边境的卡拉斯诺亚尔斯克城,洗劫了城郊,杀死并俘虏大量俄国士兵。并向城里宣布:“把所有的吉尔吉斯人交还我们,并放出人质,我们就停战,不然,我们不拿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决不罢休”[11]。

看到准噶尔人不惜诉诸武力,沙皇再次派伯林为首的使团前往卫拉特前去交涉。

而在伯林使团到达之前,有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了沙皇宫廷:僧格彻底摧毁了阿拉坦汗王朝。

此时的阿拉坦汗王朝的执政者,是阿拉坦汗三世额磷沁罗卜藏,与历任阿拉坦汗一样,是一个坚定的抗俄派,在面对俄国要求其臣服的时候也表示:“即使给予金银礼物,也不能接受臣属的名声。即使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务都消失了,名誉却是在死后也永存”。

横挡在侵夺喀尔喀草原道路上的障碍消失了,俄罗斯无疑感到高兴。

同样对俄国深恶痛绝的僧格,为什么要攻打阿拉坦汗王朝呢?

原来,额磷沁罗卜藏作为札萨克图汗的表兄弟,插手亲戚的家族事务,于1662年公然违反《喀尔喀卫拉特法典》,攻杀新任扎萨克图汗旺舒克,拥立绰默尔根继任扎萨克图汗。

按照传统,阿拉坦汗王朝原本是札萨克图汗的属国,这既违反《法典》,又以下犯上的行为,完全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几乎所有的汗国和部落都起兵攻打额磷沁罗卜藏,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其他贵族由东向西,僧格领兵由西向东,两路夹击。

额磷沁罗卜藏首先被土谢图汗击败,逃到叶尼塞河上游。不等站稳脚跟,便又受到僧格的截击,于1667年被彻底打败,本人也被僧格俘虏。

为了表示严厉的惩罚,僧格将额磷沁罗卜藏的右手砍下,并将狗肉塞进他的嘴里,进行了极大的侮辱。这位阿拉坦汗从此便被僧格囚禁,后虽然脱逃,但那个曾经强大的“阿拉坦汗王朝”烟消云散了。

这场事变,不但使得阿拉坦汗王朝崩溃,更使得喀尔喀从此动荡不宁,《法典》威严无存,各汗国会盟之时那种精诚合作,患难与共的氛围一去不返。

从此,蒙古世界的联合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经过此役,僧格的实力获得了壮大,牧场、属民增多,在准噶尔内斗中优势更为明显,他的异母兄弟们不得不放弃了公开对抗。南北阵营暂时取消,汗国得到统一。

对于武力更加自信的僧格,在接待伯林使团的时候,语气更为强硬:“我已经派出六个使者向沙皇陛下谈有关我的惕列乌特人问题,如果沙皇还不交出他们,我就要攻打托木斯克和库兹涅茨克城,就不能怪我了”。

当伯林返回时,僧格派使者携带自己致沙皇的亲笔信随行,在托木斯克,僧格的使者再次向俄国的维尔亚米诺夫宣称:“如果沙皇不放迁来托木斯克的吉尔吉斯人回去,僧格台吉就要攻打托木斯克和库兹涅茨克城,要在托木斯克城驻扎三年”。

一再的战争威胁,俄国紧张起来,开始增加边境驻军,并随时关注准噶尔的动向,但提到归还属民,仍是坚决不予回复。

僧格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但在南方的邻居的内乱,中断了他的计划。

准噶尔汗国南方,便是察合台汗国的继承者叶尔羌汗国。此时,“中兴之主”阿卜杜拉哈汗已经被儿子逼迫逃亡国外,其子尤勒巴尔斯汗和他的叔叔伊斯玛依勒王子争夺统治权也到了白热化阶段,尤勒巴尔斯汗屡战屡败,无奈之下向准噶尔求援。

从祖父哈拉忽剌到父亲巴图尔珲台吉,都在设法征服叶尔羌汗国而未能如愿,如今来了这么好的机会,僧格自然不愿放弃,将对俄国的战争准备暂时停顿,1668年派兵进入叶尔羌。

