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坚决拥护党中央搞共富试点,坚决反对少数人搞私有化 -- hwd99

共:💬68 🌺498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意外获得 16 铢钱

强烈要求把动静再搞大点.

家园 这个“不直管”挺有新意!

但是正职一个人监督,是否存在精力不够的问题呢。

家园 【整理】薄熙来或许是有备而来

薄熙来或许是有备而来

--大宗师

薄熙来有野心那是肯定的了,当然这年头有野心也没什么错,没野心才有毛病,就如同听说哪个男的不好色那他一定是有毛病一样的;他也知道以现行的体制和格局,他没什么大戏,如果想有些戏的话,那只有在现行体制内玩擦边球,从而改变既定格局,这就是他到重庆后一直在做的,而且做得有声有色,有理论有实践,格局已经被他改变了,但他主观上还是试图控制在体制内,直到后来他发现体制已经容不得他这个玩法了,有关方面已经铁了心要把他搞掉了。这时他可能也考虑过、试探过与各方妥协,找台阶下,但对方的价码、条件以他的性格是无法接受的,怎么办?他有可能最终也逼着铁了心,做了一个置于死地而后生的选择。他后来的表现,特别是在两会上讲的一些话,有些人认为他没头脑,什么时候了还这么张狂,这直接导致了他的倒台,也许他低调些,还不至于垮得这么快。但我认为,他是有备而来,有意为之,如此惊心动魄的大戏,正是他想要的。

薄熙来2月3日谈政府宣传工作时表示,敌对势力在信息舆论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哪里出点事,就可劲儿地忽悠、造谣。薄熙来说,有些人对革命的、共产党的、红色的文化,从内心里不认同,千方百计地反对,谁要讲共产党的好话他就反对谁!有些人想利用舆论来干扰我们,影响、腐蚀我们队伍中的意志薄弱者。而我们队伍中,确实也有少数人或因思想糊涂,或是自作聪明,左右逢源,哗众取宠,不敢坚持真理,不敢坚持中央的政策!当年,无数革命先辈,包括江姐、许云峰等红岩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英勇奋斗,历尽牢狱之苦,无所畏惧地走向刑场。我们都是党培养多年的干部,重庆人民寄予厚望,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大力弘扬主旋律,切实提振精气神,更加努力地工作,为推动重庆的科学发展做贡献!《重庆日报》2月8日、9日连续两天在头版刊登薄熙来的题词。8日刊登的薄熙来题词称,面对鲁迅铜像想到他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希望宣传工作要坚持真理,无所畏惧。9日刊登的题词“守护好两江碧水,为子孙后代负责”。他那个时候肯定早已知道别人要搞他了,和各方该谈的都已经谈过了,已经知道自己已走到绝路了,已经下了决心死抗到底了,所以话里话外就把内心的一些想法有意无意的透露出来了:打算对政敌的攻击“横眉冷对千夫指”,甚至如江姐、许云峰等红岩志士一般,“历尽牢狱之苦,无所畏惧地走向刑场”,寄希望予重庆官民在他下台之后,能够设法继续他的重庆模式,“守护好两江碧水,为子孙后代负责”。

有人讲薄熙来去云南其父薄一波的旧部14集团军是找父亲旧部来保护自己,这个说法好像是没什么道理,别说是一个小小的14军,就算是军委的头头是他的哥们儿,以中共的体制,这个时候既不敢帮忙,也帮不上什么忙。至于花钱买枪搞私人武装的谣言就更是扯淡。薄熙来这个时候去14军,只能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准备好“慷慨就义”了,去父亲的旧部走走只是去怀怀旧,如同毛下决心搞文革前夕上井冈山、回韶山老家滴水洞一样。

