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换成其他事情都没问题,就四个字:立定脚跟。你以报纸之言分析文革,但是有些人却总是会以其他的东西来与你讨论,其实有些南辕北辙了。
到于洗心,俺只能说,有的时候,确实是在某一个关键点,会发现一个人最真实的一面。
像委员长那样把共产党员杀得血流成河叫不狠,反而是要他们思想改造叫狠?
1. 华国锋为何要火并掉四人帮?
答:主席去世后留下的是左中右共治的局面。四人帮为左,华国锋汪东兴吴德等为中,叶剑英李先念等为右。左表现出取中右而代之的架势,中右惧,联手偷袭,事成,乃告天下曰“粉碎四人帮”。
2. 华国锋为何有信心让邓小平复出还屈居与他之下?
答:邓乃反四人帮旗帜,周之肱股之助。林折戟黄沙后复出,治理整顿有功,被四五所折。四人帮覆灭后复出乃大势所趋,不可阻也。
另,华个性乃醇厚之人。遂人之愿,未料己之不敌也。
3. 邓小平如何掌握了对华的绝对优势?
答:逐渐掌握。
大势:天下苦文革久矣。物极必反,改弦易辙乃大势所趋。
人事: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等,经历刀山火海、尸山血海、文山会海、批山斗海,经四五十年狂澜而未倒,世人谓之神。华汪等,毛之近臣,帝薨则无所持也。
实施方案:理论界先点火,外围群众取势,最后取中央。让各位自已主动辞职,是最好的结果。
4. 1979年因何决定下放企业决策权?
等专家。
5. 为何强行解散人民公社?
等专家。
6. 为何允许知青无序返城?
大势:工业化需要人口城市化,上山下乡反其道而行,不可能长期实行。
具体:“无序返程”并不是“允许”,而是控制不住。“上山下乡”经李庆霖信后,弊端开始明朗化,国家加大了投入,100多个亿,还是搞的国家、农民、知青、家长四个不满意。
7. 80年代利润积累率下降,为什么?
人眼光大多并不长远,给人实惠才能得到支持。
小结一下,我的核心问题就是文革和改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因果联系? 如果文革期间的很多措施行之有效的话,为什么后来会改弦易辙?仅仅是权力斗争的原因?
小结一下,文革后改弦易辙并不仅仅是权力斗争。结束文革乃民心所向。顺势者可以有所作为。华等不一定就十分赞成文革的所有做法,但是做为文革中冒上来的一派,必须先撑一阵子再说。他们否定文革不如邓快,不如邓坚决彻底,于是输给了邓。
至于“文革期间的很多措施行之有效”,确实、的确、千真万确如此。文革当然远不是一团漆黑。抹黑文革,出于那个时代的政治需要,可以理解,可以理解。但是总体来说,文革是个比较压抑、左倾比较极端的社会,现在大概木有人愿意回到文革吧。这玩意儿有些像太平天国和清朝的关系。太平天国大大滴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假如你是后来的革命党,你会从太平天国的失败中吸取养料,但你要的不是太平天国。
讨论文革,还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过来人多谈谈。你看光叔,njyd很少参合,太不全面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所以你把他们杀了是成全他们带着坚定的个人信念去死,不杀但是改造思想反而是对他们独立思想的恶毒侵犯和人格谋杀,所谓士可杀不可改造,烈女被男人摸了一下手就要跳楼啊。
就算是改朝换代,人家也就是换个皇上,顶多再换个发型和服饰,照样过人上人的生活,信奉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毛主席是要让文人改变几千年来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反动信念,这实在是太狠了。
死并不是最痛苦的事,要不也不会有经历腥风血雨过来的人,最后晚节不保这种事了。毛主席是想把中国文人几千年来的依附性和寄生状态给连锅端掉,让他们从为上流社会帮闲服务,转向为人民服务,这个是无条件无差别的,不管文人是否拥护tg,都概莫能免。
而凯申杀人无非是杀不听话的而已,意思是只要低头他就有义务赏饭吃。而其实砸饭碗很多情况下比杀头还痛苦的多,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不是夸张的,更何况是要彻底颠覆原来的社会阶级结构,这不光涉及人命还有这些人的子孙后代。要钱还是要命,这是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试问以下两句话,哪句更狠?
1、对不听话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2、如果不改造好,新中国没有你们(旧式文人)这个阶层和你们这个阶层的子孙的位置。
开除掉几个刺头貌似是手辣,但还是不如把整个部门完全废掉,发配到仓库去扛包更绝。永无出头之日的感觉,应该比死要难受。
让狗选择吃肉待宰,还是改吃草求生,恐怕选择后者的不会太多。
xiexie
拍得太粗糙了。真对不起那些艰苦奋斗的英雄们。
将来肯定还要重拍的。
5. 为何强行解散人民公社?
可参考忙总看法。
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8
不过电视剧重拍也不希奇啊,看金庸的小说,都给嚼了大多少便了。
不厚简历是49年7月3日出生,如果打人时间是68年6月8日,那他已经将近19岁了,怎么会有
令按薄一波简历,
他应该已经在不晚于67年随着
倒掉,他儿子能在1年后还那么抖?
1.据说四人帮想独自掌权。即使这种说法不成立,以体制中成长起来的华与造反(不论褒贬)起家的四人帮很难共处。
2.邓付出是华不得以为之。邓又写了效忠信。
3.”老干部“都跑到邓那边去了
4.好象还没有吧,至少是没有大幅度下放。
5.不好说是强行吧,至少不少地方是支持的。
6.归师勿遏
7.人民累进裤腰带建设三十多年了,总得让人缓口气吧。
除非本来分配各省的录取名额就不一样。类似在京高校偏向北京生源
可怜,还不知道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