在准噶尔军的协助下,尤勒巴尔斯汗稳定住了局势。但准噶尔军并不撤走,和一些反对他的贵族合谋,发动政变将他杀死,立其子阿卜杜.拉提夫为傀儡可汗。

僧格控制叶尔羌的目的眼看便要达到,可尤勒巴尔斯汗的叔叔伊斯玛依勒王子听闻汗廷有变,迅速组织军队包围了首都,并在反对准噶尔人的贵族支持下,废黜了傀儡可汗,自任叶尔羌汗,准噶尔军无法立足,撤回了本土。

想用宫廷政变的方法消灭敌国的计划失败,僧格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而与俄国的战争又重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人算不如天算,刚策划了他国宫廷政变的僧格,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很快也成了一场宫廷政变的牺牲品。

1670年的一个深夜,正在自己宫帐里熟睡的僧格,被一阵嘈杂声吵醒,朦胧的睡眼里出现了数把寒光逼人的马刀,随着刀光起落,这个执掌准噶尔汗国17年的珲台吉倒在了血泊之中。

僧格之死使得准噶尔一片混乱,而一直在警惕僧格前来骚扰的俄罗斯消息却相当闭塞,直到一年后,俄国西伯利亚当局才得知:僧格的异母兄弟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发动政变,在深夜将他袭杀在自己的宫帐里。

而让俄国当局感到奇怪的是,政变的发动者车臣很快便被诛杀,卓特巴巴图尔逃亡去了青海,都没有成为新的珲台吉,而继承珲台吉之位的,是僧格的另一个弟弟,一个有着“呼图克图”称号的活佛。

这个人是谁?他掌管准噶尔汗国之后,会做些什么?

家园 《四、帝国时代的开创者》

在最后一批游牧汗国中,准噶尔是唯一一个被称为“帝国”的国家。

要成为“帝国”并不容易,必须要统治或支配广阔的地域,在国际上或某一地区强盛一时的国家,才会被认可为帝国。

饶有趣味的是,勒内.格鲁塞在《草原帝国》中,把巴图尔珲台吉和僧格统治时期称为“准噶尔王国”,而在之后,便命名为“准噶尔帝国”。

继承僧格事业的人,无疑至关重要。

当僧格在宫廷政变中殒命,准噶尔一片大乱的时候,这个帝国时代的开创者还在遥远的拉萨,追随五世达赖喇嘛学习佛法。

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格鲁派温萨活佛系统的第四世活佛,这一年26岁。

当他还在母亲腹中的时候,拉萨的三世温萨活佛罗卜藏丹津纳木措在卫拉特传教,受到所有贵族的尊重和崇敬,尤其是巴图尔珲台吉更是将其待为上宾。

这温萨活佛在格鲁派中极为尊贵,原被称为“温萨噶举”,在传到第七世罗卜藏确吉扎勒森时,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便成为班禅转世系统。而温萨系统则由三世班禅的徒弟,四世班禅的师傅桑杰伊西承袭,再传而到罗卜藏丹津纳木措,是为温萨三世。

温萨三世在卫拉特多年,广布佛法,信徒众多,且在很多政治事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前文所说的塔尔巴哈台大会上,他便是首席大喇嘛。

当温萨三世准备离开卫拉特返回拉萨的时候,巴图尔珲台吉的妻子尤姆哈噶斯抓住他的马镫恳求道:“我现在只有一子,请活佛再赐我一子。”温萨三世回答:“我是出家人,不能赐予儿子。”尤姆哈噶斯道:“您作为僧人不曾赐予我儿子,但您年事已高,转世可以作我的儿子吗?”温萨三世见她态度诚恳,便答应了。

这并不是随口地答应,而是应允将自己转世于巴图尔珲台吉家。温萨三世回到拉萨后不久便圆寂了,而在次年,尤姆哈噶斯果然产下一子,众人均说是温萨活佛转世。这时,是1635年。

这个孩子,便是僧格的同母弟,俗名噶尔丹。在不到十岁的时候,西藏教廷派出高僧正式指认噶尔丹为四世温萨活佛,并迎回拉萨。

既是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又是温萨活佛转世,小噶尔丹一到拉萨,便受到高规格待遇,受教于两位教主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门下。在这里,他结识了好友,日后成为和硕特汗国第巴的桑结嘉措。

在浓厚的宗教氛围中长大的噶尔丹,并没能洗去他草原人固有的豪气,学习经书远不如武枪弄棒的兴趣大,“不甚爱梵书,唯取短枪摩弄”,但若不是哥哥的突然遇害,他注定只是终身面对青灯黄卷的活佛。

