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现在的病人怎么了? -- 土八路

共:💬222 🌺855 🌵19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有些不同意见

很多人认为医院是服务行业,这个我不同意,而且多数医务人员也不同意。因为医疗从来不是掏多少钱就能换多少服务的事情。医院不是修车店,车坏了花钱就能修好。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医生“修理”的对象是人,修理的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你有可能花了很多钱,还是买不回健康,因为这是疾病本省的问题,再高明的医生也没办法。不管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就是这样。这显然不能和一般服务业想比。现在搞得医疗市场化,很多人似乎就是这么认为的,认为我花钱了,医生就必须给我治好,治不好就是医生的不对,这显然做不到。

国内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实际上,很多医生还没有编制,只能说是参照事业编制。我是没见那个医生自认为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倒是不少人自嘲自己是高学历民工。真要是把医生纳入政府或许真是好事,以后由政府发工资、奖金,不和患者谈钱,多好!就是政府不愿意。

有几位河友说到自己亲身例子,在医院看病遇到了种种麻烦。确实,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不过我还是要给诸位浇一盆冷水,这些局面在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得到改善。诸位很生气,也没办法。为什么呢?

我原来也不理解,为什么我去医院看病,医生凭啥不给我挂号,不给我看呢?终于我也成医生了,终于理解了。也就不愤怒了。

以feiDou的例子来说,牙疼很难受,我也牙疼过,相当难受,我理解。当时你去挂号时号没有了,可能你看到挂号处没人了,却没看到就诊医生那里可能有很多病人。这些人情况不同,有些毛病比较简单,很快就好。有些比较复杂,需要很长时间处理。几十个挂到号的病人都想得到医生的仔细检查,认真治疗,医生也必须这么做。三点钟没有号了,那么医生看完这些病人有可能要到5点了。总不能要求要求医生不下班、不吃饭一直看下去吧?一些名气较大的三甲医院就诊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有些人为了找某位医生看病已经等待了很久了,而这些专家每次出诊时往往都会增加很多临时号,就是为了方便大家就诊,不过这有个限度,不然对医患双方都不利,道理应该不用我说。

医院除了门诊,还有急诊。如果确实需要处理,那完全可以去急诊处理。那里24小时有医生值班。

这方面,我现在倒是觉得欧美的制度比较好,就医需要预约,每天限制就诊人数,这样可以保障医生和患者能进行充分沟通,不仅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比较全面的诊疗,也有助于改善医患双方的关系。不过这样的话,怕是很多人是短时间内是看不到医生了,你把医院炸了的心真的有了。河里旅居国外的河友不少,可以请这些河友现身说法,说说欧美发达国家就医的体验,比较一下。

色盲河友说的,“医院的改革,最重要的不是什么以药养医啊之类的,而在于对医务工作者服务态度的加强,巴掌不打笑脸人啊,你耐心的服务,患者对于钱的计较就小了。”说的有一定道理。有些医务人员可能确实不善于和患者沟通,态度有些生硬。确实,有些纠纷就是由于沟通不好引起的。不过就我的所见所闻来说,多数医生还是愿意和患者沟通的,态度也很好,也在努力改善双方关系的。只是有时候事情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

举个真实的例子,有位主任对待患者很好,很和气,但是有一次被患者殴打,耳膜穿孔住院了。怎么回事呢?原因竟然是患者觉得这个医生对他笑了,说这位医生是看不起他!奇怪吧,微笑这时候竟然有错了!如果你要是碰到过一次,我保证你永远也不笑了。类似的情况我也遇到过,还被投诉过。现在我工作时就是一张很平静的脸,因为我不知道我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

医患矛盾由来已久,现在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矛盾在那里,原因很多,大家看法不一,不过看看诸位的发言也可略知一二。我这里也不是辩解什么,也不用我去辩解。只是从一个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说医患矛盾。

家园 从商业的角度看似乎是如此

不过没有那个医生希望把自己的病人治死,没有那个医生要把小病看成大病,把短病看成长病。

这只是你的臆测,请你不要这么无端的猜测。这不是一种理性讨论应有的态度。如果你确实这么想的,建议你去声讨制药商去。

家园 这个帖子题目不好

改成医患关系比较合适,只是现在不好修改了。

当时发帖是因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生血案,心情悲痛,发了这个帖子,现在看来,题目确实不合适,似乎把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立起来了,而事实并非如此。

