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共:💬1143 🌺16076 🌵228
当然那会得出这个结论和整个社会的氛围是有关系的。
那就别怪“小月月”了
http://news.cntv.cn/program/xwlb/20120322/120969.shtml
说当时就觉得在救人本身明显是应该的前提下,还要拿值不值做讨论是有政治目的的。
怎么不提地球离了谁都转,少了286,还有胡赵万。
挑衅大多數時間都置於不理,突發事件還是一種轉機啊!中韓海上爭議若鬧大,拆毁蘇岩礁違章建築也未嘗不可!但為什麼拖了九年之久?
复 被放大的袁隆平
高科是后来用他的名字成立的公司,它的种几千万亩并不能否定袁之前的推广
袁的同时确实有许多类似的成就,但袁作为代表性的科学家还是应当肯定的。我倒是觉得,更值得肯定的是当时的各县的4级农业技术实验体系。这方面,似乎湖南华容做得最早或早好,不知你在这个方面有何见解
的话,也不会有二十多史。
向钱葱都无所谓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
屡试不爽,我了个呸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年纪不算太大,记得初中(应该是初一)的政治课本上有这个例子。结论毫不含糊,人的生命平等,舍己救人是最宝贵的品质,号召大家向张华学习。
当然,在讨论一番后,报纸也罢,大学也罢,总得给这个讨论安上个“政治正确”的帽子,所以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不值,但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得这么做的”。
这句话还真是恶心,是您的创作还是有出处?至少我所接受的教育,从未听说过“不值”这两个字。这个例子明明是从“看似不值”来增强对比,增强说服力。
也许是我太二逼了,或者是您太聪明了?
通宝推:all4fun,
复 也许吧
口感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吃不惯粘性太大的米饭。比如以前火车上的饭我就基本不吃(我们一般叫它肥仔米),反而觉得泰国米不错。这跟吃米饭和吃面条一样的。
嘿嘿。帝国主义论倒是也走两步看看噻。整天口头的喊,闹的连帝国主义论都快滑的民国论去了。
复 不太严谨
不过平行比较来说,同价格的粳米好像普遍比籼米味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