命运总是让人措不及防,对于家乡所发生的一切还懵然不知的噶尔丹,于1670年的一天在拉萨见到了自己的母亲尤姆哈噶斯。

尤姆哈噶斯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当年,她使自己的儿子成为了活佛,如今,又在为儿子成为汗国统治者奔走。僧格死后,她日夜兼程赶到拉萨,面见了五世达赖和自己的儿子,通告了准噶尔的情形,并希望儿子能够还俗返乡,继承珲台吉之位。

五世达赖在西藏历史上被称为“伟大的五世”,并不仅因为他精研佛法,道行高深,更重要的是他有着敏锐而长远的政治眼光。此时,和硕特汗国已经是第三任汗王达赖汗进行统治,经过多年努力,五世达赖已经从汗廷收回了诸多权力,但若是没有一个可靠外援,完全实现政教合一总是遥遥无期。因此,五世达赖毫不犹豫的同意噶尔丹还俗返乡,并在临行前“多秘语,膜拜别”。

教廷的支持只是精神上的,噶尔丹仍是孤身一人。如果政变的发动者车臣、卓特巴巴图尔有一个能稳定准噶尔的话,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可当噶尔丹风餐露宿,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准噶尔,踏上故乡土地的时候,乱局还在继续。忠于僧格的部众散落四方,没有臣服于政变者。而其他大贵族则在冷眼旁观,并没有聚集在车臣麾下。

既是僧格的同母弟弟,又是从圣城归来的活佛,噶尔丹很快便聚集了千余骑兵。

聚集兵马的速度不可谓不快,但这相对于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来说,还是太弱小了。

众人都认为应该先整顿兵马,静观待变。噶尔丹力排众议,命令立即向两个哥哥发动进攻。

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集结了万余骑兵迎战,人数是噶尔丹的十倍,但任何战争,人数都不是最重要的,士气的高昂与否往往决定胜负。

战斗开始,面对着还有些彷徨的部下,噶尔丹跃马挺枪,高喊着:“汝等视吾枪所向!”身先士卒,突入阵中,斩杀百余人。见到主将如此,部下们也人人奋勇。仓促召集的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军无法抵挡而溃散,只好退守险峻的金岭口。

噶尔丹率军紧追而至,但面对高山和守军的“石如雨下”,无人敢上。噶尔丹率领二十名骑兵率先登山,部下士气大振,呼声震天,跟随前进。击溃守军后,噶尔丹亲手将车臣擒拿,卓特巴巴图尔再无斗志,率残部逃往青海。

一场漂亮的开场白后,噶尔丹成为准噶尔汗国新的珲台吉,从僧格被杀,到他从西藏返回平定叛乱,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俄国史家形容这是“异常迅速的,几乎是闪电般的对付方法”。

继承珲台吉之位的同时,噶尔丹按照传统迎娶了僧格的妻子阿奴,她是鄂齐尔图彻辰汗的孙女,“慧而美,深爱噶尔丹”,成为噶尔丹的终身伴侣和得力将领。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噶尔丹志得意满,开始了自己为帝国时代所进行的准备——整合内部。

一个新兴强者要在国家内掌握最高权力,往往首先面对的是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的人,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兄弟,或者是其他亲人。噶尔丹所面对的第一个人,是自己的叔叔楚琥尔乌巴什。

有人说楚琥尔乌巴什是僧格之死的幕后主使人,还有人说是楚琥尔乌巴什的儿子哈巴班第曾经与僧格有隙,所以才遭到噶尔丹的进攻。这些可能都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僧格死后,楚琥尔乌巴什是绰罗斯家族实力最为强大的贵族,是噶尔丹集权的障碍。

但楚琥尔乌巴什老谋深算,决不是车臣等人所能比,羽翼未丰的噶尔丹仓促发动的进攻遭到了失败。为了积蓄力量,他放弃了父亲建造的都城博克塞里,将牙帐迁到喀喇额尔奇斯。

在近两年的韬光养晦中,俄罗斯对这个新人频送秋波,多次遣使沟通。噶尔丹对俄国也表示出了相应的友好,不再坚持哥哥僧格的强硬态度,避免边境不稳。但当俄国得寸进尺,1672年派人侵入准噶尔境内进行掳掠时,噶尔丹立即派丹津和硕齐以及阿巴哈率领5000军队驻扎到边境的克穆齐克河岸边,对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实施压力,要求卡钦、阿里、卡马辛等部落向自己纳贡,迫使俄国惩办了肇事者。

