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盘点一下印度LCA战机2011年的表现 -- daharry
但是不妨碍印度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以文革的某些方式行事。
歼八二能用的时候,苏27早就有了。
中国空军的假想敌也已经不是逆火,米格23了。
飞机作战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发令一起跑,起飞、巡逻待战的地点有可能离目标相当远,速度差一点就可能失去很多战机。飞得高,向下俯冲加速就快,发动机损耗也小。
你强调的夜间能力,老七一样没有。而且老八改到二型就已经有了装大口径雷达的能力,至少有了可能性,老七改到现在连可能性都没有。
没有超视距能力,蔡国庆根本对付不了f16
今天和一个搞飞行力学的同学聊了一下PIO的事情,我在上文的理解有误。PIO跟气动这块关系还真不大,主要还是飞控的问题。
I类PIO本质上是线性人机系统震荡,主要是由于闭环系统时延过大,飞机和飞行员相位不协调引发的。
II类PIO主要由飞控系统中某些信号饱和及附加滞后引发的,属于准线性。
还有个III类,非线性的,没听懂。
看来不是自己的领域最好不要乱说。。。
蔡国庆虽然有你说的这些问题,但是蔡国庆毕竟达到了最初的设计指标,能够服役了,后来出现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战斗机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F-15的最初几年的机库皇后美名,以及F-22现在的氧气问题,这些毛病不能说明蔡国庆、F-22和F-15是一个研发不成功的战斗机。
而LCA是另外一个问题,不讲那么多的设备设计神马的都是外包给国外公司搞的,就是现在的技术指标也远远达不到其设计指标。而且在可见的未来也看不到达到的希望。这个和蔡国庆以及鹰、猛禽、侧卫神马的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根本性的差别。
后来又发展成全天候型,并不是将全天候型作为最初的基准型设计指标的(这个我在百度上看来的,我没有看到说开始的基准设计就要要求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如果你有相关的资料,请给个链接)。
就好像F-15开始研制的是空优型战机,86年以后在研发出了F-15E战斗轰炸机,你不能说86年后F-15才研制成功。
http://lt.cjdby.net/thread-368379-1-1.html
原方案准备安装雷达,为了能安装尺寸较大的雷达天线,想将飞机改为两侧进气,以便“解放”机头,但由于技术储备不足,为不影响研制进度,放弃了两侧进气,仍沿用了机头进气方案。但由于雷达研制进度赶不上装机要求,只好仍安装雷达测距器。所以最早设计定型的歼-8飞机为白天型,暂时未能解决“近视的问题”。
我在哪里调戏版主,被禁IP了,这帮小子也太狠了。
每个装备研究的时候都有一定的技术指标,但是如果设定的技术指标超过了自己的研发能力,那就要调整,这个是没办法的事,也是正常的。这个并不影响歼8是我国完全基于自己的能力成功研制出来的一款战斗机。我们自己设定技术指标,然后按照这个指标研制出来符合这个指标的战斗机。这是正常的研发过程。
如果明知自己没有满足所设定指标的研发能力,还设定这样的技术指标,则是文革大跃进时候的做法,是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可悲的是,三哥的LCA正是这样做的。因此说LCA是不能和歼8项目相提并论的。
能飞2.2M的是歼八I,两侧进气的歼八就降到2.0M左右,后期型由于重量更加重了,最大速度进一步降到1.8M,而且由于机体强度限制,在1W米高度上的极速和歼7比并没有优势。
歼八II和7E比起来,除了爬升率、加速能力、升限这3项有明显优势,其他机动性能明显不如。
另外,95年试验成功的半主动弹是原装进口阿斯派德,国产山寨货真正列装要到2000年以后了,之前的八老爷没有任何超视距能力,和7系列的战斗力相差无几。之后没几年,歼10就烂大街了。
再补充一句,国内目前多项高度速度纪录保持者都是歼10。
要不然也不会装备那么多。