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远方的长剑(上) -- 晨枫

共:💬87 🌺85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防空部队的对抗难度在于有一个无法摆脱的因素

就是防空部队的主动辐射源

这个辐射源承担为导弹寻找目标、装定参数、一直到最后的目标引导。这三个阶段中,任何一个阶段遭到攻击,都可以极大影响导弹部队的效率。因此,如何化解导弹部队在这三个阶段对自身雷达系统的依赖,是真正破解SEAD对抗的关键。

防空军的解决方案一是多系统备分:多种雷达都可以在自己的权限内使用,而且可以通过下属的航空兵得到预警机的协助;二是攻击手段多,同时具有航空兵和地面火力;三也是最关键的,在核大战的背景下,必要时通过核战斗部的威力来消灭入侵目标——俄罗斯导弹曾经使用过的无线电指令制导还记得么?这可是这种制导方式的独一份哦。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战术要求背景下,苏联人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了反SEAD作战里最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减少对导弹部队本身主动辐射源的依赖。

我在上面提到的网络化,其实是现代条件下的另一种减少依赖的方式。这样导弹部队可以极大减少笨重的雷达车辆,同时又可以随时获得目标信息,并立即对目标做出反应。

当然这中间有很多难点,具体的技术问题就不讨论了,但趋势应该是这样的。

家园 花!这个故事好像在河里看到过
家园 传感器网络啊

这几年一直很热 传感器网络化应该还是趋势,不过这上面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家园 另外我还想起一个问题

我倒也不指望防空军具备调动装甲兵、特种部队保护自己的能力,毕竟是专业军种。只能说防空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身安全有保障,至少从战术层面上说,面对以军地面部队兵临城下的形势,叙利亚防空部队还不撤有失误的,给了对手重创自己的机会(当然我相信战略上叙利亚人也有自己的考虑)。

军种效能越大,对国力要求越高,弱国越玩不起。弱国和强国拼不起空军,就发展地面防空;地面安全不能保证,就优先发展地面部队;装甲兵斗不过对手,优先发展步兵炮兵;正规战打不过对手,就打游击战。

我的观点也比较零乱,想到哪写到哪。顺便问一句,怎么现在系统提示我:必须等搂住确认后自己的回复才能显示?之前没这问题。

家园 美国人真是绞尽脑汁
家园 写军事评论还是应该实事求是

写军事评论还是应该实事求是,这是为读者着想。看军事评论的也应该坚持带脑子看问题,这是为自己着想。

对于那些选择性失明的人,我就很无语了,举两个例子:

去年J-20事件,飞机出来了,还有人死不认账,拼命找各种理由掩盖,晨总的一段话把他们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

对于仇视中国成就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沮丧的日子。四代还只是传说的时候,他们说,这是假的,中国连xxx(选择无奇不有,可以自己填空)都造不出来,怎么可能造出四代?要不拿图来;在四代还只是模糊照片上一团黑影的时候,他们说,这是假的,中国人只有用 PS 造假图的本事,要不拿出清晰的图来;在四代清晰大图出来的时候,他们说,这是假的,这只是骗领导、骗军迷的木头模型,要不飞一个看看;在四代飞起来的时候,他们说,这是假的,但理由还没有想好,反正是假的。

反过来前一段时间重庆发生的事情,马前卒的评价入木三分:

可是,王XX事件以来,看看体制派,五毛党这边出了多少谣言?出了多少言之凿凿的“小道消息”?有多少人先说“反恐”再说“精神病”?所谓的领军人物,比如司马南之流,又多少次宣称“形势大好?”。对于置疑的观点,又说了多少脏话?被事实打脸之后有多少人认错了?有多少人转向下一个谣言,等着下一次打脸?这些做法不恶心人么?实事求是就那么难?

作为一个读者,我感觉现在军事评论存在两个普遍性问题:

第一个先有观点后有论据。带着观点写文章,然后东拼西凑找证据。这种文章面上读读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但越看越觉得不符合常理?关键问题在于因为是预设观点,找资料必然很片面,更谈不上对资料比对和分析。正确的过程应该是先提问题,然后找资料分析比对,最后形成观点,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第二个分析问题机械化。我觉得写军事评论的人很多都是理工科出身,理工科学生看问题有个特点:分析问题机械化。1+1=2,A+B=C。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对解决技术问题是可行的,但拿来分析国际关系、政治形势就不行了。因为左右后者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是不能量化的:领导人的性格、很多外部因素......所以有时候你觉得该发生的事情偏偏没发生;有时候你觉得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偏偏发生了,就像美国人总结海湾战争时说的:我们很傻,没想到萨达姆真的蠢到敢发动战争。换句话说,分析国际关系、政治形势问题的时候往往有多种可能,顶多只能说其中一种可能性大些,但不能说只有一种可能,其他可能不存在。