1673年,汗国大多数部落都已经归附,反攻的时刻已到,噶尔丹起兵再次攻打楚琥尔乌巴什,大获全胜。楚琥尔乌巴什和儿子哈巴班第逃到鄂齐尔图彻辰汗处避难。

鄂齐尔图彻辰汗是顾实汗大哥拜巴嘎斯之子,当年顾实汗远征青藏,让他留守故地。随着顾实汗建立和硕特汗国之后,他和准噶尔的巴图尔珲台吉一起执掌卫拉特,被称为“和约尔台吉”。其人没什么大志,也不愿争夺过多权力。随着准噶尔实力日增,他也自愿退居二线,专心在自己的统治中心伊犁营造安乐窝,听凭巴图尔珲台吉以博克赛里为中心建立了准噶尔汗国。

在僧格执政时,鄂齐尔图彻辰汗将自己的孙女嫁给僧格,继续维持着两家友好。而对噶尔丹这个新任孙女婿,鄂齐尔图彻辰汗原本也甚为照顾,帮助其聚敛部众。对于准噶尔来说,他一直是个忠实的朋友和一个忠厚的长者。

但是,当噶尔丹实力激增,打败楚琥尔乌巴什后,将所有部落和贵族纳入麾下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鄂齐尔图彻辰汗想在继续实际的独立已不可能。已经垂暮的老人不能理解噶尔丹地雄心,更不能容忍日后自己必须无条件服从于这个晚辈,为了自保,他逐渐抛弃了翁婿之情,开始了打压。

1674年,鄂齐尔图彻辰汗亲率大军将已经归附噶尔丹的杜尔伯特部阿拉达尔台什、和硕特部丹津洪台吉和土尔扈特部衮布台吉收降,将他们迁往塔尔巴哈台。并派使者前往青海,与那里的和硕特台吉们商议夹击噶尔丹的计划。

但信使在半路上被噶尔丹属下截获,得知岳祖父如此大的动作,噶尔丹开始全面备战,率领人马自喀喇额尔奇斯移动至博克塞里过冬。

见到孙女婿不战先退,鄂齐尔图彻辰汗麻痹大意。不料,1675年,噶尔丹派大将马罕为先锋,越过齐尔山的骆驼脖子岭,向叶密立草原挺进,正在喀喇布和里克过冬的鄂齐尔图车臣汗措不及防,部众溃散,只得越过阿拉套山脉,退往塔拉齐。

马罕率军紧追,在塔拉齐与鄂齐尔图彻辰汗的部队遭遇,双方交战,鄂齐尔图彻辰汗再次战败,逃往裕勒杜斯河,妻子儿子均四处逃散。

1676年,噶尔丹向鄂齐尔图彻辰汗派出使者,希望他归降,并保证不加以伤害,鄂齐尔图彻辰汗走投无路,于是年10月在塞里木湖以南向噶尔丹投降。噶尔丹履行诺言,将古鲁克辛一鄂托克人畜赏给他,使其安度晚年。但将楚琥尔乌巴什永远囚禁,处死其子哈巴班第。也就在这时,他将牙帐迁到伊犁,这里从此成为准噶尔汗国近百年的统治中心。

清朝和俄国史书皆说噶尔丹将自己的岳祖父和恩人打败杀死,这只能说是为了丑化敌人而必须的宣传了,鄂齐尔图彻辰汗至此一直居住在博尔塔拉,到1680年方才去世。

1678年,汗国内部再也没有可以问鼎最高权力的对手,噶尔丹巩固了父兄留下的基业。是年,五世达赖喇嘛派遣使者赐封噶尔丹为“丹津博硕克图汗”,他成为继也先之后,绰罗斯家族第一个拥有“汗”号的统治者。

每一个帝国的开创者,都要对国家的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噶尔丹也不例外,成为可汗后,他确立“宰桑”制度,规定汗国最高权力属于汗廷,可汗身边设立宰桑数名,帮助处理日常事务,凡大事均要禀明大汗。汗廷以下设立兀鲁斯-鄂托克-爱马克-四十户-二十户等单位,分别由诺颜、洪台吉、宰桑、爱马克之长、德木其、舒楞额、主管人等大小官员管理,百姓诉讼由扎尔固沁负责,重大案件则由汗国大扎尔固沁裁断。

