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血战太平洋:在东南亚的耻辱(1) -- 黄河故人
日本海航的水平是靠中国同胞的鲜血练出来的,从淞沪抗战到对武汉、重庆等内陆重镇的轰炸,都有海航的鬼影,定位导航更是全面操办;零式也是日本航空兵被中苏航空兵I15\I16组合打疼的情况下专门制造出来的,那么长的航程有为轰炸机护航的需要。所以他们的综合水平非常高,但那是建立在旧中国挨打的屈辱上的!
德国空军在西班牙内战中得到了锤炼,但是海战对他们来讲是新科目,这方面斯图卡俯冲轰炸比鱼雷机要容易一些,也只是相对而言,何况当时海军航空兵不可能成为纳粹的发展重点。苏联虽然也参与了内战,并总结经验教训,开始认真研讨立体作战下航空发展的方向问题,但是后来远东又跟日本开掐,发展思路又跟日本接近了,部分丢掉了德国佬的启发,大清洗就懒得说了,算是倒霉催的。
鱼雷及相关战术在当时算高科技,美国德国这种工业强国刚开战都出现了很要命的鱼雷质量问题,当然这俩国家内力深厚,给了时间就能解决。英国其实在这方面水平不错,战术使用甚至比硬件还高,就剑鱼这种机型还能出大杀特杀的战绩。日本战前学了很多英国的知识,但是工业基础薄弱,干脆走了氧气的道路,虽然很有特点,开始也是抓瞎,今村被乌龙一击就是个好例子。话说即使到现在能自产鱼雷的国家也就那几个-----------
当年外派人员必看的电影。
那张暴露身份的照片是广州猎德村,小时候常到那游泳。
另有一部电影叫“大班”,陈冲在里面
人都有点挽狂澜于既倒的意思,可惜美国是个show文化,老实的斯普鲁恩斯和李奇微就比不过会表演的麦帅哥啦.
罗马三排军阵,由百夫长控制阵线替换,并不是第一线拼完了上第二线。
而菲律宾反登陆滩头,一线防守如果崩溃,会直接影响二三线的部署和作用。敌人一旦成建制登陆,将迅速展开进攻,这个时候二三线部队上去就是“打铁”,失去“半渡而击”“敌人立足未稳”的优势。
什么停战24小时收容伤患,根本就是打着投降的主意来的。。。你整个司令部的关键人物都来了,不会幻想到如果“谈判破裂”小鬼子还会让你回去的吧?这样不管投降有没有谈成,英军司令部都已经被人家俘获了,英军的结局必然也就是投降;英国佬死要面子一至于斯。。。山下奉文也就是配合演戏,大炮继续轰不过是给英军司令一个台阶下而已。。。“yes or no"说明山下奉文心里明镜儿似的~
发现:泰国就一二五仔到极点的二五仔,整个国家的管理层都是墙头草到不能再墙头草。现在中泰关系还不错,但保不齐哪天形势一变,他们卖我们也是想都不用想。我想,这才是咱们不开克拉地峡运河的原因。运河是小事,人才是大事。。。
言辞间也豪不掩饰对中国的轻蔑。
二战后期和联合国筹创伊始,丘吉尔就对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化”政策不感冒。当罗斯福在阿卡迪亚会议上推举蒋介石为中、泰和印支战区盟军最高指挥官时,丘吉尔感到恼怒。他后来抱怨说,他在华盛顿“发现中国在相当多的美国人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在上层也是如此,这令人奇怪地感到不相称”。
他还认为,美国人不应“把中国看作几乎同大英帝国相等的参战大国,并且带着偏爱把中国军队同俄国军队相提并论”。
印象中,他最刻薄的话是:“把中国作为世界四强之一是场绝对的滑稽剧。”
1942年10月,他曾告诉外交大臣艾登,不能“把重庆政府看作一个世界大国”。
1943年3月,罗斯福在华盛顿会见艾登时说,在解决世界性问题时需要把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同等看待,艾登对此不感兴趣,他向丘吉尔报告了会谈情况,丘吉尔很直白地说:“把中国同英、美、俄等世界大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极不正确的。”当时英外交部根据“罗艾会谈”精神拟发表一项声明,其中提到:“在处理我们即将面临的重建世界的广泛问题上……我们把中国看作是能作出最伟大贡献四大国之一。”丘吉尔不以为然,坚决反对这项声明,他再次强调了他关于中国问题的观点:“说中国将在欧洲事务中拥有『超出礼节性之外』的发言权,抑或说,为着欧洲的利益,中国的重要性将超过法国或波兰、或者将取代奥─匈帝国的任何一个国家,甚至哪怕是超过最小的,但古老而又历史悠久的盟国,如荷兰、比利时、希腊、南斯拉夫等──这种说法根本不屑一顾。”