薄熙来在全世界的面前,与政敌公开抗争,就是要逼着对手只能搞两条路线的政治斗争,而无法仅仅用贪腐、女色这两顶惯用的帽子将他打倒。因为这么些年来,官员贪腐、好色太多了、太普遍了,随便一个贫困县的头头就能贪上个一个亿,一个区长就能包养几十个情妇,上面那几个,个个屁股下面都不干净,贪腐、女色己经没那么吸眼球了,已不太可能让人们转移对这场争斗的本质—路线斗争的注意力了。毛时代,野心家是顶大帽子,那是由毛在党内绝对的权威造成的,但这年头,党内野心家这顶帽子就不好使了,因为谁还有老毛的威望呢?谁又服谁呢?凭什么大家都得听你的,不能和你竞争呢?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吗,是骡子是马,有本事出来遛遛,让市场—人民说话。薄熙来是出来遛过的了,有理论,有实践,有个人魅力,自成体系,他的政敌这方面就差些了,所以他有把握当把这场争斗以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的形式在人民面前展开时,他能争取到相当的民意,相当的市场,这样,就算是政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搬倒,他也成为了另一条政治路线的总头子、政治、精神领袖,成为了邓小平第二,它年若是天下有变,他自是不二的领袖人选。本来他是根本没戏的,但这一来,他却可能大大的有戏了。

对于一个政治家,金钱和女人都不是太重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即使这次争斗极为惨烈,薄熙来最后被整得粉身碎骨,甚至被谋杀,但这更有可能使他赢得最广泛的同情,从而使他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倒下的是他的官位甚至是肉身,但却可能在相当多的人甚至是他的敌人心中树起一块丰碑,这正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所要的,所以他义无反顾,有备而来,就是要置于死地而后生!

家园 这个可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而外人的想象普遍格局较小。

可能是不多的外人想象小于真实格局的情况之一。

家园 【整理】江三吭气了?:zt总书记不能凌驾于党中央之上

此文可能预示,薄的命运还有很多变数,后附一位网友的评论:

江三吭气了?:zt总书记不能凌驾于党中央之上

--------------------------------------------------------------------------------

作者: 国史大纲(梁.岭.赏.槐) [198068:8686], 05:59:12 04/03/2012: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解密:我党最高领导人从何时称"总书记"的

《北京日报》3月31日

开栏的话

  今年下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从即日起开设“迎接十八大文萃”专栏,主要刊发党的理论、党的组织、党代会、党的历史等方面内容的文章,注重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现党代会发展变化的具体脉络,旨在充分认识党代会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为召开十八大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稿件长短不拘,但要有新意和可读性,且具一定史料价值。欢迎投稿!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总书记”虽是中共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并非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共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因此,“总书记”并非凌驾于党的中央组织之上的最高机构。 ——3月31日,《北京日报》“迎接十八大文萃”专栏开篇之作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总书记”即“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负责人,也称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从党的组织制度发展史来看,党内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并非一开始就称“总书记”,而且,“总书记”也并非党的最高领导人的专称。“总书记”最终确立为党内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陈独秀是“一大”到“五大”时期的党内最高领导人,但他在“一大”上被选举担任最高领导人时的职务并不是“总书记”

在党的早期历史上,陈独秀无疑是第一位党内最高领导人,而且是“一大”到“五大”时期的党内最高领导人。但是,对于他的领导职务的具体称谓,一般人并不十分清楚。长期以来比较笼统和流行的说法是:陈独秀是“一大”选出的首位“总书记”;陈独秀是“一大”到“五大”的五任“总书记”。实际上,这些说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在陈独秀担任党内最高领导人的六年中,随着中央领导机构的变化,党内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称谓也发生了多次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1921年7月“一大”召开时,全国只有党员50多名,鉴于党员数量少和地方组织尚不健全的情况,所以会议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1922年7月“二大”时,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并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3年7月“三大”仍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1月召开的“四大”选出五人组成中央局,中央局决定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出现把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称为“总书记”。“四大”党章对“总书记”的职责进行了规定,指出:“中央执行委员会须互推总书记一人总理全国党务,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干事会均须互推书记一人总理各级党务,其余委员协同总书记或各级书记分掌党务”;“中央及区及地方执行委员会与支部干事会,由总书记或各级书记随时召集之”。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总书记”的职责就是总理全国党务和召集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1927年4月召开的“五大”选举产生的中央领导机构为中央委员会,并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927年6月以后,由于“大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党内绝大多数同志对陈独秀的领导越来越不满。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随后在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通过了《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其中规定:在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由中央临时政治局执行中央委员会的一切职权。会议选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1927年8月9日,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常务委员会委员。由此,瞿秋白成为中央临时政治局的主要负责人(在一些著作中也有把瞿秋白称为“总书记”的说法。但是,至今没有发现有关会议档案资料证明“八七会议”设立“总书记”职务,故称瞿秋白为“总书记”,实际上是一种习惯称谓)。