为休养生息,噶尔丹颁布一系列敕令,命令招抚部众,奖励畜牧和耕种,并命令各鄂托克之长救济赤贫部众。同时开办银矿、铜矿,铸造货币,发展手工业。

1679年,噶尔丹开始了对外扩张,准噶尔的“帝国时代”开始了。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五、“统一在一个法律之下”》

一个帝国的开创者,比前人优秀的不仅仅是能力,还有志向和眼光。

与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以自保为目标不同,噶尔丹始终以统一蒙古,称霸中亚,建立一个与清、俄等量齐观的大帝国为理想。甚至在一些史料中,还看到他有“促夏执金,混为一尊”的雄心。

有这样的目标,他就不得不准备挑战清朝这个庞然大物。

在与清帝国正面对决前的11年间,他按着自己的理想在一步步前进。

1679年,噶尔丹收到了老师五世达赖的亲笔信,而送信者是一个伊斯兰教长,叶尔羌汗国白山派的和卓伊达耶提拉。老师在信中要求噶尔丹帮助这位和卓回国,并确立其在那里的统治。噶尔丹明白,老师决不是要自己助人为乐,而是用这个人来给自己当钥匙,打开一统天山南北的大门。

但叶尔羌汗国毕竟以经立国160余年,能不能一举征服还是未知数。噶尔丹先做了试探,派大将阿拉达尔和硕齐率兵3万攻入叶尔羌汗国东部,连下哈密、吐鲁番、察力失等城,各城总督纷纷投降,叶尔羌一半的领土卷席而定。

看到对方果然是个软柿子,噶尔丹信心大增,1680年,亲率12万大军以伊达耶提拉为前导,兵分三路攻向叶尔羌。由于有白山派教徒的策应,除了在喀什噶尔和首都叶尔羌城受到激烈抵抗外,其余各地均是不战而降,噶尔丹俘虏了叶尔羌汗伊斯玛依勒和所有汗室成员,将他们囚禁在伊犁,立阿卜杜.里什特为傀儡可汗,封伊达耶提拉为“阿巴克”(首领),作为自己在南疆的代理人。

察合台汗国的继承者叶尔羌汗国至此灭亡,成为每年向准噶尔缴纳10万两白银、24万斤麦以及其他贡赋的后勤基地。

也在同一年,噶尔丹向清廷派出使臣,说明自己受达赖喇嘛册封为“汗”,希望得到清廷的承认。康熙皇帝虽然认为“从无以擅称汗号者,准其纳贡之例”,但此时三藩之乱正如火如荼,实在无暇西顾,便以“特遣使入告,应准其献纳”为理由“从之”。这是康熙皇帝和噶尔丹的第一次碰撞,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并未对这个日后的大敌过于看重。

而轻易的统一了天山南北,并看到清廷无意西进的噶尔丹,继续对周边地区进行扩张。

为了增强军队战斗力,噶尔丹更新装备和战术。他命工匠打造大量锁子甲,必须要求弓箭无法射穿,如做不到,便要处死工匠,这样的战甲所有战士人手一件。同时,制造和购买大量火枪,每当与敌交战,先用火枪射击,然后弓箭,最后再近身肉搏,同时用骆驼运载大炮,组成随军炮队。为保证军需,更是规定每次出征,富裕家庭准备十匹马,三峰骆驼和十只羊,而贫困家庭则准备五匹马,一峰骆驼和五只羊。

噶尔丹对自己“新军”充满信心,他踌躇满志,兵锋直指在僧格时不再甘为藩属的哈萨克汗国。

1681年,噶尔丹出征哈萨克。此时统治哈萨克的,是杨吉尔汗之子头克汗。他与准噶尔有杀父之仇,自然不能俯首称臣。可见噶尔丹来势汹汹,头克汗采取缓兵之计,亲自带少量随从面见噶尔丹,表示服从,并邀请其进入自己的首都塞里木城宴饮。

噶尔丹原本就没有把哈萨克人放在眼里,见其服软,不疑有它,率军进入塞里木城与头克汗把酒言欢。

岂料,头克汗虚与委蛇,只是为了等待援兵。到了夜间,准噶尔的士兵大部分都喝得的大醉,疏忽防范。从各地赶来的哈萨克骑兵立即将准噶尔军包围,不由分说,四面突击。而头克汗也指挥城中人马内外夹攻。

