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建国初薄一波犯错误谈起 -- hwd99

共:💬91 🌺727 🌵3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网友发现是程序错误导致这个奇怪的结果

地的得:多干少拿是中国经济捷径吗?gcc296网友程序中的错

家园 我早就看出来了本大就是一个小型买办资本家。屁股决定脑袋么

别跟他较劲,主席教导我们 阶级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家园 前30年轻工产品遭遇生产过剩?

有什么资料支持吗?我怎么记得那个时候买轻工产品是要“工业券”的?真过剩了搞那些票证干什么?

  • -- 系统屏蔽 --。
家园 疆、藏是环境因素影响吧?

归结为文化心理不太准确吧?

西藏的气压新疆的水,才是根本因素吧?东北的地下资源可以和新疆媲美,但地上的耕地、淡水资源强多少倍?有了这些才能支持东北的农业,然后是人口,再后才是矿产、铁路网和工业。

家园 宝!

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4;铢钱:20。你,乐善:4;铢钱:-32。本帖花:4

家园 以前说过

那时,隔几年就会来个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之类八字方针,实际都是关停并转企业,降低生产能力。都是产品没有市场

家园 能劳驾给出以前的帖子链接吗?

实在是不记得以前有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从来都是缺缺缺。

家园 5.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问题及原因

5.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问题及原因

外链出处

  60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也象资本主义社会一样,出现周期性特点。 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基础上,总会出现一次大的滑坡,增长率下降,如下图。主要是大量产品积压,大量资金被占用,经济效应下降,经济无法运转。每当大滑坡来临时,中央政府就会提出调整整顿方针,实际是关停并转企业,使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大幅度削减。

  根据孙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第一次大的调整是大跃进后期,当时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压缩基本建设战线,首先要压缩基本建设规模。1960 年基本建设投资额为388.69 亿元,1961 年削减为127.42 亿元,减少2/3,1962 年又进一步削减为71.26 亿元,即在1961 年的基础上削减了55%。①这样小的规模是1953年以来所没有的。

  第二、进行关、停、并、转,缩短工业战线。这次在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工作,主要是降低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和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这首先是降低工业生产指标。1962 年5 月中央财经小组的调整报告中的指标是:如同1960年的计划指标相比,工业总产值下降了59%,重工业总产值下降了63%,钢产量下降了68%,除原油略有增产外,原煤、木材和发电量等短线产品产量因采掘等原因,也大幅度下降。轻工业总产值也下降了26%。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也关停并转了大量与老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轻工业。老百姓急需的轻工业产品生产也下降了26%。关停并转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生产能力,当时还有一个理由是让一大批工人回乡,减轻中央政府粮食负担,实际工人回乡,一样需要消耗粮食,并不减少整个社会粮食消耗,而粮食减产,并非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当时具体领导人所犯错误导致的,如盲目乐观,减少粮食种植面积13%,大量出口粮食。大幅度关停并转企业的主要原因是不断增加的库存积压商品,导致资金紧张,又不知道增发货币,解决货币短缺问题,中央财政困难,整个经济无法运转。1975年和1980年的经济整顿,同样认为当时存在大量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的严重现象,同样采取关停并转,降低生产能力的办法。

  改革开放时代更严重,很多与民用消费品相关的工厂开工率长期在50%左右徘徊,大量消费品积压。根据统计,全国企业的库存积压物资从1988年的2000亿元急速增长到2007年底3万多亿元,主要是家居用品、家电、服装、鞋帽、箱包、手机等领域。

  每当生产过剩时,精英们就关停并转,降低国内生产能力,改革开放时代又增加了新方法:低价贱卖出口换美元欠条,29年来,免费奉送财富超过25万亿美元。似乎中国人的消费能力都饱和了,不需要消费更多的产品了,不知道给老百姓增加收入,提高国内消费。

  我国经济总是出现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指导经济发展的错误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在经济上,生产和消费的平衡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要求。就是说生产的数量和消费的数量应大致相等。任何经济体系都不能违反。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在追求经济效益,将经济效益差归结为低效率。事实恰恰相反。例如,澳大利亚新国会大厦只是中国的人民大会堂的一半那么大,但是澳大利亚人用了整整七年才建成;中国只用了十个月。只要有市场需求,许多国营企业就劳动生产率来讲,表现得并不逊色。例如,首都钢铁公司,一九八八年按可比口径计算的新增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比法国的萨西洛尔钢铁公司高24%,比曼内斯曼钢铁公司高31?8%,比联邦德国的克洛洛克钢铁公司高38%,比英国钢铁公司高1?08倍,比美国的克虏勃钢铁公司高9%,而仅次于日本几家制铁公司(《中国社会科学>>, 1990年第3期,第10页)。世界银行考察团考察了中国的一些企业后指出:“参观了一个棉纺厂,看来即使用世界水平来评价,效率也算得上是很高的。中国自建的部分工厂,例如石油化工企业的一些工厂,看来很令人赞赏,能够赶上时代。”(见《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财政出版社,1983年版,第82页)