●从“六大”以后到“七大”期间,党内最高领导人发生了多次变化;“主席”成为党内最高领导职务

1928年7月20日召开了第六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会上,工人出身的向忠发被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由此,党的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主席”这个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实际上,向忠发没有能够起到党内最高领导人应有的作用,实际主持和负责中央工作的另有他人。此后至“七大”,中央领导机构和党内最高领导人发生了许多变化,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次:

第一次是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后,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人受到极大威胁,9月间,根据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提议,在上海成立了由博古(秦邦宪)、张闻天(洛甫)、康生、陈云、卢福坦(后叛变)、李竹声(后叛变)六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三人任中央常委,“博古负总的责任”。

第二次是1934年1月临时中央召开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决定设立中央书记处,博古、张闻天、周恩来、项英为书记处书记,“博古仍为中央主要领导人”。但是,关于博古的职务,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博古从这次会议开始担任的是“中央总书记”。

第三次是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此后,在红军转战途中,“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也称之为总书记)。”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张闻天的职务问题,近年来有学者列举出大量的资料证明:遵义会议后张闻天代替博古担任的是党中央“总书记”。

第四次是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王稼祥回国。7月初,王稼祥回国前,季米特洛夫在接见他和任弼时时明确表示:“在中共中央内部应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王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应争当领袖。”在9月14日至2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见: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要以毛泽东为核心解决统一领导问题,中央领导机关要有亲密团结的空气。会议决定由毛泽东代表中央向全会作政治报告。9月29日召开了被毛泽东称为“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会议批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

第五次是1943年3月政治局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中央书记处,根据中央政治局决定的方针处理日常工作,“中央书记处讨论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

1945年4月至6月召开的“七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在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自此以后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央委员会主席”成为党内最高领导职务,都由毛泽东担任。

●“十二大”党章关于中央组织制度的一个重要变化:决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副主席”

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后,党内最高领导职务又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1977年8月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选举胡耀邦担任“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华国锋辞去“中央委员会主席”职务,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主席”。这样,在一个短时期内就出现了“总书记”和“主席”并存而且由同一人担任的情况。

1982年9月“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关于中央组织制度有一个重要变化,即: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副主席”。关于为何出现这个变化的问题,1982年9月13日胡乔木就此回答新华社记者时指出:“总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成员之一,负责召集政治局会议,召集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很明显,召集和主持的作用是不一样的。这样,个人过分集权和个人专断的现象就很难再发生。主席制度和总书记制度如果同时存在,在国内外实践的结果表明,往往或者总书记有名无实,或者主席有名无实。因此,同时实行这两种制度是没有必要的;当主席和总书记由一人兼任时,这样就更没有理由了。”十二届一中全会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至此,“总书记”作为党内最高领导人的职务正式确立起来,这一制度延续至今,并不断完善。

●我党一直重视强调和实行集体领导;“总书记”虽是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并非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从以上我党组织架构发展变化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我党实行的“总书记”制度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里特别强调和说明以下几点:

其一,从历史上看,党的最高领导人基本上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而且多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紧密相关。特别是在党的早期历史上,党内最高领导人都由大会直接选举或决定,陈独秀就是这种情况。当然,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也出现过党内最高领导人的产生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关系不大的情况,如瞿秋白、博古、张闻天就是如此。此后,随着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组织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总书记”最终成为党内最高领导职务,并都须经过选举产生。对此,党章明确规定:“党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必须从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产生。”

其二,1956年9月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这样就出现了“主席”与“总书记”并存的状况(后来又曾出现过这种状况),但这时的“总书记”并不是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事实上,八届一中全会设立“总书记”是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的。毛泽东说:“中国的秘书长就相当于外国的总书记。他建议由邓小平担任总书记,说秘书长改当总书记,就是中国话变成外国话。”因此,邓小平担任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实际上相当于过去党内的“中央秘书长”,负责处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其三,“总书记”虽是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并非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我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一直重视强调和实行集体领导。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因此,“总书记”并非凌驾于党的中央组织之上的最高机构。从“十二大”起的历次党章都对“总书记”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即“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在党的历史上,由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地位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因此在他担任党内最高领导人期间,一度出现了个人过分集权、个人专断和个人凌驾于党的中央组织之上的状况,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不良风气,给党内民主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鉴于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从“十二大”以后历次党章中都写明:“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本文作者汪云生,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31/c_122913127.htm

作者: 阿甲(齐.宫.香.松) [198069:2118], 08:19:28 04/03/2012: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1, 汪云生 毕业于人大, 工作于人大. 52岁了, 还只是个副教授. 绝不是个成功公知.

http://www.hudong.com/wiki/%E6%B1%AA%E4%BA%91%E7%94%9F

2, 他研究党历史, 党人物, 主要是毛思想.