准噶尔军措不及防,火枪来不及装填,马匹也大多陷入雪坑,只得在被动中进行肉搏。战斗持续到天亮,噶尔丹大败亏输,兵马损失过半,只得率败军撤回本土。

“新军”初露锋芒,却先栽了个跟头,噶尔丹愤恨不已,但他“未尝挫锐气,益征兵训练如初”,继续进行自己的军事改革。

来年,整顿军马的噶尔丹再次进攻哈萨克汗国,大败头克汗,连下塔什干、塞里木等城,并俘虏其子,报了一箭之仇。哈萨克人流离失所,惨不堪言。

为了展现自己的成功,噶尔丹将俘虏送往西藏献给自己的老师五世达赖喇嘛,但他并不知道,此时他的恩师已经圆寂,他的同窗好友桑结杰嘉措密不发丧,暗中执掌着黄教最高教权。桑杰嘉措以达赖喇嘛的名义写信给噶尔丹,大加鼓励。

有了“老师”的赞赏,噶尔丹干劲十足,继续西征,并一路凯歌:

1683年,征服黑海沿岸的诺盖人的“美人国”;

同年,进兵费尔干,击败乌兹别克人;

1684年,派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第三次征伐哈萨克汗国,迫使其臣服;

1685年,完全占领费尔干……

到1686年,噶尔丹统治下的准噶尔汗国,不但包括了今天新疆全境,且占有今天中亚五国的大量土地,边境可达黑海沿岸。中亚重要的贸易城市,如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奇均在其掌控之下。西面的威胁已经完全打碎,噶尔丹开始向汗国的东邻投去了充满欲望的眼光。

那里的喀尔喀蒙古三部,此时仍在内讧不断。在1662至1667年的阿拉坦汗之乱中,原扎萨克图汗的众多部众逃难到土谢图汗处,土谢图汗从此拒不归还,两部由是纷争不断,至今尚未解决。

西藏的教廷和北京的清廷都准备派人进行调解,噶尔丹也准备介入其中。

一件事有三个“和事佬”已经够乱了,而这三个“和事佬”又各怀心腹事;以五世达赖名义执掌教廷的桑结嘉措意图扩大黄教在喀尔喀的影响;康熙皇帝想借机归并喀尔喀;而噶尔丹则更是直截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意图:“我们是蒙古人,统一在一个法律之下。让我们联合起来,收复那原来属于我们,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帝国吧!”

他不断的扩张领土,扩充实力,就是要统一蒙古,而他知道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和已经归并漠南蒙古,并对喀尔喀蒙古也跃跃欲试的清帝国展开全面的决战。

1686年,身为准噶尔汗国的丹津博硕克图汗,中亚地区无可争议的霸主,噶尔丹认为自己已经有这个实力了。

是年8月16日,喀尔喀所有贵族聚集于库伦伯勒奇尔举行大会,清廷代表,理藩院尚书阿尔尼,西藏教廷的代表噶尔亶席勒图与会。

这原本是一场旨在调解纠纷,恢复和平的大会。但在与会各方的精诚合作下,成为了一场改变中北亚格局大战的导火索。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感觉葛尔丹的军事能力还是不出众啊

经常打个败仗啥的,不过治军的思路还不错,政治上可能也比较强

家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家园 呵呵!双响炮!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8 铢钱。

家园 哈哈!三响,连接三响炮啊!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大发!大发!!!

家园 消费两枚通宝推荐!
家园 灰熊猫,又见灰熊猫

黄石大人穿越。

家园 《六、席卷喀尔喀 》

库伦伯勒奇尔会盟大会从一开始便矛盾重重。

没等开会,便先在会议主持上出现分歧——喀尔喀最高大喇嘛哲布尊丹巴一世活佛受康熙皇帝委托欲主持大会,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也大为支持。而作为西藏教廷代表的噶尔亶席勒图则被扎萨克图汗沙喇等人认为是主持大会的不二人选。