所以别小看学文科的学生,历史、外交、国际关系、政治......能成为大学里一个独立专业,能出博士,说明这是门有用的学问,有它自身特有的思考方式。

家园 无发射源攻击已经是毛子在越战中采用的S-75经典战法

还是那个毛子顾问组的故事,他们在那台光杆S-75制导雷达SNR75上开机引诱美机施放干扰后,关掉高压但不关天线,开着雷达接收机观察美机干扰,这时在引导车的高低角和方位角显示屏上出现由干扰造成的竖状雪花光带,毛子顾问很快发现SNR75的高低角和方位角天线对干扰源的跟踪精度很高,只要将高低角和方位角瞄准线压在竖状雪花光带中央,SNR75跟踪精度足以引导导弹攻击目标.于是S-75无发射源被动跟踪攻击战法由此而生;开机引诱美机施放干扰后,关掉高压但不关天线,拨到三点法,将高低角和方位角瞄准线压在美机干扰源竖状雪花光带中央,根据标图员报来的目标距离或营警戒雷达P12/P18报来的目标距离用手轮手动跟踪距离,然后发射导弹攻击目标.战法被迅速推广到所有S-75单位成为经典战术.

这是1972年后卫二猴军261团57营引导技师在介绍如何用毛熊教的无发射源被动跟踪攻击法打B52,请注意黑板上画的高低角方位角显示屏显示的干扰源竖状雪花光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75简介:

SNR75制导雷达用目标高低角,方位角和距离三个射击诸元通过无线电指令引导导弹,引导技师操作台左边的显示屏为高低角显示屏,右边的显示屏为方位角显示屏,各有一垂直瞄准线.两屏的水平瞄准线为距离瞄准线,另外高低角,方位角和距离瞄准手各有一个显示屏和瞄准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五藤高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据说后来专门研制了被动制导版SA-2

据说后来专门研制了被动制导版SA-2,可以追踪对方发出的无线电波来攻击目标,不知是真是假。

家园 你这个无发射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源指控

制导雷达仍然在工作,只是从对方的电子干扰中,找到干扰源

如果对方是执行SEAD任务的话,这种做仍然是自找死路。在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关于击落执行SEAD任务飞机的任何报道。即使考虑到可能有隐瞒损失的问题,在总的数量来看,防空部队仍处于绝对下风。如果再加上早期那些为了躲避ARM导弹攻击而关机的雷达,导致丧失对防护区域的保护的情况,防空部队面对SEAD还是很不乐观的

家园 不知道越战中的损失算不算

越战中攻击SA-2导弹阵地的行动最初被称为“铁拳”行动,美军为此组建了专门的“铁拳”分队:其核心就是携带了反辐射导弹的“野鼬鼠”战机。最初是F-100,后来换成F-105“雷公”战斗轰炸机,虽然它空战能力不好,但执行低空高速突防任务还是很不错的。在和SA-2阵地死磕的战斗中,美军损失了46架“雷公”和2架早期F-100反辐射战机,基本上每摧毁一处越军防空导弹阵地就要损失一架“野鼬鼠”。

至于后来的F-4G,至少在海湾战争中被击伤数架,其中有被迫降的照片。再后来的F-16CJ有没有被击落记录不详,不知道科索沃战争中被击落的那架F-16算不算。

实际上为了躲避ARM而被迫关机会严重降低防空部队作战效果,同样道理也适用于空中力量,为了躲避越军地面防空导弹的打击,美军B-52轰炸机群被迫绕道飞行,大大增加航程;有时候一个机群领队机被击中,那整个编队都因为失去目标被迫把炸弹胡乱投到农田里去。同样道理也适用于战术飞机编队,为了躲避导弹,战术飞机要做大过载机动,被迫把炸弹提前丢掉不说,还要消耗大量燃油,不要说摧毁目标,就是能不能返回基地都成问题。这些情况都是单纯看纸面上的损失数据看不出的。

家园 干扰与抗干扰总是较之前进

不知道越军如何破解美军压制干扰,如四架F-105携带电子干扰吊舱呈密集编队飞行,在越军雷达屏幕上显示的是一个大毛糙的发射源,没法瞄准射击。

之后美军装备了QRC-160-8干扰吊舱,这种吊舱最大特点就是能发出虚假导弹制导指令干扰导弹制导,包括上偏、下偏、左偏、右偏、自毁。一度严重干扰越军导弹制导,发射出去的导弹半数以上都莫名自毁了。直到后来击落了一架携带该型吊舱的F-105后,才揭开谜底,苏联专家修改了导弹上的无线电信号转发器解决了问题。

家园 嗯,谈谈看

SNR75开机10秒,关高压不关天线,开雷达诱饵,人家的SNR75关了高压不发射电波,制导雷达只有接收机在工作!SEAD臭鼠机拿什么定位人家?

毛子之所以把SNR75雷达诱饵做得那么傻大黑粗就是因为要模拟SNR75的30MW峰值射频功率和频率特佂,那个波导喇叭口有仰角方向角控制,还埋进地里去了,当这玩艺儿照到SEAD臭鼠机的时候,SEAD臭鼠机有几种选择:

(1)开干扰机玩决斗,将机头转到百舌鸟/标准反幅射弹的最大允许发射角跟它拼啦,把百舌鸟/标准反幅弹打进地里,SNR75用被动跟踪盯上它发射S75.