同样是上边LINK, 看他的书和论文列表, 基本没有科学发展观的.

如按下边LINK, 其论文列的很有意思, 只列2002年-2003年, 北京日报. <<凌驾>>一文2012, 北京日报.

http://www.hudong.com/wiki/%E6%B1%AA%E4%BA%91%E7%94%9F

3, 该人现在是考研辅导老师, 阅卷组什么的

赚点外快. 也许不少赚, 可还是辛苦钱. 来钱比天责的特邀难多了.

上边三条印象:

该人研究毛思不研究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 很不得志.

4, <<凌驾>>发表在北京日报, 北京市委书记是江系, 很快退休了.

5, 北京日报把该篇作为18大文粹开栏的话. (见一楼)

6, 特别要细读作者的结论, 最后一个黑点开始: 我党一直重视强调和实行集体领导;“总书记”虽是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并非党的最高领导机关.

7, 这一段很精彩:

“总书记”并非凌驾于党的中央组织之上的最高机构。从“十二大”起的历次党章都对“总书记”的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即“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在党的历史上,由于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地位和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因此在他担任党内最高领导人期间,一度出现了个人过分集权、个人专断和个人凌驾于党的中央组织之上的状况,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不良风气,给党内民主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鉴于这一深刻的历史教训,从“十二大”以后历次党章中都写明:“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8, 7这一段特别的耐人寻味. 个人主观解读:

1)总书记处不是最高机构. 职权特别明确而且有限.

2)毛因历史地位和作用,权利过于集中,凌驾组织之上,个人崇拜.

3)所以要禁止个人崇拜.这崇拜显然是抽面瘫和团团的,而不是抽核心3的.因为整篇就是谈总书记的.而不是谈核心的. 

9, 最后主观结论:

1)该文的题目未必就是作者原来的,而是编辑故意修改加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总书记不是最高领导机构.不能凌驾.

2)该文一个小人物的历史研究.但被北日拿来做文章,有定音眼下党内激烈争论.有定论总书记决定重大事情,比如重庆,不行. 

3)该文还是支出,面瘫和你的团团别想拔高总书记作用, 别想另搞核心.不管你借口是顶层设计什么的.要最高机构决定. 

4) 同意国史大纲的看法, 凌驾一文应该是抽面瘫和一些人的. 谁敢这么抽春风得意的面瘫? 只能是江核而不是太子.

家园 作为官僚的薄熙来的生命结束了,作为政治家的生命开始了。

借用铸剑的一句话,就是这样。

家园 【整理】剖析薄熙来去职的过程

认为薄主动辞职

剖析薄熙来去职的过程

安玛 2012/4/4

此博文是看了网上广为流传的大宗师的《薄熙来或许是有备而来的》后的有感而发,安玛基本认同大宗师陈述的观点,但是若仔细推敲,发现其中有很多关于薄熙来去职的内幕细节是可以通过已有的公共信息来认定的,特撰此文与网友分享,欢迎网友们参与拍砖

1)胡锦涛的王立军算盘

毫无疑问,薄熙来在两会记者会的发言就是导致薄去职的一个导火线,这从本来薄在记者会发言当天已经传遍全球各大媒体了,但是国内媒体在第二天报道却全部删去有关王立军的谈话来分析,这些谈话的确激怒了高层于是亲自出手封杀,紧接着过了两天,温家宝在记者会上声色俱厉的严斥“现任重庆市委市政府”,第二天中央宣布“薄熙来同志不再担任重庆市委书记”…

薄的谈话哪里触犯高层?网上传闻说,薄的谈话有逼宫之嫌?这是站不住脚的,安玛在《胡锦涛长达5年多从未赴渝属严重失职》一文已经分析清楚了,正因为有争议总书记才更该多到重庆视察,薄在记者会上对日本记者的回话是得体到位的,所以“逼宫”之说不堪一驳。