按藏传佛教的传说,哲布尊丹巴活佛最早降生在印度,为释迦牟尼佛的五百佛徒之一,后转世在西藏觉囊派,传世十五世至多罗那他。1614年,多罗那他应蒙古喀尔喀部的邀请前往库伦一带传经约20年,深得喀尔喀部诸领袖人物的信奉和支持,逐渐成为当地宗教领袖,被尊称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胜”。1634年,多罗那他圆寂,次年,喀尔喀诸汗王认定于1635年诞生于土谢图汗衮布多尔吉之子札那巴札尔为其转世,法号罗桑丹贝坚赞,这便是哲布尊丹巴一世。

1649年,罗桑丹贝坚赞赴西藏学法,并于1651年改宗格鲁派,受达赖喇嘛承认其为第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待回到喀尔喀后,在诸部汗王的拥戴下,成为喀尔喀最高活佛,管辖一切宗教事务。这样的身份地位,由他来主持大会看似理所当然。

然而,噶尔亶席勒图是达赖喇嘛坐下大弟子,在藏传佛教中地位高于哲布尊丹巴活佛,又是受最高教主达赖喇嘛之命前来,按照传统和宗教秩序应该由他主持大会。两方各持己见,相持不下。

清廷全权代表,理藩院尚书阿尔尼秉承皇帝旨意,意图控制大会,便强行让噶尔亶席勒图与哲布尊丹巴活佛并列,同坐一席,会议才勉强召开。哲布尊丹巴活佛是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弟弟,他作为主持,明显缺乏公正。阿尔尼并不知道,自己的作为给了日后噶尔丹最好的动兵借口。

经过四天的讨价还价,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与扎萨克图汗沙喇终于在压力下缔结盟约,与佛像前宣誓,互不侵害,永世友好。

没有强制力约束的盟约,只是废纸。

会盟后,土谢图汗只归还了扎萨克图汗一半的属民和牲畜,其余的全部免谈。而面对扎萨克图汗的屡次要求,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干脆厉兵秣马,准备给予武力打击了。

清廷偏向土谢图汗一方,作为扎萨克图汗的沙喇无处申诉,实力又不济,正在走投无路间,噶尔丹恰到好处的出现了。

在得知了库伦伯勒奇尔会盟的详细情况后,噶尔丹写信给察珲多尔济和哲布尊丹巴活佛,要求他们对会盟时与噶尔亶席勒图同席而坐的“大为非理”事件做出解释。察珲多尔济毫不在意,回信进行侮辱。

噶尔丹也许对这样的反应并不生气,而且感到高兴,这让他有了充分的理由介入喀尔喀事务了。他向处于劣势的扎萨克图汗沙喇发出邀请,希望与他结盟。

需要外援的沙喇对于噶尔丹的帮助完全看作是雪中送炭,毫不犹豫的答应。就在清廷主持的会盟不到一年时,1687年,噶尔丹和沙喇等扎萨克图汗部贵族在三赫格尔进行会盟,矛头直指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

为了协助盟友,噶尔丹派侄子杜噶尔阿拉布坦率军与沙喇一起游牧,谨防土谢图汗的进攻,同时为了下一步的行动,一千多名喇嘛以礼佛为名进入喀尔喀各地,为噶尔丹收集情报。

1687年在平静之中迎来了结尾。

冬季来临,牧群需要迁移到过冬的草场,噶尔丹前往额尔齐斯河过冬,与扎萨克图汗一起游牧的部队也随之撤走。几乎与此同时,得知情报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向康熙皇帝上书,告知自己打算出兵攻打扎萨克图汗,康熙皇帝命他“守前约,勿复兴兵端”,可认为胜券在握的察珲多尔济根本听不进康熙的劝告。

1688年正月,察珲多尔济率骑兵一万突然杀入扎萨克图汗部,将毫无准备的扎萨克图汗沙喇俘杀,归并了他的部众。

因为路途遥远,噶尔丹并不知道自己的盟友已经败亡,还派自己的胞弟多尔吉扎布率400骑兵前去和沙喇联系。这只小部队刚进入扎萨克图汗部便遭遇变乱,被察珲多尔济的人马包围,屠戮殆尽。

盟友被杀,胞弟遇害,噶尔丹勃然大怒,将牙帐迁往科布多,着手准备全面进攻。而北京的康熙皇帝得知察珲多尔济起兵之后,知道必然会导致准噶尔汗国的报复,连忙派人晓喻噶尔丹和察珲多尔济等人,提出“厄鲁特、喀尔喀均系本朝职贡之国”,之间的纠纷应由作为宗主国大皇帝的他来调解,要求“敕书到日,即为息争修好”。