我来西西河,是因为这是一个理性讨论的地方,可以交到很多朋友,可以坦诚的交换些意见,而不是和国内一些网站一样,互相攻击、谩骂,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不知版主是哪位啊?帖子标题怎么更改,那位告之一下。

家园 没有指责医生的意思,医生群体只是产业中受控的一环

在以利润为存在目的,组织良好的商业机器面前,医生们个人的操守,理想无关紧要。

中医被边缘化,各种仪器检查被制度化,廉价药品被停止生产。这些都不是医生们可以决定的。

家园 这一点,美国其实比较典型

医生、保险公司、制药商、医疗设备商构成一条完整产业链,而且糊弄的美国人以为自己的制度很完美。这个体系符合你说的上述特点。看看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在发达国家里是倒数的,很多方面还不如古巴。

家园 美国还有一环,法律服务

这是病人们找平衡,律师们找生活的环节。

医生们自己有各种各样的协会,社团。产业链中各环还算均势,矛盾也就并不集中在某一环节。作为最后掏腰包的患者,被长期教育,对制度也是相信和敬畏的很。宣传教育真的是很重要。

家园 律师对美国的医疗体系确实很重要

所以我一直认为,机械的模仿美国医疗制度是完全错误的,除了消耗掉巨额医疗费用,养肥一大堆人之外,对全体国民来说,没有更多好处。

美国的医师准入制度要求严格,门槛很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医生的水平的比较高,诊疗过程比较规范,但是因此带来的医师短缺也是存在的。中国的医师培养制度不如美国那么严格,诸如门槛也低一些,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医师水平难以保证,部分医师医术不佳,也带来很多问题,一个后果就是大量患者集中到大型医疗中心,所谓的看病难就和这个问题有关。

家园 和美国制度接轨

是中国被允许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前提之一。

至于中国最后会在实质上,还是形式上接轨,拭目以待吧。

家园 .

.

通宝推:白玉老虎,laozhong,
家园 美国没听说有病人杀医生的事儿。

告医生的真不少。见过被告的声名扫地倾家荡产的。

这里资源多,人相对也比较客气,医生护士对病人的态度极好。一次带儿子看医生,老先生脸上没带笑容,惊讶了好一会。后来护士告诉我,医生刚接到法院传票----被告了。

在国内看病,在朋友圈儿里以脾气好出名的本人,也常有动刀子的心。有一次输液,那个护士拿针在我胳膊上挑来扎去,在肉里扭阿拧阿的,我很体贴的安慰她没事儿,她来个:“你这人血管怎么长的?”

当然,好医生、好护士也是有的,不过不多。现状是,在医院里没有关系,根本别想看病。

.
家园 我是已经成功劝退好几个有志青年了

亲戚家有小孩高中毕业想报考医学院,我就把她带到医院一天,然后就改主意了,不想做医生了。

家园 实质上不可能,养不起那么多老爷。

形式上倒有可能,不过到底搞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现在政府说的是要搞全民医保,由医保报销一定比例费用,逐渐使个人自负部分降低。

.
家园 总量供给失衡

技术上怎么微观调节也木有用的。取消特权医疗也就是增加公平感,但摊在每个人身上也没多少改善。

家园 你说的很对

现在就是供给失衡,社会需要大量优质的医疗资源,现在不仅绝对数量不足,而且分布严重失衡,广大农村基本没有。基本上市集中在国内几大医疗中心,以及一些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小医院不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只是大家对其水平不放心,还是愿意去三级医院。人多了,矛盾自然就多。

特权医疗这种东西其实各国都一样,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我个人认为,这方面占用的医疗资源并不像有些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没那么夸张。取消既不现实,也没多大实际意义。

很多媒体诟病医院的特需病房,认为浪费医疗资源。一般人看了觉得有些不爽,实际上呢,只要你愿意每天多花个几百块钱,就可以住特需病房。里面除了先富起来的成功人士外,很多经济比较宽裕的市民如果想图个清静自在,也可以住进去,这其实算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要吧。还有老干部病房,我个人感觉这更多的是糊弄退休干部们开心,满足一下大家的虚荣心,这类病房没有专科医生,只有几个住院医师,整个诊疗过程全靠其他科室上级医生负责,快成疗养院了。有时医院床位紧张了,普通人也会住进去。其实还不如专科病房放心。

说点实际的,我认为今后政府预算里增加医疗开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对大家意义更大一些。现在农村的新农合可以算是典范了。虽然目前保障水平还不是很高,但是确实不错,可以基本满足农民的就医需求。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保障水平应该会进一步提高。

家园 .

.

通宝推:西行的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