排除了“逼宫”是去职的可能,又是什么原因激怒了高层?要剖析这个问题,就该从王立军事件暴露从头开始。

大家都记得,王立军时间暴露后一时间被扯到了国内外媒体聚光灯之下热闹非凡,可是中国政府的反应却反常的安静,除了外交部一句“这是孤立事件”“已解决”以外,王立军几乎成了国内媒体的噤词。

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曾打破禁忌,在个人微博上呼吁政府改善和提高已经上升到了外交风波的公共事件的透明度,应当对公众公开王立军事件云云,可是胡锡进的呼吁却始终是石沉大海,安玛一直对此感到纳闷。

安玛现在终于明白了, 中国政府对于王立军突发事件的处理,在众人看似奇怪的处理方式的背后,潜藏着胡锦涛个人思维的打算。

胡锦涛有着众所周知的谨小慎微的个人特性,这种个性导致了胡的“不折腾”工作方式过去偏向大家齐心合力不同观点的争论常常被看成了多余,对于身处高位的胡锦涛而言,身边的谋士的“不折腾”的最好表现就是对上级言听计从,像薄熙来那样从不维上媚上还常常提出独立思维的下级,胡锦涛不但不喜欢还感到了头痛。

随着重庆模式的步步成功,薄熙来名声渐大但工作作风始终如故,让胡锦涛开始担忧十八大后的习李体制是否能驾驭薄熙来了,这时候上天送来了一个王立军案件,在胡锦涛的谋略里却是一个借题发挥取消薄熙来入常机会的一个极好机会。

在胡锦涛的计算里,先把王立军事件淡化作冷冻处理,到了临近十八大才高调宣判王立军的罪恶,介时在媒体的强势推波助澜之下顺势操作阻挡薄熙来入常也就顺理成章了。

2)薄熙来的立场

所以,在薄熙来记者招待会前,胡锦涛就给薄通了气,要求薄淡化处理最好不提至少是少谈王立军事件。可是, 薄熙来在记者会上就王立军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要点有三,第一承认自己用人“失察”,需要反省;第二,强调不能因为个别人的个人行为而否定了整体的工作;第三,表示今后将继续唱红打黑。

薄熙来以上的三点谈话,从党性原则和国家法律的立场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却和胡锦涛的算盘格格不入,安玛可以想象出当胡锦涛听到薄熙来发言的时候,是如何的失望和愤怒交加,到了不惜出手删去早已在全球广为传播的薄谈话的国内报道的地步,这是一个毫无疑义实际意义的失态举动,除了再一次对外界表明胡锦涛手里把握者并不太光彩应当慎用的新闻封杀权之外,其余都毫无用处。这个举动表明胡锦涛已经无法冷静面对薄熙来的发言,胡对薄的公开摊派已无法避免了。

站在胡锦涛的立场,出了王立军丑闻,我仅仅是不让你入常,你的官照当舞照跳,高层换届平稳的“大局”,这是大家双赢和谐的最好的结局,薄熙来却不理我事前的打招呼敢公开唱反调,如此一来“中央权威”何在?

站在薄熙来的立场,王立军事件应当按照党章党纪的条文秉公处理,高层设立了图谋借题发挥的拉山头打击异己的计划并不光彩,是违反党章党纪精神的行为,我本人已经是这种借题发挥的头号的受害者了还要求我配合表演?太过分了!我必须坚持原则。

其实,胡锦涛在处理王立军事件的算盘,薄熙来不会不知道,也做好了各种不测的准备,不然就不会有用江姐许云峰烈士来明志的言行了,不过薄熙来大概不会想到胡会拉自己来为胡剧本作配合演出罢了。

胡锦涛原以为给薄保留现有官位的做法是最好的大局平衡薄熙来应当感恩,但在薄看来对这种权谋安排下并不公平演剧的配合演出几乎是一种侮辱,是不可接受的。

薄熙来断然拒绝配合演出,大大出乎胡锦涛的意外,十年的黄袍加身生活,经历了数不清的阿谀奉承,眼下的薄熙来竟然如此不识抬举,胡锦涛的意外和愤怒到了立即出手在国内媒体全部删去薄发言的情绪性的动作了。