一个并不公正的裁判,想用一纸敕书解决争端,无疑是徒劳无功。

1688年五月,噶尔丹命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留守科布多,亲率30000军队兵分两路征伐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和哲布尊丹巴活佛。

察珲多尔济也知战争决不会因为康熙的调解而平息,一面集结所有军队准备迎战,一面要求哲布尊丹巴活佛派兵支援。哲布尊丹巴活佛调集察珲多尔济长子噶尔旦台吉的5000军队和巴额尔克戴青的5000军队与察珲多尔济汇合,准备迎战。

噶尔丹起兵后,一路由他亲自率领,首先在杭爱山后掠取了右翼喀尔喀部众,然后攻入左翼,打败了噶尔旦台吉的军队,噶尔旦台吉仅率8人逃脱。另一路由他的三个侄子丹津鄂木布、丹吉拉、杜噶尔阿拉布坦率领直取额尔德尼召,将召庙烧毁,占领土谢图汗居地后继续推进。哲布尊丹巴活佛带着土谢图汗的家眷遁至车臣汗部境内的额古穆台。

在与侄子的军队汇合后,噶尔丹再次分兵越过土拉河,追击到克鲁伦河,进入车臣汗部境内,车臣汗乌默克的军队一触即溃,纷纷向南部清朝边境的苏尼特喀伦逃奔。

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此时已经所有能征调的部队全部集中起来,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博硕克图汗噶尔丹,在鄂罗多诺尔摆开了阵势。

8月28日,双方大军展开决战,准噶尔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而察珲多尔济的部队占有主场优势且人数众多,双方激战三日未分胜负。

第三日夜,噶尔丹派奇兵夜袭巴额尔克戴青的营地,一举破之。喀尔喀军阵形大乱,部队失去控制,纷纷星散逃遁。

察珲多尔济见大势已去,无奈率残部退至与清朝相邻的苏尼特地区,与哲布尊丹巴活佛会合后向清朝寻求保护。

数月之间,噶尔丹席卷喀尔喀全境,兵锋抵达清朝控制的漠南蒙古。再往前走,就要和清军遭遇了。为表示礼节,噶尔丹致信北京:“倘哲布尊丹巴往投皇上,或拒而不纳,或擒之送我”。

而清朝的康熙皇帝另有打算,在准、喀交战时,已经敕命国舅佟国纲、内大臣明珠、尚书阿尔尼等,调派“八旗骁骑营兵丁,及下五旗护军先锋”到张家口一带“以听调遣”,并征调内蒙古各旗兵丁7000余人随时备战。现在,面对着喀尔喀贵族战败穷途之后的归降,康熙皇帝和大臣们议定的结果是“喀尔喀国破,土谢图汗、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等诚心请降,应受而养之”。

康熙皇帝明显站在喀尔喀一边。对噶尔丹来说,和清朝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否就是现在?

噶尔丹没有犹豫多久,后方便有消息传来:原叶儿羌汗国的两个贵族在拘禁地伊犁发动暴乱,抢劫寺庙,他必须回师前去平定。

清朝的边境压力骤然减轻,1688年9月,正式同意喀尔喀诸汗率部入境,并发物资救济。

当噶尔丹率军回到科布多时,策妄阿拉布坦已经将暴乱平定,这本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可策妄阿拉布坦这次果敢的行动,几乎让所有人交口称赞,这使得噶尔丹对这位侄子产生了警惕:

策妄阿拉布坦是僧格的长子,父亲遇害时年仅7岁,如今已经是24岁的青年了。他是僧格的合法继承人,他对自己久居汗位难道没有不满?他现在声望如此之高,难道对自己还会俯首帖耳?何况,自己所纳的侧妃阿海,原本是他的未婚妻,他难道对自己没有怨恨?

疑心,可以毁掉一个人,如果这个人还是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就足以毁灭一个帝国。

噶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这对叔侄之间,已经暗流汹涌。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恭喜你

光荣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炮兵

家园 下河以来,头一回收得“三响”,连接三“炮”!铁手大方!
家园 这里的‘黑海’应该是里海或者咸海吧

土尔扈特部落后来在俄罗斯的落脚点倒是接近黑海,但他们对准格尔部落一直是避之不及的态度。噶尔丹的征战路线应该没有超过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区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