当然,丘吉尔以上言论的参照物是蒋治下的中华民国。
果粉最大的克☆☆☆☆☆☆☆☆☆☆☆☆☆☆☆☆。
。
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内,石油界人士的妻儿们撤离巴厘巴板。在其后几个夜里,业已成为单身汉的詹森及其同事们经常坐在他花园里的藤椅上,在黑暗之中俯望炼油厂和远处的大海——月亮很晚才会从海面升起——谈论着广播里有关日本人侵东南亚的一些令人沮丧的报道。美国将会采取什么行动?日本人是否会来到巴厘巴板?这个大型工业企业的前途如何?同样,他们也对各自的未来命运感到茫然。他们更为迫切地讨论了如何加强巴厘巴板的防御。不过,在那些日子里,他们真是难得有时间来思考所有的问题;他们竭尽全力地设法清理出尽可能多的石油产品,热切地希望它们将可用于盟国的战争努力。
1941年1 月中旬,随着日军的日益逼近,外围油田的工作人员开始像在东印度的其他地方那样,破坏油井。他们取出钻杆,把它们切断,再塞入井内,同时尽其可能着手毁坏水泵、测杆、螺栓、螺母和钻头。此外,他们还在每口油井上安置一罐炸药。油井被炸毁。工作人员从产量最低的油井开始,但最终炸毁了所有油井。
与此同时,对于破坏巴厘巴板炼油综合企业的早期措施也已在实施。蒸馏器和锅炉被开启后干烧,直到烧毁为止。没有人知道这要花多少时间。但在三十小时后,蒸馏器相继破裂。正月20日,炼油厂得知他们一直害怕听到的消息:一支日本舰队出现在距离当地只有二十四小时行程的海面上。日本人通过两名被俘的荷兰人送来一份最后通碟:要么立即投降,要么一切通过武力解决。一名派驻炼油厂的军官下令开始爆破。
詹森和其他人首先引爆储存的炸药,爆炸气浪震碎了该地区内的所有窗格玻璃。随后,他们开始破坏早已浇足汽油或煤油和润滑油混合液的码头设施。到中午时分,各处码头都在熊熊燃烧。炼油厂工作人员多少出于技术上的好奇心,注意到用煤油和润滑油燃烧的码头设备中升起的烟雾,笼罩在用汽油燃料所冒出的烟雾之上,两者相互作用时,在原来是清澈的中午天空中发出阵阵闪光。
从那时起,这座大型综合企业便在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中震撼。当盐水淡化厂、马口铁厂、炼油装置、发电厂和越来越多的建筑物汇成一片火海时,火焰冲向天空,高过一百五十英尺。按照曾经多次演习过的计划,沾满汗水和烟灰的人们在火焰中四处奔跑。他们奔向储存石油的油罐场。在每个油罐上早已装有十五支炸药。但有些炸药因气候潮湿已经变质,因而无法点燃。人们开始筋疲力尽,感到无法可施。他们能否采取别的方法来点燃油罐呢?一批新来的志愿人员试图用步枪点燃油罐,但没有成功。另一个办法是打开阀门。可是他们了解到,开启阀门的钥匙留在那些已被毁坏的油罐场办公室里。
最后,位于地势较高的油罐被打开了,石油灌注到下面的油罐。人们采用电气点火装置引爆了四五个油罐,希望着火的石油会点燃其余油罐。点火时,詹森和其他一些人隐蔽在一个空油罐后面。突然间一个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随即发出一阵可怕的爆炸声,卷起一股猛烈的飓风。当这股石油汇成的火海倾注下山,流向其他油罐时,油罐场变成了一座地狱般的火焰山。
没有别的什么事可做了。詹森和其他人奔下山坡,来到无线电讯站。身穿全套制服的当地卫兵向他们行礼。这些炼油厂的人感到口燥唇干,精疲力竭,登上当地一种叫做“八橹”的船。四周的海面被巨大的火柱映得通红,并且仍可听到连续不断的爆炸声。现在进入计划中的下一个阶段,亦即一项从未演习过的步骤——逃跑。
——————《石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