  所谓的社会主义经济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并没有同资本主义经济的精神决裂,所谓的社会主义也就不过是“要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已(附录9,袁大成)。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在这些国家达到一定的程度,其经济的不均衡性就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中国也是这样。长期以来,在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经济的运行也由于一味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效率而无法均衡。举例而言,当年中国所制造的上海牌手表,其成本每块不过7元,其出售价格却为120元,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差值:120-7=113元,利润率达1600%,这样的经济效率可谓高矣。但是,中国经济的指导者们没有想到:如果中国经济的所有部门(假定为总数为N〕都能达到这个令中国政府兴奋的高效率,那么整个社会所能售出的产品充其量也只有7N而已,余下的113N是无法在国内市场上卖出去,它们不会积蓄成财富,只会积压成为废物。毛泽东主席曾在1958年十一月郑州会议第二次讲话中,将鞍钢高利润作为标准。鞍钢人均产值18000元,成本7200元,工人工资800元,利润10000元。显而易见,当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都在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效率时,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严重失衡,导致生产过剩和经济停滞。产品卖不掉,不会积累变成财富,只会积压成垃圾,从而无法产生经济效益。这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依然在主宰着社会经济的结果。

  改革精英们,没有认识到这个经济规律,每当产品积压增加,就关停并转降低生产能力,同时制定各种政策,如降低人民币汇率,出口退税,低价贱卖出口换美元欠条,等于免费奉送大部分财富,29年来,奉送的财富一共达到25万亿美元以上。

  精英们将问题归结为生产效率,以为外资企业生产效率高,大量优惠引进外资,放弃了独立自主的原则,给外国资本家提供免费土地,免费厂房、免费排放污染物、免除各种税收,低价提供资源、劳动力,还有大量贷款给外国资本家,给各种资本家各种资金支持,相反,对国有企业和内资企业,不断增加各种税收、收缩贷款和资金支持,使外资企业打败内资企业,国内资本家也纷纷投奔国外,成为外国资本家到国内投资,成为国内经济的主要力量,经济命脉逐渐被外国资本家控制。

家园 反感这个标题

西南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所以不想说什么,但他在重庆干的事情并没错。我反感某些左派的嘴脸,人要有点骨气,见风使舵太快了点,忒势利了别人也看不起你。

家园 给您解释一下,是吸引右派们阅读,认识问题

用这个题目的目的,是吸引右派们读,这个帖子曾在右派网站文学城置顶1个多月。

左派是不需要动员的。

可以看看另外几篇帖子,了解我的观点:

坚决拥护党中央搞共富试点,坚决反对少数人搞私有化链接出处

我们的好总理啊,世界人民感谢您!链接出处

家园 你这样的文风是西西河的不幸,有理说理

这么咬牙切齿杀气腾腾,只能凸显自己的偏执。 你这样的不过是另一种极端的袁腾飞,另一种“等民主了杀你全家”的叫嚣。民主精英达不到的宣传效果你都给办了。。

  • -- 系统屏蔽 --。
家园 改革开放是导致了不少行业被侵蚀,国家整体上被收铸币税

但是我只能说这是一种“不得不”。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让各个生产要素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的能力。楼主的基本立场就是货币不是财富,货品才是财富。我之前也与楼主争论过,我就指出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扩大经济循环的规模,所以要考察的是一种系统性因素。某个或者某几个生产要素不能构成对整个经济现象的有效观察点,货币不够、货品也不够。

所以评价后30年,包括“开放”和“入世”,就在于是不是切实地扩大了我们的经济能力?是不是使得我们的经济循环的规模持续扩大?并且尤其是那些核心工业能力的持续扩大?实际上弱势货币的重商主义政策是让工业能力得到低估的(在以GDP为经济规模计算标准的条件下),这对涵养工业能力是有好处的。看上去GDP数据不高,但是想造的东西都能造,国内物价水平也可以接受,但是让洋人有低估你的经济规模,这些是政委的《官办经济》里都讲过的。

实际上楼主和本嘉明的根本分歧我认为倒是在于分蛋糕和做蛋糕的问题上或者说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如果判断我们未来需要继续积蓄工业实力,不能先考虑提前享受的就会倾向于本嘉明的观点;如果认为现在到了分蛋糕或者享受开放成果的时候了,那么就会倾向于楼主。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楼主更应该开炮的是国内的分配体制,而非那种强调积累的工业结构。实际上就中国的经济崛起,中国的工业能力通过GDP被西方世界低估,就如同战略欺骗一般,这种突然崛起打了很多西方人一个措手不及。而就中长期而言,我们的工业结构仍然需要进一步强调工业能力的积累和涵养。至于社会公平问题并不是出在这样的批着美元马甲的工业体系身上,而是出在内部分配身上。如果在内部实现社会公平,在外部娇惯了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我们同样可以反客为主,来改变我们目前的贸易地位。因为我们同样可以形成垄断地位——最大规模的高素质劳动人口以及最大的工业规模,不是那种端盘子造成的GDP,而是工厂、矿山以及高新技术企业等等。而一种经济体系下的霸权从来都是靠着某种垄断地位来实现的。当我们的工业规模微不足道的时候,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不能形成垄断优势;我们借着美元马甲,西方人是可以短期享受着低价工业品的好处,但是事情是会慢慢变化的,最终中国人可以依靠工业规模的巨无霸优势来颠覆西方人以往的贸易优势。

反客为主,其实道理并不复杂。

家园 你说得很有道理

但反客为主,也很难。一贯是别人领跑,你习惯于山寨,怎么转过弯来?而且即便能成功转过弯来-----就像美国从山寨西欧,转型为领跑------那也是一步步渐变的。每一步踏下去,既有踏错的成分,也有踏对的地方,这么一点一滴积累,才有今天的一切后果。中国今天的这些后果中,成绩和错误,要怎么划分?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中国的出口,跟今天的俄国没两样,大头是土特产和资源,连纺织品还没有露头呢。这么走到今天,还有几个人知道?有几个人愿意客观地了解历史?

如果没有这个充分认识客观世界的心态,你觉得能成功转型吗?能反客为主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