(2)不开干扰机溜到低空跑掉,不干SEAD了,虽然低空有猴军12.7,14.5高机,23,37,57高,但只要跑得快没问题.

(3)要么搏一把?不开干扰机玩决斗,将机头转到百舌鸟/标准反幅射弹的最大允许发射角跟它拼啦,还是把百舌鸟/标准反幅弹打进地里去.

(4)什么都不干,切换到MK-II马克二型眼球,靠发现s75火光烟柱找目标.

...

我们把晨大的楼歪的太厉害,另开帖讨论吧?

家园 那我们来空对空一把

首先看看越战的情况,早期的F-105因为携带百舌鸟和电子对抗吊舱,基本无能力再携带其他武器对地空弹阵地进行攻击,这样,F-105对地空弹阵地的毁伤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另一个角度来讲,越南装备的SA-2主要集中在河内附近,而河内又是当时世界上防空火力最密集的区域,除了SA-2外,还有大量的高射炮等,鉴于百蛇鸟的性能,F-105如果要攻击SA-2阵地,就必然会遭到密集高炮火力攻击——那么在你的资料里,有没有具体的关于F-105被何种火力击落的分类数据?另一方面,海军A-6大量使用标准作为ARM,这类A-6的战果与损失,有没有数据?越南战争作为电子杀伤的第一阶段对抗,其可借鉴意义是很有限的。

到1982年,贝卡谷地之战里,以色列对防空部队的攻击中损失0架,这要完全说是以色列人技术高超也太吹了。事先发射的无人机引诱防空火力开火,导致其出现火力间隙,我觉得才是根本原因。但是还是那句话,防空部队不知道自己对付的敌机是执行什么任务的,SEAD飞机完全可以在对方防空部队专心对付某些明显目标的时候突然出击,在防空部队来不及改变攻击目标的时候发起攻击。

再到1991年,你提到有F-4G被击伤,这本身就说明了攻击F-4G的不太可能是大型导弹,否则的话,按照当时伊拉克军队装备的主力导弹的性能,如果导弹能跟踪目标的话,对飞机造成的伤害绝对不会是击伤。以被击落的唯一一架F-14的飞行员的回忆来说,当时他们已经做了一个高G机动,并且几乎已经将导弹甩到了尾翼后,但导弹爆炸的碎片还是击碎了飞机的垂尾。

科索沃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偶有战例,但相对于联军的起飞架次来说,至少从数字上几乎可以忽略这些损失。

所以我觉得你的这些例子,无法证明防空导弹在反SEAD作战里有足够的还手能力。

家园 有没有更接近一点的例子?

我们知道早期的飞机没有装备EW装置,根本无法判断威胁的方向;而现在EW已经是标准装备,部分型号甚至可以将威胁源的大致距离标定出来,因此越战中的很多经验无法沿用到现代冲突里,毕竟我们讨论这个是着眼未来,而不是搞军史研究那样为了几个数字吵架是不是~````

在战术上,现在几次冲突中,美军已经不再采用越战时期的SEAD猎杀模式,而是与攻击机群编组,以临时压制或者摧毁突然出现的敌方火力,这样的情况下,SEAD机的存在更加隐蔽,你如何判断哪队向这个方向飞来的飞机是SEAD机?

同意,换帖子吧

家园 越战的意义

美军在越战中损失的飞机多数都是在低空被高炮干掉的,原因是SA-2把它们赶到低空去了,如果明知SA-2存在,还坚持高空飞行那损失恐怕会更大,A-6的情况我不清楚。空中预警、无人机、反辐射导弹、各种电子干扰和反干扰形式在越战里都有了,现在的电子对抗套路基本没有摆脱越战的框架,毕竟战术和技术都有传承性。你不能说看到有的事实不符合你的理论就把它忽略掉,而应该深入研究它背后的规律。如果要我说越战的意义,我觉得越战标志着在现代防空系统面前,单纯靠高空高速突防是不足以突破对方防御的,轰炸机大编队搞地毯式轰炸只能成为历史。如何突破对方空防系统是各国空军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隐形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巡航导弹成为突防三样利器,SEAD成为攻势空军必须认真研究的战术课题。

贝卡谷地空战是现代空战史上经典战例,但同样的战场同样的装备同样的对手,一年后美国海军航空兵空袭叙利亚防空阵地,非但没能达到目的,反而还损失了包括A-6在内的军机。这背后的原因也需要研究。

另外,有个细节可以告诉你,海湾战争打响沙漠风暴第一枪的不是隐形飞机和巡航导弹,而是阿帕奇武装直升机——长距离超低空飞行摧毁了伊拉克-科威特边境上的两处大型雷达站,在伊拉克空防网上撕开一个缺口后,后续的飞机才敢进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