据香港媒体的报道,薄熙来是在听了温家宝记者会上的发言后,愤然地主动提出了辞职的,这个消息的真假至今无法证实。如果属实,安玛认为,薄熙来此举正中了已经愤怒之极的胡锦涛的下怀,因为以过去9位常委中有7位都到过重庆并且都曾公开赞扬过重庆模式的史实看,如果不是薄熙来主动辞职,政治局内部讨论表决薄熙来的去职,结果如何恐怕还是一个未知数呢。

3)倒薄一事胡暴露出权力的傲慢

安玛至今认为,胡锦涛总体而言是一个好人,党性的“大局”观念很强,遗憾的是胡依照权力平衡的人治的方式治党的观念陈旧,依照党章党纪治党的法制治党思维尚待提高。安玛还认为在薄熙来去职一事上,从党纪国法的层次,从现有的公众信息来看,薄熙来没有做错什么事,倒是胡锦涛不仅一次的表现出了权力的傲慢,以下仅提两例。

其一,胡锦涛凭什么以为自己打了招呼,薄熙来就一定要配合演出?薄熙来认为总书记处理王立军事件是借题发挥打击异己,薄又不认同此做法的权利,而且从媒体报道的信息看薄在记者会上的谈话仅仅是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违反国法党纪。

其二,张德江赴重庆履新职的头一次公开谈话的内容,第二天的新华社对张在重庆的谈话列出了5大看点,头一点就是把重庆现任和历任政府区分开来,港媒的大肆报道是张的讲话只字不提薄熙来…

显然,在胡锦涛的原计划里,倒薄后中央的“定性”将全面否定重庆此任政府全面否认薄熙来,可是,总书记应当知道,重庆模式的好与坏的衡量标准,是造福于当地人民还是祸害当地人民,不是远在京城5年多从未踏足重庆的的一纸圣旨就可以“中央定性”的,胡锦涛脑海中的权力的傲慢表现无遗。不过,随着舆论的质疑声不断,胡锦涛立即调整了对重庆模式的态度,这是胡锦涛知错即改的施政作风的一贯表现,属于胡锦涛施政的一个优点。

还有,薄熙来的不配合演出,并不是说薄的做法全对,但站在党纪国法的立场,薄并未犯错,胡锦涛愤怒到了立即出手删去薄的发言属于毫无实际意义的情绪化的过分反应,身为总揽大局的总书记的心胸需要扩展。

安玛认为薄熙来通过打造实际业绩来实现野心(抱负)的仕途之路,比起已经泛滥成灾的专靠着拍马屁或者买官卖官,完全是一种值得大为提倡的正当的公平竞争,而且薄熙来不接受高层制定的借题发挥打击异己的做法不配合演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惜丢掉乌纱帽的做法令人起敬意。

倒是胡总书记,总书记顾全大局思维当然可贵,但是坚持按照党章党纪公平处事,建立做法制化治党的规范才是真正的大局观念,而利用手中的权力平衡来搞人治的维护“大局”有失公平不能说服人,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不知道总书记能否认同。

以上两件事,表明了一个政治人物身处高位时间长了,身边的吹牛拍马的人一定很多,久而久之被小人和内奸包围了,原来的智慧都会被消磨非常容易退化变成了眼不亮 耳不灵的庸君,还是任期制好,能够科学地可以避免不少人性的弱点。

转贴 大宗师: 薄熙来或许是有备而来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2/04/01/1705410.html

家园 花并送宝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现在缺的就是这种野心家

家园 这么整人是要粗大事的

木有绝对权威的情况下,这么干是要粗大事的

家园 还有个事就是实德徐明的失踪

公开的信息是他3月14号就与集团失去联系了。就是影帝发飙的当天。很明显这是早就准备好的节目。

家园 葡萄说薄的问题比格拉古还多

从这分析里可见一斑。

家园 心理活动描述入微,脑补太多,反而不可信

安玛如同天天和锦涛守在一起,对胡锦涛的心思是了如指掌啊。

30年后可以作为剧本。

家园 不要转移矛盾,说温家宝就说温家宝,别又把团团给扯进来

联想太多,牵连太广,不好。

家园 多说几遍,也许就成真的了
家园 影帝说了,他个人已经尽力了。

知他罪他,唯有春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