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报纸里的文革1966 -- 天天向上A
说了这么多事情,有多少是袁可以自己做主的呢?隆平高科和袁有多少关系?
关于质量和产量的问题,我想,产量才是前提,是保护粮食安全的基础。这个才是袁工作的重要之处,当然不止袁一个人。
核导弹不需要遍地开花,放在库里,需要的时候有得用就可以了。超级水稻也就是这样的作用,等全球粮食危机的时候,才显出它的重要。太平盛世里,安心做基础工作的人才是最值得尊重的。
现在又在传价格闯关,现在这个通胀势头又起,谁会真关心。我说这个不是空穴来风。记得汶川地震,负责协调的部门和派系,因其他派系摘桃子抢功在玉树地震那时候拒绝给人捧场。然后出现灾区物资大量堆砌在货场一时难以传送到灾民手里这样的事情。一个在加拿大的朋友,当时看加拿大电视新闻里有相关内容打电话回国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过。我前面还是所谓路线斗争拉开帷幕前的小是非。现在怎么,不好说不是么。
洒点菌种就够了
学习温总借鉴大统领,转一段罗斯福就任誓词:
(新约·保罗致哥林斯人的第一封信)
“即便我说得天花乱坠,如果没有一片慈心,那也犹如钟名钹响,徒有其声而已。即使我预见未来,深通奥秘;即使我信念十足,力能移山。如果没有一片慈心,我们又算得了什么呢!?”
作为对冲,问题不大。
如果货币不松,麻烦就大了。
资源价格太低,也是不合适的。原油价格不是发改委能决定的。
辩论中确实有生命价值的辩论,但最后压倒性的结论是生命是没有贵贱之分的,张华救人是完全的英雄行为的。
顺便说一下,我记忆中认识的人当中认为张华不应该救的,主要是一些中年妇女。当年对大学生的看重是现在不能比的,比较市井的中年妇女产生这样的想法可以说自然又朴素,这些中年妇女其实也不怎么看报纸,又被毛主席教育了几十年,我不认为宣传的作用有这么大。
而且一旦事态发生则必是对方挑衅在先的那种突发事件
这场讨论,今天还有不少人在回忆时提起,在写改开思想解放时提起,可见当时的盛况。
没错,最后说的是该救,但是,有的底线是不能触摸的,触摸就是挑战,即便这个触摸是一触即回。何况,当时在大学里的讨论是非常激烈的。
比如说该不该爱国的讨论,就是对底线的触摸;该不该舍己救人的讨论,也是对底线的触摸。
我们今天之所以是这样的,是因为在昨天已经有了对几乎所有底线的触摸,触摸就是质疑,触摸就是践踏。质疑和践踏就是底线不成为底线的开始。
叫好声一片呢。
我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条例(试行)发布
[URL=]http://www.cnr.cn/junshi/gfzc/1/201203/t20120322_509317351.html
[/URL]
只能是毛、周,最多加上朱老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